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第302节
宋国,庄周一身布衣,风尘仆仆,向齐都赶来!
魏国,李悝已成了魏王的座上宾。出行时,六匹雪白骏马拉车,不带半根杂毛。
马车后,随从上百,声势浩大,不弱于一些小国国君出行了。
马车中李悝一身锦缎,脸色平淡,看向远方:“乱世,当以法治国,法不容情,此乃天道也。”
墨翟带着数十位墨家弟子,奔向临淄,墨家弟子一路上好人好事做了一大堆,践行着自己的道。
陈国,孙武满脸沧桑,浑身发出锋锐的气息,如一柄出鞘的宝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身边的金灵,看着自己的作品眼中尽是满意之色。
时间一晃,三月过去,诸子百家,于今日尽数齐聚于稷下学宫。
第357章 李耳孔丘证道,灵明石猴出世
稷下学宫的这次百家论道,足足持续了三年时间。
三年,诸子百家,论道争锋,思想碰撞,战火连天,极致升华。
最终道家,墨家,农家,法家,兵家,儒家,释家,阴阳家,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其中,犹以道家,儒家最为靠前。
然二者之道却并不相同,反倒是有针锋相对之意。
道家讲究出世,而儒家讲究入世,李耳与孔丘在稷下学宫辩论了三年都未能说服对方。
论道结束,诸子百家离开稷下学宫,有的继续周游列国传播思想,有的则是辅弼君王借君王之势稳固学派思想。
弹指间,又是十年过去。
这一日,陈国的一处山洞中,盘膝而坐的李耳缓缓睁开双目,口含天宪阐述大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耳这是立下了道家的核心思想,他话音刚落的瞬间,道家气运,猛的攀升,远远盖过了其余百家。
其余学派中人,都露出了惊叹之色,李耳阐述天道玄妙,让道家一举来到了诸子百家首位,当真是利害。
宋国,庄周听到李耳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原来如此,道法自然,好一个道法自然,有这般心态,何愁不能逍遥自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周大彻大悟,诵出《逍遥游》,同时将自身所创之学派,归入道家之中。
鲁国,一草堂中,孔丘坐在上首,下面,则是其门下七十二弟子。
孔丘年龄大了,但依旧龙精虎猛,须如钢针,一身腱子肉,毫无缩水。
年龄越大,心境层次越高,孔丘向众弟子讲道:“对待恶人,吾等要有抡语的精神,传播思想,教化世人,吾等要用论语,尔等可听明白了?”
以颜回为首的七十二弟子,尽数起身,拱手道:“弟子明白。”
七十二弟子身上,涌出浓郁的浩然正气。无数浩然正气,又纷纷影响了孔丘!
“嗡!”虚空微颤,一股无法形容的浩然正气,自孔丘身上爆发,席卷虚空!
无数儒门弟子,心有所感,纷纷朝着孔丘的方向,拱手参拜:“孔丘先生,当为万世师表。”
论语,仁义礼智信,教会了一个人,如何做人;抡语,则教会人,在面对恶人的时候怎么做。
抡语加上论语,孔丘万世师表之称,名副其实。
孔丘身上,气运节节攀升,反哺至了方丈岛的孔宣身上。
孔宣却是没有接受这些气运,而是将这些气运通通融入了凤族之中。
与此同时,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等,也各自立下了道统,巩固气运!
时间一晃,又过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里,各个国家之间愈发乱了,诸子百家争鸣,诸国战火绵延不断,特别是七国,纷争不断。
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齐技击,皆以一当十,天下无敌。
这日,李耳,骑着青牛,悠悠来到函谷关外。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为天下第一关。
函谷关守将,为尹喜,他崇尚道家,一早便得知了李耳要来函谷关的消息,故早早准备着。
这一日,尹喜去城头进行日常巡防,忽见天边紫气东来,滚滚三万里。
尹喜大惊,面露激动,“先生要来了,快,开城门,吾要亲自迎接先生。”
尹喜打开城门站在门口,片刻后,便见一须发皆白的老者,骑着青牛,缓缓向函谷关而来。
尹喜连忙上前迎接,态度十分恭敬:“函谷关守将尹喜,拜见先生。”
尹喜十分热情的邀请李耳到函谷关中做客。
李耳本想拒绝,但尹喜太过热情,李耳只好暂时住下。
李耳住了数日,尹喜用心侍奉,十分周到。
这一日,李耳告辞,尹喜又恭敬送李耳出了关。
青牛上,李耳看着尹喜,忽然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了尹喜,“此物收好,可自行参悟,也可留给后人。”
李耳说完,一拍青牛,青牛顿时发出哞哞叫声,向前走去。
人间界,李耳出了函谷关,身上气息愈发浩瀚,仿佛他本身便是这世间的最本源的道理,一举一动,皆有无上的大威严笼罩!
鲁国草庐中,一身腱子肉的孔丘,突然睁开眼睛,他起身,提起了身旁的巨剑道:“道家那老头要功德圆满了,吾儒家与其在思想上交锋多年,今日吾要与他进行最后一次辩论。”
说完孔丘翻身骑上了大象,大象迈着踏实,稳健的步伐,一步跨出便已经来到了函谷关。
随后又是一步,就出现在了函谷关外。
关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黑土肥沃,野草青青,碧绿欲滴,青牛喜不自胜,啃着鲜嫩清甜的嫩草,发出了哞哞叫声。
青牛边吃着草,边徐徐向前,行数十步后,青牛猛的停下了脚步,发出了粗喘声。
对面不知何时,一只大象驮着一壮汉走来。
道门掌教,李耳,儒门,万世师表,孔丘,自稷下学宫论道十五年后,第二次相见了。
孔丘翻身从大象上跃下,背负着巨剑,对着李耳拱了拱手道:“李先生,好久不见了。”
李耳同样从牛上跳下,回了一礼:“孔先生好久不见。”
道家和儒家思想虽然相悖,但这并不影响李耳和孔丘互相欣赏。
两人席地而坐,开始了最后一次的辩论。
双方从何为道开始说起,以各自学派的思想阐述天地大道,随后又从大道转向该如何治世。
两人辩论的时候,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如此异象只有在圣人讲道之时才会出现。
这一辩论持续了七七四十九天。
四十九天之后,孔丘率先起身道:“此论是吾输了。”
李耳摇摇头:“哪有什么输赢,不过是对道的理解不同罢了!”
说罢李耳呵呵一笑,翻身上牛,青牛依旧是不疾不徐的前进着,李耳口中开始诵念那《道德经》,每念一个字,李耳周身的气息便会强大一分。
《道德经》念完,李耳聚诸子百家气运于一身,跨出了那一步,凝聚混元大罗金仙道果,证道成圣。
随着李耳证道,沉寂已久的道教气运再次沸腾,李耳竟自动成了那道教之主。
目睹了这一幕的通天眼中闪过欣慰之色,玄都则是满脸激动。
两人一同显化,来到证道的李耳面前。
李耳本就融合了太清老子的印记,在证道之后,自然而然就接过了三清之一太清的气运与位格,此时的李耳说是太清也不为过。
但他终究不是太清老子,只是完美继承了太清老子意志与精神罢了。
“道教太清见过道友。”李耳对通天行礼。
通天闻言一愣,随后还了一礼。
玄都跟着叹了口气,随即召出太极图,将其给予李耳。
“前辈,此物应该为道教掌教所持有,还请收下。”
李耳犹豫片刻后,收下了太极图。
随后李耳开口说道:“通天道友,吾想让道教与道家自此以后供奉三清神像,道友可否同意?”
通天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吾自然是愿意的,就是不知二兄是否愿意?”
“可。”元始天尊虚无缥缈的声音自天际传来。
封神量劫之前,便已经分家的三清,于今日以这种方式再次重聚。
“师尊若能看到这一幕应该会很开心吧!”想到这儿玄都抬头望天,只是这天却没有任何回应。
玄都交还太极图后,并没有留在李耳身边,在他看来李耳并不是自己的师尊,比起留在李耳身边,他更愿意回兜率宫睡觉。
李耳西出函谷关证道成圣后,人族之中的道家之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庄周头上。
毕竟他是除了李耳以外,道家资历最深,思想最深刻的人了。
庄周在接任道家之主后,效仿李耳的《道德经》,写下《庄子》,并尊称李耳为老子。
而孔丘在与李耳辩论之后,便闭关了整整三年。
三年之后,孔丘出关,他一出关便唤来自己的弟子们当众宣布:“吾,孔丘,今日创儒家修行之法!”
说话间,孔丘的身体漂浮,立于半空中,其双目仿佛小太阳般,发出灿烂的光芒。
“吾所创儒门修行之法,修一口浩然正气,蕴养于丹田,浩然正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
孔宣声音,如洪钟大吕,传遍了六界,落于每一位读书人耳中。
儒门修行之法已立,读书人身上气息,自然而然演化为文气,文气环绕,有百般妙用。
每一位读书人,脸上皆露出激动,拱手参拜:“孔丘先生,可为万世师表。”
人间界中,无数人族面上,露出了惊喜。
从今往后,人族将再多一修行之法,人族的气运因此又攀升了一大截。
人族祖地,人族圣殿前,人道气运流转。
仓颉面上露出了欣慰之色开口说道:“儒门修行之法,另辟蹊径,当真玄妙,孔丘先生,有功于人族,可为吾人族第二位文圣。”
上一篇:北美新神
下一篇:洪荒:满级悟性,开局自创圣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