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玄鉴仙族

玄鉴仙族 第133节

  “原来如此。”

  萧初筹在萧家的辈分大,说话时萧元思一并恭敬听着,也不敢开口说话,李通崖附和了一句,便见萧初筹笑道:

  “早听说你风致非同一般,果然如此。”

  “说起来还要谢伱李家,若不是剑仙为我家换取的一枚遂元丹,我儿也未必能突破。”

  李通崖谦虚地应了,同萧初筹聊了两句,这才问出心中的疑惑,低声道:

  “敢问前辈,这释教之人…”

  “嗯。”

  萧初筹慢条斯理地饮了口茶,答道:

  “你等年纪浅,家中没有什么人远游过,我越国地处南方,为我道门所控,往北的大徐亦是如此,若是越过最北的长河,到了那燕赵之国,那便是释教的地盘。”

  “天下之大,非我一派金丹道门,释教亦有修行之法,与我道门各有千秋…只是…”

  萧初筹摇了摇头,神情中闪过一丝恐惧,咬牙道:

  “见了释教之人,最好一味敷衍地应了,莫要相处太久,心智不坚者一个照面便被勾了心思去,陷入是我非我的诸多迷障中。”

  “这天地间有巫祝,咒法等小道,也有紫府金丹、服血吞人的大道,这些道任你修行,全凭你本心所择,但要是入了释教,那就由不得你了。”

  李通崖听得心中微寒,好在释教在极远的北方,不用当下去考虑,恭声道:

  “多谢前辈解惑。”

  萧初筹点点头,同他聊了几句,眼看着时辰过去,便同萧元思驾风而起,先去寻那宝药,以防有人捷足先登,李通崖自是驾风礼送出界。

  萧初筹在空中飞了一阵,似乎还沉浸在自己年轻之时经历的是非之中,萧元思抬眉望了一眼,低声道:

  “老祖,这宝药…”

  “宝药倒是其次。”

  萧初筹摇摇头,回答道:

  “宝药确有其事,但也不过是掩人耳目,我知晓几处遗迹,多半是当年巫山之人留下,有着禁制,如今巫山灭亡,大可进去探索一番,若是能寻到那本书的一章半页,我家也受用无穷。”

  萧元思轻轻点头,心中也对那仙人赐下的书颇为期待,张了张嘴,喃喃道:

  “《答桑下乞儿问》…那可是仙书,怎么也得是七八品。”

  “不要抱太大的希冀。”

  萧初筹低声道:

  “若是在巫山发现了这书的踪迹,恐怕那十几个紫府早就打成一团,端木奎早年的事迹实在太过久远,兴许仙人赐书不过是他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东西。”

  两人驾风飞着,萧元思疑惑道:

  “所以端木奎终究是失败了…金丹的难度如此之高?几百年来多少紫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

  “金丹…”

  萧初筹呵呵一笑,答道:

  “煅成金性,寿元一千年,只要不被司阴之人发现,金丹修士纵使死了也能凭借金性长存人间,有了仙人手段,何其尊贵也!自然不是说成就成。”

第191章 族会

  有了吠罗牙的承认,东山越的地盘总算是完完整整、没有争议地到了李家手中,整顿好了六大氏族,敲定了各个灵田的位置和产出,回归黎泾山这事终于提上了日程。

  山越王宫,前殿。

  李渊修在布帛上圈圈点点了一阵,将自己要说的话打了腹稿,这才放下毛笔,望了望时辰,低声道:

  “平逸,拿上图纸,同我前去拜见诸位长辈。”

  李平逸闻言也是颇为紧张,将袖子紧了紧,把一卷图册捧在手心,跟在李渊修身后,穿过长长的走廊,两排的族兵目不斜视,持着刀兵静静地站着。

  李渊修与李平逸走了一阵,进了宫中的后殿,便见着李妃若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李平逸微微抬头,轻声道:

  “姑姑。”

  李妃若是李平逸的亲姑姑,自打李平逸记事起就离家出嫁,只有年节或者祭祀之时回来,每次都同她的长兄李谢文详谈山越之事,隔夜这些消息就会被整理成册,出现在李玄宣的案上,李平逸虽然同她不太亲近,但还是笑着打了招呼。

  “少家主、逸儿。”

  李妃若柔声应了一句,几人一并进了殿,李渊修便见上首的位置空荡荡,左侧坐着背着金弓的中年男子,眉眼锐利,笑着说着些什么,正是李玄锋,右侧则是父亲李玄宣,仔细听着,时不时点头赞许。

  往下一位便是三叔李玄岭,如今一身修为胎息巅峰,眼看着突破就在这几年了,手中执玉简读着,见他望来微微点头。

  陈冬河和李秋阳依次坐着,拘谨地不曾开口说话,再往下便是以李谢文为首的诸位有实权的族叔,族老们年纪大了,不曾同行,能坐在这院中的年纪都比较轻,在家中有一二职位。

  “见过诸位长辈。”

  李渊修几人恭声道了一句,在阶下候上十几息,便见有人驾着风落在殿前,一众人等齐齐站起,恭声道:

  “恭迎族叔/老祖/二伯。”

  “我来迟了,劳烦诸位等候。”

  李通崖落坐在上首,向着李渊修一点头,李渊修会意上前,沉声道:

  “我李家如今已经实控东山越,收罗灵物五十四件,价值灵石三十二块,胎息巫器法器七件,价值灵石四十余枚。”

  李渊修顿了顿,他已经把那三件练气级别的法器单独上报给李通崖,于是不再说出惹得族叔们闲话,话锋一转道:

  “如今我李家每五年需要上交供奉灵稻一千斤,白元果一百枚,黄玉灵米三百斤,灵石二十五枚,其余数种灵物共计价值五十枚灵石。”

  “黎泾山本家的灵稻产量在一千三百斤左右,我李家得了东山越之地,现在人手不足,现如今东山越能利用的灵田产量在一千斤左右,分配给诸位修士族禄后,每五年能结余八百斤灵稻,大头还是加上青乌矿脉的产出,五年进项在三十枚灵石左右。”

  李渊修摆摆手,一旁的李平逸将图册展开,李渊修将灵田的分布和肥沃贫瘠一一讲罢,上首的众人仔细地听了,李通崖暗忖道:

  “这还未算上画符和诸如吴柞虫丝等杂项,若是算上了,这收入还能达到四十枚灵石,加上家里剩余的三十枚灵石,再过上几年,便可以请人将华芊山的大阵布置了。”

  看着下首众人,李通崖微微点头,温声道:

  “此次侵吞东山越,诸位都是出了力了,归了镇中家族自会依着功劳赏赐。”

  一众人道了谢,下首的众族叔支支吾吾,相互以眼色示意,终于站出一人,乃是小宗修士,也有胎息三层修为在身,望上瞧了一眼,恭声道:

  “我家得了东山越之地,是诸位练气的长辈的功劳,我等不过摇旗助威,不敢称劳……只不过…”

  这人方才站出来,身为小宗修士之首的李秋阳便是面上一愣,神情微微有些惊怒,显然事情超出了他预料之外,李秋阳咬了咬牙,一旁的陈冬河按住他的手,轻轻摇头。

  那小宗修士猛然跪下,恭声道:

  “如今东山越已经尽归我家所有,我等恳求诸位长辈夷除山越王嗣,去其国制,归我我李家设置镇村统辖…如此方能除其后患,教化山越,杜绝王嗣离心之患…”

  那小宗修士尚在说着,李秋阳已经恍然大悟,在心中低叹一声,默默垂下头不再说话。

  “终究是要争这利……”

  阶前的李渊修背对着这人,心中早就知道这群人的打算,如今李家的村镇就那么多,派遣出去的掌事人还是以自己的几个庶出兄弟为主,自己的这几个兄弟手段又高,这些小宗之人自然没了争夺的力量,把主意打到东山越之地来了。

  “先前也暗示过多次,被我好生敲打了一番,可我这些族兄终究是不死心,还想在叔公面前搏一搏…”

  李渊修眯起眼睛,若是东山越之地移除王嗣,改为李家直隶,几十万的山越一时间不知道会多出来多少镇城,自然让这些人眼馋,值得推出一个有分量的人试一试。

  “况且这人还是个晚辈,纵使说错了什么,也大有宛转的余地。”

  那小宗修士将腹稿一并说完,李渊修轻轻一笑,不曾转头,低声道:

  “东山越之地历经多次大战,民生正是沸腾的时候,动荡不安,这时候我李家接手过来,不过多一个耗费民力物力,耗费存粮与工匠的烂摊子,还要花费资源去养上一群趁乱大行兼并之事的官吏…”

  李渊修上前一步,话中的暗指让众族叔脸色一变,他的目光从下面的诸位族叔面上扫过,叫他们通通低下头,李渊修笑道:

  “我李家看中山越的不过是灵物与灵田,如今这些东西都到了手里,值此民生大怨之时,不如放手去让唦摩里统治,要怨去怨山越王嗣,要反去反唦摩里,待到山越移风易俗,民力恢复再渐渐蚕食,是时民生已复,生活好转,山越百姓便会认作是我李家的功劳。”

  上首的李通崖听罢,嘴角轻轻勾起,赞许地点了点头,轻轻摆手,沉声道:

  “东山越王室名为附庸,实为傀儡,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是。”

  李通崖在家中辈分是最高的几个之一,实力又最强,号称李家老祖,仅仅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话,顿时让众人起身应是,一锤定音地把事情决定下来。

  那小宗修士尴尬地退回位置,一众小宗支脉对视一眼,皆是微微叹息,知道此事已经没了念想。

  李渊修一振袖子,将此事揭过,复又道:

  “二月至今驻守东山越二十七日,十三名族人纵兵侮乐,九名族人利用职权私敛财物,其余七名大小罪名不等,”

  “纵兵者褫夺衣冠囚禁,属下不能劝阻,自伍长往上一并处死…”

  李渊修在此顿了顿,仿佛在暗示其中血腥的景象,吓得下面的几人纷纷缩头,李渊修继续道:

  “受贿者夺去权位,贿赂之徒依据囚禁处死…不复再用。”

  李渊修又将其余诸事一一诉毕,李通崖这才点点头,点出几人留守东山越,分管山越修士去种植灵田,低声道:

  “东山越之事已毕,撤兵归家罢。”

第192章 安家的消息

  春雨绵绵,最为滋润,千顷的良田冒出绿油油的苗芽,带着蓑衣的农户从田中直起身,满是担忧地望着匆匆忙忙急步回归的兵马。

  “咱家娃娃从了兵,也不知受没受伤…”

  那农户几日前就得了西边大胜的消息,没有什么伤亡,得知几支兵马因纵欲辱乐被斩首,却不太担忧,暗道:

  “教那娃子教了十几年,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情来!”

  泥泞的泥土被车轮轧过,闪着寒光的兵甲在雨中碰撞,发出铿锵的声音,晶莹的雨水滴落在锋利的长朔上一分为二,滚落下来,滴落在徐公明的眉毛上。

  徐公明望着前头漆黑的车架,仔细想这一路走来的表现,确定没有辜负徐老爷子的教导,这才放下心来,便见前头一人驾马而来,在这微雨之中朦朦胧胧地望见那人身后插着一只旗。

  “雨天驾马…看来是有急信了!”

  徐公明打起精神,快步向前,见那人胎息三层修为,在车驾前勒住马,滚落下马,双手将一竹筒递上,沉声道:

  “华芊山来信!”

  徐公明将其接过,一蹬步踏上车架,抖落雨水,便见李平逸掀开帘子出来,将那竹筒接过,弯腰回到里头去了。

  “小宗第一脉……”

  徐公明羡慕地望了一眼李平逸,李叶生这一支向来是主家的心腹,在众支脉和望姓之中颇受崇敬,向来以主脉心腹自居,不与寻常小宗和支脉往来,比李秋阳这一支还要高上一筹,自然叫他羡慕不来的。

  “只可恨最照顾我徐家的玄宣公持家之时几个长辈不中用,否则今天哪里会到这种地步……”

首节 上一节 133/1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无限就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