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171节

  只是看了眼一脸尴尬,满心都不愿意去辽东的贾蓉,骑马直接进了军营。

  在点将台上,看到了夏守忠和太上皇身边的老太监戴权。

  皇帝父子俩的圣旨,多是勉励的话。

  而李景孝对三千骑兵说的话,除了明确军令、军规外。

  让二福等人抬着左镇抚司校尉们,昨天就运过来的10个宝箱,放在点将台上。

  一打开,10个箱子里都是银子。

  一个装着三千两,10个就是3万两。

  李景孝一脚一个,把10个箱子全踢翻,银子撒落一地。

  这才在三千骑兵惊诧的目光中,大声说道,“本官不喜欢废话。

  三千骑兵每人10两银子,算是你们的安家费。

  今后不听号令者‘斩’

  遇敌不前者‘斩’

  临阵脱逃者‘斩’”

  说完,李景孝也不继续废话,直接让贾蓉带着人分发银子。

  还没出征,就发10两安家费,三千骑兵也知道,李景孝这是收买军心。

  说不定就是想用自己等人的命,去给他赚功劳,加官进爵。

  只是银子是实打实的,大部分骑兵也确实激动起来。

  士气自然更高。

  李景孝前世在网上听过,天朝的兵,只要粮饷充足,其实战斗力远比草原异族强多了。

  这话他不知道真假,却也知道当兵打仗,大部分士卒和低层军官。

  求的不是升官,而是发财。

  钱给够了,再不听号令,那自己杀人祭旗,杀鸡儆猴,也就没任何心理负担了。

  一个时辰后,三千将士和左镇抚司的一百多人,整理好行装。

  刚得的10两银子,也交给了两个大太监的手下,帮忙送去他们家中。

  而且大军出征,除了士兵外,其实还有很多随行的商队。

  这些就是变相的后勤补给队。

  而商队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一旦大军大败,他们也会成为敌人追击和杀戮的对象。

  甚至是首要追击的目标,因为商队有钱、有物资。还有大量的骡马。

  但要是大军胜了,这里面的利润可就高了。

  草原上一头羊,大军没法携带的话,往往会打‘骨折’的低价卖给这些商人。

  士兵拿到便于携带的银子,心安的同时,士气也会更高。

  而且寄家书,寄战利品回去,也有很大的利润。

  所以大军出征,1万兵卒后面,说不定会有好几千人组成的诸多商队跟着。

  甚至一旦有需要,只要给的利益足够,这些商队也会掉头变成雇佣兵。

  不过,要是秘密行动,那自然不会让这些商队跟着。

  但李景孝也知道,即便自己禁止商队跟随。

  这些商人也有办法赚钱。

  在大军启程之前,左镇抚司就已经汇报说,近来几天有好些个商队往山海关的方向走。

  这是打算提前在大军前面,必须补给的城镇等着。

  这事,李景孝就管不着了。

  李景孝临走时,骑在马上看了戴权和夏守忠几眼。

  两个老太监哪里不知道,李景孝这是警告自己,千万别贪了赏赐给士卒的那3万两银子。

  戴权和夏守忠心里虽然不满,却也不敢在这时候表现出来。

  更别说,他们俩虽然贪财,却也知道这种钱动不得。

  否则将来李景孝回来,大概率会想着法的弄死自己俩。

  忙对李景孝行礼,再三保证不会误事。

  李景孝这才点头,骑着马,带着三千一百多骑兵,一人双马,重骑兵甚至一人三马,一路急行前往山海关。

  京城到山海关,也就700里左右。

  即便是一人双马,李景孝也知道,每天顶多走百里,也就是五十公里。

  否则还没抵达辽东镇,自己这三千骑兵、七千军马自己就跑废了。

  马匹的速度确实比人跑得快,但绝大部分战马的耐力,远没想象中那么好。

  时速二三十公里的速度,跑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歇息半个小时才是常态。

  所以别看骑兵厉害,对后勤的需求,比李景孝预估的还要大。

  当然,要是在大草原上,草料上面确实能省很多事。

  但京城到山海关一线,可没足够多的天然草场供马匹使用。

  在李景孝刻意压着行进速度,花了足足8天,才抵达的山海关。

  又休整了三天,队伍才继续北上。

  而且这三天里,李景孝在山海关内,四处收集驮马、骡子充当后勤脚力。

  为此,只能付出了10颗三花玉露丸,才一边花银子买,一边从山海关的军将手中,一共收集到了500匹驮马和骡子。

  交给了贾蓉和柳泓式。

  然后继续一路慢走,又花了十来天才抵达了辽东镇的辽阳城。

  而李景孝此时离出京,已经过去了24天。

  此时是农历二月下旬,京城那边春暖花开,可辽东镇晚上的气温还是挺冷的。

  但对于鞑靼人来说,雪已经开始融化,那就不影响行军。

  李景孝见过了辽东镇的总兵窦绍辉后,就把让三千骑兵安心休整。

  自己则带着十二个亲卫,左镇抚司的试百户赵军明,总旗韩孟卓。

  还有一百二十人的校尉,和石德龙三兄弟,胡家叔侄、柳家兄妹骑着马离开了辽阳城。

  城内总兵府,很快有人急匆匆的跑进来,向总兵窦绍辉汇报道。

  “大人,兴安侯带着百来骑出城,不知去向。”

  窦绍辉挥挥手,让手下离开。

  心里则默默想着十天前,京城四百里加急送来的秘旨。

第147章 御剑飞行

  窦绍辉一想到秘旨上说,李景孝此次在辽东另有重要任务。

  不仅不受任何人管辖和指挥不说,辽东镇还得尽可能的配合李景孝这个新晋侯爷。

  窦绍辉想了好几天,总算猜到,应该和高丽西海道的叛乱有关。

  至于到底是不是妖魔作乱,还是叛军作乱,窦绍辉不敢胡乱猜测。

  但想想京城里传回来的一些消息,这位侯爷去年年三十宫里设宴时,可是当着满朝文武和两位皇帝的面,浑身冒出阵阵雷霆。

  救下了皇帝和文武大臣们。

  这事众口一词,那就不会有假了。

  窦绍辉想到这,再想想李景孝的大军一到辽阳城,就带着左镇抚司的人出城,不知去向,心里不由隐隐庆幸起来。

  要是鞑靼人南下时,和那妖魔联手,还真能轻松攻下高丽北部几个郡。

  到时候以此为根基,不管是继续攻击高丽,还是攻辽东镇,都会比过去容易多了。

  当然,这也会面临着,高丽和大周两面夹击的局面。

  只是一想到鞑靼人据城而守,再派骑兵突袭穿插,攻击后方。

  只要把大周或者高丽粮道给断了,必然会引起大周或者高丽的大军混乱。

  趁势冲锋,以鞑靼人野战的能力,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死多少大周将士。

  想到这,窦绍辉不由打了个寒颤。

  忙吩咐手下将领,一定要照顾好李景孝带来的三千骑兵,和七千军马。

  若是马匹有损失,也尽快补齐。

  一众辽东军将,也知道不少李景孝的事。

  而且西海道年后开始,大量高丽人逃到辽东,他们这些驻守辽东的军将,想不知道都不可能。

  自然也能猜到,李景孝进城休整了三天,带着左镇抚司的人出城,应该就是为了高丽那边的乱子。

  忙对窦绍辉拱手答应。

  留在城里的贾蓉,一下子就成了打探消息和巴结的对象。

  当年宁荣二公在军中威望极高,不少将门的祖上,当年多在贾演、贾源帐下听令。

  即便是到了第二代的贾代化、贾代善时,跟着太上皇北征好几回。

  贾代化后来还做上了京营节度使,在军中的关系同样不少。

  所以这辽东镇的镇守边关的军人世家,祖上和贾家有关系的人,此时一个个都是厚礼上门找贾蓉攀交情。

  贾蓉别的不行,到底是豪门公子哥,交际应酬上,不比贾琏差多少。

首节 上一节 17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剑出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