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仙倾 第53节
温正心此时蜷缩起双腿,看向季忧:“他最后挥剑而去的时候,在墙上刻了什么?”
季忧眯起看狗都深情的眼神:“墙上刻了他寻到的道。”
“什么道?”
“仙之大者,为生为民。”
听到这句话,满场弟子微愣,莫名感觉到一股气息窜上了脊骨,像是悟道了似的,也不知方才感受到了什么,于是下意识抬头看天,心中难明。
温正心咬了下薄唇:“这是你自己编的?”
季忧知道被发现了,随手把书丢开:“故事嘛,自然是跌宕起伏一些更精彩,一直赢什么的,就如我的人生一般,太无聊了。”
“可是这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仙人。”
“我明白,所以它只是个故事,不是现实,听听便好,不作数的。”
季忧也没想着要通过一个故事将众人对人族的归属感唤醒,只是单纯不喜欢书中原本的故事,随后胡诌了一顿,觉心情舒畅。
没想到自己还有这般天赋,出去写书也能活啊。
“这是个好故事……”
温正心想着“仙之大者,为生为民”八个字,默默地叨念一声。
他们来此其实是被当做了弃子的,要为仙宗赴死。
但此时想来,同样是死,却不如故事里那般轰轰烈烈地死去,显得有所意义。
而其他仙宗弟子听过之后也是面露沉思之色,最后长舒一口气,没有作声。
他们觉得心里似乎有什么在滋长着,却又说不清是什么。
温正心此时忽然抬头:“你刚才,好像在映射现在的事?”
“什么事?”
“七大仙宗所寻的仙缘在你的故事之中,其实只是自以为是的愚昧无知。”
季忧听后压低了声音:“师姐,明日带他们出山吧,山里根本不是什么仙缘。”
温正心微微一怔,望向遗迹深处的那座中央圣山,先说那里仙光如此汹涌,怎会没有仙缘。
季忧知道她不信,便盘腿而坐下:“我来证明给你看。”
“怎么证明?”
季忧并未开口,而是缓缓闭眼。
见此一幕,周围的弟子不禁也围上前来,不知道他要做些什么。
然而下一刻,无数面带茫然的弟子忽然开始惊呼,便连温正心也脸色一变,忍不住退后三步。
此时的季忧,周身开始回荡着一股玄妙的气息,先开始只是一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磅礴汹涌,气浪翻滚。
“师姐,这是……上五境的气息?”
“他要破境入通玄!”
班阳舒此时迈步而来,沉声道了一句,眼神之中也满是惊骇。
遗迹之中煞气弥漫,阻隔了天人感应,无法悟道,更无法破境,这是所有修仙者都验证过的事情。
他们想不通,为何季忧此时已有了通玄境的气息。
不过就在众声嘈杂之际,那股玄妙的气息戛然而止,气浪瞬间溃散。
季忧缓缓睁开眼睛,眼中的金色一闪而逝,转变成了一股戾气十足的猩红。
“你吃过朱果?”
“没有。”
温正心难以置信:“那你刚刚……?”
季忧深吸一口气:“我为了御剑,一路都在锻炼神念,境界虽没有提升,但一战过后刚好突破了煞气的限制。”
温正心与班阳舒对视一眼,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们知道遗迹之中的煞气会限制灵元、神念和天人感应,但却没想过竟然有人会用此等方式硬练神念强度,硬是达到了摆脱煞气的地步。
外院之中一直在说楚河如何如何天赋异禀,连感应了天书的季忧都可超过。
可此时此刻,他们从心里觉得,这位外院的下三境圆满从未被超越过。
季忧深吸一口气,眼中猩红退散:“其实你们都误会了一件事。”
“误会?”
“煞气可以限制灵元和神念不假,但不会限制天人感应。”
班阳舒闻声皱眉:“不可能,这里的所有人都无法进行天人感应,不是限制是何?”
季忧抬头看着他:“前几日有传言,说有一山海阁弟子服了朱果,一日破了两境,那他为何不受限制?难道就因为吃了个果子?”
“这……”
“你们无法天人感应,不是因为煞气可以限制神念,而是这里本就没有天道。”
从进入北沙镇到如今已有九日,季忧每日都像如此这般,突破着神念极限。
虽然诡秘无比的煞气连天道都能遮蔽,但每日突破一些,总能越飞越高。
而随他不断的突破,今夜的他忽然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令他大吃一惊。
于是他放弃了不断洗练神念的方式,高飞而去。
到最虚无之处,他发现虚空的最深处是一片暴乱的虚霩,整片苍穹都是邪意凛然,仿佛一道扭曲的身影在其中不断晃动。
天人感应一词指的便是人以自身理解,去洞察道的运行。
所以在这一刻,修仙者的神念与天道的气息是互通的。
季忧在天书院感应天书时,曾近距离见到天道。
虽然那时的天道寂静、充满死气,但其中不断演化的大道法则却中正平和,与这扭曲而挣扎的黑气丝毫不同。
那些吃了朱果而破境的人,感应到的根本就不是天道,而是别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第65章 旧皇族
中州西北方向,宁城县。
傍晚的天色逐渐昏沉,沿长街做生意的小贩正在捅着棚屋下的炉,想让它生的旺些。
随后便见一女子沿街而来,在摊位之前停下。
这女子生的国色天香,穿一件滚雪长裙,凝眸如秋水般柔美深邃,肌肤盛雪,但面色冷冷,有些生人勿进的高傲。
她每日傍晚都会来此买一块地瓜,看似喜爱,却又总要叨念一声不如他烤的好吃云云。
一开始小贩敢怒不敢言,但随着听得次数多了,也难免会因此而抱怨几句。
“姑娘总说我不如别人烤的好吃,为何还要来买?”
“因为他不在啊。”
女子将红薯剥了皮,眯着眼道:“你知道么,其实我和他只见过一次。”
小贩听完之后瘪瘪嘴,心说这我上哪儿知道去,不过我倒是知道,姑娘口中的“他”若是个男子,大抵是思春了。
买了红薯之后,女子沿着长街离开,向一座荒院走去。
灵剑山弟子曾在青州遭遇袭击,百般跟踪调查后,线索被导向了岐岭遗迹。
但有一件事,被很多人都忽略了。
那就是陈清河原本的身份。
陈氏仙族收弟子有一条规矩,与其他仙宗都不同,那便是拜入山门的弟子都需要改姓认族。
之所以有这条规矩,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周遭有太过兴旺的世家。
而根据她所查到的资料,陈清河改姓之前并不姓陈,而是姓郑。
诸国混战时期,郑其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旧皇姓。
大夏得仙宗助力之后征战中原,郑国降,从皇族变为了庞然世家,但并未衰落,因为他们族中子弟的修行天赋都极好。
尤其是最后一代郑家老祖,曾是陈氏仙族现任掌教陈如海的师兄,百年前有人称他们为郑氏双骄。
但因为没有道统加持,郑家老祖无望临仙,寿元用尽后便与世长辞。
而自其辞世之后,郑家自混战时代所延续的气运似乎就败光了,到如今家中子嗣凋零,便连祖宅都卖掉,举家迁往了别处。
若只是陈清河原本姓郑,这倒也并不值得灵剑山的小鉴主亲自来一趟。
可还有一件事,在其中更显古怪,那便是洪山矿。
洪山矿位于中州,原本是被郑氏所控,据说后来矿工无意间打通了一条矿道,通往岐岭深处。
当时郑家得知此事,几乎倾巢而出,他们的门楣似乎也是从那时候失了气运,子嗣不断凋零。
先是郑家的洪山矿挖穿,通向了岐岭。
再就是家中子弟郑清河变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并一直往返于岐岭山脉,护送车队。
若说没有关联,颜书亦根本不信。
长街很快走到尽头,小鉴主手中的地瓜已经吃了一半。
此时她正处于一处废院的门前,抬头看去,就连匾额都已不在。
唯有门前石墩上刻着的字,表示这曾是郑氏曾经的祖宅。
此处宅院极大,曾无比兴盛过,但此时却大门紧闭,铜锁生锈。
砰!
一缕剑气溢出,郑氏祖宅的大门轰然倒塌。
颜书亦迈步入内,便感觉到一个阴冷不断地袭来,四周围飘散着一种古怪的味道。
宅子的第一进,满亭都是齐膝的荒草,除此之外,只有破烂的砖瓦以及几乎倒塌了一半的正厅。
小鉴主在其中环视了许久,随后离开前院,去往郑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