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业 第629节
至于乌陵鬼王麾下的鸦鬼、牛鬼两员大将,就是更不堪些了。
它们或可同此界的旁门金丹斗个有来有回,双方胜负难分。
但在胥都天内,任何一个参习正统仙道的大派真人都可稳拿下此辈。
无论是神通或眼界、根底,两者之间的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计。
薛敬摇一摇头,起了遁法,去往极天极高之处,经通传后,便来到金车内。
待得侍者分开幔帐,步入内殿,只见广寿云床上盘坐着一个俊美道人。其人身后黑白两色玄气浮荡,若群鸟舞翅盘旋,又似泉瀑飞流溅沫,气象不凡。
“真人。”薛敬行了一礼。
陈珩睁开双目,含笑回了一礼,问道:“如何?”
薛敬道:“些许跳梁小鬼,弹指可灭,何须真人挂心!”
“才来这云韶界,便是遇见鬼灾。”
陈珩朝云下看了一眼,见喊杀声已是渐渐低了下去,沉吟开口:
“不过方才在到得此界时候,我忽有心血来潮之感,推算之下,此界于我而言,未来竟还会有一番瓜葛,虽为模糊感应,但也是一奇了。”
“竟会有此事?”
薛敬闻言也是讶然。
云韶界不过区区界空罢,不足为奇。
而这样一方寻常小界,竟会叫面前这人心生感应,那也的确是有些怪异了……
薛敬告罪一声,同样凝神推算了一番。
但任凭他如何费神,最后也只是得出这瓜葛就算并非福缘,也绝不至是什么恶业。
薛敬皱了皱眉,不免微有些无奈。
虽说天数冥合,神运玄至,便是宇宙间最为绝妙的占验法,也难算到所卜之事的具细,将其测得清清楚楚。
但他自诩精通百艺,其中又以占验法见长,如今却仅得出这般结果,倒是让他自觉有些失了颜面。
而随着两人又闲谈几句,薛敬眸光一动,忽看向陈珩身后玄气,奇道:
“敢问真人,这是门中哪门道术,观其模样,倒是颇为眼生?”
第429章 龙虎金衣,大哉乾元
光气飘忽,似虚似实,徘徊上下,流转西东。
时而泊泊绵绵,状如溪泉,时而又轰然一分,散作灿芒点点。
在薛敬视线中,见黑白两气在变化过许多后,终一个颤动,然后两气皆消,陈珩身躯上兀得便多出一件朦胧金衣。
此衣形制绚美,好似根根华丽金线织成,上有龙虎饰纹,栩栩如生,两兽好似正随风在摇首摆尾,看着颇有些玄妙意思。
薛敬挑一挑眉,心中难免是生起些好奇来。
能在玉宸派坐稳实权长老位置者,自无一是浊流凡类。
他们也曾是四大下院的佼佼之辈,胥都东洲的少年英才,齐云山下唱过名,岁旦评上留过姓,风光无限,是真真正正的一时之秀!
而薛敬仅以元神之身便在十方殿内据得高位,享有权名,那便更是可见不凡了。
可即便如此,以薛敬眼界看来,这门陌生的金衣道术还是极有可取之处,其中甚至隐可见几分阴阳未立、无色无绪的意境,堪称法韵十足!
需知此法并非神通之属,仅是一门中乘道术,连上乘道术都不是,却已是有内具着这般的形神。
若是再细细完善一番,推敲磨炼。
假以时日,这金衣道术未尝不能够晋入神通之属,成为一桩真正的仙道神通!
其实想到此处,以薛敬的聪明,他心中也是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只是这猜测未免有些离奇了,令他也是暗中否认,不好直接问出。
“薛真人着实法眼如炬。”
陈珩一笑,道:“如真人所想,这金衣道术正是贫道近来拙作,可惜即便有恩师指点,还是未能将此术完善至上乘道术,仅勉强止步于中乘之属,便已然力不足支,见笑了。”
“竟真是如此?”
薛敬心头一震,好在他城府甚深,才未在面上表露出来什么异样,只是躬身称贺。
薛敬既自诩精通百艺,那道录殿中的大多神通、道术自然也都被他牢记胸中。
金衣道术如此气象,若是曾见过,他心中当有印象。
可脑中记忆并无此遭,想上一想,那除了是陈珩机缘所得外。便也唯是他的自创了。
而后者在薛敬看来,着实是有些离奇了。
需知陈珩丹成至今也不过才大半年光景,仅这点功夫,便是创出了一门中乘道术,还蕴含妙理,纵是有大德祖师指点,也的确是一桩非凡之举了。
“一品金丹同三品金丹间……两者差距,竟是如此之悬殊吗?”薛敬心下深思。
遥想自家当年在金丹境界的创法,虽也同样是一门中乘道术,但却足耗了数年辛苦,个中艰难不足为他人道。
且论起个中玄妙来,也是差了眼前的金衣不止一筹,好似草庐之比华居……
薛敬微微摇头,很快将心绪收拾起,问道:
“敢问真人,不知这道术何名?”
陈珩略作沉吟:“龙虎金衣。”
“金丹创法,这路数,看来真人是在为成就元神法相而做打算了啊……贫道谨为真人贺!”
薛敬闻言先是恭维一句,而后见得金衣气象,他犹豫一番,终还是有几分好奇,小心问道:
“还请真人恕我冒昧,多嘴一句,不知真人将来是欲证就何等法相?”
“薛真人何必如此客气,此事大可直言无妨。”陈珩一笑:“我所治经典乃是三经中的《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玄中经箓,三经之首……”
薛敬将这名字念了两遍,见陈珩微微颔首,他神情骤然一变,忙上前两步,终不由失声叫道:
“莫非是大哉乾元?!”
“正是。”
此话出口之后,场间一时寂然,再无半丝声息,简直是落针可闻。
直至半晌过后,云下欢呼声骤然响起,似是城中那头鸦鬼已然授首,一片热闹。
薛敬这才好似如梦初醒,满脸复杂之色。
旋即他也不顾身份,当即一头拜倒阶下,激动道:
“玄中经箓,其位最崇!不料真人竟有这等大志,薛某着实佩服!期间若有薛某可效劳之处,还请真人随意吩咐,愿效死力,以供驱策!”
陈珩见薛敬难得如此失态,也是略一怔,知晓自己显然是小看了“大哉乾元”的名号,忙上前将其扶起。
“如今我初成金丹,离元神还尚早,于金丹创出龙虎金衣,也不过未雨绸缪罢。”
看薛敬欲言又止模样,陈珩笑着又补了一句:
“不过玄中经箓高不可际,‘大哉乾元’深不可测,若有疑难之处,恐怕还要叨扰薛真人了。”
“但一召唤,愿效死力!”薛敬握掌成拳,高声应道。
……
……
正统仙道修行中,金丹三重之后,便是元神境界。
此境一旦成就,便可以节节纳真,顺势凝结出法相来。
而上应天,下应地,中应人,所谓元神法相便是修道人自身道果之外化,具有无边自然之伟力,可以抛诸凶患,弃灭死气。
同金丹中人相比,元神已是跳至了另一片天地!
而同金丹的九品之别一般,元神法相自然也是存在高下之序,被前古诸圣分作了下、中、上、至四等。
下等法相性光蒙昧,白雪黄芽相歧,水火不能相济,是四等法相中的最劣。
中等法相乾坤交泰,金容瑞相,如内河之水,虽可滋润百灵,但终究为堤岸所缚,不得自由。
上等法相则一气潜通,似天日之当空,照耀大地,无处不烛,不过终有昼夜轮转,光去之后便是暗生,美则美矣,到底不得圆满。
唯有至等法相,起自无先,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如仙中真圣人,时时清静,不被一切旧染境界朦昧本源。
本生于无,灵光可化万象,又何惧尘染消磨?
此等法相才是四等元神法相之最,是修道人日后的成仙之籍,飞升之基!
而玉宸作为前古道廷时代传承至今的大派,二十五正法盛名远播,众天宇宙都有闻。其中作为修行典籍的三经五典,更是名副其实的高上玄经,直抵无上仙道。
玉宸三经共是:
《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九灵洞极都照玄经》、《高虚秘要》。
五典则为:
《坤舆宝箓》、《混俗元旨》、《四十九真形图》、《潜虚书》、《六淳真经》。
三经五典皆为成仙典籍,都记载了该如何炼就出至等元神法相来。
但玄中经箓既为三经之首,自然也是别具奇异,神妙无方,令其与诸余仙经不同!
如三经当中的《九灵洞极都照玄经》。
此经一共记载了九门元神法相的成就法,分是“社稷众雷”、“光浮天汉”两类至等法相,以及七门不同的上等法相。
《高虚秘要》更是载有“龙斗海天”、“后圣垂晖”、“青阳数奇”三类至等法相,以及十二门上等法相,和二十门中等法相。
堂堂三十五门。
数目之多,在三经五典中也是个异数。
而最后的,也是作为三经之首的《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此经却仅载有了两门元神法相,同《高虚秘要》相比,一多一少,着实是两个极端。
至于那两门元神法相,则是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以及下等法相“玄尸舒光”。
上一篇:长生修仙,从画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