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铜雀铸天庭 第347节
对此场景,陈平习以为常。
他刚站定,刘邦便让左右为他洗脚的侍女退去,示意陈平坐下。
“王上,可是有大事?”陈平低声问道。
“此次找你前来,是为一件烦恼。”刘邦叹声说道:“项羽未除,如今韩信手中兵马强势,本王下三道命令,都未能召韩信回来,想问计于你,该如何是好?”
“此事王上为何不问张良军师?”陈平问道。
“军师对韩信之事并不上心,只说韩信乃信义君子,不会叛。但本王下三道命令,韩信都拒绝。固陵之战,韩信不前来围攻,今不听命令,他已脱离本王掌控,项羽又未死,隐患愈大,你是用计高手,可否能想出对策,夺韩信手中兵权?”
陈平身形微震,终于知道为何张良不愿意参与此事。
“恐怕此事要解决,只能找萧何大人。”陈平低声道:“萧何对齐王有知遇之恩,他联系韩信回来,韩信回来的可能性更大。”
刘邦不作声,不知心中想法,思索片刻才点头。
……
得知刘邦派萧何前来,林寒不得不多放一个心眼。韩信之命运,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韩信也忌惮刘氏过河拆桥,并不敢入宫见刘邦,是吕雉让萧何送信给韩信,才将韩信召入宫中,密谋诛杀。
这次刘邦派萧何前来,必定是要召韩信回去。
见到萧何之时,是在韩信营帐中。
萧何看到林寒,顿时一愣,印象中,韩信麾下并没有这么一号人物。
“敢问阁下名号?”萧何抱拳问道。
“林寒。”
林寒坦然回应,到韩信身边,神色淡定坐下。韩信对林寒身份并未过多介绍,而是朝萧何敬酒。
“萧大人,昔日知遇之恩,信感激不尽,在此敬你。”
“齐王有领兵之能,吾不过不想王上错失人才罢了。”萧何说道:“如今项羽未灭,而当今天下,能领兵与项羽一战者,唯有齐王,王上希望齐王能回去,统御兵马过江东,灭项羽,之后天下才能安定。”
闻言,韩信摇头。
“垓下之战后,吾之使命便已完成。灌婴五千兵马,围杀不了项羽二十八骑,天注定项羽不亡,吾亦无能为力。”
“项羽回江东,必定招兵买马,卷土重来,那时,天下又要纷乱,为这天下安定,齐王再战一次,又如何?”萧何大急,尽力劝说。
“我不再参与汉王与项羽之战事,只想让齐国百姓安定一方。”韩信说道。
“昔日吾冒死将你追回王上身边,亦被重用,更将兵马大权交予齐王,齐王何故如此?”萧何不解问道。
他所了解的韩信,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君子。而如今,却对汉王的召唤不管不顾,异常反常。
见此,萧何不由多看林寒两眼。
韩信的改变,与此人必定有莫大关系,但他不好多问。
“暗度陈仓,我帮汉王离开汉中先入关,汉王兵败彭城,吾攻魏、赵两国,帮汉王恢复元气,又灭项羽主力,已报答汉王知遇之恩。萧大人莫再说,吾不会再回汉王大营矣。”
萧何一时无言以对。
事情似乎棘手,难道韩信要变节?
深深看了眼韩信身边的林寒,萧何无多少继续闲聊的兴趣,寒暄几句后,匆匆离开。
第365章 【林寒对话张良】
林寒。
听到萧何的描述,刘邦想起固陵之战时,那个在项羽身边冲杀的青年。
刘邦从垓下的降兵口中知道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此子来历神秘,却足智多谋,勇武无敌。
听垓下投降的将士所言,早在他撕毁鸿沟协议之前,林寒就警告过项羽此事。
后来也警告过项羽,莫让龙且战韩信,项羽不听,才导致他们的困境。
若项羽听从林寒之言,必不会如此轻易败退。
而追杀项羽的将士汇报,在垓下也是一个青年将项羽救走。
现在林寒出现在韩信身边。想到此事,刘邦一颗心往下沉。
“早知如此,就不应该给他兵马攻打齐国,现在壮大,便背叛于我。”
刘邦怒气上涌。
“军师,项羽的人已出现在韩信身边,可有对策。”
闻言,张良思索片刻,笃定说道:“王上莫急,韩信信义,重诺言,感恩义,不会叛。”
“可是如今项羽身边的心腹,已入住韩信军营多日,如何能信?”
“王上,昔日陈平用计,离间范增等人,以致项羽身边无人。若对方用离间于我等呢?莫乱阵脚,韩信重信诺,不会叛。”张良笃定说道。
“可他为何垓下之战后,领兵离开,如今连见我都不愿见?不敢回应,是为何事?”刘邦问道。
张良看了眼刘邦,欲言又止,最终叹息摇头。
“此事还未有定论,王上可信韩信,莫猜疑,否则真让韩信知晓,恐怕会逼上绝路。”张良尽力劝说。
见张良笃定,刘邦稍稍平息心情。
“军师可有办法,让韩信回来?”
“吾往韩信军营一趟,看看此林寒虚实。”张良说道。
“好。”刘邦毫不犹豫答应。
……
送走萧何,来了张良。
这让林寒无比意外。
自入副本以来,林寒就未见张良,正好这次有机会。
萧何劝不回韩信,张良过来,可见刘邦对此重视。
见到张良时,林寒仔细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半圣。
谦谦君子,体质弱,面白无须,和当今审美的粗犷汉子完全不符,看着像病恹恹的公子哥。
不过林寒却不敢轻视张良。
武庙十哲中的半圣,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让‘汉’成为民族代号的人物。
他的大智慧,无人能敌,林寒不得不谨慎对待。
“这位便是林寒阁下?”张良见到林寒时,同样仔细打量着。
他在固陵之战的军阵中,见过林寒一面。
林寒与项羽并肩,冲杀在战阵之前,勇武比项羽亦不弱。
现在他见到,基本确定,林寒在韩信身边之事为真。
“见过张良先生。”林寒谦虚作揖。
“先生不敢当。”张良摇头一笑。
韩信招呼两人坐下,军帐之中,只有韩信,蒯彻,林寒及张良四人。
蒯彻在韩信身边不说话,其他三人气氛微妙。
“不知军师前来,所为何事?”韩信开口问道。
“齐王,如今天下基本确定,为何匆匆离去?只需渡江东,天下可平定。”张良慢悠悠问道。
“军师,你之兵法,比我亦不差,当知渡江之危险。固陵之战及垓下之战,七十万兵马无法围杀项羽,军中粮食消耗巨大,无法渡江。若贸然渡江,项羽集队伍,半渡而击,大军溃败。项羽统帅之能,无人能及,你应该知晓,召我回去,必不是准备渡江。”韩信说道。
“即便并非渡江,亦是为谋项羽,为何如此急于回齐地?”张良问道。
“我来说吧。”林寒插话说道:“韩将军只是不想回去送死。”
“送死,此话怎讲?”张良面容淡定,看向林寒。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林寒说道。
闻言,张良目光闪过一丝诧异,很快便隐匿,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阁下一面之词,就否定汉王?汉王向来知人善用,何故至此?”张良问道。
“这话,恐怕军师自己也不信吧?”林寒淡定说道:“垓下之战,本应是项羽身死之局,可惜项羽逃脱,若我猜得没错,军师亦是打算,在项羽死后,退隐山林,以脱功高震主之因果。”
张良瞳孔大缩。
此事他从未与人说起,只是见刘邦性格及行事,暗中打算而已,没想到如今林寒却能看出来。
“这不过片面之词,子非吾,焉知吾之所想?”
“军师,你有算天机之能,可敢以黄石公之名起誓,刘邦召齐王回去,不是为夺韩信手中兵权?”林寒说道。
张良神色淡然,内心却激起惊涛骇浪。
林寒是他认知中,第一个遇到如此棘手之人,三言两语的交锋,不断逼迫于他。
“吾师之名,自不敢冒犯,如何用来起誓。”张良说道。
“军师,连你自己都有退隐之意,却来此劝齐王回去?莫不是想让齐王回去送死?”
“汉王给齐王天下兵马大权?怎来送死一说?狡兔之言,不过你臆测而已。”张良淡然说道。
“那军师为何不敢以黄石公之名起誓?”林寒再次紧逼。
“师父乃修道之人,不管世事,不占因果,为何冒犯?”张良反问。
见张良再避开话题,林寒不追着此事。
“刘邦因齐王挟功封王,恼怒不已,军师好言相劝,才让刘邦隐忍,承认齐王之名,只为用齐王统帅能力,破项羽军阵。
原先军师是想,刘邦统一天下后,推辞赏赐,退隐山林。可惜垓下之战,项羽未死,想法不能成行。
在刘邦身边太久,军师应该看透,汉王刘邦乃市侩小人性格,其妻吕雉,更是狠辣女子,如今却想劝齐王回去,军师学圣贤之书,为何如此?”
上一篇:穿书末世:开局变身炮灰富萝莉
下一篇:开局直播王者:虐哭国民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