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59节
安大哥在他心目中可不就非常厉害么,一箭就射死了一头野猪,轻松就猎到了一头鹿,这个年纪的陶元泽最容易崇拜这样的强者了。
陶大勇听得奇怪:“元泽口中的安大哥到底是什么人?怎没请他来我们庄子里坐坐?”
元景解释道:“安成是镇北王府庄子里的侍卫,身手了得,以前进山的时候认识的,今天正好碰上了,他人挺不错,还说要给元泽介绍个武师父。爹您不用担心他的身份,能在这山里出入的只可能是镇北王府的人。”
“他也要回去,改日有机会再碰上的话叫他来坐坐吧。”
“也好,真要给元泽请武师父?”
“多学点东西没坏处,将来就是做文官,身体好也有好处的。”
这样一劝陶大勇也没话了,随儿子经历过那几场考试,他也晓得其中的厉害,的确要有个好身体才能坚持下来,这样一说学武也没什么不好的了。
元景则是做两手准备,万一元泽将来科举上面没什么天分,考不出头,还可以谋个武职。
陶元泽可不知道他哥对他的安排,正兴奋着呢,偶像要给他找武师父学武了,真是太好了,以后也能跟偶像一样厉害,可是等武师父来了后,他就知道从此他的艰苦生活要开始了,既要学文又要学武,半刻都不得轻松,他就是苦水里泡大的娃啊。
白天没下山,穆成安晚上却来了庄子里,来跟元景幽会了。
元景抓住机会跟他唠叨唠叨让自己烦心的事,朝堂上的纷争,还有江南那边的水患,他不知道这样的局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安成,你是想扶一个皇子上去,还是……”干脆取而代之?
“我以为你还会继续叫我安大哥。”
“严肃点,谈正经事呢。”元景瞪了他一眼。
穆成安笑着牵他的手走在山间小径上:“知我者,元景也。不过我没想要取而代之,穆家从我这儿就要断代了,我要去哪里找继承人?”如果元景能给他生一个,他说不定会考虑一下,穆安成别有意味地瞄了眼元景的肚子,元景还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呢,“元景你觉得九皇子如何?”
九皇子?元景脑子里冒出个问号,好吧,好不容易他想起来了,九皇子才刚满周岁吧:“确定能教好吗?”
“不行的话再找一个就是了,这皇室找个好皇帝不容易,可找个有皇室血脉的非常容易。”穆安成说得无情。
元景一想也是,先不说现在这位的皇子活着的都排到第九了,而且前面的成年皇子都有小皇孙了,还有那些宗室子弟,比如被老皇帝戴绿帽的郡王,说起来数量真的不小。
于是元景点头道:“你说得对,准备好什么时候动手了吗?”
穆成安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元景笑起来,不愧是他看中的人,对于这等大胆叛逆的行径没责骂一句,反而轻描淡定地问他什么时候动手,这是他遇到的最合拍的人。
因为元景对皇权没有多少敬畏之心,也因为他看到如今这老皇帝和几位成年皇子,没一个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所以与其让他们上位,还不如另挑贤能,他相信一守边关就是十几年,真正将边关老百姓放在心里的穆成安,比起那些皇子更加合适。
如果穆成安想要问鼎,他也是双手支持的,当然不想要那个位置,穆成安所受的束缚也会小一些。
穆成安伸手捏捏元景的鼻子,说:“我会尽快的,你想不想换个位置?还在翰林院里待着?”
元景原先是想要图个清静的,现在却不这么想了,他想做些力所能竭的事,所以说:“不如去工部吧。”
“好。”
穆成安回应的只有一个字,从他决定将重心从边关转移到京城后,这几年他的手伸进了各个角落,想将元景弄进工部还不是小事一桩。
穆成安的速度很快,第二天下午,元景的调令就下来了,前往工部当差,由七品编修提升为六品的工部主事,当调令送到翰林院时,有些人才想起有这个么年纪轻轻的探花郎,只是他走的哪条门路,居然前往工部当差,还升了两小级?
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见到元景本人都向他道喜,等元景跟各位一一道别前往工部报到时,余下的人才议论起来,没多少人是一想在翰林院待下去的,这里不过是熬资历当跳板的,特别是同元景这个探花郎一起的状元榜眼还都老实待着呢,这个最默默无闻的人却走到了他们前面。
“别看他小小年纪,却不是没有背景的,他是白鹭书院茅院长的关门弟子,茅院长虽没有在朝中当官,可他教出的学生却有不少入了朝堂的,其他不说,茅院长的三弟子狄融如今就在户部。”
“原来如此,难怪看他小小年纪如此沉得住气,原来是胸中早有沟壑的。”
别人当元景是早有成算的,要哪想到元景是真的想在翰林院里待段时间,好好作学问多看些书,可形势不由人,眼看天灾人祸,他不做点事情自己内心这一关就过不去。
他做不到还罢了,明明他可以做些事情的,还袖手旁观冷眼看着一批批百姓去死,他良心难安。
元景升官了,狄融这个师兄高兴得很,他认为到工部也好,工部没其他几部那么复杂,再说元景那同窗的伯父就在工部担任左侍郎,不说照顾着点,在狄融看来至少不会为难元景。
“好好干,过个几年才挪一挪就是了。”狄融如此跟小师弟说,没以为小师弟能在工部干出什么大事来。
陶家则高兴极了,孙(儿)砸升官了,升到六品了,比他们以前知道的县太爷都大多了,以前在陶家村,县太爷就是天了,可想而知现在的六品官有多大了。
元景哄老太太和娘高兴:“等再升一升,到五品官了,就可以给奶奶和娘请诰命了。”
老太太和小宋氏听得都抹眼泪,高兴的,她们哪里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我也会的,我将来也给奶奶和娘请诰命。”陶元泽也跃跃欲试。
“诶,奶奶的乖孙孙,奶奶的两个孙孙都是最好的。”老太太将小孙孙搂进怀里,都是她的心肝。
进了工部后,元景没再跟翰林院那样缩在角落里默默无闻,而是积极与工匠联络,甚至亲自下作坊参与到工匠的实践操作中,想到江南的水患,还有那一冲就垮的堤坝,元景就想到穿越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制作水泥,用来铺路筑堤是最有效的。
他不知道自己会穿越多少个世界,但不妨碍前两世闲暇之余翻看一些穿越类小说,看到现代人穿到古代如何发家致富点亮科技树,他也很有兴致地了解了一番。
原本他想再等等的,等到老皇帝倒下新的掌权人上位,他再将水泥这些有利于民生的东西弄出来,可现在顾不了这些了,他想他将水泥制作出来交给穆成安的话,穆成安总有办法投入使用的,这是他对穆成安的没来由的信心。
一个月后,几个工匠围着光滑无比的地面激动无比
“陶大人,是不是成了?我们做成这叫水泥的东西了吧。”
“不错,这就是水泥。”元景高兴道,“陶乌,你去说一声。下面我们试试混凝土。”
陶乌就是乌一,被穆成安派到元景身边听差,于是元景就给他换了个称唿,叫陶乌,总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还叫他乌一吧,有陶乌在身边,元景跟穆成安的联系更方便。
乌一对水泥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从头看到尾的,当这一小块地面用水泥铺成晒干后,平整又结实,他就意识到陶少爷制作出来的东西很可能要派大用场的,所以元景一吩咐他就立马转身出去了。
几人工匠又围绕在元景身边询问这混凝土为何物,元景本着实践精神亲自操作起来。
穆成安知道元景进入工部后在捣鼓什么东西,可不认为他是在瞎捣鼓,元景分明很有目的性地要去工部的,他马上叫乌一将水泥弄来,亲自检验了水泥铺路以及那混凝土的效果,验收过后哪里还不明白元景捣鼓出这样新生事物的用意。
他是为南方的水灾准备的,有这水泥和混凝土来浇筑堤坝,那堤坝再不会轻易就会被流水冲垮淹没无数良田了,更重要的是,这水泥与混凝土分明取材简单之极,耗资可以降低到最少,却与民生重大。
真是他的宝贝!
趁没人注意到元景身边的情况,穆成安立即行动起来,将左右都换成他的人手,确保消息不会泄露出去,其实也没多少人关注这一块,说来说去都不认为元景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穆成安加快了朝堂上的动作,从江南快马加鞭送来的证据,将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全部拖下水了,大皇子一派的官员贪掉往年大半拨款的银子,其中一半送到了大皇子府上,用于修筑堤坝的银子还占不到一成,克扣了又克扣,不是多年失修就是豆腐渣工程。
二皇子也好没多少,他的外家在江南圈了大片良田,眼看就要淹了,为了避免损失,他们人为将另一段堤坝给掰了,将河里的水给引到老百姓的地里,原本那地段的老百姓用不着经受这回的水灾。
至于三皇子,他的屁股也不干净,尽管皇子中他的外家底子最薄,可他也藏得最深,居然将手伸进了江南的粮仓里。
就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朝臣的面,一个个证据抛出来,引得众大臣哗然,那证据和此次的水灾触目惊心,饶是老皇帝煳涂了,也被这三个皇子给气得当场吐血,当场下令将所有涉案的官员全部抓起来,三个皇子拘在府里不得出动,将赈灾一事全权交给一位大臣,并命户部全力配合筹银调粮,地方驻军听从调遣。
退朝后,老皇帝就被气得在床上躺着起不来了,后宫也是一片乱糟糟,都想为自己的皇子求情,闹得老皇帝越发不能安心养病。
元景在当天就听工部的大人说了此事,眼里闪过了然之色,不管是从南方进京送证据的人,还是现在派去南方赈灾的官员,应该都跟穆成安脱不开关系,那位沈大人元景听说过,是个难得的严正的人,就因为如此,往日并不太受老皇帝重用,此刻老皇帝也知道还得用上这样的人。
他也没想到,江南官场里,三位皇子都卷进去了,看看他们做的这些事情,说实话,这三人哪一个上位都叫人不放心。
在沈大人前去江南后不久,经过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江南的灾情总算得到了缓解,没有闹出太大的民变,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活下去,有多少人愿意跟着造反的?而沈大人的安抚措施又很得力,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愿意听从官府的安排。
听说沈大人去江南后还就地砍掉了好些官员的脑袋,属于先斩后奏,这些官员也有自己的派属,消息传回京城,让后面的那些主子咬牙切齿,恨不得从沈大人身上咬下几块肉,想到宫里向老皇帝告状,可老皇帝正生着病,连朝政都无力处理,他们又能怎么办?
成年的皇子还剩下四皇子五皇子,他们原本插不进江南的官场对大皇子羡慕妒忌恨,现在却侥幸并幸灾乐祸起来,于是两人争抢着到皇帝面前献殷勤,六七八皇子的母妃也带着儿子前去皇帝身边讨欢心,听说皇帝终于又有了些笑脸,身在府中无令不得出的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哪里还坐得住。
元景从工部出来,走在大街上都感觉最近京城的气氛有些压抑,有种山雨欲来的征兆。
正走着,一辆马车在他身旁减慢速度,元景抬头一看,可不正是那辆外面普通内里不简单的那辆,见帘子掀起来,他左右看了一眼,连忙上车钻进去。
果然坐在车厢里的人正是穆成安,元景低声问:“你怎么来了?有什么急事的话让人送个信便是了,怎亲自过来了?”
现在可还是白天,落入别人的眼难免让人起疑,现在还不到镇北王显露镣牙的时候。
第088章
穆成安伸手将元景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微笑道:“不用担心,我敢来,自然是不怕事的。你放心,接下来不用我做什么,他们就坐立难安等不及了。”
元景心里一惊,会是谁?大皇子,二皇子还是三皇子?或者说三人都要动了?
穆成安给元景倒了杯茶:“看着吧,这三个都不是好东西,都会动的,让他们先自相残杀一阵子再说,谁叫老家伙一直不立太子,让下面的皇子斗成乌鸡眼似的。”
元景笑了笑:“就算立了,也一样会斗的吧,先齐心协力将太子拉下马,再互相争斗。”
九龙夺嫡之类的戏码前两世听得太多了,立太子又如何,还不是两废两立,最后圈禁到死的。
穆成安就是来看看元景的,与他说说话心情就会变好,马车在城里绕了一大圈,最后才停在陶家门口,穆成安在车上目送着元景进入府中,才下令返回。
临下车时,他叮嘱了元景一句,最近无论府上还是自己都小心些,他会安排几个人在暗中护着府里的人,元景一点没推辞,因为这是穆成安的好意,还事关家人的安危。
半个月后的一日,元景明显感觉到京城上空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一点就爆的那种,他从衙门回来后便让人关紧门户,他爹也在前几日让元景从庄子里叫回来了,因为他去衙门的时候,家里就女人小孩,有他爹在总能周全些。
老太太和小宋氏没察觉出异样,可从城外回到京城的陶大勇,却感觉外面大街上的气氛与之前不同了,私下里担心地问儿子:“元景,这是要发生什么事了?不然不会特地叫爹回来,让爹一直待在家里。”
元景看看外面的天空,乌云密布,就跟此刻的京城形势一样,不知多久才能云开月出。
他低声说:“爹,圣上病重,这个年纪可能撑不了多长时间,但到现在还未立太子,所以……”
陶大勇浑身一颤,这是皇子们在夺权了?元景按住他爹发颤的手说:“爹别担心,咱家小门小户的,只要不出去,我们府上绝对安全,爹可别让奶奶和娘发觉异常。”
“对,不用担心,爹不担心。”陶大勇努力镇定,他是一家之主,不能带头慌乱。
这夜果然出事了,老太太那边刚睡下,元景就被外面的马蹄声惊动了,他走出书房,看到乌一一身黑衣立在围墙上面眺望皇宫方向,见元景出来回头瞥了他一眼,然后从墙上跳下来,将外面看到的情形说给元景听。
正说着,陶大勇也跑出来了,他还没睡下。
也是这晚,他才发现陶乌的不一样,这哪里是普通的长随,可这时的陶乌却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拉拉儿子,小声问:“这陶乌真的是长随?”
乌一能听到,当听不见,元景笑笑:“爹,除了陶乌,咱们家还有人在暗中保护,爹,儿子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爹只要知道有他们在,咱家绝对安全就是了。”
说不清楚?是不知道怎么说吧,听到的乌一面无表情地腹诽道。
竟然还有人?陶大勇竟然不怕了,好奇地往四周张望,可黑乎乎的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当然他绝不怀疑儿子的话,这是儿子在外结识的朋友吧,这个朋友真好,竟将这样的高人借给儿子保护家人,陶大勇觉得改日应该好好谢谢儿子的朋友。
“爹你回去守着娘和元泽吧,外面有我。”
“好,你也小心,有事就叫爹。”陶大勇这回安心多了。
这一晚后来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不仅有马蹄声,还有人在皇城外就交上手了,还有人声与火光,老人本来就觉浅,所以老太太还是醒了,这时小宋氏在陶大勇安抚下已经好了不少,进去跟老太太说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将老太太吓得不轻。
好在一家人都在一起,没少经事的老太太到底是稳住了,她要吓坏倒下了,最怕的就是两个孙孙了,就是为了两个孙孙,她也得撑住了。
元景还将府里的下人叫了聚到一起,一直守到了后半夜,外面的动静才平息下来,老太太他们不觉得,元景却从风中嗅到血腥味,这一晚没少死人。
元景煮了安神茶,侍候他家人喝了睡下,安神茶很快发挥作用,包括陶大勇都睡去了,就元景一人依旧和乌一留在外面。
乌一看元景除了关心家人,从始至终都不见慌乱,跟他以往见识过的文人可一点不一样,好奇地问:“陶少爷不担心外面的情况吗?”
元景逗他:“难道你怀疑你家主子的能力?”
乌一黑线,他怎会怀疑主子的能力?可这跟陶元景有什么关系嘛。
元景噗哧一乐:“我相信王爷能处理好这一切的。”
当天边微熹,宫里敲起了丧钟声,元景和乌一互相看看,皇帝驾崩了,这说明大局已定了吧。
“乌一你出去看看吧,我留在府里布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