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节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作者:森外

简介:

一个爱好文学的中年大叔莫名其妙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成了秦省《延河》杂志社的一名有编制的小门卫。

看大门,摸摸鱼,顺便写写诗歌小说剧本,不知不觉中竟然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作家。

小日子过的也不错,和陆遥看足球,听陈中时吼秦腔.....

喂,贾同志,管管你的女儿啊.....

(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1章 杂志社的年轻门卫

  

  人生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

  方明华记得,前一晚还是隆冬,猫在被窝扣手机,一觉醒来竟然已经到了初秋,更离谱的是自己在公元1980年9月的秦省西京市。

  虽然进入九月,但西京的天气还是比较热,大门外梧桐树上的知了叫得让人有点心烦。

  方明华百无聊赖坐在门卫室里,呆呆望着街道对面的修自行车小摊,和偶尔路过推着自行车带着草帽卖冰棍的小贩。

  “卖冰棍雪糕喽.冰棍2分钱,雪糕5分钱一根,不甜不要钱。”

  一口标准的的关中口音里带着诱惑。

  就在半个月前自己会魂穿到这个叫方明华的青年身上,成为《延河》杂志社保卫科一名职工,说起来是保卫科的职工实际上就是看大门的。

  穿越前,他从一所二流大学中文系毕业,做过三流作家,四流编剧,写过网文,做过自媒体,也算是热爱文学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是过了三十而立的老文学青年,能来到西京作协分会主办的秦省最具有权威文学杂志社,这个穿越也不算太坏。

  但竟然是看大门的!

  还好,不是临时工而是杂志社的正式职工,也就是有编制的!

  咱也算体制内的人了吧?

  这是靠方明华的老爸——曾经的保卫科职工提前内退,作为儿子来顶班的。

  方明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甘省插队,呆了三年后国家政策变化,大批知青返城,方明华又回到自己老家西京市,在家待业两年后,最后顶替老爸成了杂志社一名职工。

  初中毕业的他自然没资格审稿,最后领导发话让他子承父业,去看大门。

  看大门这工作其实很清闲的,杂志社比不上党政要害部门,门卫管理没那么严格,大把时间进行摸鱼。但领导发话下来要注意一种情形坚决不能发生——就是某些怀有文学梦的青年揣着稿件私闯杂志社要求见某某编辑审稿的事件。

  甚至会在办公室里情绪激动和编辑理论:我这么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你们为什么不刊登?!

  不过今天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看看太阳已经偏西,门卫室墙壁上的挂钟指针指刚过五点,还有一个小时下班。

  一天摸鱼快结束喽。

  “明华哥”

  门口进来一个留着小平头的年轻人,个子不高长得敦敦实实的,模样憨厚。

  方明华知道他叫张宝福,今年19岁,刚来杂志社不久,家住市区东郊的农村。

  他没有编制是临时招来看大门的——据说是杂志社某位领导的远房亲戚。

  张宝福是个工作很积极的青年,这不,还没到换班时间就赶过来。

  “明华哥,你下班回家吧,我来看门。”张宝福说道。

  方明华也没客气,说声谢了,突然发现张宝福今天穿的白衬衣胸前口袋竟然插着的一支钢笔。

  呵?还有点文化人的气质。

  方明华站起来又指了指桌子上的登记薄:“这个要登记好,还有大门钥匙在抽屉里,别丢了。”

  “放心吧,明华哥。”

  方明华点点头,出门刚准备离开,突然感到肚子有点不舒服,回头取了些卫生纸,就向办公楼走去。

  进厕所蹲了一阵舒服许多,方明华洗完手刚走到办公楼大厅,就听到大门口传来争吵声,只见张宝福和一个青年争执什么。

  那个青年瘦瘦的穿着一件防65式绿的确良上衣,斜挎着黄挎包,留着偏分头,满脸青春疙瘩豆,胸前竟然插着两支钢笔。

  方明华突然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梗。

  这年头,插一支钢笔是中学生,两支钢笔是大学生,三支钢笔那就是修笔的。

  这是一个标准大学生。

  方明华慢悠悠走过来,问道:”宝福,发生了什么事?”

  “他非要进去见张主编!还没介绍信和工作证还硬闯!”张宝福赶忙说道。

  方明华知道张主编,叫张丕祥,是《延河》杂志社编辑部主编,文学青年又爱又恨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稿子被他枪毙,断了无数青年的文学梦。

  “我没工作证件,但我有这个!”青年指了指胸前的校徽,白底红字,上面写着“西北工业大学”六个字。

  西瓜大啊,985,培养大国重器的学校!虽然这个年头还没有985之说,

  方明华顿时肃然起敬。

  “这是我的学生证!”青年似乎担心方明华不相信,又从背着的黄挎包里掏出一个红本本给他。

  方明华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写着一系79级3班,刘建军。

  他将学生证还给对方,语气和蔼:“刘建军同学,你找张主编有什么事?”

  “我有诗稿想投给张主编!”

  《延河》杂志创刊于1956年,由秦省作协主办,合诗歌,散文,随笔,小说于一体的纯文学刊物,当时被称为“小人民文学”,在西北乃至全国都影响很大,特别受本省文学青年的欢迎,所以来投稿的屡见不鲜。

  方明华依旧一脸和气:“同学,欢迎伱投稿,但按照规定,你只能将稿件邮寄到编辑部,如果不知道地址我可以告诉你。”

  “我当然知道!我上次写的诗寄信到编辑部结果石沉大海,我不服!”刘建军突然激动起来:“这次我重新写了一首,我要直接交到张主编手里!”

  “不行,张主编很忙的,哪有时间见你?!赶紧走!”或许是方明华到来,张宝福有了底气,说话口气也变得强硬。

  “我有证件,你凭什么拦我?!我要见张主编!”刘建军也不示弱,两人竟然在门口拉扯起来。

  大门口出出进进的人瞅着他们,不过都已经见怪不怪,方明华赶忙连拉带扯将刘建军拽进门卫室。

  “同学,别这么激动,你这样硬闯进去张主编也未必理你。”方明华依旧耐心劝道。

  心里却在嘀咕。

  真一个愣头青。

  要不是看到你是大学生,天之骄子,老子早就把你轰出去了!

  看着这个“犟牛”,方明华想了想又说道:

  “要不,诗让我先看看?学习学习嘛,如果确实不错,我帮你想想办法?”

  “就你?”

  刘建军看了看方明华。

  个子挺高,长的白白净净的,浓眉大眼挺英俊。

  不过,这年头看的是才华!

  你一个看大门的懂什么诗?

第2章 热爱文学的大学生

  2024-04-15

  不过嘛.让你看看也无妨。

  刘建军从黄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打开后交给方明华。

  “你看看,怎么样?”

  方明华接过稿子,看了看,不禁微微蹙眉。

  是一首爱情诗歌。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爱情这个词一般人羞于说出口。

  但除了一类人——诗人。

  这首诗就写的相当奔放,名字叫《告别爱情》:

  还没来得及说再见

  列车就已驶远

  孤零零的站台

  遥不可及的云天

  还没来得及挥一挥手

  就已水过三秋

  茫茫人海哪是尽头

  春花秋月不见问候

  诗很长,整整两页。

  但这水平

  如果你寄到《萌芽》这样的杂志,估计或许能凑合,但这是《延河》啊。

  曾经刊登过诗人闻捷、李季、贺敬之的诗歌,刊登过志鹃的《百合花》、吴强的《红日》、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杜朋成的《夜走灵官峡》.更别说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陆遥、陈中时、贾平娃

  怎么会刊登伱这首诗?

  “刘建军同学,你这首诗恐怕不行。”方明华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不行?!”刘建军再也忍不住讥讽道:“你一个看门的,懂什么诗歌?!”

首节 1/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