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60节

  “换洗的衣服多带点。”

  “被褥之类不用从家里带,我给我姥姥打个电话,让他们准备。

  就在方明华和宋棠棠说着分别的话,就在千里之外的浙省一座叫海盐的小城,一对小夫妻也是依依惜别。

  余桦和他结婚不久的妻子潘银春。

5年3月才结婚。

  “余桦,你能不能不去燕京?”潘银春忍不住又问道。

  “银春,这是一次机会,我不能放弃。”余桦说话也干脆利落:“我要想在写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学习,你也知道我没上过大学,无论是文学理论和知识都很欠缺。”

  “我觉得你现在挺厉害的呀,在咱们海盐你已经是很有名的作家了。”

  “很有名的作家?”余桦听了笑了笑:“老一辈作家咱就不提,你听过莫岩吗?听过史铁声吗?甚至,听过离咱们海盐很近苏州的苏童?更不用西京的那位方明华,人家和我是同岁,但现在已经是杂志社的主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了!”

  这些作家,潘银春听说过,不过是从丈夫口中说出的。

  “余桦,你说的那些人我不感兴趣,咱们在县城有份体面的工作,一起生个可爱的宝宝,过着安稳的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出去过不稳定的生活呢?”潘银春苦口婆心。

  “因为,我喜欢文学,我要写出更好的作品。”

  潘银春沉默。

  第二天,余桦背上背着被褥,提着旅行包,坐上前往申城的中巴车,然后再火车赶往燕京。

  余华去燕京进修,在海盐可是不小的新闻。这事儿最先在文化馆流传,同事之间不免奉承几句,这让她添了几分颜面,冲谈了丈夫离开的不快。

  希望进修早点结束,他赶快回来吧。

  方明华还是三天之后才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车,临走前还把那台长城电脑以及打印机办了托运,准备带到燕京,空余时间还要写作。

  第二天中午达到燕京。

  来这里已经是轻车熟路,他先去黄寺院总政大院看望了宋棠棠的姥爷和姥姥,吃了一顿饭,当

  到了下午才赶到位于朝阳八里庄南里27号的鲁迅文学院报到。

  在鲁院院长办公室里,方明华见到周艾若。

  “明华,你终于来了,一路辛苦,周艾若笑着和他握手:“听说你媳妇给生了个双胞胎还是龙凤胎?家里忙吧?把你邀请过来实在是不得已,现在鲁院缺老师啊。”

  “缺老师?不会吧?”方明华感到有些惊讶。

  “你别急,听我慢慢讲。”

  原来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文坛涌现了一大批青年作家而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诸如莫岩、余华、迟子建等,但他们有个通病:

  先天不足,没有上过大学,文化专业水平偏低,知识根底浅,门类单一,呈一种贫血状态,这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文学创作。

  国家决定培养一批「学者化」的作家——鲁院自然担负起这个责任。这讲习班只是临时之举,明年还要和燕师大联合举办研究生班。

  “作家好招,但老师难找。”周艾若继续说道:“不瞒你说,咱们国内无论是老一辈作家,还是高校的教师,对于现在文坛上流行的先锋文学的研究都不够系统和全面,许多老师都是拿你写的那本书做教材,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让你本人来讲呢。”

  原来如此

  方明华只好说自己尽力。

  “你看我,一说都是一堆话,你还没休息。”周艾若有些歉意:“我让人安排你的住宿。”

  方明华跟着一位工作人员出了院长办公室。

  鲁院并不大,就像一个小学,北边一幢五层大楼,南边一座两层小楼,东边一个篮球场,仅此而已。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书馆、食堂.应有尽有。

  像方明华这样,从外地赶来教学的老师并不多,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燕京人且都是兼职,所以学校并没有准备专门的教师宿舍,只是在五层大楼的四楼——原来是上一期学员的住的宿舍腾几间给他们准备单间。

  在工作人员的帮忙下,方明华提着行李来到自己的房间,条件还不错。

  房间有20多个平米,带有单独的卫生间。

  床、书桌、书柜、衣柜,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两节沙发和崭新的洗脸盆。

  “方老师,书柜和沙发是周院长专门给你准备的,这是饭菜票,每月底去学院后勤处领。”工作人员从提的包里拿出一沓饭菜票递给方明华,如果还需要什么,你直接可以去后勤处,周院长说要照顾好你。”

  “谢谢,暂时不需要。”

  自己是来教书的,不是来享受的,而这条件还算不错。

  简单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方明华就在校园里溜达了一圈,其实也就是十几分钟就转弯,然后又回自己宿舍。

  在上楼梯的时候碰到几个说说笑笑的青年,其中一个方明华还认识。

  余桦。

第346章 开学第一堂课

  2024-04-09

  余桦一看是方明华,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

  “方主编,你也鲁院进修?”

  在鲁院学习进修的并不单单是余桦所在的讲习班,另外还有进修班、研究班、培训班等,满足不同层次的作家需求,故余桦有这一问。

  方明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余桦,你最近写什么小说没有?”

  “暂时还没。”余桦赶忙回答:“我准备来鲁院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那好,等你写好了,拿来让我看看。”

  “好。”

  两人说着已经上了四楼,方明华打了个招呼,就向自己宿舍走去。

  等方明华离开之后,和余桦一块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子叫何力伟,湘省人,这才开口问道:“他谁呀?看上去这么牛逼。”

  “他就是方明华。”

  “卧槽!是他?”青年一脸惊讶。“他怎么会来鲁院进修呢?”

  “研究班吧。”余桦随口说了句,刚上了两阶楼梯突然停下脚步。

  “不对!四楼西头几间房是给老师准备的!

  “他是老师!”何力伟也惊醒过来。

  “他不会教我我们吧?”

  “有这个可能,你看今年课程没?其中有一门课叫当代先锋类小说概论,用就是人家写的书!”

  何力伟倒吸一口冷气。

  “喂,余桦,看来你和方主编很熟啊。”何力伟又好奇问道。

  “还好吧,去年我应邀去西京参加了《延河》杂志社举办的中青年作家座谈会,就是方主编主持的。”余桦说道。

  “喂,方主编这个人怎么样?”

  “挺随和的。”

  “他有啥爱好没有?”何力伟又问道。

  “喜欢喝茶,听说也喜欢喝酒.”余桦随口答道,突然似乎想到什么:“力伟,你问这干嘛?”

  “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方明华回到自己宿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龙井茶,泡上一杯后,就开始认真备课,虽然是按照自己写的书讲,但该做的准备一定要做好。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开始上课,方明华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学员。

  人不算多,三十个。

  年龄从二十多到三十多不等,绝大部分都是男性,方明华看到教室后面坐着的一個女性。

  很年轻,看样子也就二十出头,留着一头短发,挺漂亮的。

  方明华仔细看了看,记忆里好像没这号美女作家。

  不过这个年代作家太多,一部分像余桦莫岩这样,逐渐成为现象级的作家为大庭广众所熟悉,但但部分并不为人所熟悉,或许你看过他的书,但未必注意作者是谁。

  姑娘用一双好看的大眼睛也看着,方明华的目光很快划过。

  这些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很有潜力的中青年作家,发表过自己的作品,有的已经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譬如余桦。

  方明华瞅了一眼坐在后面的余桦。

  还好,今天没有打瞌睡。

  方明华收回目光,对着台下的学员说道:“大家好,我叫方明华,这一期给大家上先锋类小说概论这门课,现在我开始点名,孙进!”

  “到!”一个男人站起来。

  方明华点名倒不是担心谁会迟到旷课,而是想尽快将名字和人以及手头的学员资料对上号。

  “李虹颖。”

  “到!”

  后面的那个女学员站起来。

  方明华迅速看了一下手里拿的班上学员资料。

  李虹颖,女,1962年出生,重庆人,发表过诗集《天堂鸟》《康乃馨俱乐部:女子有行》等短篇小说。

  原来还是一个诗人。

  方明华想着,很快叫下个名字。

  “余桦!”

  “到!”

  “何力伟!”

  “到!”

  “陈虹!”

  方明华叫了两遍没人答应,不由得皱起眉头。

  “陈虹!”

  等方明华叫第三遍的人,突然那听到教室门外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

首节 上一节 260/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