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64节
“应该是在写作吧?我听说鲁院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有的在大学上课,有的本来就是作家,他的单位在西京,那肯定就在写小说。”
“哦那他在写什么呢?”陈虹像个好奇宝宝。
“我怎么知道?”李虹颖白了她一眼:“你想知道可以去问问他呀。”
“我可不敢,人家是咱们的老师,又是大作家,大主编。”
“瞧你.以前还是部队文工团的呢,咋胆子这么小?”李虹颖略带嘲弄的口吻说道。
“虹颖,你胆子大,那你去问呀。”
“有啥不敢?一会我就去问!”
方明华回到宿舍,就着茶水狼吞虎咽吃完馒头,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得准备点吃的,譬如方便面什么的。
虽然这个时代方便面并没有普及,好多地方根本没卖的,但像燕京这样的大都市,大商店估计还是有卖的,空了出去转转。
吃完饭方明华在床上小寐了会,然后起床坐在电脑前继续修改。
按照计划,方明华争取在7——10天之内书稿修修改完成,然后打印出来寄给西京的路遥。
方明华认真看着屏幕,每一段的遣词造句都认真琢磨,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屋外传来敲门声。
他只好站起来过去开门,是两个姑娘。
前面站在大大方方的李虹颖,后面则是有些害羞的陈虹。
“有事?”方明华问道。
“方老师,你是不是在创作?”李虹颖问道。
“是啊,怎么了?”
“能让我们看看你在写什么吗?陈虹比较好奇。”
呵?
方明华看了一眼陈虹,也没多说什么。
“进来吧。”
“哇电脑!”两个姑娘看到书桌上摆着的电脑,又惊讶又羡慕。
“将来你们也会用到。”方明华说了句,敲了一下键盘,屏幕上顿时出现密密麻麻的汉字。
“伱是不是在写意识流小说?”李虹颖边说边仔细看着,陈虹也好奇的凑上去。
怎么?
不对呀?
不太像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啊,反倒是前几年流行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而且,这人物名称,情节怎么有点熟悉?
“方老师,你写的这个,好像和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很像啊?”陈虹一脸迷惑。
“你看过《平凡的世界》?”方明华反问。
“嗯,看过,我觉得挺感人的。”陈虹说道。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陆遥病重,让我帮他写第三部。”方明华如实回答。
原来如此!
“我没看过这部小说,但听说评价并不高。”李红颖插话进来。
方明华已经听到好多人对这本小说这样的评论,更可笑的是就像李虹颖这样,只是听别人说,自己根本没看过。
他也不恼,
“我建议你抽空看看,然后再做评论。”
“好的,方老师你推荐的的书,我会认真看的。”李虹颖说道。
和两个姑娘闲聊了几句,方明华想下逐客令。
自己还急着要改稿子呢,再说了和两个妙龄姑娘在宿舍里呆时间长,难保没人说闲话,要注意影响。
不过就这么直接将人家赶走也不太好,这时候又听到陈虹说道:“方老师,这本《平凡的世界》用的是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好像有点落伍吧?”
这话方明华也听多了。不过现在没耐心给她们解释。
“不能这么说,现实主义未必就落伍,而先锋类未必就时尚。”
看着两个姑娘略带诧异的目光,方明华又说道:“这个问题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这样吧,以后有时间我会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讲这个问题,怎么样?”
“那好吧方老师,我们就不打扰你写作了,再见!”
“好的,再见!有啥问题,课堂上尽管提啊。”方明华很热情送客。
那言下之意就是,业余时间最好别来找我!
忙着呢。
两个姑娘都很聪明,马上就听出方明华的弦外之音。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陈虹忍不住说道:“虹颖,你发现没有,方老师挺傲气的。”
“那当然,人家有值得傲气的资本呀,我如果有他现在这样的成就,我也傲气!”
啊?
“虹颖,看来你很崇拜方老师呀?”陈虹打趣道。
没想到李虹颖没有否认,而且还大大方方承认:“是,我看过他写的诗歌和小说,我那时候就崇拜他了!这次在鲁院见到他本人,又成为我们的老师,我就更崇拜他了!”
“那你是不是想.”陈虹想继续开玩笑,但话到嘴边却咽回去。
刚认识几天,还不是很熟,玩笑也不能开过分。
第351章 余桦获得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
2024-04-11
方明华不知道两个姑娘背后议论他,这几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别的时间都在修改《平凡的世界》,抽空时间再写写《雪中悍刀行》——命吊住行。
当然不会忘记跑到学校不远处的棉织厂附近一个国营大商店,一口气买了十几包三鲜伊面。
今天是星期四,明天下午有课,到了下午方明华暂时停码字工作,备明天的课程。
明天要讲意识流小说,自然要有具体的书举例子,周一他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书名,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用作举例子的小说其实就两篇,一篇是自己写的《太阳照常升起》,另一篇是《墙上的斑点》。
这是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的短篇意识流小说,发表于1917年,也是其第一篇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内心独白写成,女主人公从墙上的一个斑点引发出自由联想,采用的是“记录”人物意识流动的心理结构。
它没有故事情节,按“我”看到“斑点”以后微尘落到头脑中的顺序,作为小说的主体结构,以此展示“我”此时此刻的“内心真实”,并将人物的意识流动置于作品的主体地位。
典型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他看过这本小说,可惜现在手头没有这本书,于是就到图书馆去借,工作人员告诉他,图书馆藏了弗吉尼亚·伍尔芙两本小说集,可都已经被借走,到现在还没有还回来。
方明华估计是讲习班那帮学生借走了,这种偏小众的小说一般没人会看。
“请问是哪位学员借走了吗?”方明华问道。
管理员拿出借阅本很快查到借书者的姓名:“是讲习班的余桦。”
哦,是他。
“我去找他。”方明华转身出了图书馆。
余桦就住在四楼方明华的头顶,他上了四楼走在楼道里,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热闹的声音。
“余桦,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不请客?”
“对,如果是我,连请大家三天!”
什么好事?要让余桦请客。
方明华好奇走过去,门没关,里面已经有六七个学员,都是他们班的。
他们看到方明华过来,纷纷打招呼。
“余桦,你啥好事?大家要让你请客?”方明华问道。
“方老师,你不知道啊?”何力伟抢先一步说道:“今年的全国中短篇优秀奖名单公布出来了,余桦写的《1986年》获得优秀中篇小说奖!”
“是吗?报纸在哪,让我看看。”
立刻有学员递上一份光明日报。
方明华仔细看了看,除了余桦的《1986年》,还有莫岩的《红高粱》、王安依的《小鲍庄》获得优秀中篇小说奖,而邹志安写的那篇《支书下台唱大戏》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
不错嘛.
《延河》杂志社一共推荐了六篇小说,其中四篇获奖,这成绩放到任何一個杂志社都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方明话微微一笑,看着有些激动的余桦:“这客你得请。”
“方老师说了,那我就请!就今晚!还是那家自由市场那家饭馆。”余华马上答应。
好歹获奖有300元的奖金,请客足够了。
“方老师,也邀请你去。”
方明华点点头,这个邀请自己得去。
只不过,怎么又像在西京,和贾平娃他们那样?
老是吃吃喝喝的。
当然,他也没忘记正事,问余桦借了那本《墙上的斑点》然后离开。
晚上喝酒,得把课备完。
再说楼上,余桦决定请客,那些怂恿他的学员纷纷离开,宿舍里就剩下余桦和何力伟两人。
请客就要确定请哪些人。
虽然来鲁院时间不长,但班上三十多个人明显开始出现小团体,余桦请的也是平时能聊的,像没说过一句话,连名字都叫不上的自然不会请。
余桦在何力伟的参谋下,很快拿出要请客人员名单,一共八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