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78节

  这期杂志刊登他写的这篇《四月三日事件》亦如他以前发表的小说一样,对人性尖锐冷酷的审视,先锋味道十足。

  这家伙,竟然是个怎么样的人?本人是不是和他写的小说一样,不苟言笑,冷冽?

  李坨端着搪瓷缸边喝边想。

  当他看到第二篇推荐的小说《烦恼人生》时,看着看着愣住了。

  作者池莉?

  名不见经传。

  不过现在文坛上这种青年作家太多,他没听说过自然也很正常。

  只是她写的这篇《烦恼人生》显得有些另类。

  很明显,不是先锋类作品而是现实类小说,可是和传统的现实类小说有所不同。

  没有传统现实类小说里的惊心动魄或者缠绵缱绻,而是挣扎于原生态的日常琐事之中。

  在这篇小说里没有高大上的英雄,也没有大奸大恶之辈,只是如主人公印家厚这种普通人,普通人一天的生活流程。

  但读起来却让人津津有味。

  李坨认真读了一遍之后,又看方明华的点评。

  他是这么说写的:

  《烦恼人生》是青年女作家池莉的最新作品。

  她以质朴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叙写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平凡经历,刻画他在生活的重负下不胜烦恼而又不失希望、隐忍不言而又愤慨抗争的复杂心态,真实地展示了处于改革时代的普通中国公民的生存处境,是一篇意蕴深邃的新写实主义小说。

  新写实主义小说!

  李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想想。

  方明华起的这个名字还很贴切。

  有意思。

  中午吃完饭后他又阅读了其它几篇小说《走进意外》《站台》《罂粟花与白月光》《北国一片苍茫》,越看越惊讶。

  几乎是同一类型的,新写实小说。

  特别是方明华亲自写的《站台》,几个县文工团青年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群小人物的际遇,在整个八十年代的过程中历经青春和成长的迷惘与困惑,最终皈依平静的世俗生活的生命历程。

  这让李坨突然想起方明华在前几年前写的那部小说《芳华》,同样是描述文工团的故事,但却如此不同。

  前者是革命英雄主义,一群用热血和青春铸就的芳华岁月,而这篇《站台》里的文工团成员们跟随着大时代的潮流苦苦挣扎,

  出去的是身体,走不出去的是灵魂,小说中的这座城市,如同卡夫卡的城堡,如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

  有意思。

  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小说写作潮流?

  李坨突然激动起来。

  他准备写一篇文学评论,针对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明华的《站台》。

  方明华看到李坨写的这篇文学评论,是发表在《文艺报》上的。

  《文艺报》在文学评论方面很权威,而且作为报纸发行频率要比一般杂志高,所以能及时洞察当今文坛新动向。

  现在已经进入夏天,喝热茶似乎有些不适宜,但方明华依旧还是喜欢,喝着热气腾腾的龙井,浑身出汗,他干脆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反正在自己宿舍也没人看到。

  嗯,李坨的洞察力还是很高的。

  很快文坛上就会崛起另一种类型的小说啦。

  只是文章中对自己写的《站台》评价颇高,而对池莉写的《烦恼人生》评价一般。

  或许是《烦恼人生》里的主人公印家厚生活过于窝囊?

  半夜儿子跌下床,老婆恶声恶气地与他争吵,早晨在拥挤的公共卫生间排队洗漱,焦急而无奈带着儿子上班挤公共汽车,遭女青年嘲侮,接着是抢上渡轮,匆匆吃早餐、急急送儿子上幼儿园、慌慌跑步去车间

  其实这才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中年男人真实的生活啊。

  而对于《站台》,李坨对于文工团几个男女的遭遇,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奋斗,令人唏嘘。

  最后还引用了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段话评价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文章写的不错!

  难怪后世在文坛上被尊称为坨爷呢。

  方明华津津有味看着报纸,突然听到有人在敲自己的门。

  “门又没关,进来就是。”方明华头也不抬说了句。

  大热天的,谁关门?

  怎么没声音?

  方明华一抬头,看到的是余桦,笑嘻嘻站在门口。

  “你来还敲什么门?进来得了呗。”方明华没有动,又看报纸。

  结果余桦站在门口也没直接进来,一歪头,后面竟然跟着两个姑娘。

  “你们这是?”

  方明华赶紧穿上外套。

  “是这样,最近不是在上映西影厂吴天民拍的《老井》吗?好多人看说这部电影拍的特别好,所以我们也请你今晚看那这场电影。”余桦说道。

  听了余桦的话,方明华瞅了他一眼。

  这部电影是拍的挺好的。

  方明华在穿越前网上看过一遍,不过早就没印象,来这个时代自然是想看看。

  但问题是,为什么咱们四个?

  是不是伱这小子主动买票的?

  你将来是要换老婆的,我可没这个打算啊。

第370章 《老井》电影

  2024-04-19

  其实这次,方明华有些错怪余桦。

  并不是余桦主动邀请姑娘去看电影,而是陈虹本来打算买票是和李虹颖一块去看的。

  但李虹颖却说咱们两个去看多没意思,又听说电影院附近比较乱,最好找两个男同志陪着。

  陈虹觉得也有道理就问李虹颖找谁一块去?

  “当然是和咱们比较熟的啊,咱们去找方老师和余桦怎么样?”

  陈虹本来对余桦抱有好感,当然单独约他出来是不敢的,不过有了方明华和李虹颖那就看上去不那么太引人注目。

  余桦求之不得,就带着两个姑娘去找方明华,于是就出现开头刚才一幕。

  “方老师,听说最近电影院挺乱的,小混混比较多,前段时间还听说有人混混调戏女青年被抓到派出所,所以她们才邀请咱们俩。”余桦说出原因。

  看着两个姑娘祈求的目光,方明华答应了。

  他也想看看,非演员出身的张亿谋,如何靠这部片子获得金鸡、百花以及东京国际电影节三大影帝奖项。

  “八点钟的电影,咱们七点半就走,在校门口集合。”余桦说完很开心的跟着两个姑娘走了。

  方明华摇摇头,继续看自己的报纸。

  吃完晚饭看看时间差不多,方明华也没换衣服,直接穿着背心大裤衩,一字拖出了校门,发现两个姑娘和余桦正说说笑笑等着他。

  呵?

  两个姑娘都经过打扮,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一个穿着T恤牛仔短裤,清一色的白色凉鞋还穿着短丝光袜,连余桦也穿着T恤长裤皮鞋,原本有些乱糟糟的头发今天梳的整整齐齐。

  哎呦自己有点格格不入啊。

  其实燕京的夏天男人们都这样,大裤衩,一字拖,方明华没光着膀子出门就算比较文明的。

  余桦那骚包,只有恋爱中男青年才穿得周吴郑王.

  电影院在国棉一厂附近,或许因为棉织厂女工多的缘故,电影院生意也显得格外的好。

  还正如余桦说的,这里留着长发戴着墨镜的男青年也不少,一看就像社会上的混混,有的还对姑娘吹着口哨。

  当然那都是姑娘一人或者和姐妹一块来看电影的,像陈虹李虹颖这样有男青年陪着,一般人还是不敢来骚扰。

  四人买票进了影院,票价也不算贵,三毛一张。

  找到自己的位置,四人坐下。

  电影开始了。

  随着有些苍凉的背影音乐,故事徐徐展开。

  方明华认真看着。

  电影讲述的是穷山恶水中老井村为了打一口水井而经历的种种磨难,影片一方面展示了以旺泉,支书为代表的老井村人誓死打井的百年的氏族使命,人与自然的永恒斗争,另一方面,以旺泉巧英喜凤三人复杂的情感关系。

  影片大部分的画面,色彩丰富、饱满而柔和。

  大量摇镜的运用,使影片的视角更生活化,真实地模拟了人的视觉。同样地,众多描写山村生活的镜头也为影片增添了生活感,剧情在“日常生活”中推进,自然、流畅、毫不做作。

  还有,作为男主角的张亿谋这次算是本色出演,

  几乎以纪录片的形式描写了西北高原地区农村的生活状况,描写的虽是改革开放后之中国,但影片中的农村面貌、村民的真实面貌反映得深刻。

首节 上一节 278/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