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316节
但胡才还是叮嘱两句:“写归写,但也要注意休息,还有,不准喝酒!”
“胡主席,我早就戒酒了,不信你问明华他们。”
陆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唯一的遗憾就是,这辈子要和酒绝缘了。
“明华,你呢?”胡才看着方明华。
“领导安排的,当然要写。”
方明华回答的很干脆,这让胡才很满意。
“那行,今天就到这,过两天再开个理事会大家说说这事,再发红头文件。”胡才一锤定音。
方明华几个没在作协上班的,都准备各自回去,到了作协前院,就看到停着一辆崭新的红色桑塔纳。
是陆遥过年前买的。
红色,喜庆。
“走,上车,我送你们回去。”陆遥热情招呼。
“好!”贾平娃毫不客气钻进汽车。
“我走回去,几步路。”方明华婉拒。
“中时,你怎么来的?”陆遥又问陈中时。
“我坐的公交来的,准备回老家。”
“上车,上车,我把你送到玉祥门去坐车。”
陈中时也不客气,钻进小汽车。
等小车徐徐离开作协大院,方明华也向杂志社走去。
回到办公室,方明华自己泡了杯茶,就开始琢磨这件事。
其实他原来打算写一篇新写实风格的小说的,既然《延河》杂志社准备迎接下个一习作类型热点,自己要推动。
现在省上领导又要布置写法治类小说
有了。
张亿谋不是拍了两部关于法治的小说吗?
《第二十条》和《秋菊打官司》。
这个年代,最适合就是《秋菊打官司》,而且还是一部新写实小说。
就是它了!
电影讲述的是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人情文化与法制文化的冲突。
这部电影获奖无数,也是张亿谋的代表作之一。
是根据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改编,不过电影很好解决了原著中原故事核心比较脆弱,不太经得起推敲。
让方明华感触颇深的是,电影中秋菊要告的村长,并不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坏人。
电影最后,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和村民连夜冒着风雪送秋菊上医院,使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秋菊一家对村长非常感激,也不再提官司的事了但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市法院发来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故事戛然而止。
就写它了。
将电影重新还原成小说,也是方明华的强项。
先确定故事梗概,然后写大纲,未必要和原来一模一样,抓住故事的精髓即可。
这么多年的写作,方明华相信自己的文笔。
《雪中悍刀行》在过年前结尾,全书一共180万字,比原计划少20万,有点烂尾嫌疑。
不过他也不想再写了,所现在晚上基本空闲,除了回父母和老丈人家看望孩子,就可以用来写作。
宋棠棠依旧很忙。
赵红军正月十五过后又带着几个人赶回海南筹办公司,西京这边的事情全部交给宋棠棠。
夫妻俩只有晚上见面,一块去看望孩子,回来以后方明华就在书房电脑前码字。
破电脑,用了好几年现在越来越卡。
长城电脑公司已经听说已经推出了国内一款386电脑,装有 UCDOS,还装有联想出品的汉卡,性能要比自己这个好多了。
等抽时间去看看,买一台。
白天上班,空闲时构思剧情,到了晚上回家以后,方明华在电脑前码字,宋棠棠则在自己房间工作主要是财务账目,两人各干各的。
也只有睡觉躺在床上才能聊聊天。
时间到了三月初,西京的春天来了,方明华这篇名为《秋菊打官司》中篇小说初稿也完成。
第421章 病休后,路遥第一次写小说
2024-05-12
大约八万字,一个中篇。
故事背景发生在关中地区,在小说中方明华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增加小说生活气息。
作为西京人,这个他也熟悉。
初稿完成,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自己的媳妇宋棠棠。
晚上夫妻先是回到父母那里,吃饭看望孩子,快九点才回到幸福小区这边。
“棠棠,帮我看看。”
“好的。”
媳妇进书房坐在电脑边认真看着屏幕上的小说,方明华站在旁边书桌边,摊开那本《虞恭公碑》,拿起毛笔,在报纸上认真练起来。
单位订阅了一大堆报纸,到最后都是卖给废品收购站,还不如拿回来练字。
练了一个多小时,方明华感觉手腕有些酸困,这才合上字帖,看看报纸上的字迹,心里有些满意。
有点欧阳询的味道了啊。
这时候,宋棠棠也看完,她转过头看着方明华。
“明华,我觉得你写作风格变了。”
“变了?”
“以前喜欢写意识流等先锋小说,虽然好是好,但过于晦涩难懂,我觉得有些炫技。但这本非常文笔很朴实无华,有着现实主义情怀和文化批判意识.这就是你说的新写实小说吧?”
“可以这么说。”
“挺好,拍成电影效果更好。明华,那個叫张亿谋的导演,不是拍过你写的《一个都不能少》吗?我感觉他很擅长拍这种农村老百姓的故事,干脆让他拍成电影,一定很好看。”
想的这么远?
“等发表以后再说吧。”方明华笑道。
“行,小说里面有些遣词造句你再琢磨琢磨。”宋棠棠站起来,很优雅的伸了个懒腰。
“我要去学英语啦。”
说完宋棠棠离开书房,不一会儿就听到客厅里传来宋棠棠优美的声音。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方明华坐在电脑边认真修改起来。
随后的几天里,方明华将小说认真修改了两遍,直到自己满意这才打印出来准备交给白苗。
第二天早上,宋棠棠开车去公司,方明华依旧骑着自己那辆二八永久大杠上班。
这辆自行车还是方明华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领稿费买的,已经骑了八年,除了换过一次链条,别的地方都没坏过。
质量确是杠杠的,现在也有感情了。
到了杂志社大院,方明华一边招呼上班的同事,一边将自行车停在车棚里,上了办公楼来到自己办公室,擦桌子、打水、泡茶,这是早上来必备三部曲。
刚刚泡好一杯茶,就有人敲门进来,是白苗。
他手里拿着一沓文稿,递给方明华:“方主编,这是陆遥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你看看。”
陆遥写的?!
“行,你先坐下,自己倒茶啊。”
方明华说着,拿起文稿认真看起来。
也是响应省上号召写的一篇法治类小说,不长也就三万字左右,讲的是一位基层普通法官为普通老百姓受到冤屈而勇于以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但最后面临情与法两难境地。
方明华越看越觉得有点像美国七十年代上映的一部电影《伸张正义》?
这部电影讲述了正直勇敢的律师亚瑟·柯尔克兰德试图改革司法界贪污腐败的歪风为市井小民伸张正义,但是却陷入了道德与法律的困境。
该片好像还获得了奥斯卡奖。
陆遥看过这部电影?
有可能,现在虽然这些片子没有在内地公映,但随着录像机逐渐在内地城市家庭中开始普及,好多盗版带出现,这种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很受欢迎。
方明华也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买来一部盒带在家看过,所以有点印象。
不过他没说什么,而是问白苗:“你觉得怎么样?”
“如果是别的作家写的,还算精彩,但是是陆遥.”白苗倒也没掩饰自己的想法:
“这部小说没法和他原来写的那些小说相媲美,更没法和《人生》相比,我觉得是陆遥这次选择了他不太熟悉的法律题材,所以显得有些勉强。”
这倒也是.
方明华点点头。
“行,小说先留在我这,陆遥马上要去意大利访问,等他回来以后我再和他谈谈,让他再修改修改。”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意见。
年初,中国作协代表团应邀到意大利访问,给了秦省作协一个名额,作协几个领导一商议,干脆给陆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