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371节

  “我在湘潭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个同学叫史蒂芬,是美国人来留学的,去年通过他我认识了在香江居住的南怀瑾先生。”

  舒斌解释道:“我现在想问的是,方主席,你觉得这本书能在内地出版吗?”

  方明华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呢,你认为呢?”

  “我认为可以,这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但并不显得艰涩反而妙趣横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与价值,这个类型的书在国内市场几乎还是空白,估计读者会喜欢,有一定的销路。”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国内没有此类的书,所以销路到底如何?我也没十分把握,现在国内更多流行是西方的,像培根的《谈读书》柏拉图《理想国》之类,不过这类书也已经饱和。”

  舒斌说完,目光炯炯看着对方。

  方明华不慌不忙,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才说道:“如果你担任经理这個职务,你就可以出版。”

  “真的?!”

  “对,这事我可以说了算!”

  “那好!我干!”

  “那好,来,我们干一杯,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两人举起酒杯。

  舒斌决定加入盛世图书,说话很明显主动起来,他说道:“方主席,马上进入九十年代,我预计,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读者的口味会发生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小说,同样,出版的图书也要迎合这种转变,扩大视野。”

  “譬如像你说的南怀瑾的这本书?”方明华说道。

  “对,国学传统是一类,另外应该是经济金融、和新兴科技如计算机领域等——当然不是专业书籍而是科普类的东西,读者肯定感兴趣。”

  “有道理,海口公司里有个叫戴嘉利的姑娘,是燕京外院毕业的,现在是公司办公室主任,她的想法和伱很相似。”

  “是吗?等后面我找她谈谈。”

  这场饭局,两人相谈甚欢。

  当然,这只是初步达成协议,至于舒斌过来以后的待遇、以及海口和西京两家盛世图书之间的关系调整,还需要后面详谈。

  不过方明华不想参与这些,说服舒斌加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下就是作为总经理赵红军所要考虑的事。

  当天晚上在酒店里,方明华就分别给赵红军和宋棠棠打了电话简单说明这边的情况。

  “红军,舒斌已经答应,剩下就是你的事了,我明天或者后天就准备回来,你过来和他好好谈谈,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一个人。”

  “为什么你不和他继续谈?”

  “你是总经理,我不是。”方明华懒洋洋的回答。

  方明华确实想赶回去,那本《天行者》初稿才写了一半多,得加紧进度。

  不过离开海口之前,方明华还想见一个人。

  韩少工。

  《海南纪实》关停,编辑部大部分成员都回了原籍。韩少功留了下来,帮助筹备琼省作协。

  在省政府大院的后面三层楼房的三楼,方明华找到韩少工。

  “方主席,你怎么来海口了?”韩少工看到方明华很惊讶。

  “一点私事,办完了所以过来看看你。”

  “来,坐,坐。”韩少工赶忙招呼:“比较乱,条件也艰苦,别笑话啊。”

  条件确实很艰苦,只有十几个平米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堆放着各种资料。

  韩少工还是从隔壁拿来一把椅子,又给他倒了杯茶。

  “你们作协筹备的怎么样了?”方明华关心问道。

  “正在抓紧时间筹备中,估计明年就可以正式挂牌,到时候邀请你来参加我们的挂牌仪式。”

  “好。”方明华很痛快的答应。

  两人又闲聊几句,方明华试探问道:“韩主席,我在街头报亭看到你办的那份《海南纪实》停刊了?”

  “是啊,上面的意思,不得不听。”

  韩少工的语气中多少有点遗憾。

  “其实也好,放下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办杂志是很累的,尤其是像你这种。”方明华安慰道。“我也辞掉了《延河》杂志社主编的职务。”

  听到这个消息,韩少工有些惊讶。

  “你不当主编了?《延河》不是挺受欢迎的嘛。”

  “累,身累心更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担心出什么事。”

  “是啊.”韩少工也颇有感受:“国内大环境稍有风吹草动,首先倒霉的就是文学界。说实在,我也感到累,准备重新拿起笔写点东西。”

  “不过,韩主席,我看了办的一期《海南纪实》办的挺有特色的。”方明华又说道。

  提起《海南纪实》,韩少工情绪明显高涨。

  “不瞒你说,去年年10月,《海南纪实》第一期正式出版,你知道发行量多少?60万份!”

  60万?

  这个数字也让方明华感到吃惊。

  自己当主编的时候,《延河》最高的发行量也只有60万份,人家第一期就达到了。

  “我们没拿国家一分钱,却在一年时间里为国家赚了几百万利税和固定资产。”说到这里,韩少工颇为自豪。

  “确实能赚钱。”方明华听来了笑道。

  “是啊,但太赚钱也未必是件好事。”韩少工语锋突然一转:“钱多导致人们的两种走向:有些人会更加把钱当成回事,有些人则更加有理由把钱看破。”

  “韩主席,你属于后者。”

  “算是吧,相对文学就显得单纯许多,选择文学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种精神方向,选择一种生存方式和态度———这与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能否成为名作家实在没有关系方主席,你说对不对?”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不过,马上就要进入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写作环境和八十年代估计会有很大的不同。”

  “是啊.时代马上就要变了。”韩少工感慨道。

  开车从作协返回望海楼,方明华想着刚才和韩少工的谈话,他又想到前不久去银川和张先亮的接触。

  两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身上都带有商业化色彩,只不过张先亮更彻底更具有市场化,具有商人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创办了西部影视城,成为一代文人土豪。

  而韩少工的身上更多有一种乌托邦色彩,他参考联合国人权宣言,欧洲人在开往美洲的“五月花”船上签订的《红五月公约》,瑞典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等,起草了一份既有共产主义理想色彩,又有资本主义管理规则,又带有行帮习气的大杂烩式的《海南纪实杂志社公约》,创办了《海南纪实》杂志。

  但即将到来九十年代不需要这些,滚滚而来是横扫一切市场经济大潮。

  “起风了。”

  方明华看着街道边椰子树开始摇摆,感慨了句。

第496章 盛世集团成立

  2024-06-19

  方明华是第二天中午乘坐飞机飞到花城,然后又转机直奔西京。

  晚上回到家,宋棠棠已经在家里等他,亲手给他下了碗油泼面,吃完后,两人就聊起这次海南之行。

  “明华,前天晚上接到你的电话后,我上班后和红军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现在的盛世公司重组。”

  “重组?”

  “对!公司发展很快,现在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所以我们决定成立盛世集团,盛世图书、盛世影视成为集团下面的两个独立运营的公司,同时将两家盛世图书公司整合成一个,公司地点放在海口,由苏斌负责。盛世影视由我负责。”

  “西京盛世图书的人怎么办?”方明华问道

  “如果愿意去海口工作,那就过去,如果不想去,人事关系转到盛世影视这边。”

  “行,我没意见,我说过我不参与公司的具体运营。”方明华笑道。

  又是这句!

  宋棠棠白了他一眼。

  11月初,盛世公司正式改组:

  新成立盛世集团公司,总部设在西京,赵红军任集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宋棠棠任副董事长兼任盛世影视公司总经理,苏斌辞掉海南人民出版社职务,正式任盛世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

  同时,还任命了盛世图书两位副经理,其中一个就是戴嘉利,另外一个是原来西京盛世图书编辑室主任老金的儿子金海。

  老金原来是《延河》杂志社退休编辑,被盛世图书返聘到公司当校对编辑,他儿子是应聘到公司一直干销售。

  小伙子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在原来西京盛世公司任销售部经理,这次主动提出去海口工作,遂被任命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

  老金年龄过大的原因离开公司,安享晚年。

  盛世影视这边,也给宋棠棠配了一個副手,刘晓光。

  很年轻,84年才从西京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放弃国家分配工作,到深圳先科节目制作中心任职,后来返回西京。

  还是通过宋棠棠在鹏城的小姨认识,赵红军和宋棠棠和他经过一番交流,感觉很不错,直接聘为盛世影视副总经理。

  在盛世集团成立时,赵红军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揭牌仪式,不仅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商业合作伙伴,还邀请了省电视台等媒体记者。

  只见他穿着白色衬衣打着金利来领带,梳着大背头,插着胸花,腰间的BP机引人注目。

  这是赵红军赶赴海口和舒斌详谈的时候,看到这玩意后,回到西京毫不犹豫以公司的名义给几个高管每人购买一个。

  好东西啊,高端产品。

  此时的他,神采飞扬,作为西京乃至秦省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一时间风光无限。

  盛世公司的几位高管集体亮相,包括从海口专门飞过来参加庆典的苏斌,也是西装革履,精神抖擞。

  宋棠棠作为集团二把手又专门负责影视公司,一身剪裁合体的乳白色OL西装黑色抹胸亮相,高盘的发髻,精致的面容,不凡的谈吐,顿时让记者们惊呼。

  这比正在热播的《公关小姐》里女主周颖,还漂亮具有女强人的气质。

  于是,镜头纷纷对准了她。

  方明华并没有参加这场开业典礼。

  从海口回来,他主要精力就放在写作上,不过此时的他正在幼儿园门口等自己两个宝贝放学。

  两个孩子马上满三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前段时间,为上哪家幼儿园,让几家人伤透了脑筋。

  按照老妈张凤兰的想法:就近上呗,她居住的计委家属楼附近就有一家小太阳幼儿园,这样也方便接送。

首节 上一节 371/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