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376节

  这篇新闻稿主要报道《渴望》电视剧成了本年度的热播大剧,在燕京地区播放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

  记者还经过实地调查,在燕京燕山石化城家属区,这个小区有十几万居民,而在这个小区的收视率达到了98%!已经和央视的《新闻联播》并驾齐驱。

  据《燕京日报》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6%的市民表示观看过《渴望》,相较于《霍元甲》的87%和《上海滩》的83%,这足以证明《渴望》的影响力云云。

  在《渴望》播出时间,街上更是空无一人,因为大家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

  在剧播期间,相传社会治安好到人们睡觉都不需要锁门,燕京犯罪率也直线下降,连小偷都被剧中人物的善良所感化,为此燕京公安局准备授予《渴望》剧组“维护治安奖”。

  作为编剧的作家明华功不可没,他之前还撰写了《隐入尘烟》《芳华》《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电影剧本,都取得不俗的成就。《渴望》是他撰写的第一个电视剧剧本,如此轰动,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编剧。

  方明华没有看《法治日报》的习惯,最近的他一直猫在家里写《平凡的世界》剧本,很少出门。

  一方面是赶紧将这个剧本写出来,另外现在是大冬天,外面经常寒风呼号,冰雪交加,还有哪件事比得上躲在温暖的书房里,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码字更舒服的事?

  累了练练字,欣赏欣赏书画,多惬意的事?

  连麻将他都懒得去打了。

  这件事还是宋棠棠晚上下班回来,告诉了他这件事,还带回来一张报纸。

  “看看,国内第一编剧,啧啧.为啥不是第一作家?”宋棠棠用调笑的语气说道。

  方明华拿过来喵了一眼。

  还真是。

  “得得.还第一作家?你就不怕我被人唾沫星淹死?别听这些记者们瞎说,这叫捧杀!”方明华随手把报纸扔到一边。

  “那这个什么治安奖,你去不去领?今天下午燕京台的郑小龙打电话了,确有此事,让你去燕京一趟。”宋棠棠问道。

  “不去。”方明华想都没想拒绝;“谢谢燕京公安的好意,郑小龙他们领就行了,大冷天跑到燕京干嘛?”

  “那好吧,明天上班我回电话。”

  “棠棠,这部《渴望》电视剧,已经有几家电视台购买了版权?”方明华想到一件事问道。

  “嗯,已经有四家,还有三家正在商谈中,平均每集是1.2万元。”

  “恭喜你,宋总,盛世影视刚刚成立就来了个开门红啊。”

  “哎呦.这还是要靠我的方大作家写了个好剧本,在家运筹帷幄,我才能决胜千里啊。”

  “什么方大作家,叫老公!”

  “夫君.”宋棠棠娇滴滴回了句。

  哎.

  看来调教还是成功啊。

  方明华摇摇头站起来向书房走去。

  说笑了一阵,该码字了。

  马上就要到1990年元旦。

  80年代眼看就要过去。

  就在12月20日,方明华接到一封由作协转交的邀请函:邀请他12月27日去燕京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并且出席12月31日晚在物资部大礼堂的的“文学之夜·燕京·89”晚会。

第502章 告别八零年代的文学盛会

  2024-06-19

  方明华当然知道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简称“青创会”,第一届青创会是在1956年由中国作协、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共同组成了以老舍为主任、刘白羽为副主任、公木为秘书长的筹备委员会。

  第二届是在1965年中国作协、团中央在燕京联合召开了全国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与会的1100余名代表中,绝大多数来自工厂、农村、部队等基层单位,有关领导接见了与会代表。

  现在举办的是第三届。

  本来是在年初举办,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到年尾,除了陈中时年龄过大(超过40岁),秦省的“四驾马车”其余三个都接到开会通知。

  作协举办的会,作为作协理事的方明华自然要参加,只是“文学之夜·燕京·89”晚会是什么鬼?

  方明华打电话到省作协询问情况,才知道主办方为中华文学基金会、青年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体育报,总导演燕京人民艺术剧院张欣欣。

  都是官方机构,不是山寨就行。

  “明华,为什么要在12月31日举办这个文学晚会?”宋棠棠看到这份信函也有些不解。

  “或许是告别80年代,迎接90年代吧。”方明华淡淡说道。

  12月23日,方明华、陆遥、贾平娃一块各自提着旅行包,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车。

  作为秦省的代表,当然不止他们三个,还有高建群、莫什、王晓新,另外西北大学作家班也去了三个比较优秀的学员,其中就有和方明华关系比较好的廖润博。

  廖润博虽然偷偷写了两本盗墓小说《鬼吹灯》系列,但并没放弃严肃文学创作,期间还写了中篇小说《谁开的门》,已经成为主编的白苗已刊登在了《延河》主编推荐栏目,赢得一片好评。

  他们是一块走的,坐的是卧铺,来回路费由省作协报销。

  廖润博睡在上铺,此时的他正坐在下铺方明华的床上,正在和方明华闲聊。

  “润博,你这次去燕京估计能见到鲁院讲习班的一些同学,余桦肯定从参加。”方明华笑着说道。

  “是啊.87年毕业的,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以前在鲁院上学的时候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廖润博感慨道。

  “喂,润博,你喜欢唱哪首《渴望》啊?”旁边的陆遥笑着插话进来。

  《渴望》电视剧还没在秦省播放,但那首主题曲却火的的一塌糊涂。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起来。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一個女学员带头唱起来,于是车厢里歌声一片。

  在燕京,余桦正在和陈虹在自己的宿舍里聊天,外面一片寒冷,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呆在宿舍还能暖和点。

  他和莫岩合住燕师大的一间宿舍,每当陈虹来找余桦的时候,莫岩就找个借口离开,免得当电灯泡。

  “方老师已经动身来燕京了吧?”余桦说道:“一年多没见挺想的。”

  “后天开会,他应该坐上火车了,否则来不及,估计廖润博也会来。”陈虹说道。

  “对,我咋忘记他呢?喂,李虹颖来不来?”

  “我不知道。”陈虹摇摇头:“前几天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不过现在还没见到回音。”

  “如果能来太好了,去年华山会议见了一面以后,已经有一年没见了。”余桦感慨道。

  “还回长沙的何力伟、在南大作家班的钱余亮,不知道来不来?讲习班结业后,就再也没见过。”

  “希望都能见到。”陈虹双手合住放在胸前,在讲习班那几个月没觉得什么,这一离开反倒挺想念的。”

  “是啊,都能来,我们在一起告别80年代。

  申城,火车站。

  一个穿着红色滑雪衫的姑娘提着旅行包,慌慌张张向候车大厅的检票口跑去。

  她就是李虹颖。

  从学校坐公交赶往火车站遇到堵车,快要误点了!

  在检票口的工作人员最后一秒钟关紧闸门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虹颖冲了过来,检票后又提着旅行包上气不接下气跑向站台。

  终于,踏上前往燕京的列车,这才让她松了口气,顾不得休息,赶紧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明天就到燕京啦。

  余桦、陈虹现在肯定在燕京。

  廖润博也会去吧?还有回到东北铁岭的的李铁岭。

  可以见到这些原来鲁院讲习班的同学啦。

  当然,还有可敬又可爱的方老师。

  想到这些,李虹颖心里一阵欢喜。

  就在这辆开往燕京的火车上,还有一位心情激动青年,华东师范的格非。

  他也被邀请前往参加今年的青创会。

  格非发表了《迷舟》、《褐色鸟群》之后,又一口气发表了《青黄》《黎明之轨》等中短篇小说,成为申城继王安依之后,又一颗冉升冉冉升起新星。

  和正在燕京上学的余桦,南京《钟山》杂志社的苏童并称为文坛江南三剑客。

  余桦听说在燕京燕师大上硕士作家班,现在肯定在燕京,苏童肯定也会来吧?

  虽然两人一个在申城一个在南京,相隔不远,但自从在85年西京召开的中青年作家研讨会上见过一面后,后面一直没有再联系过。不过,都相互注意着对方发表的文章。

  苏童此时独自一人走在燕师大的校园里。

  5年前,他从这里毕业,早想回来看看。

  鲁迅浮雕、五四纪念广场、教九楼、敬文讲堂、情人坡苏童默默看着这些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最后他站在一处宿舍楼前。

  听说这是母校和鲁院合办的研究生作家班的宿舍。

  里面住着和他一样,都是对文学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还有不少人正赶赴而来吧。

  韩少工正坐着火车从花城赶往燕京,海口距离遥远,他提前三天动身。

  残雪从长沙赶来。

  王安忆从申城赶来。

  铁拧从石家庄赶来。

  张抗抗从哈尔滨赶来。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和燕京的青年作家一起,参加这个盛会,共同告别八零,迎接九零年代的到来。

首节 上一节 376/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