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414节
现在,张艳倩、李虹颖带着几個工作人员正忙着招呼来宾,除了作协人员,另外还有有关部门领导,主管文化教育的高官也去亲临现场——当然,还有一大批媒体记者。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秦省日报》《西京日报》还有秦省电视台、西京电视台整个院子里站满了人。
八点半,仪式开始,代表省委省政府的高官和作协主席胡才、文学奖主要筹备负责人方明华共同揭开了挂在门口两个牌子上的红绸,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高官、胡才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秦省作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意就是这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秦省、甚至中国终于有一项世界级的文学大奖,希望能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云云.
院子里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揭牌仪式后,高官在方明华的陪同之下还参观了三间办公室,虽然房小但里面的设备还是蛮先进的。
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一应俱全,还购买了一台传真机,挂式空调也安装上,看的一帮领导啧啧称赞,但有人还批评一句。
“哎呦.方主席,你们办公室有电脑,怎么不铺红地毯?这东西可娇贵的很呐。”
听得方明华嘴角直抽搐。
领导转一圈后打道回府,众人也都纷纷散去,但方明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接受《光明日报》对他的专程采访。
第556章 接受记者采访
2024-07-16
这是方明华专门找了《光明日报》驻西京工作站的站长李伟争取来的。
方明华早就认识李伟,87年他刚刚担任杂志社主编,召开西京会议,就专门找过李伟给会议作做报道。
这次同样如此。
像这种创立世界性大奖的新闻,《光明日报》报道没什么问题,但是要给某个人做专访,难。
这可要占大幅报纸版面的。
花钱买?
你以为是街头小报啊?
虽然李伟是方明华的朋友,但也不敢保证他们的专访能顺利刊登在《光明日报》上。
毕竟,李伟只是《光明日报》驻外地几十个工作站负责人之一,又不是报社主编。
为此,方明华专门打电话给燕京的王濛,请他想办法联系报社主编,争取能将专访上报。
王濛当然理解他的心情。
是为了自己出风头?
不是,是为了扩大文学奖的影响和宣传。
采访就在方明华的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了评委会办公室的房间。
来采访他的记者并不是李伟本人,而是一名女记者,姓杨叫杨丽,留着短发,戴着一副眼镜文静中透露出精明,她拿出笔记本说道:
“方主席,我们开始吧。”
方明华点点头。
李红颖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茶,然后出去关上房门。
开始四平八稳。
“方主席,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世界华语文学奖吗?”
“好的,世界华语文学奖是面对全球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立的奖项,两年进行一次。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文学交流,增进彼此相互了解.”
“方主席,这个奖项筹备情况怎么样?”
“现在基本上已经就绪,首届评委会成员、读书班成员已经基本确定下一步适时发布征文通告。”
方明华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文学奖的基本概况,筹备情况,评选流程等等,过程波澜不惊。
杨丽拿着笔记本认真的记着,突然话锋一转。“方主席,你为什么要创立世界华语文学奖?有人说你是出风头,对吗?”
语气变得咄咄逼人。
卧槽,不按照剧本来啊。
像这种专访一般都被访者事先沟通过的,问什么问题双方彼此也知道,免得场面尴尬。
为什么要创立华语文学奖?这個问题提前安排过,但你后面为什么要问有人说你出风头?
本来,方明华回答前者问题,就从华语文学奖的目的和意义一套标准答案回答起,但听到杨丽突然又抛出后面的问题,灵机一动,改变了回答内容。
“记者同志,回答你这两个问题之前,我可以讲一个故事吗?”
杨丽愣了一下,才说道:“请讲。”
“我认识一位老将军,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听到我想设立这个文学奖,立刻连声说了几声“好”!”
“为什么?”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咱们中国人将作品翻译成外文去外国参奖,为什么外国人不能将作品翻译成中文来咱们国内来参奖?!现在咱们国家搞改革开放,能走出也能请进来,经济上如此,文化上也如此!”
“至于,你说的出风头?如果说这个奖项的设立更够促进我们和世界各国的文学交流,弘扬汉语言文化,我愿意出这个风头!”
采访持续整理了四十分钟才结束,杨丽之后临走前还问了句。
“方主席,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可以如实登载吗?”
“当然可以!”
方明华很客气将杨丽送到后院大门口才返回,就看到李虹颖朝他竖起大拇指。
“方老师,伱真厉害!”
“好了,别夸了,赶紧干活吧。”
当晚,秦省电视台、西京电视台播放了文学奖成立的新闻,翌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秦省日报》等各大官媒也报道了这条新闻,紧接着《光明日报》又以访谈的形式,刊登了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世界华语文学大奖创始人,秦省作协副主席方明华同志谈话。
在谈话中,方明华详细阐述了华语文学奖创立的背景、动机以及评奖流程。
还透露了评委会几位评委,全部都是两岸三地文坛上重量级人物:
中国作协主席,被称为文坛泰山北斗的钯金!
作协副主席,前部长王濛!
香江作家联谊会名誉主席、《香江文学》总编辑刘以鬯!
台湾笔会会长、著名诗人余光中
一个个如雷贯耳,规格之高令人咂舌。
有人戏称,这阵势直逼国内文坛第一大奖——茅盾文学奖,和方明华关系好的一些作家还打电话过来,表示祝贺之外还戏称你这是准备扼杀还在襁褓中的鲁迅文学奖。
方明华听了只感到冤枉,我真没那意思啊。
况且鲁迅奖和自己这个华语奖的评选规则不一样。
不管怎么样,在国内,这个奖项的影响算是打出去了,最起码不会让人怀疑是野鸡奖。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细化评奖流程,这还要和评委沟通,由于不在一个城市,需要通过书信、电话联系。
投放征稿启事,按照评委会计划,征稿启事从8月1日启动,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1990-1991年全世界首次发表的中文作品或者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不限于在内地出版)都可以投稿。
国内的当然没问题,就报纸上刊登的文学奖创立的新闻以让广大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知道,现在重点是在香江台湾,以及国外,这就需要在这些地区或者国家的报纸上投放征稿启事。
方明华利用自己在香江、台湾认识的朋友,以及日本的中国科幻研究会会长岩上治,在美国的李立和孙力哲帮忙联系当地的媒体,一时间三间办公室里的座机响个不停。
时间到了七月中旬,方明华突然接到两份邀请函都来香江。
一份是来自香江作家联谊会,邀请他去香江开讲座,主讲文化散文。另外一封香江三联书店寄来的,第二届香港书展即将举办,邀请他参加书展,签名售书。
第557章 进入香江被人“截胡”
2024-07-16
方明华的散文集《文明的碎片》在内地出版以后,销路非常好,在学术界影响也很大,开创了“文化散文”先例。
今年三月,香江三联书店老板赵斌看中了这本书,派人和方明华联系,希望能以繁体版形式在港台两地出版。
方明华自然同意,经过这几个月的筹备,新书准备借今年的香江书展在港台地区正式公开发行,所以希望方明华能来香江一趟,签名销售。
可现在忙的鬼吹火一样,怎么走得开?
晚上回家,方明华向媳妇说了这事。
宋棠棠自然理解丈夫的心情。
方明华把华语文学奖看的很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然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
她想了想说道:“明华,你还是去一趟香江,一方面签名售书,更重要的是人家香江作家联会也发来邀请,而现在的联会会长就是刘以鬯,你邀请人家当评委,人家欣然答应,而人家邀请你去香江讲座,你不去,不太好,况且你去香江,如果记者采访你,你也可以宣传华语文学奖。
“是啊.看来这趟我非去不可。我走了评委会办公室这一摊子事怎么办?”方明华说道。
“可以让陆大哥帮你盯着。”宋棠棠说出自己的意见:“具体事情张艳倩处理,解决不了的事情找陆遥,陆大哥也是著名作家,省上、文坛上认识的人也较多,他出面能解决一些问题。”
这倒是个好办法!
“行,明天我就去找陆遥。”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开车赶到陆遥家,说明此事,陆遥一口答应。
“明华,伱去吧,反正我最近也没啥事,就帮你盯着。”
既然如此,方明华就开始办理去香江的手续。
87年夏天,方明华曾经两次去香江分别参加香江作协和香江作家联谊会成立典礼,办理理了港澳通行证,有效期是5年还没到期,现在只需要办理签证即可。
九十年代去香江签证手续简化了许多,何况方明华这次属于学术交流活动,他又找了关系,一周时间就办好签证手续,提着行李箱坐上前往香江的飞机。
不过飞机并不能直接飞往香江而是停在深圳,方明华由深圳口岸进入香江。
这天傍晚,方明华提着行李箱经过罗湖口岸进入香江,竟然发现在对面有两批人举着牌子迎接他。
按照电话里的沟通,三联书店财大气粗,负责安排方明华这次赴香江行程,香江作家联会只负责方明华讲座事宜。
怎么会来两拨人?
等走近,方明华才发现,其中一拨人为首的方明华竟然认识。
胖胖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人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