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98节

第121章 《路边野餐》

  2024-04-30

  和宋棠棠爬华山回来,当天晚上方明华在自己宿舍,拿出稿纸就开始自己写作。

  白天在华山上吟诵的那首诗,让他想起另一部意识流电影,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

  该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黔省凯里的乡村医生,为了寻找侄子,来到陌生的小镇,在这个亦真亦幻的小镇中,他与逝去的爱人在一个神秘时空获得重逢的故事。

  此片是毕赣的处女作品,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又夹杂着魔幻现实主义,整部电影犹如一首抒情诗般,柔软似水而光芒四射。

  那首诗就出自电影里七首诗之一。

  这部电影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获得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等。

  方明华决定再一次将电影改编成小说。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影的背景是定在九十年代,如果要搬到这个时代,必须更换时代背景,包括影片中出现的一些道具,如摩托车等。

  但这都不是什么难事,摩托车可以用自行车代替,至于火车——就将故事发生地址搬到黔桂铁路附近,查下地图即可。

  嗯,就这样。

  方明华再一次陷入疯狂当中。

  白天上班,下班后哪都不去,连最喜欢看的《大侠霍元甲》也不看了——其实也看不到。

  家里的彩电每天晚上都准时搬到院子里,早就围满了人,连家属院外面的人跑进来看,方明华站在外面根本都看不清,只是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听到让人热血沸腾。

  那就安心写作吧。

  《路边野餐》也就一个短篇两万字左右,方明华写完以后,第一个读者就是宋棠棠。

  姑娘知道这几天他在写作,所以也没来打扰,今天是接到方明华的电话,专程过来看他。

  当然不是空手的,手里提着今年新产的明前龙井。

  方明华已经习惯了姑娘的照顾,也就不客气拿起一小撮先泡一杯尝尝鲜再说。

  宋棠棠坐在旁边静静看着他的手稿。

  方明华品着茶,轻轻哼着歌,宋棠棠坐在旁边静静看着他的手稿。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自从前年在南疆月下看过宋棠棠的独舞之后,方明华就对这首歌上了头,没事就喜欢哼两句。

  他以为宋棠棠需要看一段时间没想到姑娘看的速度并不慢。

  “看完了。”

  “看懂了?”

  “嗯,你用了梦境,好像是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时间看上去很乱,但并非这样。”

  “你这篇小说有三个时间点,十八年前陈升和妻子张夕修水库的时候中认识,他是花和尚的好兄弟,花和尚的儿子被儿子被仇家砍了手。陈升替他报仇,结果被判刑九年。

  九年前,陈升出狱,陈升说在监狱里特意学了一首歌想唱给媳妇张夕。黄三告诉他,张夕去年就病逝了。陈升母亲曾经希望陈升能当一名赤脚医生,安安稳稳过日子。

  现在老医生给老陈拔火罐。老陈说要请假去镇远。老医生拿出一张照片,一件衣服,托老陈带给林爱人。

  上了列车,穿过隧道,到了荡麦这个地方,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梦境!出了隧道梦就醒了,又进入现实。.明华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故事的核心就是讲了三代人的爱情,老医生和她的心上人,陈升和他老婆,成年后的卫卫和洋洋,明华,对不对?”

  方明华听了大为惊讶:“可以啊,棠棠,伱不仅舞跳的好,我发现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上次那本《太阳照常升起》,你在回信中也很快理出故事头绪。”

  “上本书还很晦涩、很难懂,我费了不少脑筋。”姑娘娇笑道:“这本书相对就要简单点,不过文字更加富有诗意!”

  “喜欢吗?”

  “喜欢!也喜欢里面的几首诗!我给你朗诵一首好不好?”

  “好啊。”

  姑娘拿起书稿翻到其中一页,站在房间中央,看着方明华,声情并茂朗诵起来:

  背着手

  在亚热带的酒馆

  门前吹风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闪电

  背着城市

  亚热带季风的河岸

  方明华决定去申城。

  这部《路边野餐》已经写好,赶紧去申城改稿,不能再拖。

  于是就向领导请假,然后告别父母,背上自己的那形影不离的黄挎包,

  买了一张去申城的硬卧,踏上东去的旅途。

  经过一天一夜,第二下午才到达申城。

  火车放慢速度鸣着长笛,徐徐从居民区中穿过,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铁轨边都是过往的行人,见到火车来依旧如此淡定。

  八十年代初的申城自然没有后世那么繁华,但它依旧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现在正值下班高峰期,大街上的蓝色老式公交车和各种小车川流不息,但更多的是骑着自行车的上班族,汇成自行车的海洋。

  方明华还看到一辆白色小汽车,硬朗的外形,很引人注目。

  一代神车—桑塔纳出现了!

  方明华下车后,依旧买了张申城市地图,坐上公交车直奔位于静安巨鹿路的《收获》杂志社。

  等他赶过去,已经下班,方明华就在附近找了家国营旅馆住下来。

  晚上,特意坐公交去了外滩。

  我的天啦

  这么多人!

  方明华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沿着外滩水泥堤墙就是所谓的情人墙,密密麻麻都是男女青年,几乎都是情侣!一个个卿卿我我,旁若无人做出亲密动作。

  连方明华这个穿越过来的老男人看见就有点不好意思。

  不是说八十年代姑娘都是含蓄保守的吗?人怎么这么多,胆子这么大?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切归结到住房问题。

  1950年后申城城市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其中又以住宅为民生最大问题。一间十平米房间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在浦西地区属于常见现象,至于两代人一房就更是平常。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行房事都已经困难,需要找家人外出后的机会,不然就必须要不顾伦理、脸皮了。

  青年恋爱,自然就更不容易,尽管不乏谈三年恋爱连手也没有拉过的腼腆男女,但毕竟有那不会少数的无法抑制“力必多”的青年。

  而外滩则是最好的地方。

  人的心理是奇妙的,当人一蜂拥,随众的本能也便发挥了起来。尽管这年代男女多是腼腆,但见有大胆的情侣相拥着,相拥的男女越多,原不敢相拥的便越有了惭愧,从惭愧中猛生出突破的胆量来。

  因此外滩实在是个学习、实现的好去处,这又成了吸引试图实现突破的情侣们前来的一种隐秘缘由。

  算了,不看了。

  再看晚上睡不着。

  方明华转身就走。

第122章 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第122章 121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第122章 121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一大早就到《收获》杂志社,见到副主编肖岱。

  肖岱很热情,又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又说道:

  “小方同志,暂时不在国内出版,请你理解。”

  “理解,理解。”方明华说道。

  本来我的目的不是内地。

  再说今年可是83年,除了大逮捕年底还有一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呢。

  钯老说不登,那最好就不登。

  “小方,走,跟我去钯老家,他说过你来了,他想见见你。”肖岱又说道。

  去见钯金?

  方明华下意识整理了下衣服的风纪扣。

  有人这样评价钯金: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一样,每一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基础体温,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头,基础体温最高的作家也许是钯金。

  他写的《随想录》被认为是钯金最重要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一个作家的良心”、“一本说实话的大书”。

  见这样一位老者,当然要注意形象。

  从杂志社到钯金住所还有一段距离,这年代杂志社都是没有公车的,两人就挤公交车,赶到武康路上钯金的家。

  敲开这个幽静小院的大门,方明华和肖岱跟着保姆进了一楼客厅,方明华见到正坐在沙发上的钯金。

  此时的钯金已经快八十高龄,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头发已经全白。

首节 上一节 98/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