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637节
但这种产品就是在海外也属于高端产品,想要进口的话价格肯定低不了,咱们给外国人送钱,不合算呀!”
“合算不合算,还得看怎么玩儿。”
李野笑了笑,把产品技术要求收了起来。
李大勇看了看李野,有些落寞的道:“哥,我知道我们的产品跟海外产品有差距,但你能不能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你相信我们,我们自己攻关,把现有的纺织设备再改进一下,保证满足生产要求”
“.”
李野这才发现了李大勇的不对,不禁笑着道:“我什么时候说不用你的设备了?你不是一直在技术攻关吗?不要停,到时候一定用你的。”
从去年开始,李野就跟自己的几个“股东”商量,要投资服装行业的上游行业——纺织业。
靳鹏和郝健当然是不会反对的,虽然纺织业的投资要比服装厂大很多,但现在鹏城七厂的利润源源不断,账上趴着一大笔闲钱,银行还追在屁股后面“求贷款”。
而老家县里的人,也一直跟郝健等人拉关系,希望他们能够报效桑梓,带着广大的清水人脱贫致富。
你说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的条件下,不多元化发展都好像对不起老天爷的安排了。
而李大勇对于这个决定,那更是拍着胸脯的支持,因为昌北机械公司从去年开始,也开始了纺织机械的攻关研究。
当时兄弟几个说好了,只要昌北的纺织机能用,那必须要肥水不流外人田。
要知道昌北机械公司,郝健和靳鹏可没份子哦!这是大家伙在给李大勇这个小兄弟捧场呢!
但是在几天之前,李野忽然按照中村株式会社的生产能力,让李大勇提出一个对方“力所不及”的产品技术标准。
这一下子就把李大勇给搞蒙了,他认为郝健等人这是要“亲兄弟明算账”,嫌弃自己的产品不够好,纺织厂要选用进口设备了。
可问题是,这会儿国内的纺织机械,确实落后日韩的同类产品。
今年李大勇都跟裴文慧去日笨考察过,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内地的纺织机械落后日韩很多。
所以李大勇也没办法,坑谁也不能坑自己兄弟不是?
只能自己憋着一口气,发奋追赶世界一流的脚步。
但是李大勇哪里知道李野的算盘。
就李野手里这份资料,是给中村株式会社准备的,看似是要给他们“送钱”,其实是奔着坑人的目的去的。
中村株式会社有纺织机械的相关业务,但是他们自己无法完成整套纺织机械的生产,只能生产一部分配件,然后在同行业采购、组装。
而且从两年前开始,中村株式会社就想要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因为资金的原因一直不顺利。
现在李野打算通过港岛方面,给中村株式会社一个无法拒绝的大订单,再杀他一个肉疼到极点的低价格。
想要满足李野提出的技术要求,就必须添加新设备,并且还要跟同行订购大量纺织配件。
等到对方产业升级、同行订货,等等一切就绪的时候,日元也就升值超过百分之三十了。
到时候就是对方头疼的时候喽!昨天一美元还能有吃有喝有赚头,结果今天特么连生产成本、工人工资都不够了?
履行合同吧!可能就要赔钱,让港方倒倒手就赚的盆满钵满。
不履行合同吧就跟玩股票一样,日元一路走高,越捂越赔,到最后要么割肉,要么躺平。
而就以中村株式会社现在的资金状况,割肉、躺平基本都不现实,被人吞并才是唯一的下场。
“哥你这是要坑那个中村直人啊?”
“对了哥,那个中村直人找到了吗?”
听了李野的解释,李大勇愣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昌北机械公司跟中村直人的鹏城中艾机械公司,还有一桩官司没打完,
而且中村直人失踪之后,他的父亲曾经找过李野的麻烦,所以李大勇对中村直人也没好印象,坑起来毫无压力。
“不知道,他找不找的到,跟我们没关系,你只管做好你的事,”
李野叮嘱道:“大勇啊!别以为有自家厂子的订单,就懈怠了技术上的要求,如果再像上次那样出现质量问题,那可是真要按合同索赔的,到时候你可别喊我哥。”
“.”
“哥对不起,我知道了。”
李大勇惭愧的低下了头。
昌北机械公司生产的缝纫机,技术水平已经是国内一流,但是在前面一批供给鹏城七厂的产品之中,却出现了质量问题,
而且不是一台两台,而是几百台。
本来郝健寻思着跟李大勇提个醒,让他注意就可以了,但李野却很坚持的让鹏城七厂以单位的名义,向昌北机械公司提出了质询。
李大勇赶紧调查,最后的结果是.国企通病。
就八十年代国企的习惯,修修补补凑活凑活,只要能用就是质量没问题。
而且因为前面王秦山的军事化管理,昌北机械厂的纪律和风气还属于不错的,起码厂里的工人下班不敢往外面倒腾东西,
搁别的厂子,就昌北缝纫机的抢手程度,倒腾几个月在家里都能攒两台出来。
这李野能忍?
资本家的厂子,怎么能有国企的毛病?
所以昌北机械公司才经历了严格的整风,到了最后,甚至开除了几个懒汉和刺头,才让局面有所改观。
只不过李大勇却感觉,自己在几位大哥面前丢了脸,一提这事儿就无地自容。
“好了大勇,你能够经历这些,也是一种幸运,一种财富,郝健和靳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像这样的破事儿呢!”
李野拍了拍李大勇的肩膀,开导自己这个惭愧的兄弟。
“你是咱们之中唯一一个搞机械的,以后的路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不过你相信我,天下没有白费的功夫,你只要能搞出耐用的纺织机械,必定供不应求。”
纺织机械,比缝纫机械的难度更高,
单单制造织针的钢材要求,就够内地钢铁厂喝一壶的,既要有较好的延伸性、韧性,还要有必要的硬度、刚性和弹性。
至于纺织机械配套需要的力矩电机、步进电机,高起动转矩、高工作时间率、能耐受恶劣环境的纺织专用电机,调速性能良好的直流电机、变频电机等,每一项都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不过幸好的是,起码这些行业,内地都有。
只要提出攻关的要求,只要亮出足够的薪资报酬,就一定有相关的研究人员来“揭榜”。
全国那么多的研究所,总有那么几个闲人正在蛋疼。
而且纺织机械的市场需求量也大,就内地纺织业发展最疯狂的时候,别说一个省了,哪个市还没有一家叫得出名号的纺织企业呀!
有技术人员,有市场需求,再有资金支持,那还有什么样的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所以内地的产业升级,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个笨婆娘努力变巧的过程。
笨婆娘啥都不好,就是有力气,心眼儿实,你只要让她吃饱,吃苦耐劳随便你折腾。
第598章 我这是摊上了一对什么父母啊?
进入九月之后,京城的大学都陆陆续续的开学了。
李野的两个妹妹李娟和赵美雯,也通知了李野抵达京城的时间。
而且因为不放心两个女孩儿单独坐火车,老爹李开建,和表妹的老爹赵援朝,也都请假护送两个小丫头进京。
那李野必须要去车站接人啊!而且一向不在生活琐事上麻烦丈夫的姐姐李悦,也命令姐夫杨玉民请一天假,跟她一起到车站迎接岳父大人。
三人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火车站,结果又碰到火车晚点,只能一顿好等。
李野掏出一包未拆封的“大重九”,问了问杨玉民:“抽吗?”
杨玉民摇摇头道:“不抽了,我戒了。”
“戒了?”
李野笑了笑道:“没想到你这老烟枪也会戒烟?现在写稿子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手里缺了什么?”
杨玉民其实不算老烟枪,只是以前在写稿子的时候,习惯抽一根提提神,
但是在八十年代戒烟的难度比后世可大多了,满屋子里十个男人九個抽烟,你不抽还真成异类了。
杨玉民也笑了笑:“戒了也挺好,嗓子更利索了,至于写稿子的时候,你姐姐会给我泡一壶茶,我还喝上瘾了.”
“.”
李野瞅了瞅得意的姐姐,心想这有女人疼的男人,活的就是滋润啊!
。。。。。。。。。
“哥,姐,我们在这边~”
火车到站之后,妹妹李娟隔着老远,就对着李野使劲挥手。
而李开建和赵援朝跟在后面,都是大包小包的挂在身上,大汗淋漓跟搬家的农民工似的。
李野和杨玉民赶紧跑过去,接过来两人的大半行李。
然后李野掏出那盒大重九,给姑父赵援朝和老爹李开建点上。
这年头,碰到长辈你不给敬一根烟,人家还以为你鼻孔朝天了呢!
李开建抹了一把汗,问道:“你们是开车来的吧?没开车的话找辆三轮,可不能带这些东西挤客车了,刚才差点把一个老头儿挤倒。”
表妹赵美雯在一边撇嘴道:“我早说过不让舅舅送,我和小娟一人一个箱子就够了,结果舅舅和我爹非要送,也不知道是送东西还是送我们.”
赵援朝瞪了女儿一眼,争辩着道:“你懂什么?出门在外哪里有家里舒坦,缺了这个少了那个的,到时候急的是你们。”
“对对对,伱说得对,你是我爹你有理。”
表妹赵美雯对着赵援朝做了个鬼脸,然后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跟李娟嘻嘻哈哈的往前走,好似两只出笼的鸟儿,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每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都会因为摆脱了近二十年的束缚而兴奋,都会憧憬即将到来的“自由”。
只有当多年之后恍然回首,才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要是一辈子长不大,该多好啊!
出了火车站之后,李野和李悦分头行动,一个把赵美雯和赵援朝送去京城医科大学,一个带着李开建和李娟去京大办理入学手续。
两伙人一通忙活,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算是办完,然后才到了皂君庙集合。
只不过众人到了皂居庙不久,李大勇就和文乐渝、傅依若一起过来了。
李开建看到傅依若之后,明显的怔了怔,表情有些不太自然。
他一共见过傅依若两次,一次是前年夏天,傅依若特意去清水县“看一眼父亲”,另一次是李悦结婚的时候匆匆一瞥。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