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17节
特别是‘寿命’方面,陈光良觉得自己能活到2025年(基于自身的身体情况考虑),而他所知,严人美也活了106岁。
这样一来,两人便有着共同的地方——‘俊美’、‘背景(陈光良自己是自己的背景)’、‘气运’。
特别是‘气运’方面,陈光良觉得长寿就是一种气运。
如今,陈光良觉得,自己要尽快让长江地产成为知名地产企业,这样一来,他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去上门提亲。
第147章 上市前夕
在4月份,陈光良将车行业务的4万大洋贷款及5000利息,尽数偿还清,手中还剩下几千大洋的零花钱。
至此,他贷款还剩下:
一、购入地皮的贷款50万大洋;
二、维他奶的贷款5万大洋;
三、同昌车行贷款的3.5万大洋(部分权益承担的债务)。
这三笔贷款,后续相应的业务赚了钱,自然偿还是毫无问题的。
而长江车行现在可是‘无抵押’状态,所以陈光良若是拿去抵押20万大洋,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一张‘大照会’的价格已经飙升至700大洋,长江车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0万大洋,陈光良的权益至少是20多万。
另外,长江地产的账上,还有差不多6万大洋(第三个地产项目的建筑利润,及后续顾问费),后续平均每年有12000的租金收益。
所以陈光良接下来的想法是,将‘长江车行(含长江出租车)’作为抵押,再贷款二十万大洋,用于购买地皮。
当然,他并不是非要将‘风险扩大至极致’,而是这一次的贷款,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天。
在‘宁波帮’老好人方椒伯的牵线下,陈光良来到‘源通海官银号’见严智多。
严智多的父亲严子均,是鼎鼎大名的实业家(还健在,今年57岁);而严智多作为严子均的长子,自然是继承了祖业。
严家经营的钱庄包括源丰润银号、源吉钱庄和德源钱庄,此外,严家还承办了源通海官银号,并且拥有上海城隍庙的物华楼金店和南京路的老九章绸庄等产业,家产在千万以上。
“智多,这位是陈光良,你应该听过,《东方日报》和《长江地产》的老板,旗下还有一家车行。”双方一见面,方椒伯就热情的介绍起来。
严智多今年也才三十七岁,长着端正的脸庞,很是沉稳。
在听闻方椒伯的介绍后,表情舒展,和气的说道:“原来是我们宁波的新晋风云人物,最近我有经常听到。”
最近的陈光良,确实闹出很大的动静,主要就是《东方日报》的事情。
去年的长江地产,影响最多也就是在地产界,而且也不算特别大。
“严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小打小闹,倒是闹出一些笑话!”
“可不敢有人笑话你.两位请坐!”
随后,三人在源通海官银号的会客厅坐下。
所谓的‘银号’,其实就和银行一个性质,只不过一个是传统的,一个是西方传入的现代模式。
严家掌管那么多‘银号’和‘钱庄’,自然是主营金融产业。
不过随着银行业的兴起,以及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的一些金融措施,这些钱庄和银号再也很难生存下去。
坐下来后,方椒伯开口说道:“这次光良拜托我引荐宁波严氏,是为借款一事!”
随后。
陈光良主动说道:“是的,我打算向贵银号和钱庄贷款,不知道是否可行?”
贷款是假,先拜访一下‘未来岳父’是真,主要是留下一些好印象。
严智多没有多想,当即说道:“陈老板打算借多少,用什么抵押?”
陈光良随即说道:“贷款20万大洋,抵押物是一家车行,这家车行的情况是当然,我旗下的《东方日报》股份也可以作为抵押,如果车行资产不够的话!”
方椒伯吓了一跳,这个年轻人还真是狠啊,把钱用到了极致。
严智多也吓一跳,这一开口就是二十万大洋的贷款,也是算多了。
他们是银号,实力没有银行雄厚。
“我有些好奇,陈先生贷款的资金去做什么?”
陈光良随即说道:“打算购入地皮”
严智多说道:“原来是炒地皮啊,最近一年多,沪市的地皮确实涨得很快,有不少人都在说——今天买进,明天就有钱赚。”
现在的地皮,已经是完全暴涨中!
陈光良笑道:“我不是炒地皮,而是开发地产,全部建成楼房,并出售掉。”
方椒伯在一旁,有些为‘小友’担心道:“我记着光良你是愚园路的地皮大王,那些地皮还没有开发房屋,现在又贷款购入大量的地皮,后续资金如何解决?”
严智多也表情凝重的看着陈光良,毕竟这事他要预估风险。
想到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长江地产就要大批量推出‘分层和分期’房屋,陈光良也就大方的说道:“不瞒两位,长江地产可以将房子分层卖出去,而且还能先收钱,再建屋!所以我们只要有地皮,就不缺没人给我们钱!”
“房子怎么能分层卖?”两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陈光良笑道:“自然是已经有把握的事情,这是长江地产的新地产模式。严先生,如果你能给我贷款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贷款也无妨,毕竟我手中已经有不少地皮了。这次来,第一是借款的事情,第二是特地来拜访一下我们宁波的望族。”
眼见钩子已经放出去,自然不需要太急。
严智多稍做思考,便说道:“贷款也不是不行,毕竟陈先生还是很有信誉的,只是我希望考察一下长江车行和《东方日报》。”
其实,陈光良贷款已经算保守了,这个年代不少人都喜欢‘滚雪球’贷款,例如前世的沪市地产大亨孙春生,从1925年的几万资金介入地产行业,等到1932年前资产已经高达400万,‘一二八事件’后破产。
‘滚雪球’只需要一个要求,那就是你拥有足够的‘名气’,现在陈光良是完全满足的。
陈光良回道:“当然,随时欢迎!”
在严智多看来,陈光良是宁波新势力,又有方椒伯来介绍,能不能贷款都要先了解一下再说。
随后,三人聊起闲事来。
严智多甚至多问一句:“我看陈先生年纪轻轻,不知有没有婚配?”
来了,莫非看中自己这个女婿了?
陈光良坦然的说道:“在下今年才19岁,一直是以事业为重、学习为重,所以未曾婚配!”
严智多惊讶的说道:“这么年轻?”
方椒伯都愣住了,他一直以为陈光良已经二十岁出头,怎么也有个22岁以上。
结果人家才19岁,真是个厉害人物啊!
陈光良说道:“出生社会早,13岁就来沪市讨生活。”
严智多点点头,感叹的说道:“如此年轻,又有这份决心和事业,将来必不可限量!”
保守了!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长江地产’的大名鼎鼎了!
严家的花园别墅。
严仁美正在花园里,对着围墙练习英语口语。
自从上次和陈光良分开后,严仁美却记着陈光良关于学英语的窍门——记单词、勤交流、大胆讲。
现在她正对着围墙‘演讲’,便是领悟的一种学习方法。
只可惜她的英语水平,还是非常低,词汇量并不大。
“仁美,你在干什么?”严智多一脸严肃的看着大女儿,脸上有些不喜。
他作为严氏家族的嫡孙,是个标准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于大女儿的上学,并不是很高兴。
只不过大女儿要死要活的去读书,再加上有她外公、爷爷的宠爱,也就只能妥协。
“爹,我在学英语!”严仁美有些害怕又难为情的回道。
“哼”严智多随后说道:“学英语有什么用,你一个女孩子。”
去年,他是不愿意女儿去中西女中读书的,但他的父亲,也就是严仁美的爷爷宠溺孙女,事情也就发展现在这样。
严仁美不是骄横的女儿,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大声反驳,只是说道:“我们是中西女中,自然要学好英文才行!”
严智多不再多说什么,随即便离开!
严仁美顿时有些失望,但更加坚决她要读书的决心,甚至要好好读书的决心。
她的三个姑姑: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都受过高等教育,是女性的典范,所以也是她的偶像。而现在,她要朝着三个姑姑的目标去努力。
一大早,陈光良便苏醒过来,时间才早上五点半。
洗漱一番,便来到小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
如此强壮的身体,没有个女人也是难受!
但如今他偏偏又看中严仁美,事情变得有些更难受了;
因为就算严智多同意,怕是也得三十年代后结婚。
不过娶妻要娶贤,这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陈光良又希望创造一个‘百年豪门世家’,那就更要看中妻子的家庭背景、品性等。
活动一番筋骨后,保镖也将当天的报纸买回来,陈光良便坐在一楼客厅看报。
一共是几份报纸,包括《申报》、《新闻报》、《东方日报》这三大报纸,一份报纸又有好几大张。
得亏陈光良的阅读速度快,不然一个早上看不完,但他上班后一半都有很多事情,未必有时间看报。
《东方日报》在吞并《商报》之后,已经发行五天时间,目前是六张大纸。
而销量更是让所有人意外,最近五天的销量,《东方日报》都维持在50000份以上,陈光良的‘报业大亨’地位稳固。
反之,《新闻报》和《申报》全部跌至13万份,实力大损!
《东方日报》六大张的内容,比《申报》和《新闻报》八大张的内容还多,内容覆盖非常全面——正刊以全国新闻、本地新闻为主,海外新闻和时事评论为辅;副刊则是娱乐消闲方面的内容,包括娱乐八卦、小说连载、马经狗经等。
排版、编辑、内容,都是已经相当的优秀,甚至是《新闻报》和《申报》该学习的对象!
缺点也很大,那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名家、大文豪,愿意来《东方日报》定期发表文章。这就导致《东方日报》缺乏很多进步青年、文人的青睐。
不过没关系,陈光良觉得《东方日报》未来保持在5~10万份,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销量。
接下来《东方日报》需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