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48节
长江车行好歹也快600号人,听说陈光良组建‘安保队’,不知道多少人想加入。当然,在这600名车夫中,大部分都算是‘地痞流氓’吧。
反正,车夫也有不少不是个好东西,例如找客人价钱、收客人更贵的钱,素质参差不齐的。
这是事实,不是陈光良在贬低这些穷人!
“嗯,你做事我放心!”
第68章 若即若离
陈光良来到顾氏地产的会议室,参加会议,身份是地产顾问。
张杰浦作为总经理,向顾竹轩汇报道“本月尚未结束,我们顾氏地产已经在闸北火车站附近拿下30亩地,并在稍远的地方,拿下15亩地。两个难啃的骨头,全部已经拿下。”
所谓的两个‘难啃的骨头’,自然就是一家工厂老板的12亩地,另外就是朱广生的8亩地。
“啪啪”顾竹轩鼓掌,随后说道:“你们不要忘了,两个难啃的骨头,都是人家光良出谋划策拿下的。”
张杰浦这时候也马上跟着说道:“老板说的是,陈顾问足智多谋,堪比再世诸葛。”
自从陈光良主动退出‘副总经理’一职,他就认为威胁已经消除,再加上陈光良确实是拿下两幅地的功臣,所以他一开始的敌意已经消除掉了。
陈光良马上说道:“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算不上什么。”
顾竹轩马上说道:“有功就是有功,我是不会视目无赌的。”
见状,陈光良也不在废话,毕竟你顾大流氓又不发奖金。
在陈光良的心理,他是暂时‘委身’在顾竹轩手下做事,但他不认为是拜了顾竹轩的码头,是顾竹轩的门徒。
两人是‘合作关系’,自己给顾竹轩炒地皮生意出出主意,顾竹轩免掉他的抽数,并不找车行的麻烦。
仅此而已!
陈光良也无意坑顾竹轩,只要大家合作愉快,他可以让顾竹轩将来在地产上全身而退。
倘若两人闹掰了,那么他也不是没有暗子。
随后,顾竹轩又问陈光良道:“按照这个速度,来不来得及?”
陈光良当即回答:“完全来得及,至少沪市的银行陆续下场,预计都得明年了。顾先生放心就是!”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是听说,光良你最近也在愚园路购入土地!”
看来,也在陈光良这边安排了探子。
不过无妨,反正也不是见不得光的事情。
“小打小闹”
“哈哈”
知道陈光良也在收购土地,顾竹轩反而更加放心下来。
更何况,他还得知金城银行的程子康,似乎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投资。
所以,他就更加的放心了!
事后,陈光良主动告别顾竹轩,离开现场。
跟着顾竹轩的老管家,这时候说道:“老板,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最近虽然变低调了,但据说还在悄悄的增加车辆,这崛起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快两百辆黄包车。他懂经营,懂拉拢人心,更懂勾心斗角,将来.”
言下之意,陈光良会成为顾竹轩的一个威胁,至少在车行生意里是如此。
再加上陈光良和顾竹轩是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更加可能导致将来两人在黄包车生意上产生直接的竞争。
顾竹轩思索片刻后,说道:“不管怎么说,现在他在替我做事,而且炒地皮先做起来再说,再说黄包车车牌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至于将来的事情,我们再进行讨论。”
当务之急,两人还没有到那一步。
11月底,长江车行的首批‘野鸡车’,一共二十辆尽数投入运营。
这批车的租金依旧不变,每天总计是1大洋(三班制)。
不过,只要是这批野鸡车出现问题,自然不会让车夫承担责任和罚款。
但如果是因为车夫违反交通规则,而被巡警逮住罚款,一般情况下长江车行是不会管的(特殊情况,特殊照顾);只有巡警扣留黄包车时,长江车行才会出面解决问题。
所以说,目前长江车行的车夫正常的收入是12~15块大洋(不含分红,但含商品推销),算是大环境也不错的一个原因。
但如果再发展三四年时间,可能因为竞争的原因,车夫们的收入可能出出现‘不增反跌’的情况,到三十年代会呈现一个越来越艰难的状态。
这是陈光良需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当然,他做不了救世主,只是说在考虑——自己的事业,应该要摆脱对黄包车的依赖,仅此而已!
不过目前长江车行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预计从明年开始,陈光良每个月的收益能增长至2500大洋以上,这样一来,他的26700多大洋的债务,才不算负担太重。
这个年代,存款利息一般是八厘(8%),贷款利息一般是(15~20%)。
陈光良的债务,平均利息为18%,所以也是相当的高的。
他现在费尽心思扩张车行,提升每月的分红,实际上全部是贴给‘投资地皮’上了。
但陈光良现在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地皮可能需要三年后,甚至可能四年(1931套现),这相当的占用资金。
假设在增加40~50辆野鸡车的情况下,陈光良明年才有可能偿还所有的贷款和利息。
本质上来讲,陈光良的事业相当于陷入一个‘瓶颈’。
所以,陈光良最近刚刚兴起一个念头——再购入一幅地皮作为投资后,他需要利用智慧,去做一门生意。
这门生意既可以赚到很多的钱,还能提高他在商界的地位,而且条件还得是——‘空手套白狼’,因为他只有很少的本钱。
而且,他手中的地皮,只是作为‘炒地皮’用途,不打算用来投资地产。
这个年代的地产,是按照‘整幢’购买的,不存在分层、分单元。
所以哪怕是鲁迅那样的文豪,在沪市也买不起房子,因为普通的住宅都是开发商用来出租的,花园洋房和别墅又不可能买得起。
沪市的大业主,包括虞洽卿这样的宁波商人首脑,其在沪市的房屋大概有数千套;而犹太商人哈同,每年收租都在百万银子左右(写字楼、公寓等),而且还在扩张中。
其余业主还包括银行、洋行等,他们开发大量的公寓出来,然后只租不售,垄断着沪市的住宅。特别是那些银行,特别喜欢购买地皮投资,或者开发地产项目用于出租。
所以,哪怕是是陈光良也买不起房子。
目前,在陈光良购买的第二幅愚园路地皮上(占地三亩),也已经兴建出几间房屋,将作为陈光良家人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些房屋,都是简易的土木构造,方便以后随时拆卸。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规划局,所以只要是自己的土地,你想建什么房子都行。
上嗨的住房当中,最高档次是洋房、公寓,其中公寓一般都较高,6~13层都有,这些的造价都是非常高的;其次是‘新式弄里’的砖木结构房屋,一般都是3~5层,造价较低。
陈光良最近有在研究和学习沪市的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对于‘新式弄里’的房屋建筑和造价,相当的感兴趣。
所谓‘新式弄里’,是一种3~5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一般都是三层建筑。
和‘旧式弄里’的房屋想比,‘新式弄里’的房屋拥有自来水、煤气、钢窗、卫生器具、冷热水管,一应俱全。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沪市,是真正和世界接轨的城市,很多方面都比陈光良想象中的先进。
当然,陈光良目前对这方面的了解,只是通过报纸和相关书籍、实地考察,算不上专业人士。
第69章 白玫瑰
这天。
二舅杨青山终于从宁波,将陈光良的母亲杨慧、弟弟陈光聪,接了过来。
双方一见面,陈光良感觉有些陌生,而杨慧和陈光聪也有五年没有见到他,而同样感到陌生。
看着大儿子衣冠楚楚,杨慧甚至感觉到不知所措,手上紧紧的捏着自己的衣角。
还是陈光良率先反应过来,叫道:“妈、小弟,你们平安就好,以后大家就在沪市生活了。”
杨慧谨慎的开口说道:“老大,你这是发大财啦?”
杨青山得意的说道:“姐,现在光良可不得了,手底下养着六百多号人,你以后就跟着他享福吧。这不,房子都暂时给你们准备好了,再过几年,就该让你们住别墅和洋房了。”
他现在也靠外甥,自然是引以为豪!
杨慧高兴的直流泪,说道:“能吃饱饭、穿暖衣就行,出息了好!”
很普通的乡下妇女,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只是因为养不起的老大,如今成为了沪市的有钱人。沪市这个地方,她在乡下也经常听到,据说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地方。
至于陈光聪,今年才13岁多(1914.6),足足比陈光良(1910.2)小了4岁,性格也比较内向,连大哥的眼神都不太敢对视。
慢慢来,陈光良已经为陈光聪规划好未来,那就是去读书识字。
随后。
陈光良安抚一下自己的母亲和弟弟,他也逐渐开始适应自己的家人。
从现在开始,杨青山一家也搬到这里居住,两家人住在这边,互相有个照应。
1927年12月3日,星期六。
长江车行又迎来每月的‘分红期’,股东们自然是非常期待的。
陈光良也非常高兴,这个月他的分红和商品收益,超过2000大洋,达到2010大洋。
这笔分红,也让他手中的现金流达到6500大洋,债务则为26735大洋。
刚刚投入的20辆野鸡车,并没有参加分红,运营几天的资金,自然是留着下个月分红。
“向东,上个月运营的野鸡车,情况都怎么样?”
将何向东叫到办公室,陈光良关切一个问题来。
如今,何向东已经升职为‘副总经理’,作为陈光良经营‘长江车行’的副手。
实质上,陈光良很多事情都交给何向东去做,有意培养他。
为此,上个月他入股H项目(二十辆野鸡车)的5%股权,需要拿出100大洋,何向东虽然薪水不错(25大洋),但也还差一点,故陈光良个人借给了他一点,作为拉拢。
何向东如实的汇报道:“目前没有发生状况,按现在的运营来看,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市面上的野鸡车不比正规车少,而我们的野鸡车好歹经过了伪装,各方面运营也更加完善,相信后面也可以投入第二批。”
历史上,到了1934年的野鸡车已经达到2万辆,而租界正规车才1万辆。可想而知,铤而走险的人有多少。
但需要考虑的是,野鸡车不仅仅要被巡警‘勒索’,更会破坏整个市场的环境,令这个产业越来越难赚钱——可能今天大家的收入还能12~15大洋,但五年后可能只能勉强赚个生活费10大洋,甚至更低。
当然,陈光良需要考虑的不是将来,而是如何自己也要‘分一杯羹’。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