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48节
原来,一位叫李海的小战士被幸运的选中了,他代表后方其他先头部队连线汇演现场。这位战士刚刚提拔为代理排长和入d,目前正在为老山作战进行适应性训练。
当上级询问他想要和谁讲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余切”。
为啥呢?
小战士道:“去年我给余切老师写了一封信,余切回了我,他让我一定要回来考上大学,我一直记得他对我说的话……他就像一个哥哥一样关心我。”
“现在问我的遗憾是什么?我的遗憾就是,我没能够看到余切。”
余切立刻跑去和李海连线了,他还记得这个19岁有高中文凭的小战士。
慰问汇演其实不仅仅发生在老山,也发生在其他地方,大家都尽可能的照顾到所有战士——法卡林山有位专门唱红歌的,就把现场演唱录下来,用电话播放给其他阵地。
有的阵地既看不到,也没有电话,就用收音机听录播,电用完了就看报纸——真的,他们甚至后来苦中作乐,还搞了个《猫耳洞报》,还搞来了纸牌给战士耍。
电视台也有录像,以便将来播放给其他后续部队看。
电话接通,那头道:“是余老师吗?”
“我是余切,甭叫我老师了,我应该只比你大两岁。”
李海的声音格外青涩和腼腆:“那也是作家老师。我听说你在前线给七连朗诵故事,可惜没有到我们这边……他们告诉我,你重新写了一遍《未婚妻的信》,那里面给了一个好结局,我很想知道……”
“我没有重写结局,是咱部队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真正的、忠贞的爱情!我马上念给你听!”
余切立刻叫来宫雪,两人直接跳到了最后几句,把受伤的参谋和未婚妻表达爱意的部分重新演绎的一遍。
“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灯留给你……我将永远爱你……”
“——李海,”余切问,“你听清楚了吗?我那个故事是假的,这个爱情是真的。”
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刺耳的杂音,只听到李海断断续续道:“我听……了!不仅是我……他们都听……”
“——滋滋——”
这声音像跳了频的电波一样,余切恨不得把电话扔了。
吗的,关键时刻掉链子。
现场的指导员相当尴尬,解释说,“我军在通信上是落后于越军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电台、步谈机、指挥机等通信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两代以上的差距……”
余切道:“这不是打了好几年仗了吗?美利坚大统领都来我们这里进行国事访问了,难道没有搞到西方的先进设备。”
依稀记得,之后就在信息上压制对面了。两山轮战期间,因为足够有效的电子压制,使得越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难以组织起反攻。
“那当然是有的,但这样宝贵的设备不会用在这里。”指导员又说。
原来自己平时用的还是国产设备呀。
这通电话好悬打了一分多钟,终于余切明白了,此刻的李海非常激动,他正在展示他那边的战士们,因为听到了余切声音而热烈鼓掌和欢呼的声音。
那些滋滋的声音,正是被扭曲了的欢呼啊。
“啪!”电话挂了。
宫雪说:“我刚还听到李海说到爱情?”
“他说了爱情吗?”余切蒙了,不是我说的吗……
“好像,好像是……”宫雪也不敢确定。
余切略作思考,一抬头,好啊……这个通信小帐篷已经挤满了人,《军文艺》的刘家炬等人也在这里。刘家炬朝余切眨眼睛:“我是编辑,也是战地纪实作家,我算是半个记者。”
余切就向指挥员和刘家炬申请:“我能直接去看李海吗?你看看,我作为一个作家来采风,应当尽可能的多长见识。”
“冯拱、朱世茂他们要去其他地方再表演,我不是个演员,虽然不表演了,却应该多用用我的双脚多走走。”
刘家炬当然愿意,但指导员做不了主,报告一层层往上打,找到了在场军衔最高的金师长,他爽朗道:“当然可以,只是那里条件艰苦,你恐怕要再想想……”
“还能有这里艰苦吗?”
“他们是住在猫耳洞的,你说要不要去呢。”金师长道。
而且金师长还劝说余切:“为了一个小说,你要去猫耳洞采风,不仅仅累哦,而且也是有危险的。虽然被敌方攻击的可能性很低,我们也不让你去那些地方……但是你滑倒了、你坠崖了,被山泉冲走了,你不幸运被零星冷炮炸死了……这都是不好说的。”
猫耳洞?
余切听说过猫耳洞的艰苦,老山到处是猫耳洞,越南人的,我们的,遍布整座山脉,从前沿阵地到后方……阵地后方也是有的,因为越军也会时不时的炮击,大家就躲这里面……猫耳洞里几乎无法晒到太阳,洞中的湿度又大,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造成皮肤病。
战士们就不穿裤子了,脱得赤条条的,也有一些害羞的士兵们将衣服剪成布条那样围在腰间做简单的遮挡。
金师长说:“我们在山下,他们在山头对峙了好些年,今年春节,上级领导带领后方的女大学生前来老山前线慰问……战士们一看来的是领导和女同志,吓得立马拿起衣服躲到了猫耳洞里面。领导见此,骂阵地的长官,说他带兵无方,作风稀碎!”
“你虽然是个带把的,你要是进去了,怕也要被吓一跳!”
这件事情真正让余切感到了惊讶。如果说“猫耳洞”这个独属于喀斯特溶洞地貌的山中奇闻,在大后方的女学生不知道也就罢了,连军中领导也不知道,可见对这事儿的宣传是远远没有到位的。
这金师长又说了:“我们的炮战是今年才开始猛烈的,之前哪里想得到要钻洞里面过活呢?我们才开始宣传有这回事。”
“余切同志,我已经给你介绍了情况,你还想要去慰问吗?”
余切一咬牙:“想!”
另一更稍后,白天看嘛
第81章 猫耳洞(四)
从山坡乘坐军用吉普回到指挥部,又用了数个小时,因为是夜间,司机开车格外的小心。
老山是一个不算很高的山脉,只有一千四百多米,后来这里改成了大纪念馆,人们几乎徒步就能爬完全程。
而现在呢,老山的路是烂的,老山的林子是深的,老山的河是有数百米高差的,抛去那些战斗痕迹,人类其实没有改变这一座山的原始面貌,它不适宜人的生存。
余切住上混泥土的宿舍时,已经是凌晨之后的事情了,他现在回到了安全的麻栗坡县,远远的还能看到老山起伏的脊背,月亮沉在山峰的竹林之间。
整个慰问团队全回来了,明天各自都要奔向新地方,较为安全。
只有余切还留在这。
当余切进来时,所有人向他鼓掌,他们都听说了余切要下猫耳洞的事情。
冯拱感到纳闷:“难道你也有个做北洋军阀的曾祖父?余切,你可真是个拼命三郎啊!你把我写给老婆的遗书还我,我自己拿去给她!”
朱世茂被余切高尚的情操所折服:“以前我不服谁,现在我彻底服了你!你是一个真正有情怀的作家!”
原来做一个军旅作家去前线采风这么危险,光是这狗屎地形就快要了命。怪不得要特么的总政和《军文艺》好几个人来出马请我——他们觉得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来。
刘家炬给余切带来《阮氏丁香》那本小说,余切说:“你也让我看这个小说?《十月》的张守任也让我看过。”
“那你再看一遍。”
随后刘家炬提到了“真情实感”这个东西。
“余切,你到底要写个什么呢?你来这些天,你看到了什么?”
“我来这边发现几个事情,一个是战士们真的渴望爱情,因为他们太年轻了,比如这个李海才19岁……另外,也有许多女同志愿意冒着风险来前线慰问,甚至是直接作战……还有就是‘猫耳洞’这个稀奇事,以前并没有人来写过小说。”
刘家炬兴奋道:“你就是第一个!你来写这个故事!”
余切说:“我写个前线的爱情故事怎么样?就叫《死吻》,三四万字的短篇小说,一个19岁小战士在老山作战后受重伤,伤口感染高烧不退,还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女护士张如见到了他最后一面,问他有没有什么心愿……”
“……小战士说,我还没有谈过恋爱,我还没有抱过女人,护士姐姐,你能抱抱我吗?”
光是听听,刘家炬已经要结巴了:“那什么……那个女护士怎么做?”
不仅仅是他,所有的男人们都听着,呼吸都不敢了,怕影响到余切的思路。
余切缓缓道:“女护士俯身轻轻抱住受伤的小战士,亲吻了他的脸颊,小战士的心愿已了,慢慢闭上眼睛在护士的怀中去世了。”
“就这样结束了?”说话的是古玥。
“结束了。”
“他们难道没有产生爱情吗?”冯拱确认道。
“没有,本来就没有爱情,非要说的话,只有战友情……是中国女性,亲吻了中国男性,他们代表了这两种形象。”
“好,好哇!”刘家炬腾的站起来,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余切,你原先写《未婚妻的信》说了不好的女性,你现在写《死吻》,歌颂了好的女性……齐全了!”
“我其实一直没有告诉你,山对面的越南人,也看咱们的小说——他们用喇叭循环播放《高山下的花环》,他们说‘梁三喜、靳开来就是你们的下场,你们的妻子儿女在等着你们,不要打仗,回家团圆去吧’!”
“回去?回你妈!”
刘家炬攥着拳头,好像要打过去一样:“《未婚妻的信》也快要被拿去广播了,而现在你写了相反的《死吻》,让越南人无计可施!”
余切又说:“但我还想把猫耳洞的事情也写进去,详细描写其中的生活和作战条件……这样就超过了短篇小说的长度了,而且这两个部分割裂太严重,我不知道怎么处理……”
“你跟我来,余切!”
刘家炬直接把余切拉出宿舍外,然后谈论起了《阮氏丁香》那本小说。
这小说原先刊登在第一期《十月》上,争议挺大,但四年过去,今年却老树开新花,拿了第一届军文艺奖,因此刘家炬也知道这小说。
原来,《阮氏丁香》这个小说是徐怀忠另一篇小说《西线轶事》的续篇,小说中部队的番号都是同一个西线的九四一部队。
然而其实这两篇小说本来是同一篇小说,徐怀忠觉得两者太割裂了,干脆把《阮氏丁香》单独摘出去,作为一个短篇故事。
刘家炬告诉余切:“《死吻》你单独写出来作为短篇小说,至于反映前线猫耳洞的小说,你也写个小说,这个就要长一些了……你觉得呢?”
“我觉得还行。”
“别还行了,就这么办,大不了你也搞个姊妹篇,我们《军文艺》不怕发文章,只怕没有文章!”
得,既然约稿的都这么说了,余切也要考虑主编的意见。
这些天的采风,余切也大概知道了老山地区的真实情况,以及为啥最终演变成了猫耳洞大战:
老山这个地形是一个狭窄河谷地和山脉。部队无法在河谷大范围展开行军,只能钻进林子里面,贴着山坡往上爬,这时候遍布的溶洞使之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天然阵地,要一个个的啃。
当大规模作战时,为了掩护作战,炮兵会提前进行轰炸,让洞里面的人不敢出来,接着停一段时间,而这时间是留给作战人员争夺阵地的时间,很短暂。
防守方没防住,阵地失去,防守方防住了,进攻方失败,等下波掩护进攻。
规则显然有利于防守方,他们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守住阵地,因为他们不是一次性的1vN,而是在这种地形下,进行了N次的1V1。
余作家亲身下猫耳洞,回馈军中粉丝,只为了让他另一篇小说写的更真实一些。
《血战老山》!余切就打算写这么一个小说。既然还没有人写过,就由他来写吧。
第82章高地
为了保障余切采风的安全,部队派了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宁克陪同,还请了位战地摄影师作记录。
他俩在翌日的中午到指挥部接余切,依然是乘坐军用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