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82节

  故事梗概很简单:因为工业发展,天地失去了修炼的灵气,狐妖于是丧失了法力,不得不改造为机械狐狸,在别人的帮助下,狐妖开启了复仇之路。

  但其中的政治隐喻很多,狐妖丧失法力,其实是儒家文明那一套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的过程,原有的制度不再起作用,不得不全盘的吸收国外的体系,也就是自我变得机械化。

  美丽的狐妖,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就越来越把那些机械安装到她的身上去,而丧失了她本来美丽的样子。为了达到她报复的目的,她进行了自我肢解,只为了变得更加强大。

  这和亚洲许多民族和国家,经历痛苦的文化转型和融合,正好有相似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暗示传统文化的消亡,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解,还有一些其他存在政治隐喻的角色。

  总而言之,这个短篇小说有这几个事情,日本人也能看得懂:

  一,反对了西方的殖民主义。

  二,对自我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接纳。

  三,原小说是“蒸汽时代”,余切把它背景改成了废土,在这个小说里面,他初步描写了一下废土的世界观。

  《狩猎愉快》写好之后,立刻拿给巴老看,这小说总计四万多字,刚好能出一个单行本。

  巴老看完之后,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小说:“我感觉它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在这之前,我还没有见过谁写过这种小说。”

  是的,可不是全新吗?

  它新的都太过了,可能得日本人那才能受欢迎,大陆目前对这些“废土、机械、器官”这些还太陌生了。

  赛博朋克或者是废土这些元素,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新的东西。

  在大陆,余切还得继续搞他新现实那一套。

  “那这个是发去日本的那篇小说?”巴老问。

  “是的,岩波书库的小林先生已经等了几天。”

  余切随后向巴老告别,巴老送给他张乐平创作的漫画,这上面写着年月日,以及余切和巴老的名字。

  这一份礼物,真是价值千金啊。

  巴老喜欢喝普洱茶,尤其喝浓茶,余切连夜买了一堆普洱茶饼送去《收获》杂志,让给李小林拿去给巴老。

  而后,日本人小林看到了这一篇小说。余切说:“我先发你一篇短篇小说,之后再发长篇,我们保持联系,你找燕大或者是《十月》杂志社都能找到我。”

  小林拿到稿子后,一整晚不睡觉的阅读。他看完小说的时候,余切已经飞到燕京了,准备一系列考试。

  燕大通知他,沪市那边来了电话:“余老师吗?”

  “你是小林?”

  “余老师,我自己会一些中文,我还请了个翻译来帮助我看,我感觉这篇小说,比你之前说的废土文学好多了,这是我个人的愚见!请原谅我!”

  “为什么呢?”

  “废土文学太庞大,太遥远了,尽管社内培训了我对于这种文学的认知,但我始终还有一些不明白!”

  靠!原来对于日本人来说,也太新颖了。

  这么说,整个短篇小说去介绍介绍世界观,反而是误打误撞,正合适了。

第133章 期末考

  小林把稿子带去了日本,让岩波书库的社长来看。

  “这是余切写的小说。”

  社长绿川亨是学者型的出版家,毕业于英美文学系,精通编辑出版业务,眼光很准。

  他显然觉得不可思议:“我让你去中国,已经做好了你要呆半年一年的准备了,没想到你一星期就回来了。”

  小林说:“余切嫌我在他旁边催稿太烦,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来交差,但是我看了后,却觉得写的更好一些。”

  绿川亨粗略掂量了一下稿子,分量并不轻。他手里拿的是经过翻译之后的日文初稿,这种东西他看不上。

  “你把余切的原稿拿来给我。”

  小林打开一份文件夹,把原稿给他。绿川亨不懂中文,但他也是拿来掂量,这下更吃惊了:

  “就算是短篇小说,这也是四五万字的小说——中文是非常凝练、浓缩的语言,同样的内容比英文的字数少得多。你的意思是,余切三四天就写了这么多文字出来?”

  在绿川亨的从业经历里,还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等他把日文稿看完之后,彻底震撼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尽管写的是中华背景,但其中的隐喻可以应用到整个东亚。

  而且,狐狸也是在日本很受欢迎的形象,可能还要胜过于中国。

  这真是一本好小说!

  绿川亨立刻敲定小说的出版,向余切发去了合同。

  在日本,除了那些轻小说之外,正统小说的出版流程比较复杂,需要作者、编辑、设计师、印刷厂、装订厂、书店等多方合作。书籍还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以便吸引到读者的注意力。

  一本书最快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异国的书籍还要再加上一两个月。

  《狩猎愉快》是一部短篇小说,该时间被缩短到了两个月,暂定三万册。

  绿川亨还吸取了前辈山本实彦的教训:

  鲁迅的小说曾在日本出版过几次,头两次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一般人会觉得是鲁迅在日本不受欢迎。而负责出版的日本商人山本实彦却判断为,这是因为装订的还不够精美,商业广告做的还不够多。

  结果的确如此,在加大投入之后,鲁迅的小说一炮而红,日本七卷本《大鲁迅全集》比大陆出版的《鲁迅全集》还要早上一年。

  余切的小说,就是要模仿鲁迅曾经走过的道路。

  社员小林又表示:“余切这个人十分高尚,他既不收礼物,也不要钱,我和他在一起两天,有时候他还反而请我吃饭。”

  “真的是这样吗?”

  小林重重点头:“真的是这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并不为五斗米折腰。”

  绿川亨思路异于常人:“这说明你不受他的欢迎,你以后不要去中国了。”

  “啊?那以后谁来和余切联系呢?谁又来找他催稿?”

  “我们下一次要请一位大美人来找余切催稿,健次郎,人怎么会没有弱点呢?”

  ————————

  余切自从回了燕京之后,整整两周都在考试。

  燕大经济系这会儿人才济济,大师云集。许多人之后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了这个国度的经济走向。

  燕大也是国内最早引入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大学,这导致余切复习的内容文字不多,而基本上是数学性质的东西。

  经济系分了快慢班,余切就是在快班,他考的东西还要更难一些。

  总之,两周下来,余切奔赴考场。

  最容易的是英文,因为考官是留校任教的王锵,他批改的时候管他妈的,把糊名字的封条掀开,看到余切的名字就打满分。

  他是boys help boys。

  在王锵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俞敏宏常常抄他的作业,然后王锵得了个良,俞敏宏得了个优。

  最麻烦是计量经济学,有一个计量大题,余切算得头昏眼花,最后整了个答案上去。

  系主任胡岱光批改的他的卷子,把余切叫到办公室:“你让我怎么给你分数呢?你有一个题没有答上。”

  艹,算错了。

  胡岱光问他:“你对你的日本行,有没有什么看法?给我经济上的观点。”

  余切说:“我感觉日本和东南亚有相同的地方,我把这种称为‘东亚模式’,最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非常高的投资率,这首先是由高储蓄率或者高外来资本流入支撑的……”

  “第二点呢?”

  “第二点是对外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出口的比例都很高。”

  胡岱光搓手,暂时对余切的答案感到满意。

  “那你认为,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什么?”

  “我们的自然禀赋差不多,他们有的我们都可以去学。日本不同的是把大量资本用于产业升级,而东南亚没有,我们该学日本。”

  “还有呢?”

  “日本也长期进行资本管制,但是在我离开的时候,日本负责制定产业政策的‘大藏省’决定放宽这一管制。”

  历史上签订的广场协议,不光是日元升值的事情,也有一系列其他的事项。比如美国人勒令日本人买美国车,少卖日本车,并制订了额度。

  胡岱光总结道:“产业投资、资本管制,这就是你看出来的东西,但为什么你离开的时候,日本又放弃了?”

  “外因是美国的逼迫,内因是大藏省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日元升值,吃到日元升值的汇率红利,而同时继续压低产业成本。”

  说白了,就是还能再苦一苦日本老百姓。

  胡岱光很满意余切的答案。在他看来,余切作为一个经济人没有再提“民族性”这些东西,而是换了个角度去分析了。

  这很好。

  他说:“我们燕大的许多人学贯中西,既学马哲,也研究西方经济学,还能作诗吟赋。几年前,有个叫何晓峰的教授撰文,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只算物质生产,不算服务业,低估了GDP……”

  “——许多人反对他,教师内部也不赞成,骂他是资本主义走狗,然后何晓峰学了马哲之后,认为只算物质生产是‘拜物教’,令学马哲的教师哑口无声,不敢作声。”

  “我讲这些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多搞一些东西也是很好的——尽管你数学水平并不高,但我们数学水平高的人,既没有去日本,也不会去泰国,空有一身屠龙术啊!”

  “所以,我给你的成绩过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多用一些心在经济上。你有这样的才华,如果不多发挥你的影响力,将来会后悔的。”

  胡岱光可谓是对余切用心良苦。

第134章 桥牌

  考试结束,燕大陷入到了狂欢。

  余切所在的经济系,效仿77/78级的前辈,组织了一次去密云水库的旅游。

  其中许多人是“全国大学生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燕大经济系和另外六所顶级大学一同创立的团体,旨在对当时国内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进行友好讨论。

  所以这一次来游玩的,还有隔壁的鹿大学子。

  余切是班上的灵魂人物,虽然常常见不到人。81年,经济系学生们因为中国男排在男排世界杯中,击败了南朝鲜队,敲打着盆碗涌出宿舍楼,烧了扫帚当火把,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跑到了学校外狂欢。

  可想而知,当余切让日本人道歉的时候,大家是多么佩服他。

  “余切啊,你做了我不敢做,而该做的事情!”

  余切借了骆一禾的自行车,打算一路骑去密云水库。出发前,班长来告诉余切:“你后边儿载一个女同学吧,我们班许多人没有自行车,大家互相匀、互相借,体格大的人多载一位,这样人人都能有位置坐。”

首节 上一节 82/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