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50节
“呸,流氓!”
许今秋啐了一口,赶紧把人推开,这人又要使坏了:“赶紧的,帮我解这道题,要是我没考上大学,有你好看的。”
对于高考,许今秋非常重视。
她可不想自己跟陈凡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后跟在陈凡身边,只能当一个摆设的花瓶。
上大学,也是她曾经的梦想。
只是以前考不上。
现在有陈凡给她补习,虽然心里也没底,但多少有了些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今秋一直都处于高强度的学习中,很少关注外边的事儿,倒是陈凡这边,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之前投出去的社评,一篇接着一篇发表了。
几乎每一篇社评,都紧紧抓住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无论是调侃也好,批判也罢,都引发了极大的舆论。
有媒体称这是:陈凡现象的延伸。
看到“陈凡现象”四个字,陈凡心里就一阵膈应,哪个好人愿意跟“道德绑架、无效道歉、圣母心”挂钩啊。
收到这些刊物寄回手稿,还附带着约社评的信件,陈凡都不想回复了,短期内他是不想再写社评了。
等没人提“陈凡现象”再说吧。
陈凡现在的精力都放在新小说上,新书写的也很快,已经完成了五万多字,正考虑着往哪投稿呢。
人民文学杂志,肯定是不合适的。
不是杂志有问题,《最美的青春》连载还没过半呢,明天这一期又增加了“陈凡看世界”的专栏,再投人民文学就太拥挤了。
人民文学杂志也不可能给同一个人那么多的版面。
陈凡正琢磨着这事儿,王伟却先找上门来,还带来了一个女人,三十来岁的样子,微胖短发,带着眼镜,气质很是优雅。
“王哥,你怎么有空来我这串门,这位是?”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编王静一,你管她叫静一姐就对了。”王伟介绍道。
“静一姐你好,咱们去后院聊,这边小孩子比较多。”
陈凡看了眼屋里,人太多了,就带着人去后院的屋子,简单地收拾下长安,就把新买的茶具端上来。
“小凡,你这屋子可以啊,布置很不简单。”
王静一扫了几眼,眼神都明亮了不少:“要收集这一屋子的明代老家具,怕是费了不少心思吧?”
“屋子前任主人去香江了,都是他留下来的。”
陈凡一边泡茶,一边说道:“我爸是木匠,从小跟着玩木头,我就是看着木料好才留下来的,静一姐你懂古玩?”
王静一微微摇头:“我哪懂什么古玩,是我家那位,喜欢老家具,我也跟着学了一阵,懂了个皮毛,不过明代家具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很容易辨别。”
明式家具往往都有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特点就是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简约,却不简单!
王静一大致说了几句,陈凡已经把茶泡好了。
喝完一杯茶,陈凡又给续上,这才问道:“王哥、静一姐,你们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给你带好消息来的。”
王伟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最美的青春销量很好,上架一周多,已经卖出去二十多万册了。”
王静一补充道:“多亏小凡你,要不是你的社评爆火,弄出一个陈凡现象,估计一个月都卖不了这么多。”
闻言,陈凡直翻白眼。
“咱能不提陈凡现象吗?谁家好人好的名字会等于道德绑架、无效道歉、圣母心?”
王伟和王静一面面相觑。
还真是这样式。
之前光顾着高兴,只觉得陈凡凭借这一波舆论,已经成功晋升一线作家的行列,可没想过有这么一茬。
王伟讪笑道:“这事儿你得找老李,是他们报社搞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对你的名气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陈凡呵呵,吐槽道:“名气大有啥用?作品卖出再多,也提不了稿费啊,不一样是那个钱。”
“你小子钻钱眼里了。”王伟直翻白眼,都说文人羞于谈钱,陈凡不一样,他是必谈钱。
“小凡,稿费都是上边规定死的,无论是报社、杂志社,还是我们出版社,都没有办法调整的。”
王静一莞尔,从包里拿出一沓票据:“但我们出版社通常都会用其它方式补贴作者,这些就是给你准备的。”
“谢谢静一姐!”
陈凡莞尔,没想到还真有好处。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无论是报社、杂志社,还是出版社,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库。
小金库的使用就灵活多了。
直接给作家发钱不行,又想留住作家,就会搞各种隐形福利。
之前出版社还邀请过陈凡呢,让他过去改稿,其实哪有要改的,就是让他去住招待所,好吃好喝地招待着,每天还有补贴拿。
只是哪会儿,陈凡正跟许今秋热恋呢,哪有这些心思。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隐形福利。
比如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再组织作家外出采风之类的,就是请作家们过来吃吃喝喝,每天还有几块钱的补贴。
逢年过节时,单位也会打着慰问作家的名义,送烟送酒送茶叶,或者一些值钱的礼品,只要不直接送钱就行。
里边能操作的空间大着呢。
混过单位的,对这一套都不陌生。
像王静一拿出来的,就是一沓子工业券,打着慰问作家、改善作家生活环境的幌子,变向地送好处呢。
要知道这年头,工业券几乎等同于第二套货币,像购买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暖水瓶之类的,都要有工业券才行。
拿到黑市上,工业券也是硬通货,很容易套现的。
陈凡拿着票,冲着王伟揶揄道:“王哥,跟人静一姐学着点,这才叫大气,回头跟你们领导说下,抠抠搜搜的。”
第二更到~感谢老铁们支持~这周上二轮推荐了,冲击一下第三轮
第58章 电视机票
“嘿,我们怎么就抠抠搜搜了,看不起谁呢?”
王伟从兜里摸出一张票,往桌子上一拍,斜眼看着陈凡:“看看什么叫大气,这才叫特喵的大气,你小子还嫩着呢。”
“我还以为啥稀罕玩意呢。”陈凡看了一眼,嫌弃地把票收起来。
“看不上,你还我啊。”
王伟被气笑了,嘴上不要不要的,身体倒是很实诚。
这可是一张电视机票。
为了这张票,杂志社可没少费心思,单位里好些人盯着呢。
也就是陈凡突然人气爆火,闹出来一个“陈凡现象”,又要在杂志上开设专栏,王伟才有机会替他申请下来。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到手的东西,陈凡自然不会还回去。
电视机票这玩意稀罕着呢,真不是有钱就能搞到的,就是去鬼市也得看运气,不是想买就有的。
主要还是当前工业产能差,年产量不过四万台。
大部分电视都还依赖进口。
电视机票这玩意拿到黑市上,分分钟就能卖出高价。
王伟白了他一眼,掏出烟给陈凡散了一根:“明天杂志就出刊了,专栏下一期的稿子,你打算什么时候给我?”
陈凡起身,把门窗打开,这才说道:“今天才十四号,距离下个月十五号出刊,还一个多月呢,着啥急啊。”
“这都开专栏了,好歹写两篇,让我存着吧?”
王伟把烟点上,吸了一口:“你静一姐,今儿也是为这事儿来的,打算出版一本‘陈凡看世界’的文集。”
“可以做成系列文集,连载八万字左右,就能出一本,但文集需要一些新的内容,到时你得再补两万字番外。”王静一补充道。
陈凡想了下,问题倒是不大。
连载、出版,两头拿稿费的模式,他还是比较喜欢的。
“那就这么定了,回头找个时间,把合同签下来,稿子出来就先结稿费,这个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王静一应下。
商量了一阵细节,已经到了饭点,陈凡请俩人到南锣鼓巷找了家馆子,不过俩人下午都要上班,也就没喝酒。
陈凡回到家时,已经十二点出头。
家里这边也都吃完了,一群人正在泡茶呢,这都是陈凡带出来的习惯,饭后必须泡上一壶茶。
“人民文学的人?”
许今秋把囡囡放下,让陈意带小奶团子玩,这才腾出手给陈凡倒了一杯茶:“这是上门约稿来了?”
“约稿是一方面,主要是送东西来的。”
陈凡喝了口茶,这才把口袋里的票据拿出来:“有一张电视机票,还有一沓工业券,够买不少东西了。”
“哥,咱家要买电视机了?”陈意眼睛一亮。
“买啥买,不买。”
陈凡刚想应下,关月梅一个眼神就瞪过去,小丫头眼眶一红,张嘴就要哭,关月梅补了一句:“鸡毛掸子要吗?”
小丫头愣住,果断合上嘴巴,还给了关月梅一个笑脸。
这瞬间变脸的能力,把大伙儿都给逗笑了。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