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71节
用漆笔晕染填漆,用油笔过渡漆液。沈乐感觉,发明这技法的师傅也许不是人类,而是某种类似八爪鱼的生物:
一只手拿两支笔要怎么画啊!!!
而且还不是说,照着描就可以了……用金漆绘画纹饰的时候,线条要比原画细,因为漆在干燥过程中,漆的流平属性,会让线条扩宽一点。
这“一点”是多少?
是5%?
还是10%?
还是1%?
手抖一抖,线条就太宽了,或者太窄了,要么就有点儿波浪边,看着不太均匀。
这些细节的掌握,论文里是不会体现出来的,只有靠自己练,往死里练,慢慢练,慢慢摸索……
沈乐花了足足一个月时间,糟蹋掉了能有一百块素漆板,把描金髹饰的各种工艺练了个遍。
等到林教授略微康复,再次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他终于可以挺起胸膛,向老人家汇报:
“在修了!在修了!妆奁盒的双门内壁,那些描金的山水楼阁人物图样,我已经准备好动手修复了!
——老师你看,这是我照着双门内壁,练手做的复制品……”
他把两块木板竖起来,挪到光下,对准镜头。按照老太太的要求,不断挪动手机,挪动光源,让老人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识文描金、堆鼓描金、晕金法、错金法、洒金法、平金开黑……”
手机对面,老太太一边看一边点头微笑:
“干得不错,各种技法,你基本上都练会了。花了不少钱吧?糟蹋掉多少金粉?”
“还行,十来瓶吧……”
沈乐把镜头转向工作台边上的空瓶。老太太一看就笑:
“买的便宜金粉吧?真正修复的时候,要用真金做成的金粉,到时候可别手抖啊!”
一瓶一百克,十瓶就是一千克。要是在古代,一斤十六两,他大约就糟蹋掉了32两黄金。
要按照现在的金价算,今天的基础金价是547.7元每克,沈乐这一波,大概糟蹋掉了54.77万人民币。
幸好现代工业,给他弄出了足够多的便宜金粉……
沈乐只有讪笑。老太太心情很好地挥挥手:
“去干吧,加油。描金这一关过了,后面的贴螺钿,贴百宝,金银平脱什么的,那就不难了……”
老太太嘴里的“不难”,和沈乐感受到的“不难”,大概不是同一个概念。
最起码,沈乐从把螺钿刻成花瓣,到把螺钿刻成婴戏图、百子图、文字笔画的碎片,足足练了半个月;
练习剪金箔银箔倒是不难,但是,大漆要髹多少层,在什么高度粘上金箔银箔,再往上涂多少层漆,涂完以后要打磨多少层,这又要一遍一遍尝试;
黑漆嵌百宝工艺就更麻烦了,百宝,顾名思义,各种各样的宝石都会出场。
四季花卉,用的是白玉、翡翠、玛瑙、象牙等材料镶嵌;
彩蝶飞舞,用的是珍珠、珊瑚、蜜蜡、青金石、绿松石等材料镶嵌;
且不说要把它们每一样都切成小片,然后雕凿成指定形状,光是材料问题,沈乐就一个头两个大……
和金银平脱、贴螺钿那种粘上去、涂漆、打磨、再涂漆、再打磨不同,百宝嵌,是在漆面上挖出凹槽,再把打磨、雕刻好的百宝粘贴上去。
这块面板上,有几块构件缺失,琥珀雕刻的花朵脱水干裂,银丝镶嵌的条纹氧化锈蚀严重。
沈乐都没有修过,只好一边查资料,一边求爷爷拜奶奶,一边试探着上手:
银丝进行清洁处理,恢复光彩,然后用棉签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小心涂上5%浓度的B72丙烯酸树脂封护剂,以防继续氧化;
琥珀有点开裂,往上涂一层5%浓度的1096封护剂,也能阻止它继续失水开裂;
其他构件缺失的部分,就要根据凹槽形状,推导图案设计,再根据整块面板的整体风格,选用合适的材料了……
“幸好我在记忆里已经看到过它了……”
沈乐小声嘀咕着,努力调取记忆中的影像,在稿纸上快速画图。
嗯,这一块是红牡丹,色泽艳丽到这种程度,应该是用红珊瑚做的;
这一块是一只飞舞的蝴蝶,记忆中是柔和的白色,大概是羊脂白玉?
这一块是青青兰草,色泽浅青而有光泽,用的是碧玉呢?还是翡翠?又或者是岫玉?
不管了,都买来看看吧……
“老游!按这张单子,帮我买材料过来——数量不用多,材质一定要好啊!”
“好嘞!您放心!!!”
沈乐哼着歌儿在纸上画图。雕琢玉石、宝石,他是真的不行,好在这类工作可以外包出去:
“老游,帮我送个快递!”
记得陈国华那边,有专门搞琢玉的大师傅……
游隼抓住那个小包裹,拍拍翅膀,飞出窗外,俨然是准备搞人肉快递。
当天去,三天回,全程盯着大师傅雕琢打磨,确保没有中途换货的可能……
牛血红的阿卡珊瑚,现在市面上每克万元以上;
羊脂白玉便宜点儿,这一块也过了万;
前些年翡翠还算便宜,但是这几年,水头好的淡绿色翡翠,价钱也打着滚的往上翻。就这一块,还是他和当地妖怪交换来的!
沈乐抱着胳膊靠在工作台上,得意微笑。
哼哼哼,有记忆,能直接看到这个老物件过去的影像,直接针对性修复——
就问谁比我更强!
感谢@书墨凉打赏的1919起点币
求订阅,求月票,求书评……
第182章 什么?阿新的家人出事了吗?
沈乐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能看见老物件的记忆,他在修复领域,就有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哪怕只能用于一些有灵性的老物件,那也很好了!
越是经历的时间长,越是跟随主人,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越是容易有灵性啊!在他手里,越是有完美修复的可能!
要知道,修复工作,花在查资料、对比、揣摩“这块儿原来是啥样子”上的时间,有时候,比真正动手修复的时间还长呢。
君不见,断臂的维纳斯,到现在那两条胳膊都没接上,是修复者不想接吗?
还不是不知道它完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模拟接来接去,怎么接都不对味!
当然,资料还是要查的。自己猜测它“为什么是这个材质、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必须有证据,有参考……
论文上敢写“这是我在老物件的记忆里看到的”,怕不是要给老师打破头!
沈乐一边美滋滋给自己点赞,一边着手除尘清灰、回贴漆皮、修整百宝嵌片丢失后的凹槽轮廓。
等到老游千里迢迢,从京城拎回打磨好的玉石,沈乐还要对轮廓做最后的精细打磨和修改:
按照轮廓描线、设计,画出图画,师傅雕琢完成,总有个零点几毫米的误差。沈乐要修整玉石边缘,让它们能够分毫不差,嵌入凹槽。
打磨完了,边缘还要抛光,整体还要做旧。这样粘接上去,整体效果才能融为一体,不至于有一块泛着贼光……
这一轮打磨又耗掉了好几天。然后,才是熬粘接剂,把新补配的部分粘上去。
根据原本残存粘接剂的不同,还要熬三种不同的粘接剂。一种是直接用大漆,一种是鱼鳔胶,一种是松香加蜂蜡……
简直让人眼前一黑!
对了,松香加蜂蜡,有不知多少种比例配比,属于能让人愁掉头发的问题。
沈乐又查了一大堆资料,才发现前人做过实验,松香比例在25%的时候,黏结力最高,比例再高,比如上升到30%,黏结力又开始下降。
“真的好麻烦……而且,真的有人会去做这种实验啊……”
沈乐嘀嘀咕咕地按照实验数据调制松香蜂蜡黏胶。但是没法子,修旧如旧,就是这个样子。
材质要一样,工艺要基本一样,粘接剂都要一样。
如此才能保证修复完整的文物,历经多年,还是原来的样子。
哪怕旧了、破损了,还能窥见原来的技术路径,不至于淹没在新的、修复者随手涂上去的胶水下面……
顶部金银平脱镶嵌的蝙蝠、桃、如意花纹,补配一只蝙蝠,补配一只桃子,补配半边如意;
四壁回贴剥落的漆皮,粘上婴戏图、百子图、缺损的螺钿,妆奁盒背部,《桃夭》诗文流光溢彩,散发着温柔明丽的光芒;
妆奁双门内壁,描金的山水楼阁人物,金色波浪粼粼波动,多种不同颜色的金粉堆叠出明暗变化:
皴染山体的金粉偏暖黄色,描绘树木的金相对偏冷色,绘制石块的金颜色亮度最高,色调偏冷。
顺便说一句,真正上手修复,描金,洒金的时候,沈乐手还是抖了……
用一克500多块的黄金,而不是100克十几块的黄金,感觉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用丝绵蘸着金粉,在干了90%的漆面上把金粉揩上去,那还是很惊悚的活儿啊!
随便手一抖,就在心里默念“十块钱浪费掉了……又是十块钱浪费掉了……不好,这次20块钱浪费掉了……”
金粉涂上去了,百宝嵌上去了,最后,修复五金件上的锈迹,补配缺损的部件。整个妆奁盒,焕然一新!
“啧啧啧啧,还是我的手艺好啊!”
沈乐翻开妆奁盒顶部,支起铜镜,拉开前方柜门,打开抽屉亮出里面的一件件藏品。
“这么漂亮的一个妆奁盒,漆匠、木匠的炫技之作,部件完整,传承有序,放到拍卖会上去卖,怎样也要卖个几百万吧?
残损版的卖个几十万顶天了,增值部分,全都是我的手艺啊!”
他拍照片,拍视频,记录全景,记录每一个细节,准备拿给林老师看,顺便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配插图。
当然,目前最要紧的不是写论文,而是梳理妆奁盒的气息,让新补上去的部分,和旧的部分融为一体。
然后,让气息顺畅流动,让妆奁盒的灵性自然激发,自然生长——
至于产生灵性的妆奁盒,还能不能捧到老太太面前去,会不会把老人家吓个好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