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没钱赛什么车?

没钱赛什么车? 第32节

  更为恐怖的是,无论从驾驶方式,还是说心理素质,陈向北丝毫没有展现出一个新人应该有的生疏表现。

  仿佛陈向北就是一台精密运转的赛车机器,眼中只有战胜对手,其他一切都跟他毫无关系!

  PS:兄弟们,这是主角

第43章 我只跑神之一圈

  大众POLO驾驶位的韩涵,从后视镜看到冒出来的斯巴鲁翼豹,瞳孔之中同样充斥着诧异跟震惊。

  车佬权跟陈向北互相缠斗的时候,他本以为这场赛事都已经提前结束,对方不可能在短短4.3公里的赛道上,超越一名“恶意”挡车的职业车手,然后再追上自己。

  现实却颠覆了韩涵的认知,陈向北仅用一半赛程就甩掉了车佬权,如今更是用两个组合弯,咬住了自己的车尾!

  这真的是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的高中生吗?

  赛道上没有人可以给韩涵这个答案,但这不重要。

  身为CCC全国总冠军的韩涵,他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不可能出现什么承认技不如人的想法。

  只要比赛没到终点线之前,他坚信自己会领先到最后!

  两辆赛车继续在赛道上飞驰,10号弯基本上是车头挨着车尾过去,韩涵死守着最佳过弯线,凭借着出弯动力响应优势,不给陈向北任何一丝超车机会。

  接下来又是一个U型弯,全力以赴的韩涵很明显汲取了车佬权的教训,同样极限晚刹车来防住陈向北走交叉线。

  说实话,当一个全国总冠军级别的车手,在有赛车性能优势的前提下选择全力防守,陈向北想要超车的难度太大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向北不怕车佬权这种易怒冲动,想要跟自己对拼乃至于撞车的对手。

  因为变道也好,撞车也罢,过多的操作就会出现过多的漏洞。

  相反要是全力防守,那么漏洞跟破绽就会相应减少很多,哪怕放在F1赛场上遇到这样的对手都有些麻烦。

  很快两辆赛车就来到了14号弯前,这是海珠国际赛道最后一个弯,再往前面就是发车的主直道。

  陈向北的斯巴鲁翼豹,仅比韩涵赛事级POLO马力大了20匹,对方却足足轻了400公斤。

  单跑长直道,陈向北最多就是做到跟韩涵并驾齐驱,想要如同车佬权那样靠马力硬吃是不可能的。

  14号弯道,就是陈向北最后的超车点。

  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经放在了14号弯上面,众人心里面皆清楚胜负就在这一刻。

  只是14号弯并不是海珠国际赛道常规的超车点,想要超车的难度非常大,没有人知道陈向北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完成对韩涵的最后超越。

  弯道前的100米处,属于14号弯的常规刹车点,不过陈向北跟韩涵两人都没有踩下刹车,两个人已经在入弯刹车区提前展开了博弈。

  就在这个时候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陈向北没有刹车就算了,他的斯巴鲁翼豹居然还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动作,车轮骑上路肩同时车头插入了韩涵赛车内侧的入弯线。

  没错,陈向北确实是做不到直接超车,但他利用韩涵留出过大的内侧空隙,硬插个车头来抢占入弯线,施压逼迫对手提前刹车或者走线失误!

  这种操作如果没玩好的话,放在F1里面就叫做“鱼雷”。

  但陈向北已经没得选择,车佬权的恶意挡车,浪费了他太多追赶时间。

  同时赛车性能差距,让他无法在弯道中,亦或者依靠出弯加速去超越对手。

  唯一能赢的机会,就是强硬抢占入弯线,压迫对手走线失误!

  按照F1赛车的规则,“轮对轮”抢入弯线的情况下,只要后车的车头超过了前车的后轮,那么发生碰撞一切责任就在前车,属于没有给后车留出超车空间。

  不过规则是规则,真要开车上头的情况下,两辆车就干脆谁踩刹车谁孙子,谁松油门谁是狗了,大不了赛后被处罚。

  面对不熟悉的职业车手,亦或者车佬权这种开车比较脏的车手,陈向北不会做这种冒险举动,去赌对手的职业道德。

  但韩涵的车品算有保证,再加上对方有着身为冠军的骄傲,不至于去恶意违规“两败俱伤”。

  随着陈向北车头抢占内线,韩涵已经无法再走最佳切弯线,只能被迫减速刹车。否则车速就会过快,轮胎抓不住地面,直接在弯心处冲出赛道。

  韩涵刹车减速,陈向北几乎同步刹车,可占据着最佳入弯线的斯巴鲁翼豹,依旧凭借着弯道优势完成了对大众POLO的超越。

  两车并排的那一瞬间,陈向北余光看了韩涵一眼,对方同样在望着自己,两人对视无言。

  越过弯心,陈向北已经超到了前面,不过这一刻韩涵依旧没有放弃,他打算凭借着动力响应优势,用更快的出弯速度完成对陈向北的反超。

  就如同他之前在1号弯,反超车佬权那样。

  但身为当时现场见证的“观众”,陈向北怎么可能犯跟车佬权一样的错误。

  出弯之后他就立马变道,挡在了韩涵的赛事级大众POLO面前。哪怕对方当机立断再次变道,只要第一时间没有超过去,剩下的直道距离已经不足以让韩涵完成超车。

  只是陈向北还是低估了赛事级大众POLO全力加速的性能,就这终点线前的主直道200米,同样全油门的情况下,他从后视镜中一点点看到韩涵赛车的车头,越过了自己斯巴鲁翼豹的后轮。

  然后是后门,再紧接着是前门跟整个车身,直至最后抵达了车头部分,两车几乎同时冲过终点线。

  说实话,这一刻陈向北有些不敢确定,到底是不是自己赢了。

  但赛道上冲过来的梁驰,那脸上兴奋的神情,已经告知了他答案。

  自己成为了这场“娱乐赛”的最终胜利者!

  大众222车队P房内,此刻鸦雀无声。

  车组成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晋CCC全国总冠军,开着夺冠的赛事级大众POLO,在赛道上没有跑过一名高中生。

  如果这件事情流传出去,外界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足足过了十来秒,叶永才向王校问道:“陈向北这一圈用时多少?”

  “1分35秒463。”

  听到这个数字,叶永倒吸一口凉气。

  目前海珠国际赛道的最快圈速记录,是由A1GP方程式赛车开出来的1分24秒703。

  可能看数字对比,陈向北足足慢了十来秒,好像不怎么快的样子。

  事实上房车的最快记录,却是由法拉利550 GT1赛车创造的1分31秒691!

  单论数据,陈向北依旧慢了快4秒。

  但要知道法拉利550 GT1是拿过勒芒赛事冠军车型,气动布局根本不是普通性能车能比拟,两者弯道速度有着天壤之别。

  更重要是陈向北只跑了一圈,任何赛事首圈速度都要慢一截,别说还有超车跟对抗的因素存在。

  如此苛刻条件之下,陈向北开着一辆性能车,仅比创造记录的勒芒赛事慢了不到4秒。再加上他高中生的身份,叶永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如果硬要给个词汇的话,他甚至愿意称为“神之一圈”!

第44章 到底是谁的主场?

  “王校,要是陈向北开法拉利550 GT的话,是不是有几率打破赛道记录?”

  听到叶永冷不丁问出的话语,王校愣了下,然后用着复杂神情点了点头道:“大概率能。”

  得到这个答案,叶永没有丝毫犹豫就冲出了P房,这种天才级车手现在不抓住机会招揽,更待何时?

  赛道上陈向北刚从车上下来,就直接遭遇了梁驰的熊抱,对方这个亲热举动让他浑身起鸡皮疙瘩,赶紧把老登给推开保持距离。

  “小子,跑的不错,得到我教导的七成真传。”

  梁驰心情十分痛快,又恢复了以往老不正经的秉性。

  特别是陈向北最后领先冲线,看见张智聪那副惊叹神情,他就感到一阵扬眉吐气。

  理智并不绝对等同于正确,事实证明,这个世界还是需要理想的存在,坚持就有奇迹的诞生!

  陈向北没有力气跟梁驰说笑,他脱下头盔之后,脸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说实话这一圈的强度,有些超乎他之前的预料,同时也达到了目前身体的极限。

  就拿陈向北佩戴的头盔举例,这是大众222车队提供的普通玻璃纤维头盔,重量大概在2.5KG左右。

  看起来才几斤重量还行,不算特别夸张。

  事实上在过弯横向G力的作用下,头盔重量会等同于翻几倍。想象一下十几斤的物体,疯狂拉拽脑袋跟脖子是种怎样的体验,更别说陈向北还得极其细致的操控赛车。

  如果没有最近这一两个月的肩颈肌肉训练,陈向北跟韩涵的比赛,压根跑不到拼车技高低的程度,单单一个头盔重量就足以把他给压垮。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顶级的车手,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越高。

  目前陈向北才以130km/h的速度,去过大角度的弯道,就已经压榨了这具身体抗压的极限。

  而F1在银石赛道130R弯道的记录,则达到了惊人的332km/h过弯速度,平均侧向G值更是高达5.2G。

  记住了,这还仅仅是平均,铃鹿赛道最高侧向G值已经超过了6.1G!

  由此可见,陈向北想要恢复到自己巅峰,乃至于超越自己曾经的巅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韩涵坐在大众POLO驾驶位上,目睹着梁驰跑过来跟陈向北庆贺,内心里面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自己身为新晋CCC全国总冠军,却在一条熟悉的赛道上面,输给了一个从未跑过职业的新人高中生。

  说实话,这种打击很容易让人道心破碎。

  毕竟韩涵整整职业化训练了八年,本以为站在了国内顶峰,回头却发现山外有山。

  当然,韩涵也可以编织一个虚假的借口,比如说松懈大意了,亦或者没有尽全力等等。

  但他不想骗自己,至少在赛程的后半段,韩涵清楚自己拿出了百分之百的实力,却依旧没能阻挡住陈向北的最后超越。

  深呼吸了几口气,韩涵平复了一下波涛汹涌的内心情绪,然后打开车门下车。

  就如同那句名言一样,输了比赛,还有人生。

  他不愿成为一个输不起的人,赢的光明磊落,输就得坦坦荡荡。

  下车后韩涵来到陈向北面前,朝他祝贺道:“向北,我输了,你确实如同梁工说的那样,有着顶级的赛车天赋。”

  曾经韩涵还质疑过梁驰的话语,那就是陈向北有着超越程丛夫的赛车天赋。

  事实证明,梁驰没有夸大或者说谎,陈向北今天在赛道上展现出来的操控,已经完全达到了天才车手的级别。

  最重要一点,就是韩涵在后视镜里面看见了陈向北的过弯线,那种骑路肩极限切弯的技术,属于极其标准的方程式车手操作。

  要知道一般房车手根本不会走这种线路,这倒不是说他们不会,而是房车的下压力远远比不上方程式赛车,骑路肩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

  这就好比普通人下雨天开车,压到马路上画的白线跟黄线一样,抓地力要比沥青路面下降很多。

  除非你极其熟悉这条赛道的方程式赛车走线,那么路肩上面就会有从车轮掉落的细碎橡胶颗粒,就如同被压出了车辙一样,久而久之这条路肩过弯线,抓地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房车车手没走过,自然不清楚,也不敢去尝试。

  陈向北走了这条线,不管是胸有成竹还是歪打正着,反正成功了,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欧摆摊,带火大夏美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