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第29节

  是的,此书个人的诙谐幽默与史实的沧桑厚重并行,再加上一些网络小说的新奇概念,三者合一。

  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开学生市场,让更多人来领略华夏典籍之美。

第39章 码字模式

  在《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里,与男主“古京”产生量子纠缠的,是那壮志凌云、热血激昂的“赳赳老秦”。

  于是,古京仿若一位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悄然踏入历史长河,亲见大秦帝国的风云激荡,一帧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此在他眼前徐徐铺展。

  这本书将大秦帝国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2本,共计8本,预估成书约200万字以上。

  第一个时期:秦国崛起。

  从秦献公身中毒箭而亡,秦孝公嬴渠梁即位。秦国国力虚弱,面临列强环伺、六国图谋分秦的局面,秦孝公发求贤令,商鞅入秦。

  到商鞅变法,秦国开始走向富强,推行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

  第二个时期:扩张与争霸。

  从马陵之战,魏国元气大伤,秦国趁机攻打魏国,收复河西之地。

  到伊阙之战,白起率秦军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秦国声威大振,加速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第三个时期:统一六国。

  从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余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六国中再无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力量。

  到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第四个时期:秦朝建立与灭亡。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建立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到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赳赳老秦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天下,却在短短十余年间大厦倾覆共赴国难。

  时也,命也。

  这本书也是延续上一本三者合一的写法,不过全文紧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一主线,会更悲情一些,也会更厚重一些。

  即便如此,与孙教授的《大秦帝国》相比,也还能算得上是温情脉脉了。

  如果说《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是引起中学生兴趣的钩子,那么《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就是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知。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去了解,那就可以去阅读孙教授的《大秦帝国》。

  即便如此,两者之间还是各有胜场且差别巨大,唯一相同之处,唯有史实。

  当然,要是真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话,那还是得去查看各类史实资料。

  十分钟后,胡小北猛地晃了晃脑袋,收束纷乱的思绪,回过神来,不由发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好吧,写书最难的就是开头,既像在荆棘丛里找路,又像中了暖被封印,被卡住了也是很正常的。

  可当第一行文字在键盘上“哒哒”敲下时,就像捅开了灵感的泉眼,文思瞬间便如汹涌洪水,呼啸着奔腾而出。

  “码字模式,给我启动!”

  胡小北在心底中二的低喝一声,双眼精芒闪烁,紧盯笔记本电脑屏幕,精神高度集中,默默蓄势,调动起影子能力。

  刹那间,电脑键盘上方光影变幻,一层淡淡的长方形黑影“嗖”地冒了出来,黑影外层仿若被打磨得锃亮的绸缎,顺滑流畅。

  与键盘紧密贴合的那一面,上百个小触手“唰”地探出,密密麻麻,好似一片奇异的黑色丛林。

  这些触手像训练有素的士兵,随着胡小北脑海中的念头飞速点击,精准地对应着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

  “砰砰砰”,节奏明快,一个个文字就像欢快的小地鼠,在屏幕上接连冒出。

  起初不过每分钟码100字,随着文思渐入佳境,触手敲击愈发迅捷,速度更是逐步攀升,200字、400字,眨眼间竟已飙升至每分钟600字以上。

  要知道,中文打字速度最快记录不过每分钟300字左右。

  胡小北这般一边创作一边超极限输出,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足以让人目瞪口呆。

  呃,话说的也没错,他确实开挂了,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努力……

  买来笔记本电脑的这几天里,胡小北一直有在研发快速码字的技巧。

  他不是没试过自己码字,效率感人不说,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会酸涩,还容易近视。

  依靠影子能力就不同了,人的手指再灵活,那也是比不了上百个灵动如蛇的影子触手协同作战的。

  以胡小北现在的控影变形能力而言,初次摸索研发一些新的影子形态,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心思来定型。

  毕竟是个精细活儿,得全神贯注,一点点勾勒、拉扯、调整,像个刁钻的雕刻师精心雕琢作品。

  这个过程可能耗时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当确定好码字模式下的专用影子形态后,那就简单多了。

  只要在灵识感知状态下,将这些数据记忆下来,后续的使用就快多了,往往几秒钟的时间就足够了。

  这就像是在制作模板,制作过程很繁琐且耗时良久。

  可模板一旦制作好之后,后续制作起来就方便快捷太多了。

  随着影子触手疯狂点击,一个个文字在屏幕上飞速汇聚。

  不知不觉间,这十万字的《诗经》卷竟已码完。

  影子轻触手机,看了看小砖头屏幕上的时间,已然临近午夜。

  今晚,就到这吧。

  他在床上伸成个大字,活动着筋骨,嘴角挂着满意的笑,结束了这场“码字大战”。

  接下来的时间里,胡小北除了晚上留着码字创作之外,白天和此前并无不同,依旧是泡在图书馆里学习。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影视类相关知识的储备逐渐丰富起来,小说也以每晚十万字的进度累计着。

  截止7月12日午夜,《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中的第一部前三卷约三十万字,已经顺利码完。

  就连《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中的第一个时期,约五十万字的秦国崛起篇也已撰写完毕了。

  那一行行文字恰似历史的脚印,在岁月长河中踏出厚重回响。

  而窗外的世界,同样历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洗礼”。

  连着两日,暴雨如注般倾盆而下,肆虐着这座城市,仿若天公挥毫泼墨,只是这墨色,化作了滔滔雨水,带来诸多变故。

  7月10日,莲花桥一带转瞬成“泽国”,积水迅速蹿至两米,交通陷入瘫痪,城市的脉络就此被积水堵塞,日常的节奏被彻底打乱。

  经过暴雨连番的洗礼,到了13日上午,天空中乌云时聚时散,空气里依旧氤氲着雨前的潮湿气息,还弥漫着花草淡淡的清香,混合着人群的嘈杂声。

  虽说少了炽热阳光的烘烤,可北电校园内的气氛却如同即将沸腾的开水,热度满满。

  胡小北在一众校领导的陪同下,身姿笔挺,迈着大步,昂首阔步地走向采访场地,迎来了身为北电学子后的首次媒体采访。

第40章 采访和出版

  现场,摄像机密密麻麻地林立着,黑色的机身在这略显阴沉的天色下更显冷峻。

  镜头像是一双双犀利的眼睛,齐刷刷地聚焦而来,发出轻微的“咔咔”转动声。

  记者们满脸热切,眼睛里闪烁着挖料的光芒,手中的话筒被紧紧攥着。

  还没等胡小北坐定,诸多疑问便像连珠炮般噼里啪啦地抛了出来。

  “你的高考试卷公开后,很多人想重金求字,业内人士更是称你为活在当下的颜真卿,请问你会出版个人书贴吗?”一个记者快速抢问。

  胡小北只是看了他一眼,简单而决绝地回复道:“不会。”

  又一位记者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且直截了当地说道:“胡小北同学,你才刚到北电不久,想来还未开始适应大学的生活。

  身为历年来最强状元的你,难道不会担心北电的教学质量吗?你觉得北电这种学校能教好你吗?”

  这番质疑一出口,现场原本喧闹的气氛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攥紧,嘈杂声戛然而止,空气里都透着一丝凝重。

  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齐聚在胡小北身上,似有千斤重。

  一旁章校长的双眼微眯,扫了一眼对方台标,默默将心里的怒气和眼里的刀子转化成官方式的僵笑。

  只见胡小北神色从容淡定,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自信的弧度,不紧不慢地回应着:“我适应的还不错,比大家想得可能要快一些。

  来北电两周,我扎进了导演系专业书籍资料里。

  得益于北电图书馆的资料众多,以及学校方面的助力,我已自学完本专业内容。

  现在,我正在拓展学习其他专业的书籍。”那沉稳的声音,在短暂安静的场地中显得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现场瞬间炸开了锅,惊叹声、议论声交织成一片。

  记者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滚圆,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毕竟还未开学,本以为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在懵懵懂懂地摸索适应,没想到胡小北行动起来竟如此雷厉风行、效率惊人。

  坐在一旁的北电章校长,原本正带着亲和的微笑,双手自然交叠放在膝头,保持着从容的仪态倾听学生发言。

  可听到胡小北这番话时,那交叠的双手猛地一紧,指关节都因用力而紧绷。

  脸上的笑意还来不及收回,就僵在了嘴角,双眼不自觉瞪大,眼底满是错愕,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不过,他到底是历经诸多场合的长的老资历了,下一秒,便轻咳一声,微微垂眸,趁着众人不备,快速调整好了神色。

  可那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以作掩饰的手,仍轻颤着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仿佛在暗自思忖:这还没正式开学,他都已经自学完了!

  真是,没有一点点参与感啊!

  等等,那我们北电还能教什么?

  再过一个多月到开学,那是不是就要直接申请毕业了?

  一想到这,章校长整个人都麻了,双眼无神的目视着前方,又难免兴起一丝担忧:希望不要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

  短暂的震惊余波未平,采访又如汹涌的浪潮继续滚滚向前。

  好在众记者的关注点与章校长有所不同,所提的问题都是和胡小北学业有关的。

  谈及学业规划时,胡小北微微仰头,眼神专注而坚定,一口流利的专业术语参杂话语间。

  一时间妙语连珠,每一个观点都似掷地有声,那自信的语调在耳畔回荡,让人不免沉浸其中。

  谈及艺术见解,更是眉飞色舞,声音抑扬顿挫,引经据典,双手时而有力地握拳,时而舒展摊开。

首节 上一节 29/1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职法师:巨龙之巢,龙族共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