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4节
看见中年男人,纱柱和看门大爷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是我,您是?”李暮疑惑地看向对方。
他们应该没有见过才对。
中年男人闻言,脸上绽放出浓浓的喜色,道:“真是你啊,我是宏星轧钢厂的厂长,我姓杨。”
“在门口站着做什么,快进来坐,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了!”
说着杨厂长就把李暮往厂里带。
这份热乎劲儿,看得纱柱和看门大爷一愣一愣的。
他们什么时候看见杨厂长对人这么热情过,还说什么久仰大名。
“您看看,您不让他进去,结果厂长给亲自请进去了。”纱柱回过神来,望着看门大爷笑道。
他这张嘴,确实没把门。
不过这回看门大爷倒是没吭声,厂里的虽然有规矩,但是那也得看针对谁。
厂长往里带人,你敢拦?
被杨厂长热情地拉到办公室,李暮稍稍有些奇怪。
他好奇道:“杨厂长,您怎么会认识我?”
轧钢厂和他以前研究的领域基本没什么关系,按理说对方不应该听说过他才对。
杨厂长笑道:
“哈哈,可不知道嘛,你人都还没来,文教部和一机部的领导就把电话打过来,让我们厂好好照顾照顾你。”
“一听说你不仅发明了双向手电钻和白炽灯,还搞出了空气炸锅和山地自行车,为国家做出了大贡献,我当即就答应下来。”
“可惜啊,没想到你后来又不来了,我还遗憾了好久。”
他话里追捧的同时,又带有几分询问。
“这事是我不对。”李暮先道了个歉,又解释道:
“我原先是准备来参加的,但后来收到了一封信。”
“看完信后,我觉得我确实应该把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上去,就没来参加。”
听到李暮说一封信就让他改变了注意,杨厂长眼中满是惊奇。
文教部和一机部这种级别的领导都亲自过问了,按理说李暮就算临时改主意,也没那么好改。
除非写那封信的主人,分量比前两者更重。
杨厂长张了张口,有心想问问,但两人才初次见面,也不太合适。
于是他转而道:“原来是这样,那你怎么又来轧钢厂了呢?”
“我几个相熟的同学都被分到了贵厂,我今天刚好得空,就过来看看,没想差点进不来。”李暮笑了笑道。
革新炼钢技术的事,肯定不能直说。
杨厂长也是人精,知道李暮的目的绝没有这么简单,不过他看破不说破,笑道:“这有什么,我回头跟看门的大爷说一声,以后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不过厂里的不少车间作业的时候有一定的危险,你可不要贸然靠近。”
“对了,你不是要找你的同学嘛,现在正到吃午饭的时间点,刚好他们有空,我带你过去。”
说着,他便站起身,带李暮去饭堂里找人。
……
来到饭堂,周围吃饭的工人们看到厂长领着一个年轻人过来,纷纷露出好奇之色。
在熙熙攘攘排队打饭的工人中间,李暮一眼就看到了抱着一本书的王娅,身后是邵亚楠和张凯三人。
他笑着走上前:“这么用功?”
杨厂长看到李暮打招呼的对象,眼中露出些许揶揄之色。
“你怎么进来的?”王娅愣愣地抬起头。
李暮笑道:“多亏了杨厂长帮忙。”
这时张凯三人也发现了他,既高兴有奇怪。
杨厂长见周围有许多工人注意到这里,当即笑道:“都别排队了,来我的办公室,我给你们开小灶。”
“这不合适吧。”李暮迟疑道。
他也觉得这不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们都是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本来就是要好好优待才对。”杨厂长说完,便拉着李暮又回到办公室。
吩咐后厨吵几个菜拿过来后,杨厂长看他在这里几人都有些不自在,便找了个借口出去,将空间留给李暮等人。
待他一走,张凯就忍不住道:“你怎么来轧钢厂了,你个大忙人,还会专程来看我们?”
王娅和李建同样投来疑惑的眼神。
至于邵亚楠眼里,更多的是揶揄之色,她只知道李暮改良过手电钻和白炽灯,以为李暮是因为王娅才来的这里。
看着几人眼神,李暮笑着解释道:
“看你们只是顺带,我来是因为你先前说我们国家的炼钢技术比较落后么,想着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你要研究顶吹氧气转炉?”张凯满眼震惊。
他就是发发牢骚,嘴上说创新技术就好,但心里根本认为这不可能。
国内那么多人都在研究顶吹氧气转炉技术,道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已经说明问题。
邵亚楠同样惊讶道:“李暮,顶吹氧气转炉可是国外才有的技术,你有把握?”
“我就是先过来看看,还没决定要研究呢。”李暮笑了笑,打了个哈哈把这事先揭过去。
随后几人又闲聊了一阵,他就准备离开。
不过就在这时,杨厂长笑着走进来道:“来都来了,李暮同学要不要参观参观我们这个工厂?”
这个提议让李暮心中微动。
要做顶吹氧气转炉,光在实验室里画图纸肯定不行,还需要对机械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这合适吗?我毕竟不是轧钢厂的人。”心动归心动,他嘴上还是相当客气。
杨厂长闻言大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而且你是京工院的高材生,说不定还能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人呢。”
说着,他就拉着李暮往外走,去把轧钢厂参观了一遍。
……
接下来几天,李暮继续断断续续地又来了轧钢厂几次。
觉得差不多了之后,他便找到钱树言,说出要研究顶吹氧气转炉的计划。
听完后,钱树言忍不住劝道:
“李暮,你要考虑清楚,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
“你虽然在做半导体研究的同时,还发明了空气炸锅、山地自行车这些好东西。”
“但炼钢技术不一样,他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如果你两头兼顾,我担心会两头兼失。”
面对他的劝诫,李暮微微沉默了片刻。
犹豫片刻后,他从挎包里拿出一张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概念图纸。
上面还写着一些基本的原理。
“这是……”钱树言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目光怔怔地看着桌上的图纸。
李暮道:“这是我画的顶吹氧气转炉的草图,还有一些基本原理。”
“其实我已经有了一点把握,只是需要实验验证。”
“您放心,如果一旦不成,我不会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
“我们国家现在的炼钢技术十分落后,如果没有好的炼钢技术,要建立起强大的基础工业,需要的代价是天文数字!”
钱树言目光死死盯着草图,越看越觉得震撼。
这玩意哪是草图啊!
距离成品已经只差一部分收尾补充了!
就算他对冶金工业没太深研究,也能看出这份草图的价值。
猛地抬头看着李暮,有种想把他解剖咯,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人得冲动!
本以为对方年龄这么小,在半导体行业成为顶尖学者,已经是天赋炸裂,没想到……
嘴唇嗫嚅几次,想夸一夸对方,却发现此时无论什么词,相比李暮的工科天赋,都显得苍白。
“呼!”深深吐出一口气。
钱树言道:“既然你的准备这么充分,那就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你!”
“有什么需要的设备、材料,尽管和我说。”
“对了,你一个人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等等我带你去找咱们学院的老教授。”
……
京工院,实验楼。
钢铁冶金实验室。
因为要实验需要涉及到钢铁的冶炼过程、热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实验室内放满了各种精密的设备。
站在实验室外面,李暮扫了一眼,就认出这些仪器的名字:光电比色竞速元素分析仪、电子式材料试验机、金属材料光谱检测仪……
而在实验室里,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教授,正带着几个研究生做着实验。
……
“咚咚~”两声,钱树言轻轻地敲了敲门。
沉浸在思考中的教授不悦地抬起头。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