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40节
整个工艺流程,包括辅助工作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就能炼出300吨的钢。
台下提问的叶朱培眨了眨眼睛,目光满是茫然。
他就是想问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怎么就直接得到了整套方案?
其他专家和教授也差不多,不是才解决炉型和炉体的问题嘛,咋一下就把框架搭了起来。
“这是详细的设计图和原理介绍,大家互相传阅一下。”看着众人忽然沉默不语,李暮从口袋里掏出厚厚的一沓稿纸,放在桌上。
边上旁听的几个研究生连忙上前分发稿纸。
叶朱培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设计图、公式和原理,眼中更加惊讶,忍不住问道:“这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嗯,还有待完善,希望各位多多指教。”李暮谦虚道。
张教授赞叹道:“果然啊,我就说你怎么可能10几天没一点动静,原来是憋着现在放个大的!”
“这么多的内容,要花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想出来,难能可贵!”边人立刻又专家跟着夸赞道。
“可不是,天赋好,还肯努力,还年轻,有他在,我们国家未来的重工业发展,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
面对众人的夸赞,李暮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让他们更加欣赏。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又放到了稿纸上面。
哗哗的翻页声在会议室里不断响起,一众教授人手一个笔记本,拿着尺子就地开始验证和演算。
……
三个小时后。
叶朱培和张教授几乎先后抬起头。
“设计图的结构、原理这些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叶朱培说完,又沉声道,“不过却又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少材料我们现在还无法量产,有些甚至只能在实验室制作。”
“这个方案虽然可行,但在短时间内,想实现恐怕不容易。”
他的话得到所有人的点头认可。
闻言,李暮稍稍有些意外,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他跑了半个月得到的信息,当然不可能多过这些在钢铁冶金领域浸淫多年的教授,有疏漏很正常。
“谢谢叶所长,是我学艺不精。”李暮道。
叶朱培笑道:“怎么能是学艺不精,你只是缺少对我们国家基础工业的了解,这很正常。”
“毕竟伱还是学生,甚至才读大二。”
听到这里,会议室内的不少专家和教授觉得有点心梗!
想想自己读大学时……
所以,这就是名垂青史的天才,和普通学者的区别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叶朱培继续道:“虽然有一些材料和工艺都还没有实现,但不代表实现不了。”
“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我相信还是能很快把问题解决的。”
闻言,张教授立刻道:“我这就去和院长说,请他向文教部申请,调集咱们京大所有相关专业的教授都来参与研究。”
一机部方面的专家同样道:“我们这边也会和领导商量,把能够动用的人,全部都调到京工院来。”
两边说完,又将目光看向叶朱培。
后者立刻笑道:
“托他的福,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研究任务提前被完成。”
“现在整个研究所不少人都还是闲置状态,没有摸索出新的研究方向。”
“既然有现成的,那么我们就占一占这个便宜。”
随后,会议暂停,各方都开始到处摇人。
文教部紧急下发文件,让京都内所有工科大学钢铁冶金方面的教授火速前往京工院。
京都外的一些知名权威教授也发了电报,邀请他们参与实验。
一机部丘领导更是大力支持,把全国各地一机部的宝贝专家都调进京。
至于化工冶金研究所,第二天叶朱培就带着十几个研究员,进驻京工院的研究室展开研究。
……
没过几天,京工院小小的一间会议室内,就聚集着近八十位来自不同地方的,钢铁冶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教授。
他们被紧急召集而来,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起研究的事。
这种吵闹直到李暮走进会议室,才渐渐平息。
不少人看着年纪轻轻地李暮站在发言台上,俱是面露古怪。
有个好心的三东专家还好心地提醒道:
“你是那个教授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快下来。”
李暮对着提醒他的教授笑了笑,然后拿起话筒道:“各位专家教授大家好,我是李暮,接下来我会把300吨顶吹氧气转炉车间的设计资料交给大家。”
说完,他便示意边上张教授的几位学生将早就写好的资料发下去。
不过比起他的平静,下面就炸开了锅,不少专家和教授纷纷向京工院的人询问:
“你们京工院钢铁冶金的领头人是这个年轻人?”
“不可能吧,他才多大,怎么可能做出顶吹氧气转炉!”
“张教授,你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一阵吵嚷过后,很快,这些不明情况的人就从京工院这边教授口里知道了关于李暮的事。
当听到他们从提出理论,到实现顶吹氧气转炉的研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每个人都惊讶地张大嘴巴,脸都快扭曲了,仿佛三观被重塑。
此刻,众人心中都有无数问号,想拉着李暮问个清楚,又抹不开脸。
李暮故作没发现他们满脸的问号,见所有人都拿到设计资料,当即开口直入主题,不给私下私下深入交流的机会:“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我先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番。”
“首先从转炉系统开始,它主要由交流变频电机、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和扭力杆平衡装置组成。”
“整个系统采用四点啮合全悬挂柔性传动型式设计,力矩平衡机构为扭动力杆,其主要特点是低速、重载、大速比……”
……
李暮保持着平缓的语速,吐字也尽量保证有力清晰。
会议室里乌泱泱的一堆人,声音但凡小一点,都可能有人听不见。
好在开始时下面还有点声音,但说到一半时,会议室内就安静得落针可闻。
只不过让走到会议室门口的钱树言吓了一跳,还以为记错了时间,今天不是开会的日子。
他看向会议室内,只见李暮说完后,叶朱培很快就站起来,语气轻快道:“大家有什么疑问尽管开口,不要不好意思。”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想要请教。”
“比如这个炼钢中的吹氧问题,氧气被吹到转炉的热金属上,是怎么实现的碳、硅、锰和磷等杂质的去除?”
“李暮,你快给我说说。”
他当然不是真的不懂,只是在帮助李暮打破僵局,尽快让所有人都进入到研究的状态。
毕竟在场的都是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和教授,又和李暮不太熟,难免放不下脸面提问。
果然,随着叶朱培的起头,很快所有的教授都纷纷问出自己的问题:
“我先问自由气体射流,在速度达到一定音速值的时候,你怎么确定会对径向和轴向的速度产生影响?”
“铁水供应系统里的铁水罐车,罐体重心比倾动重心一些,就能实现灌体运动时的稳定和便于倾动复位?”
……
面对着一个个专家和教授的问题,李暮先是感激地看了眼叶朱培,然后耐心地给出解答。
一场会议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才结束,说得他口干舌燥。
好在效果十分不错,至少现在会议室里的大部分教授,都满是欣赏,纷纷为他的博学而惊叹。
眼看会议进入到尾声,叶朱培及时地站起,走到台上道:“我有个提议,咱们分一下组,各自选择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入突破。”
“靳专家、杨专家、张教授、卢教授,再加上我,分为5组,大家商量一下,尽快做出决定。”
“钢铁生产,是我们国家基础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位,机会摆在眼前,我辈奋起直追,赶超M帝的时候到了!”
他的鼓舞让会议室内的众人忍不住热血沸腾,纷纷鼓起掌来。
这些话,李暮来说远不如叶朱培来说更合适。
不过很快就有一个三东的教授疑惑道:“叶所长,李暮难道不参与研究吗?他可是整个顶吹氧气转炉车间的设计人啊!”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也反应过来。
这个分组,好像还真没提到李暮要研究什么。
叶朱培笑道:“这个问题我和他商量过来,由他来抓研究的总方向。”
……
接下来的几天,分组完成后,研究很快有条不紊地展开。
李暮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忙得脚不沾地的感觉。
本来叶朱培提议说让他主抓研究的总进度的时候,他还很高兴,觉得不用深入接触不熟悉的众人,可以规避暴露自己其实只是拿来主义的风险。
可实际上,他几乎什么都要管,累成了狗。
好在这种状况只持续了几天,这些来支援的专家和教授们水平都站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前列,在明白了关键点后,很快就能自主研究。
不过还没等李暮松一口气,叶朱培又找上门来。
他直接道:
“现在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平炉使用的耐高温材料在1350-1500℃,而顶吹氧气转炉会达到1650-1750℃。”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