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41节
“如果使用旧材料,转炉的炉龄会大大降低。”
“所以我们要必须要研制一种新的耐火材料。”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纸面上看不出的问题,这时也都显露出来。
炉龄,是工业用炉从开始使用到损坏这段时间内熔炼的炉数。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哪怕顶吹氧气转炉技术在质量和效率上能大大地超过平炉技术,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材料这块,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李暮看着叶朱培期待的眼神,摇了摇头道。
这次他是真的不知道。
主要是材料这块,在什么时代都是机密。
哪怕是资料上写明白了,用白云石二步煅烧和轻烧油浸砖,采用湿法、并半干法喷补技术,在造渣制度上作了改进,就能使炉龄大幅度提高。
但这玩意就和大蘑菇的公式E=mc一样,你就是知道也搞不清楚怎么造。
闻言,叶朱培沉吟片刻,然后道:“我倒是认识两位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教授,就在五道口技术学院任教。”
“不过这两位教授已经年近八十,现在已经不搞研究,专心教育。”
“要想请动他们,恐怕得你我亲自登门才行。”
“好,没问题。”李暮当即点点头。
主要是问阿斯克也不可能,这种信息在网上绝对无法查到。
涉及机密的问题,很可能会让阿斯克起疑,万一让他们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得不偿失。
开完会议后。
李暮也不耽搁,立马就和叶朱培去五道口技术学院找人。
……
按照门卫大爷的指引,两人来到一处教师宿舍。
门口的花坛,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细心地照顾着长势喜人的小番茄,看到两人过来。
他眼睛在两人之间打量了一圈,然后将目光看向年长的叶朱培,问道:“你们是?”
“徐老,您好,我是叶朱培,化工冶金研究所的所长,往几年京都的学术研讨会,我们还见过。”叶朱培笑着道。
徐老道:“哦,叶所长啊,你好你好。”
“我是李暮,徐老您好。”李暮也打了个招呼。
第132章 通用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本来以为这个名头肯定比不上叶朱培所长,没想到他说完之后,徐老忽然惊奇地“咦”了一声。
“李暮?”他指着李暮,眼里满是好奇,“京工院的?”
“您老知道我?”李暮惊了下,他这么有名了吗,不应该啊。
半导体界知道他的人是不少,不过这种名声也仅限于圈子里而已。
除非有一天他的名字登上报纸,不然不可能被人熟知。
“哈哈,当然知道,有人经常跟我提起你呢,来来,快进来坐。”徐老热情地将他们邀进家中。
又泡来茶水,才继续道:“不知道叶所长你们来找我是为了什么?”
“徐老,您对顶吹氧气转炉,应该不陌生吧。”叶朱培想了想道。
“当然,我研究了半辈子材料学,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徐老笑了笑,又忽然叹息道:“可惜我们国家现在都还在使用平炉炼钢。”
“技术不行,还要搞什么钢铁任务指标,结果做出来的钢根本用不了,简直就是在浪费宝贵的资源。”
“哈哈,我就是发几句牢骚,你们听听就过去了,这件事本身还是没错的。”
“只是条件不成熟罢了。”
到了他这把年纪,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有些别人不敢说的话,他却敢说出口。
“如果我告诉您条件成熟了呢?”叶朱培道。
徐老闻言惊讶不已:“难道伱们所已经研究出了顶吹氧气转炉?”
“咳咳,不是我们研究所,是京工院。”叶朱培尴尬地咳了两声,瞥了身旁进来后便默不作声的李暮一眼。
看到他的眼神,李暮就暗道不妙。
果然,下一刻叶朱培便道:“再准确点说,是他研究成功的。”
“他?”徐老惊讶地看向李暮,道:“他不是研究半导体的吗?”
闻言,叶朱培也愣了愣,扭头道:“你还研究过半导体?”
“咳,确实有所涉猎,徐老您听说过我?”李暮轻轻咳了一声,连忙转移话题。
他可不是研究过,而是现在都在干。
顶吹氧气转炉,不过是顺手做一做而已。
徐老笑道:
“哈哈,我当然知道了,有人可是把你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啊!”
“本来我还不太相信,现在一看,是真小瞧了你!”
“从半导体跨到钢铁冶金,还搞出了顶吹氧气转炉,天赋实在不凡!”
闻言,李暮很快反应过来。
他在五道口技术学院就认识三个人,徐老又姓徐,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他好奇道:“您是徐青的?”
“她是我孙女。”徐老笑道。
李暮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自我介绍后,徐老就一直盯着他猛瞧。
他笑道:“那真是巧了,我就说她怎么这么厉害,原来是家学渊源。”
“行了行了,别抬花轿子了,你们来不是找我这个老头闲聊的吧。”徐老摆了摆手道。
李暮看了叶朱培一眼,后者笑了笑,用眼神示意。
他这才道:“是这样,我们现在正在设计单炉300吨顶吹氧气转炉的工业化生产车间,但在耐高温材料方面遇到了问题。”
“叶所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您和另一位教授,说你们是钢铁冶金方面权威中的权威。”
“您老看看,有没有兴趣出山?”
闻言,徐老原本笑呵呵的眼神忽然严肃起来,道:“当然没问题,这事我义不容辞。”
“你们接下来是不是还要去找老孙,不用去了,我和他去说。”
“这事其实你们找人通知一声就行,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到走不动的地步,能自己过去。”
“您肯答应就好,不过孙老那边我们还是要去的。”李暮喜道。
有这两位老教授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随后,三人又一同前往另一位孙老的住处。
后者听说他们的来意后,同样想都没想便一口答应下来。
……
次日,徐老和孙老便赶到京工院,开始参与耐高温材料的研究。
不过一周过去,进展寥寥。
即便李暮假装灵机一动,给了点思路,但依旧没有太大的作用。
原料的纯度、比例,以及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等条件,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研究。
……
从钢铁冶金实验室离开,李暮回到寝室。
坐在桌前,他整理了一下目前的研究思路。
材料方面,现在才刚刚开头,他不可能插手过多,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法实现突破。
李暮捏着钢笔,皱眉沉思:
“半导体研究所那边,最近倒是有不错的进展。”
“芯片的集成度又得到了提高,现在已经达到2000的集成度,已经具备了研究基础。”
“我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各种芯片也学得差不多了,或许是时候把它搞出来了。”
“等等,我记得计算机好像可以应用在材料学研究上!”
想着想着,李暮连忙打开半导体的历史发展资料,在里面寻找。
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了对应的资料,目露欣喜:“就是这个,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和计算,预测和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
如果能做出来,研究个耐高温材料能剩下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想到这里,李暮便立刻在桌上堆积如山的稿纸里翻找,然后加班加点地把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各项芯片制作方案完整地写出来。
……
下午,他又抽空去了趟半导体研究所。
刚刚走到研究所的实验楼门口,就撞上了脚步匆匆的王绶觉。
后者笑呵呵道:
“呦,这么早过来,钢铁冶金那边的事忙完了?”
王绶觉的调侃让李暮哭笑不得。
他叫屈道:“您这就是冤枉我了,虽然那边我在跑,但这边的研究我也没落下不是。”
“哈哈,和你说笑的。”王绶觉笑了两声,又道:“不过你还真是闲不住,这边研究进入水磨功夫的阶段,你转头就去搞钢铁冶炼。”
“昨天化工冶金研究所的叶所长打电话过来问,我还纳闷呢,咋他们那边也有个李暮。”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