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48节

  次日。

  李暮起来后,打完拳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学习,而是抽出时间多陪了陪李奶奶和两个妹妹。

  他以后的研究会越来越忙,这次是一个多月,下次说不定就是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都有可能。

  半导体这块隐姓埋名一辈子可能性不太大,但是随着技术的突破难度越来越高,所需要的研究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

  午间阳光暖融融地透过院中的树叶间隙洒,落在藤椅上的李暮身上。

  李岚和李瑜两个小丫头拿着魔方,互相比着谁能更快地拼完。

  坐在一张小桌前的李奶奶手里拿着针线,又到了开春的时候,也是时候为两个小孙女缝制些新衣裳了。

  看着这副画面,让李暮莫名地感到幸福和心安。

  就在他昏昏欲睡的时候,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忽然从远处靠近。

  还没等反应过来,鼻尖已经闻到了一点熟悉的香风。

  他睁开眼睛,正好对上了王娅的明亮的眼睛:“你怎么来了,是研究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我在你心里就是每次都会抓着你问问题的人?”王娅好笑道。

  “那是……”李暮还没说完,就看到了远处的张凯、李建和邵亚楠三人。

  发现被他看到,三人笑着走过来。

  王娅道:

  “生产建设活动都结束了,恐怕你还不知道吧?”

  “我们本来是准备去你的宿舍找你的,没想到扑了个空,问赵大哥才知道,你这会儿生病了待在家里。”

  “所以就来看你来了。”

  她的话音刚落,正在穿针线的李奶奶就停下了手头地活计,扭过头问道:“生病,什么生病,小暮,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怎么可能,奶奶您看,我壮得能一拳打死一头牛。”李暮连忙示意了王娅四人一眼,然后解释道。

  怕李奶奶不信,他甚至单手举起藤椅,表演了个大旋风。

  这本事让一边的张凯和李建眼睛都快瞪了出来。

  不过这下倒是让李奶奶放心了。

  至于单手举起藤椅,他家大孙子那么厉害,很正常嘛!

  ……

  和李奶奶说了声,李暮带着四人出去,找了个馆子请他们吃饭。

  没等坐下,张凯就忍不住道:“你啥时候变这么厉害了,刚刚那个藤椅,至少有40多斤吧,你拿着跟玩似的。”

  “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我厉害一点很正常。”李暮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把王娅和邵亚楠都给逗乐了。

  张凯没好气道:“你什么斤两我还不清楚,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王娅也露出好奇的目光,李暮想了想,道:“其实主要是坚持锻炼的成果。”

  “我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加上跑十公里。”

  “最后再练一练赵大哥教我的拳法,就成这样了。”

  “我怀疑你在蒙我们。”邵亚楠忍不住道。

  俯卧撑这些也就算了,10公里,那要跑多久。

  “咳咳,之前我确实是这么锻炼的,不过最近时间比较紧,就只练习拳法了。”李暮摊了摊手。

  他确实没说谎,在没有拳法之前,他就是这么炼的。

  不过后来随着拳法的精进,发现练拳的效果更好,才改变了锻炼方法。

  “这拳法我们能学吗?”张凯和李建两人兴奋道。

  李暮想了想,道:“可以啊,先扎几年的马步。”

  他是体质特殊,现在都还能靠大量进食发育。

  但张凯两人都是骨骼定型的成年人,要想练武练出什么成就,基本没什么指望。

  不过这么说未必管用,谁还没有坚信过自己是万中无一的绝世天才呢。

  倒不如让他们知难而退。

  “为什么要扎马步,你练的时间也不久吧,我看也很厉害啊?”一旁的王娅好奇地问道。

  几人说话的功夫,后厨的菜也被端了上来,一大盘冒尖的红烧肉放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李暮筷子都不用,一阵暴风吸入,不到30秒就将红绕肉造得干干净净。

  他一边咽下嘴里的肉,一边道:“我练的时间的确不久,但是……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

  张凯、李建:“……”

第137章 计算材料学!

  在家里待了两天,李暮有点闲不住了。

  集成电路计算机虽然成功了,但顶吹氧气转炉的耐高温材料问题还没有解决。

  钢铁冶金的技术革新利在当下,越快解决,越能更早地为国家基础工业的发展提速。

  于是到第三天,在和李奶奶保证再保证后,李暮离开家,回到学校。

  ……

  京工院,钢铁冶金实验室内。

  李暮刚刚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的讨论声:

  “在较低的温度下,白云石会在反应中分解成碳酸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矿物组织和表面活性会发生转变,制成我们所需要的耐高温材料。”

  “可是白云石的烧结温度在1900-2000℃,这个温度凭借我们现在的设备,是实现不了的。”

  ……

  听着里面的声音,李暮走到门口,“咚咚”地敲了敲实验室开着的门。

  听到敲门声。叶朱培等人先是愣了愣,旋即投去目光,纷纷露出惊喜之色,道:“李暮,你可算是回来了。”

  座下的张教授等人也纷纷打招呼,询问李暮的身体状况。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事情当然不能随便说,他只能推说自己身体出了点问题。

  “年轻人身体不好可不行啊!”听完后,赵教授发出一声感慨,似是意有所指。

  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事情震惊整个学术界,他自然有所耳闻。

  “我以后一定注意,不拖大家的后腿。”李暮笑了笑,然后道:“耐高温材料的问题有进展了吗?”

  听到他的询问,实验室里面的教授们不由都略显尴尬。

  叶朱培无奈道:

  “还没有,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才找到了白云石这个还算可行的材料,但它需要的烧结温度太高,以我们现在的设备还无法实现煅烧。”

  闻言,李暮微微皱眉,它虽然有点思路,但现在自己都还不明白,肯定不能瞎说。

  叶朱培、张教授等人都是刨根问底的主儿,要是说出来,他们不问个清楚绝对不会罢休。

  想了想,他道:

  “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先在造渣制度上再改进改进,选择使炉渣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软熔带的温度区间,都能满足高炉冶炼需要的炉渣组分。”

  “炉渣的碱性,是一个重要参数,降低高,脱硫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则会降低。”

  “不过要注意一点,碱度过高的情况下,炉渣的熔点也会提高,流动性和稳定性都会降低,不利于炉况顺行。”

  ……

  听着李暮的讲述,坐下的专家和教授们顾不得刚刚的尴尬,飞快地用笔将内容全部记下来。

  虽然依旧不能完全解决炉龄的问题,但至少是有所进展了。

  待他说完后,下面响起一片掌声。

  张教授一边鼓掌一边道:“不错不错,这个方法有很高的可行性,看得出来,你最近在钢铁冶金和化学上面下了很深的功夫。”

  “您过奖了,只是理论而已,到底能不能行,还要看实验情况。”李暮笑了笑道。

  实验找对方向还不够,还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前进探索,才能抵达成功的终点。

  中间的过程,不比寻找方向轻松,甚至要更加困难。

  想到这里,李暮忽然回过神来:“差点忘了,计算材料学!”

  ……

  和叶朱培等人继续就耐高温材料的问题讨论了一番后,李暮很快离开,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来到地方后,他第一时间前往安放被命名为“01型”计算机的312实验室。

  没想到刚刚到地方,就看到王绶觉和黄新华在指挥第二次组装。

  看到他过来,两人先是露出惊讶之色,随后用眼神示意他在后面稍等。

  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的组装相当顺利,很快点阵LED显示屏上就浮现出文字:“你好,夏国!”

  等到实验成功后,王绶觉立刻把后面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然后虎着脸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身体都好完了吗?”

  “好了好了,不然医生能让我出院吗。”李暮笑了笑,“对了,怎么这么快就开始组装第二台集成电路计算机了?”

  王绶觉低声道:“第一台被征用了。”

  “征用?”李暮愣了愣,很快想到,恐怕是大蘑菇研究基地那边,120倍的算力提升,肯定要第一时间送过去。

  “对,所以我们要组装第二台计算机。”王绶觉点到即止,没有继续在具体被谁征用这个话题上继续。

  西北那边的事情,按照保密条例,提都不能提,暗示一下已经是极限。

  李暮自然听了出来,和王绶觉默契一笑。

  正打算说出来意,忽然,门口匆匆走进来一个人影。

首节 上一节 148/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