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49节

  跑得气喘吁吁的关建民看见李暮后,略带责备道:“李暮同志,您不是说回家养身体么,怎么这么快就又来工作了?”

  “我在京工院那边还没找到您,一天的功夫伱跑两个地方,万一身体再出问题怎么办。”

  他的语气略带幽怨,闻言,王绶觉和黄新华不禁向李暮投去质问的目光。

  这就是你说的都好了?

  “能出什么问题,我身体好着呢,倒是你,跑点路就气喘吁吁的,年轻人以后要加强锻炼啊。”李暮走到关建民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关建民微微苦笑,正想再劝,感受到肩膀上传来的力道,顿时一阵龇牙咧嘴。

  这下他算是切实明白了李暮的身体有多好了。

  “正巧你来了,待会儿回去再帮我和上面说一声,把假撤了,省得我去跑一趟。”李暮又道。

  既然是助理,那使唤使唤也不过分,也免得在他耳边叨叨叨。

  关建民却正色道:“汇报的事可以晚上再去,我是您的助理,在您工作的期间,必须在一旁跟着。”

  “这是我的工作,还请您配合!”

  他现在是发现了,李暮看着挺好说话,实际上却有点我行我素。

  虽然这种精神对推进国家的科技发展有好处,但对作为助理的他而言,就有点不太友好了。

  “行,那你就在边上看着吧。”李暮没有多为难。

  他转过头,看向王绶觉和黄新华,道:

  “王所长、黄教授,我这次来是有正事要办的,我准备搞一个计算材料学,在材料的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验研究领域之间,搭建一个新的桥梁。”

  “计算材料学,是一个学科?”王绶觉和黄新华同时吃惊道。

  李暮点点头,解释道:“对,在我的预计中,它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包含材料、物理、计算机、数学等多门学科。”

  “传统的材料研究以实验室为主,是一门实验科学。”

  “但随着我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材料学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也会不断变小,微米级的显微结构研究已经不能揭示材料性能的本质。”

  “想要再继续突破,必须从微观、介观和红光尺度对材料进行多层次研究……”

  “同时,越往后,实验科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最后高到一个难以接受的程度!”

  “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建模的计算材料学,一定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

  李暮先是简单地把计算材料学的基本概念说了一下。

  说完后,王绶觉和黄新华互相对视一眼,各自沉默不语。

  他们本来还想劝诫一下李暮,但仔细想了想,发现这条道路好像真的可行,创建一个全新的学科未必没有可能。

  良久,王绶觉才道:

  “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它在当前的可行性。”

  “要想实现你所说的内容,恐怕需要的算力至少要达到千万次每秒才具备研究基础。

  闻言,李暮微微沉默不语,然后叹了口气。

  资料里面计算材料学,是在80、90年代兴起和发展的,提前二三十年,确实有点太早了。

  120万次每秒的运算速度看似提升很大,但归根到底其实是因为基础薄弱。

  看李暮眉头紧皱,王绶觉道:“你也不要太失望,虽然暂时达不到,但不代表以后达不到嘛。”

  “是啊,你能这么早就想出将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已经有了开创性的前瞻思维!”黄新华也在一旁感慨道。

  看着两人关心的眼神,李暮反应过来,连忙道:“王所长、黄教授,你们不用担心,我只是在犯愁耐高温材料的问题而已。”

  计算材料学搞不成,耐高温材料的研究也成了水磨功夫,只能慢慢地去试验。

  “好啊,原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王绶觉和黄新华两人不由笑了出来,一阵调侃。

  ……

  和王绶觉和黄新华分开后,李暮又去黄坤和吴希那里逛了逛,查看了一番J语言应用研究和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后续研究状况。

  等他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午,饿得饥肠辘辘的他迅速前往饭堂干饭。

  半导体研究所的打饭大妈也和他混熟了,还没等他开口,就从边上抱起一堆铝制饭盒递了过来。

  跟在后面的关建民立刻上前,帮忙抱起饭盒。

  两人在一处位置坐下,李暮一边吃饭,一边在脑海中浏览着半导体的发展历史资料,准备看看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要怎么走。

  “集成电路计算机都有了,下一步搞个游戏机怎么样?”李暮翻资料的手顿了顿。

  游戏机这东西,在夏国没市场,但放到OM,绝对能够大卖。

  M帝76年就推出了第一部掌机MATTEL AUTO RACE,用的还是LED发光二极管,也就是点阵LED显示屏。

  技术上,问题应该不大。

  就在李暮有了思路的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在他面前坐下。

  不过他思考得太认真,没有注意到,知道面前的人轻轻咳了一声,才反应过来:“吴所长,您找我?”

  “对。”吴有望点点头,道:“磁带存储器的现在已经研制成功,后面地研究我和王所长打算交给黄坤他们,让你有空再休息休息。”

  “你觉得这个安排怎么样?”

  大病初愈,半导体所肯定不会那么快给李暮安排研究任务,甚至还要削减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

  “没问题,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偷这个懒了。”李暮想了想,笑道。

  倒不是想休息,而是他得好好想想下一步的计划。

  磁带存储器的后续研究,交给黄坤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他偶尔去盯一盯就行。

  吴有望见李暮答应,长松一口气,又嘱咐了一会儿他要做好研究和生活的平衡,才起身离去。

  ……

  风卷残云地吃完剩下的饭,李暮抱起饭盒,准备去水池刷干净。

  关建民抢先一步道:“交给我就行。”

  李暮也没拒绝,而是想着刚刚碰到吴有望后产生的想法:

  “黑白游戏还有点难度,但磁带几乎就是现成的。”

  “要是能搞出磁带录音机、随身听这些应用产品,恐怕比游戏机要受欢迎的多。”

  他的推断还是有依据的,这个年代的M帝,正是音乐的黄金时代,传奇人物猫王大受追捧。

  如果能把磁带录音机卖过去,市场绝对不小。

  想到这里,李暮立刻前往磁带存储器的实验室。

  ……

  实验室内,作为先前研究中坚力量的专家和教授们已经离开,只留下两个已经熟悉制作流程的研究生。

  看到李暮过来,两份分别喊了一声:“组长。”

  “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李暮点点头,然后找到一个磁带存储器,开始设计磁带录音机。

  这次倒是用不着阿斯克帮忙,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加上本身难度不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他现在纸上画下基本的结构,话筒、磁带、氯仿刺头、放大电路、扬声器、传动机构……

  顺带还拓展了一下随身听,芯片的集成度倒是没有问题。

  不过数/模转换器和印刷电路板的技术和设计都比较复杂,想搞定没那么简单。

  “算了,先做磁带录音机。”本来也只是拿来赚钱,李暮没打算在上面耗费太多的精力。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他把磁带录音机的完整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随身听的初步设想,都落在了纸面上。

  完成后,他想了想,这个技术难度也不高,就直接让两个研究生试着做一做。

  李暮先将方案交给两人,然后才道:“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信号的采集、放大和调制、信号记录和磁化、磁带回读和放大等步骤。”

  “你们先试着做一做,有问题可以来问我,需要什么就去找王所长申请。”

  说完,他又看向关建民:“你有法子联系一机部和外贸委员会那边吗?我有事想请他们过来人商量,时间,就在后天吧。”

  关建民站了一下午,除了倒两杯水外啥事没干,一听顿时激动道:“当然,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

第138章 能让国家提前20年崛起吗?

  磁带录音机的研制进度十分之快,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关卡,花费的时间大都是在零部件的制作上。

  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磁带录音机就做出了样品。

  然后李暮便让关建民去请一机部的人过来,他自己则是带着东西找到吴有望和王绶觉。

  两人看到他过来,高度重视,立刻召开了会议。

  等到一机部和外贸委员会的人过来,李暮便想着众人开始介绍磁带录音机的功能:

  “这种录音机以硬磁性材料为载体,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向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这盘小小的磁带上。”

  “可以说,这一盘磁带,就是一个存储声音的容器。”

  “接下来我为大家演示一下。”

  按下录音机,李暮说了一段30秒的录音,然后播放出来。

  听到磁带录音机里清晰的声音,会议室内的众人满是震惊。

  尤其是外贸委员会的徐明新,激动得都站了起来,道:“好,好啊,李暮同志,你这个磁带录音机,有很高的的经济价值啊!”

  “确实,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恐怕在世界上都相当领先。”一机部的梁秘书也站了起来鼓掌道。

  不过他说完又道:“就是不知道,成本怎么样?”

  磁带录音机的价格看着就不便宜,如果太贵的话,想要生产销售往国外也是件难事,毕竟市场无法预料。

  “成本在30块左右,不过卖机器并不是最大的收入,磁带才是。”李暮从录音机中取出磁带,然后继续道:

  “一盘磁带的成本只有1毛不到,我们完全可以卖出1块甚至2块的高价。”

  “这么贵,会有人买吗?”吴有望忍不住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49/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