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85节
“谁说不是呢,我这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都自愧不如啊!”
“要我说,还是李顾问厉害,他要是去当老师,肯定能为我们国家培养一大批计算技术方面的人才。”
……
听着周围的夸赞声。
苏东莊并没有因为众人夸着夸着,忽然就变成了夸李暮而生气。
反倒有些窃喜。
这么说,自己还是李顾问的学生了?
当然,想是这么想,他却不敢说出来。
毕竟以李暮的能力和名气,想要拜做老师的人,恐怕能挤满京都广场。
待掌声停下。
李暮走上前,拍了拍苏东莊的肩膀,勉励道:“看得出来下了功夫,编程组便按照你说得开始研究,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来找我。”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让后者自由发挥。
其实苏东莊刚刚所说的,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作为把控全局的人,他不可能一直抠细节,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就行。
……
转身来到主传动系统攻关小组这边。
3+2数控铣床的主传动系统,包括主轴电动机、传动系统和主轴组件三个部分。
主轴电动机是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来源,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给主轴,包括齿轮、皮带等传动元件,以实现不同的转速和扭矩要求。
而主轴主件是主轴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承载和支撑结构,确保主轴的稳定运行和精确控制。
60年代数控铣床的主轴驱动系统,基本还是直流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输出功率大,调速范围宽,而且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李暮提出的想法是——研究交流主轴驱动系统。
他说道:
“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定律,通过三相交流电源驱动电机旋转,实现机械能转化。”
“当定子上的对称三相绕组接通对称三相电源后,电源供给粒子电流,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内建立以同步转速旋转的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于转子中的导体相互作用,便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
看到李暮开始发言,熟悉他的人直接开始做笔记。
这反应让不少刚从外地调过来的专家和教授都有些莫名其妙。
虽然李暮是厉害,但也不至于让他们像个学生似的拿笔记吧。
都是一颗脑袋,说得东西还能听不懂不成。
但听着听着,他们便发现李暮说得越来越快,渐渐自己等人的思路,已经跟不上节奏。
虽不至于听不懂,可想要跟上也十分吃力。
只能慌忙抄起笔记本赶紧动手记下。
……
花了大半个小时。
李暮先解决了主传动系统的问题。
然后继续去其他的6个小组,一一指导研究方案。
好在他来之前,一众专家教授便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不用花力气从最基础的讲起,轻松了不少。
进给系统、攻坚回转和定位装置这些,有着CAD的帮助,只要肯花时间,解决的难度并不是很高。
难点还是零件的精度控制。
这对高级工人有着精度控制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虽然对工人们有信心,但也要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心。
所以,在离开最后一个攻关小组之后,他便来到了被召集过来的八级工这边。
看到他,众人纷纷站起来问好:
“李顾问好。”
“李顾问,您有什么指示?”
“您有要求尽管提,我们的技术保管让您满意!”
……
众人对李暮俱是面带敬意。
他们虽然有技术,但却做不到像李暮这般,搞出那么多厉害的发明。
旁的不说,半导体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等等,任他们技术再好,也不可能设计出来。
因此对李暮那就是一个字——服。
“大家不用这么客气,我就是过来看看,了解了解大家能做出多高精度的零件。”李暮笑着道。
说话的同时,他还在工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熟人——自家大院钟大爷。
一个老工人道:“李顾问,您就尽管说吧,我们保证误差不会超过0.008毫米,绝对能满足您的要求。”
“要是不够,我们还可以再想办法提升提升!”
其他的八级工人们也纷纷开口,言谈之间信心十足。
“够了,足够了,那之后的加工,便拜托诸位师傅了。”李暮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这个精度,不仅足够,甚至还超出不少。
即便是后世,大多数精密零件的加工需求,误差范围也仅仅是在0.005-0.02毫米之间。
“就是人还是少了一点。”李暮扫了一圈,目前只有二十多人。
一个上千人的工厂,能够评上八级工的也不过寥寥几个。
这些老师傅,估计已经是整个京都所有的八级工,还要加上一些从旁边地区赶过来的。
最后的人数应该能有个四五十,只能说勉强够用。
……
从高级工组那边离开。
李暮抬起手表,看了看时间。
已经到了晚上7点半。
从火车上下来以后,他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忙到现在,此时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正准备先去吃饭,身后便传来一道声音:“李顾问,这边。”
扭过头,居然是唐燕捷。
“唐院长,您还在?”李暮有些惊讶。
看对方的样子,像是也在第一机床厂待了一下午。
唐燕捷笑道:“我当然要在,这次的3+2轴数控铣床研制,我可是总指挥,要管好整个后勤工作的。”
“忙到现在,饿了吧,走走,一起去饭堂,刚下车便把你抓来,今天给你加餐。”
说着,他便拉着李暮来到饭堂。
第308章 对李暮的名位顾虑
京都第一机床厂成立于49年,最初由几家小厂合并而成,主要从事2吨以下中小铸铁件及有色金属铸件的生产。
目前的职工人数,有18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人。
在60年的时候,设计了夏国第一台X5210圆工作台铣床和X212型龙门铣床。
论机床的制造,第一机床厂无疑走在夏国的前沿。
“当然,这些成就和李顾问您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3+2轴数控铣床地发明,必将震惊国内工业界!”唐燕捷和李暮一边排着队,一边闲聊着。
即便是现在,他依旧不敢相信,夏国竟然能做出这么厉害的数控铣床。
第一机床厂的厂长林振顺在一旁陪同,讲述着属于他们厂的历史同时,也满眼钦佩地看着眼前年轻得过分的李暮。
他们和五道口技术学院合作,也才不过搞出了3轴而已。
初时听到3+2轴的研制思路,他们很多工程师都惊叹不已,直呼:“竟然还可以这样设计,简直是天马行空般的创造力!”
虽不是5轴,但在特定工件上的加工效果却并不弱于5轴多少,伪5轴的称呼名副其实。
“领导您先别急着夸奖,留到成功的时候再说,万一到时候要是失败了,我这脸可就挂不住了。”李暮笑着道。
虽然他现在完全有信心搞出3+2轴数控铣床,但还是要装出一点不自信的样子。
次次都成功已经十分惊人,不过也不是不能用运气好的借口搪塞。
可你每次刚开始就觉得能成功,那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只是李暮还是低估了众人对他的信心,唐燕捷哈哈笑道:
“你啊,就是谦虚,那么多专家和教授都给出了80%成功率的推断,还能不成功?”
“即便遇到问题,也不过是暂时的罢了。”
“不仅上面相信你,我也相信你,肯定能搞搞出3+2轴数控铣床!”
……
众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