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461节

  然而即便如此,也只是堪堪完成任务而已。

  当然,为了国家的建设,他们辛苦一点,也不算什么,哪怕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

  只不过没想到有一天,上面忽然送来了一台01型计算机,然后告诉他们:“这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有100w次每秒。”

  100w次,M帝的5倍!

  拿到机器的陈佳训当时人都是懵的。

  但这还不算完。

  后面又送来消息,说他们搞出了每秒运算1亿次的超算。

  当时整个厂子都因为这个消息轰动了许久。

  很多专家教授,更是恨不得立刻前往京都,看一看那台超算。

  还是陈佳训出面,才将他们拦了下来。

  毕竟这种级别的计算机,他们根本没办法轻易接触到。

  事实也的确如此,到现在为止,他们合飞制造厂也才仅仅使用过3次超算而已。

  没办法,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

  全国多少研究所都在等,情况都特殊,只能慢慢地排,否则大家都会有意见。

  “不过有现在的02型计算机,也很不错了。”陈佳训美滋滋地想道。

  虽然不能经常使用超算,但02型计算机1000w次每秒的运算速度,也足够满足他们合飞制造厂日常的研究需求。

  “就是懂软件工程的人才太少了一些,哎,李顾问怎么就在京工院读的书呢。”陈佳训想到这里,又不免扼腕叹息。

  02型计算机虽然强大,但他听说最新搞出来的CAD、CAM等软件,更是厉害得紧,能够优化很多机械工程方面的设计。

  只是可惜,他们现在都还没分到人。

  软件工程教育试点培养的500名学生,要到今年的暑假才会毕业,然后才会分往全国各地。

  但500人听着多。

  全国23个省份,293个市。

  算下来,一个市连两个人都分不到。

  这就让人很头疼了。

  “我们合飞制造厂虽然重要,但这种稀缺人才,恐怕到时候想抢到一个也不容易。”陈佳训暗暗盘算。

  见识到了超算和计算机的厉害之后。

  他当然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会找领导求情,别人也会。

  到时候恐怕还是公平分配。

  就在他头疼不已的时候。

  忽然,办公室的门被“咚咚~”地敲了两声。

  秘书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道:“厂长,京都那边的航空院传来指示,让我们整个直-5设计组的骨干,都立刻动身去那边参与一项秘密研究。”

  “立刻动身?”听到这四个字的陈佳训“豁~”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这四个字代表的东西,可太多了。

  尤其是将整个直-5设计组的骨干都调过去,这种指示,几乎没有先例。

  要是出了事情,恐怕他们国家的直升机研究,会遭到极为严重的打击。

  “确定是京都传来的消息?”陈佳训追问道。

  秘书道:“没错,经过确认了,后续航空院也说会下发红头文件,只不过事情紧急,所以让我们这边先动身。”

  ……

  京都,郊外深山。

  航空院内。

  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决定,便让很多人连夜登上火车的李暮。

  他此时正在王石存的宿舍内。

  天色太晚,想走也走不成,索性留下来歇息一夜。

  洗漱完后,他本来正想着再看会儿书。

  王石存忽然和他聊起夏国的风洞发展的问题。

  要进行直-5的发动机组优化设计——或者说,所有飞行器的优化设计,风洞测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玄鸟-1李暮不怕,因为他基本照抄。

  只要能顺利动起来,问题便不会很大。

  但直-5不一样,他连资料都是在航空院的档案库里看的。

  虽然也不能说完全提供不了帮助,但这些“帮助”有没有用,还真不好说。

  “60年的时候,我国首座超音速风洞FL-1便在三省空气动力研究所投入使用,目前国内所有的飞行器,基本都靠它完成风洞实验……”王石存先从谷内的第一座超音速风洞聊起。

  而这个风洞李暮也看过相关资料。

  FL-1,也叫风雷1号,根据老大哥40年代AT-1风洞图纸建造。

  它的问世,可谓是困难重重。

  在老大哥撤走人员和设备之后,很多试验,都没有办法完成。

  但夏国的科研人员们,依旧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全机模型横向测力、测压、舵面铰链矩、外挂物测力等从未接触过的技术。

  王石存曾经也参与过该项研究。

  如今回想起来,却有些唏嘘不已,道:

  “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力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很多国内乃至世界第一。”

  “但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它的技术本身落后于M帝和老大哥的事实。”

  “当然,FL-1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也没有我们夏国航天航空领域的繁荣发展。”

  FL-1固然不错,可终究是已经落后的技术。

  和国外的差距之大,每每想到,还是令人忍不住扼腕叹息。

  他们并不比外国人少个脑袋,只不过是基础条件和设备实在太差。

  “不过换做是他,或许有可能克服这些困难,做出超越世界的风洞。”王石存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暮。

  要是以前,王石存根本不敢想,有就不错了,还要求这么多做什么。

  但李暮的出现,让他觉得可以想一想了。

  那么多个第一,那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如果他出手,搞出超越FL-1的风洞,并非没有可能。

  “我听老师说过,现在在国科院担任激波管研究组组长的于洪如教授,一直致力于激波风洞的研究,要不是我现在精力有限,还真想去跟着学习一番。”李暮笑了笑道。

  他当然看得出王石存的心思。

  正好,风洞理论方面的知识他已经看得够多,差不多也该动手去干了。

  不经过实践的检验,看再多的资料,也不过是个移动的图书馆而已。

  当然,在讨论之前。

  李暮还是要先明确一点,自己绝对不能主导研究,

  否则上面万一一个激动,把激波风洞的研发交给他来干,那就尴尬了。

  王石存也没有着急,接着话题道:

  “我听说过他,先后跟过钱炜常、郭淮和林同吉三位力学大师学习过,是个很有水平的科学家。”

  “只不过他提出的爆轰驱动,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太大胆了。”

  “虽说这也不怪不得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家过于贫穷,拿不出更多的研究经费来”

  说到最后,他不免长叹一声。

  爆轰驱动不好,难道于洪如真的不清楚吗?

  不,只是因为没钱,所以不得不用而已。

  国外一个涡扇风洞成本就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M刀,夏国能掏出来这么多钱吗。

  根本不能,即便有,也没法掏。

  上下多少个研究所嗷嗷待哺,风洞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研究,也不是没有。

  而且即便是选择成本较低的激波气管,夏国也拿不出前来。

  ——国外普遍使用的不锈钢激波喷管,这价格少说也得几十万。

  “我倒是觉得,爆轰驱动这个方向没有错,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实验去尝试突破而已。”李暮笑了笑道。

  他理解王石存的看法,换做自己,在不提前得知结果的情况下,恐怕也会怀疑于洪如能否搞出激波风洞。

  毕竟在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方可是把房子都给炸了。

  王石存见到李暮这么支持于洪如,不禁有些好奇道:“您难道对爆轰驱动也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只不过觉得这个方法的确可行而已。”李暮解释道。

  在大婴的风洞资料记载中,也有激波喷管爆轰驱动的记载。

  不过内容却十分稀少。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有钱有设备有技术,没必要像夏国一样采用这么危险的方式。

  “而且爆轰驱动的效果,会超越现有的涡扇驱动风洞,后者的速度至多达到音速,而前者完全能够达到超高音速飞行器需要的测试条件。”李暮继续补充道。

  在60年代,国际上的风洞其实已经出现难题。

  老式的涡扇驱动,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研发超高音速的需求。

首节 上一节 461/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