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462节
虽然有人提出了激波风洞的方案,但很多国家又不太敢碰,因为爆轰驱动的危险性太高。
而夏国……
夏国没得选。
王石存也认可李暮的论断,想了想,怂恿道:
“李顾问,要不您说句话,上面肯定能调用资源支持搞激波风洞。”
“就是于洪如,听到您的名字,肯定也会参与到您的团队当中。”
“到时候我们便可以集中力量,攻克风洞这个技术难题!”
他对激波风洞其实没有信心,但对李暮有信心。
“还是不了,我现在手头的研究已经够忙的了。不过要是于教授那边有需要,我倒是愿意帮帮忙。”李暮笑道。
闻言,王石存微微点了点头,也没有再劝。
两人继续刚刚的话题,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
……
一夜过去。
第二天。
李暮本想趁此良机,赖在航空院里研究。
至于高校的讲座,才一天的功夫,现在打个电话推掉应该也还来得及。
一边想着,他一边完成洗漱锻炼。
旋即来到饭堂,准备吃完早饭便去实验室。
不料才吃到一半,唐燕捷忽然出现,满脸讪笑地在他边上坐下,道:“李顾问,您还在这儿呢?”
“我不应该在?”李暮拿着馒头往嘴里送的手顿了顿,心中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丝丝不妙的预感,同时浮现在他的心头。
唐燕捷道:“您不是在休假嘛,对了,我还听说还安排了好多讲座,要是去晚了可不成。”
“我觉得还是研究更要紧,讲座什么时候搞都可以。”李暮咬了一口馒头,咽下去之后,缓缓说道。
见状,唐燕捷连忙道:“研究的事不着急,再说想要调集人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昨晚他将事情向秦云报告后。
上面立刻便做出决定,把整个直-5设计团队的骨干都调到航空院,参与直-5改直升机的优化设计。
命令比文件还要先下达,这会儿那些骨干,可能都已经在火车上跑了七八个小时。
“研究更要紧……”李暮试图挣扎一番。
唐燕捷:“您还是老老实实走吧,别逼我赶你。”
……
从航空院离开。
李暮坐上汽车后座,满脸生无可恋地听着今天的安排。
罢了,反正研究不了,开开讲座也挺好的。
“经过京都众高校的商议,决定先让您去五道口技术学院,然后再是京大,农学院……”关建民报菜名似的报出一溜的学校名字。
听着听着,李暮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劲。
他疑惑道:“上次不是只有7个学校过来吗,怎么这回变成15个?”
“哦,是这样,他们回去商量着,一些大专和中专的院长们也来凑热闹,索性便排在了一起,您要是不愿意,我待会儿打电话给推掉。”关建民解释道。
刚开始,大家虽然觉得李暮会同意几家的邀请,但也没想过他会全部答应。
其他学校见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也上来凑凑热闹。
左右是被拒绝,万一答应了呢。
第353章 军工合飞厂
李暮听完瞪大了眼睛,无语道:“连上今天我才只有3天的假,你觉得我每天能开5场讲座?”
生产队的驴也没有这么用的。
“您说的也是,不过那些大专中专的校长和院长们商量过,可以把学生集中到一起,一天最多也就两场。”关建民继续道。
他作为李暮的“大管家”,当然不可能给他安排完不成的行程。
15个高校的学生平均整合一下,每天其实只用讲两场便好。
“那倒是可以考虑考虑。”李暮微微点了点头,这样安排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他很快便会因为这个决定而后悔。
……
接下来的三天。
李暮陆续去了五道口技术学院、京大和农学院等高校,开办讲座。
每天早上9点到场,能硬生生讲到晚上9点。
虽说是放假,但一点儿也不比研究轻松。
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这次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毕竟都见过了几次了,他也没有长着三头六臂,每次都能让人一见就惊掉下巴。
但报道还是免不了的。
人们日报、新夏报、广民日报等主媒体,竞相刊登他进行学术讲座的消息:
“本月7日,我国著名科学家,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创造者……李暮顾问,在五道口技术学院展开学术讲座……”
“据悉,李暮顾问于昨日早上午9点访问京大校园,并就我国的工业发展和游戏产业的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
“在李顾问访问之后,京都高校内,逐渐掀起一股向李暮顾问学习,争做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突破的带头人的活动,在学生之中盛行……”
……
报纸上基本都是花式夸夸的消息,不看也罢。
李暮放下报纸,将之搁在书桌案头。
然后从抽屉中,掏出一沓厚厚的稿纸。
上面是他根据手中所掌握的资料,整理的对于直-5加装玄鸟-1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建议。
其中参考了大量后世的技术资料。
甚至还给了一些图纸,不过仅仅只有局部结构。
虽说不能照着直接完成优化设计,但多少能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将资料放进公文包,李暮站起身。
抬起手表,看了看时间。
早上8点。
“怎么还不来电话。”李暮看向客厅电话的方向,有些坐不住了。
他这都休假结束了,还不来找自己,难不成已经背着他开始偷偷研究了?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忽然,客厅中的电话“叮铃铃~”的响了起来。
他一个箭步走上前,接通电话,然后装作漫不经心道:“喂,谁啊?”
“行了,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等急了吧?”里面传出唐燕捷爽朗的笑声。
李暮故意道:“那您可就猜错了,我正准备去半导体研究所呢,有事儿您可得快点说,车子还在下面等着呢。”
几天前被“赶走”的事情,他可还记着呢。
“没事,没事,你先忙你的,我让他们等等就好。”唐燕捷笑着道。
他当然知道李暮是在开玩笑。
李暮闻言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从三省来的技术骨干已经到了?”
“对,已经到了,刚刚下火车,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便来这里坐着等你了。”唐燕捷说着,回头看了一眼。
办公室内,合飞制造厂的厂长陈佳训,以及直-5的整个设计团队骨干,基本都坐在了这里。
舟车劳顿,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着浓浓的疲倦之色。
然而即便如此,在唐燕捷提出让他们先休息一天,再开始研究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了拒绝。
待唐燕捷挂断电话。
陈佳训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道:“唐院长,李顾问怎么说,他有空过来吗?”
其他人也跟着纷纷起身。
他们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直-5这次的优化设计项目,是由大名鼎鼎的李暮所提出。
否则也不可能甘愿在这里等这么久。
“这里离城区有段距离,估计要打下午才能到。陈厂长,大家可以先休息休息,等李顾问来了再过来也不迟。”唐燕捷有些哭笑不得道。
听到唐燕捷说,要到下午才能见到李暮。
屋内的陈佳训等人的眼中俱是露出失望之色。
毕竟对于李暮,所有人都极为好奇。
夏国软件工程学科领域的创造者,科研界的传奇人物,发明大王。
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头衔。
然而最值得人民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的年纪。
23岁,一个别的大学生,还在研究所,或者工厂里实习的年纪。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