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06节

  就在他停下的片刻。

  张克茂和王泽荣先后开口问道:

  “李顾问,它为什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和减少热变形呢?”

  听到他的问题。

  李暮道:

  “它和传统的直线水道不同,冷却路径贴合部件形状,消除了传统直线水道和热源之间的‘盲区’,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复杂的分支网络设计,使得冷却液能够均匀覆盖这个部件表面,避免局部过热。”

  “在它的弯曲和辩解变设计上,也增加了冷却液的湍流,打破层流边界层,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他详细地和众人分析着原理。

  除了上面所说的能提高散热效率的原因之外。

  还有减少热变形的理论依据。

  传统直线水道会导致部件不同区域冷却速度差异大,近水道处快,远水道处慢。

  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高温梯度,温差能够达到100摄氏度以上。

  而随行冷却水道通过均匀覆盖,将温差控制在20摄氏度以内,减少了热应力的产生。

  还有消除热点和平衡热分布两方面,都很好地让热变形的程度降到了一个理想的数值。

  ……

  从饭堂一直说到实验室。

  李暮基本将众人给的问题都分析了一遍。

  并且给了相应的解决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他比以前更为耐心地进行讲解。

  以便众人能够完全理解。

  毕竟在靠岸声呐阵列系统那边遇到的问题,也警醒了他。

  让年轻的研究员们独立思考和研究确实是好事。

  可也不能忽视培养的问题。

  ……

  又就发动机的涡轮增压系统的热负荷和系统的效率方面讨论了一个小时后。

  李暮和杨英等人告别,走出实验室。

  随后,他继续前往张数顺所在的装备研制组。

  来到实验室外。

  他却反常地没有看到人。

  一问才知道,张数顺带着技术团队,跑去机械厂里抓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制造问题去了。

  毕竟车研所这边的设备虽然有。

  但却缺少有经验的师傅指导。

  他看向眼前的年轻人,道:

  “这么说的话,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制,现在进展得很不错喽?”

  “对,张教授很厉害。不过他经常说,都是多亏了您的指导,我们才能够有现在的进度。”年轻人激动道。

  这可是李暮李顾问啊!

  他刚刚来车研所没几天。

  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想到这里,他连忙道:

  “李,李顾问,我叫赵佳郑,是从军事工程学院调过来的”

  “你知道炮射D弹最近的研制情况吗?”李暮想了想,问道。

  他难得过来一趟。

  至少也听一听进度才行。

  当然,这些找麻志浩和宋琨也能问到。

  不过他临时起意,想考校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赵佳郑平复下兴奋的内心,道:

  “那您就问对人了,我就是炮射D弹组的。”

  “目前我们还在完成了摸索理论阶段,正在攻克您提出的三项关键技术。”

  “只不过在第一关,我们就遇到了阻碍,没有办法实现高过载发射技术。”

  他说到最后,略微有些惭愧。

  毕竟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研制小组比起来。

  他们这边的进度,可就差太多了。

  “不用失落,这不是你的问题。”李暮安慰了一句,然后道:但我想听一听你的想法,怎么样,能说说吗?”

  听到这话。

  赵佳郑先是愣了愣,然后露出喜色。

  只是很快,他的眉头又狠狠地拧起,皱成一团。

  毕竟要是说不好的话,可就太丢脸了。

  而且在自己崇拜的榜样面前丢脸。

  李暮不用看都知道他的想法,无非是怕说错。

  他笑道:

  “说错了也不要紧,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好。”

  闻言,赵佳郑犹豫良久。

  才慢慢道:

  “高过载发射技术的难点,主要集中在D弹发射瞬间,需要承受极高的加速度。”

  “通常来说,这个速度可达数万倍重力加速度,也就是数万个g。”

  “这也就对D弹的结构、材料、电子器件以及制导系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他先是分析了一遍问题的关键。

  顺带趁着这个时间,去理清思路。

  毕竟面对李暮,很难让人不感到有压力。

  “说得不错,看来没少下功夫嘛!”李暮笑着肯定了他一句。

  这些内容基础归基础。

  但也不是谁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且随时都能够说出来的。

  “谢谢李顾问。”赵佳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得到了认可。

  他的胆子确实放大了许多,接着道:

  “然后就是我们遇到的问题,第一,是结构强度和材料问题。”

  “D弹在发射的瞬间,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导致结构变形或损坏。”

  “第二是电子器件的扛过载能力问题,在极高过载下,D弹内部的电子器件容易出现失效的问题……”

  炮射D弹遇到的问题,一共有7点:

  结构强度和材料、电子器件的抗过载能力、制导系统的稳定性、发动机与推进系统的可靠性、战斗部的安全性、发射动力学与弹道控制、试验与验证。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

  仅凭张数顺带领的装备研制组,想要解决还是很有难度的。

  “在结构强度和材料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可以继续优化弹体设计,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构的抗过载能力。还可以对关键部件进行加固设计。”赵佳郑最后道。

  这个答案,也是他这段时间来冥思苦想之后得出的结果。

  还没有来得及和张数顺汇报。

  所以此时说出来,心中还是非常忐忑的。

  李暮点点头,道:

  “思路不错,通过采用流线型设计、模块化设计和加强关键部位等方法,确实能有效提升结构强度。”

  “加固的想法也十分不错。在弹体外部增加环形加强结构,在弹体关键部位增加蒙皮厚度。”

  “乃至是使用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包裹弹体,都能够增强整体的强度。不过我还建议你可以在动力学优化上深入地想一想。”

  他说完后,心中不由得感叹。

  ——眼前的年轻人,不愧是夏国反坦克D弹领域的奠基人。

  赵佳郑,军械材料与火炮设计方面的专家,夏国第一代反坦克D弹项目的副总设计师。

  在天赋和能力上,都无可挑剔。

  “您,您过奖了!”赵佳郑有些发呆。

  他才说了一个解决的思路而已。

  还并不清晰,可行性也有待讨论。

  结果李暮就直接引申出一大堆解决方案来。

  而且每一个听着,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首节 上一节 706/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