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72节

  比如刀盘和刀具的设计问题——

  刀盘需要承受巨大的切削力和扭矩,同时保证高效掘进。刀具在硬岩、砂卵石等复杂地层中容易磨损。

  又比如地层中的水土压力问题等等

  ……

  茅以身先让年轻的研究员发言,然后再让老研究员们发言。

  他准备先从地层中的水土压力问题入手,由易到难,一一解决问题。

  不过一轮下来。

  众人的意见是有,但却缺少建设性的思路。

  听到最后。

  他不免长叹了一口气。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问题,一直是他们无法解决的难点。

  如果不解决。

  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开挖面失稳、地面变形沉降等等方面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会影响效率。

  按照李暮的方案预计。

  他们造出的盾构机,挖掘速度至少都应该在15米每天。

  然而实际上的挖掘速度却堪堪达到10米每天。

  虽说比起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有了2倍近3倍地提升。

  但这显然不够。

  想到这里。

  茅以身便拿起手边已经被翻得发皱的笔记,准备再从李暮的方案中寻找思路。

  但就在这时。

  他突然发现一道目光定定地看着自己。

  似是察觉到自己被发现。

  后者飞快地收回目光。

  “高家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茅以身直接点名道。

  闻言,会议室的所有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的少年,满是善意。

  对于这个李暮“塞”进来的大学生。

  他们一开始是有些瞧不上的。

  毕竟要是有实力的话,何必走这种歪门邪道进研究所。

  但后来知道他还是个学生,而且刚刚读大一的时候。

  所有人立马就换了个态度。

  大一不稀奇,稀奇的是竟然能得到李暮的看重,直接加入盾构机这种国家级的研究项目。

  高家林深吸一口气,站起来,道:

  “我之前有幸得到李顾问的指点,听他提到过一点这方面的问题。”

  “其实要稳定开挖面、控制底层变形并不困难。”

  “只需要通过向开挖面注入泥浆,利用泥浆的压力和物理特性来平衡底层中的水土压力就行……”

  他的吐字清晰而有力。

  直到最后一句话说完。

  下面立刻响起了一阵掌声。

  想法虽稚嫩。

  但理论上却有不错的可行性。

  其中还结合了一些他们提到的想法,可谓是相当出彩。

  茅以身也是高兴地鼓着掌,道:

  “说得不错,高家林同学你很有天赋啊!”

  “您过奖了,都是李顾问的指点,还有研究所大家这段时间的教导的功劳。而且理论还并不完善。”高家林脸红了红。

  闻言,茅以身笑道:

  “已经很不错了,你是机械系出身,能在这种地质问题上有这样的见解,已经非常不错了。”

  听到他的夸奖。

  高家林下意识地还想谦虚。

  就在这时。

  一道声音突兀地响起,赞同道:

  “茅院长说得不错,你能有这个见解很难得了,不要太过谦虚嘛。”

  高家林听到这音色十分熟悉,连忙转身看去,惊喜道:

  “李顾问!”

  众人也纷纷扭过头,惊讶地看着忽然出现的李暮。

  “李顾问,您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说一声,让我们准备准备。”茅以身迎上前道。

  李暮调侃道:

  “有什么好准备的,这些繁文缛节没必要搞。而且我是来参与研究的,按道理说要归您的领导才对。”

  “我就是仗着年纪大当个领导而已,研究的事还是得要您帮忙才行。”茅以身哈哈笑道。

  别看李暮只是个顾问。

  但他可是听钱五师说过,其地位绝对是夏国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仅在上面的所有领导面前都挂过号,还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接见。

  也就是年纪太轻。

  否则就是直接去干国家科学院的院长都绝对够格。

  李暮摆了摆手,道:

  “不说笑了,说正事。”

  “我刚刚听了一嘴,你们是在讨论如何解决稳定开挖地面的问题?”

  “要是不嫌弃的话,我倒是可以再补充拓展一下刚刚高家林同学的说法。”

  他刚刚说完。

  茅以身便赶忙将他拉到了台上,道:

  “不嫌弃,怎么可能嫌弃,您来说,我去下面坐着。”

  话都还没说完。

  他的人就已经在下面坐好。

  还拿出纸笔,一副准备做笔记的样子。

  其余的研究人员也是有样学样,赶忙坐好记录的准备。

  一时之间。

  刚刚还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会议室,安静得像是大学课堂一般。

  只不过站在上面的是一个年轻的老师。

  而坐在下面的,是一群四五十岁的专家和教授们。

  “李顾问太,太厉害了!”第一次见到这幅场景的高家林不禁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要知道那可是茅以身啊!

  国科院的学部委员,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这样厉害的一个人。

  竟然和他一样,像是学生一般地坐在那里听讲!

  ……

  李暮好笑地看着高家林。

  从其眼中露出的震惊,不难猜出他在想什么。

  不过这种事没必要解释。

  他直接拿起粉笔,开始讲解泥水平衡技术,道:

  “其实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泥浆压力动态平衡地层压力。”

  “在泥浆注入开挖面的时候,会形成一层泥膜。”

  “这样一来,泥浆的压力与地层中的水土压力会保持动态平衡,防止开挖面失稳……”

  随着他的讲解开始。

  下面响起“唰唰唰~”的笔记声。

  高家林也很快回过神来,马上投入到记录当中。

  ……

  用了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暮和铁道技术研究所的众人,详细地分析了一下泥水平衡的基本原理。

  以及泥浆-渣土混合与运输、泥浆的配比与调控等问题。

首节 上一节 772/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