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第1536节

时代不同,宽大处理的逻辑,却是相通的!

毕竟,赵匡胤已是孤家寡人,里没有一兵一卒,李易若想捏死他,简直是易如反掌。

然而,国家尚未真正的统一,李易没有极佳的借口,就屠杀献城有功的降臣。风声一旦传扬出去,等于是为将来的统一战争,凭空添加了极大的难度。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要搭上多少李家军将士的宝贵生命?

说白了,区区一个赵匡胤而已,用成千上万的精锐将士的性命去换他的脑袋,压根就不值当!

本次乡军校阅的总指挥,不是旁人,正是近卫军都指挥使廖山河。

位于南郊的校阅大营,就是廖山河督促着工兵营和大牢里的囚徒,加班加点的兴建而成。

此次乡军的校阅规模,超过了万人,这还仅仅是一半而已。

按照枢密院事先的规划,在校阅乡军完毕之后,会进行重新的整编,以替换出拱卫京畿的近卫军和马光达所属之陈桥大营。

陈桥大营,性质类似于满清的丰台大营,顾名思义就是拱卫京师的精锐驻军。

丰台大营靠南,陈桥大营却在开封的北面,驻地的不同,反证朝廷面对的主要威胁不同。

当初,康麻子彻底击败了北面的噶尔丹之后,对蒙古各部族采取了两策略,归根到底就是大政策:1、南不封王,北不断亲;2、分封诸王以制其力;、崇喇嘛教,以制其生。

满清政府出巨资在蒙古高原上,大建喇嘛庙,鼓励青壮年的蒙古牧民们,尽可能的出家当喇嘛,以削弱蒙古王爷们作乱的本钱。

经过上百年的分化瓦解和武力镇压,蒙古高原上的王爷们,全都被驯得服服贴贴,不敢稍有炸刺。

甚至,太平天国兴起之后,蒙古王爷僧格林沁麾下的几万骑兵,居然成了清廷的统治支柱。

北部无忧,那么,丰台大营存在的基础是:防备南边的汉人作乱!

客观的说,大清帝国的陆地边疆政策,最有章法,也最有成效。

陈桥大营,驻扎于京师北边的重要门户——陈桥驿,最重要的防范对象,也是唯一的死仇大敌——契丹人。

进京之后的李家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义务兵役体系,募兵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如今的李家军,补充兵员的基本流程是:一律从最基层的乡军里面选拔新兵,经过新兵大营的个月强化训练之后,补入正规的各地驻屯厢军。厢军的优秀者,再被选入禁军的行列,充当辅兵,协助战兵进行战斗。

乡军的士兵,不是谁都可以充任,必须身家清白、从无犯罪记录且有产。这里的有产,指的是有田产,数量为五亩以上,一百亩以下。

针对乡军的成员,李易作出了严格的成分规定,只要纯朴的农村有田产者,城里的有产者,包括包租公、小商小贩、哪怕是再有钱,也不得从军。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李易,城里的士兵,眼界比较开阔,心眼子比较活泛,要想培养出决死的精神,可谓是难上加难。

历史上的原皇朝,之所以在抵御外侮的时候,往往占尽了人口有时,却落于下风。除了缺少战马之外,更重要的是:采取愚民政策,既没有国防动员的意识,又没有国防动员的胆量。

公元1644年,多尔衮统帅12万八旗军入关,这12万人里头,真鞑子不过万,汉军八旗26万,蒙古八旗24万。

然而,大明在各地的武装力量,汇总到一块儿,至少超过了两百万人。200万汉军,居然不敌几万真鞑子,实在是大汉子民的奇耻大辱。

和历代的统治者都迥然不同,李易是忠实的群众路线拥护者,采取的是寓兵于民的分级国防动员兵役体制。

分级选拔,梯次补充的国防动员体制,制度化的确保了,朝廷的正规禁军始终是战斗力最强悍的勇士!

第1200章 何为杀气?

李易骑在“血杀”的背上,摸着下巴,默默的注视着行进的乡军队伍。

眼前的乡军战士们,队列十分整齐,长枪在肩,皮甲在身,旗帜鲜明,脚下有力,也做到了令行禁止,情绪也还算高昂。

只是,李易越看越觉得有些不对劲,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也就是说,差了点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却又事实存在的气势!

如今的李易,也是老行伍出身的名帅了,军队的勇士们有无杀气,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可问题是,除了上阵杀敌之后,随身散溢出的杀气之外,李易依然觉得眼前的乡军队伍,少了点什么东西?

“爷,小的怎么觉得,眼前的这些乡军,和咱们在河池的袍泽们相比,差了些狠劲?”楚雄的一席话,令李易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难怪李易总觉得眼前的乡军们,始终要差点什么,答案就在楚雄的感受之。

开封附近的乡军,再怎么精壮,毕竟属于特大城市附近的平原兵员,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城市兵!

李易建军之时的河池乡军,其成员全是河池附近山区的穷苦屁民,不是猎户,就是山民。

论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山区的猎户和山民,绝对比平原地区纯粹种田的农夫,强出去不少倍!

而且,不管是猎户,还是山民,都要和山里的猛兽或是山匪们作殊死的搏斗,谁不狠谁就要丢命!

与猛兽或山匪搏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玩不得半点的虚假!

兵员素质的不同,临阵之时的决死之心,必然会迥然不同!

李易微微翘起嘴角,不由想起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其核心成分其实是好勇斗狠的金华、义乌的矿工。

戚继光获得了张居正的赏识,就任浙江都司佥事兼宁绍台参将之时,其所辖卫所的经制军,就和二战时倭国的大阪师团一样,绝不打风险很大的仗,无论是进兵还是追击,都要和戚继光讲条件。

此前,李易在条令里明确规定,城市里精于算计的大商人、小商小贩等战斗意志不强的兵员,不能进入军队,却疏忽了平原兵和山区兵的区别。

和山区的兵员相比,平原兵,哪怕是地地道道的平原农民,也算是不能吃苦的城市兵其之一。

当然了,越是穷苦的山区草民,盲率越高,被城里人看不起的坏毛病也越多!

在李家军,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完善,把盲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的随军教育,已经走上了正规化的康庄大道!

远的且不去说它了,就说李易最贴身的楚雄,这小子刚加入队伍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如今呢,楚雄不仅仅是识得好几千字,看得懂军务公,画得出带等高线的地形图,更连采飞扬的情书都会写了。

这么多年来,李易在军办教育,主要的心得是:拿鞭子逼着学化,以及强大的利益驱动制。

首节 上一节 1536/15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交锋

下一篇:惊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