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第1537节

逢晋升必须考试的基本原则,被牢固的确立之后,就倒逼着有上进心的军官和士兵们,必须努力学习化知识,否则就无法改变始终居于人下的被动局面。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了就是鲤鱼跃过了龙门,过不去就只能作人下人,逻辑很简单,却非常管用。

“楚雄,你说说看,如果我军主力离开了京城,某些人会不会蠢蠢欲动?”李易摸着下巴,笑眯眯的望着楚雄。

楚雄成天跟在李易的身旁,他知道的内幕,比李延清还要多得多。楚雄自然明白李易的意有所指,随即陪着笑脸说:“爷,您是想听真话呢,还是想听假话?”

李易被逗乐了,顿时兴致大涨,反问楚雄:“你打算说真话呢?还是讲假话?”

楚雄当场矮了半截身子,小心翼翼的说:“回爷的话,小的以为,以我军鼎盛之军威,如果不在前线打个大大的败仗,哪怕主力尽离京城,恐怕依旧无人敢犯上作乱。”

李易笑眯眯的点点头,别的地方都可以乱,唯独天下最精华的京畿地区,绝对不能出大乱子!

检查下边的工作,李易从不喜欢官样章式样的花架子,在他看来,突然袭击式的临时出牌,绝对比提前下通知,让下边人充分准备好了,要真实可靠一万倍!

“来人,去命令那一个都的乡军官兵,马上展开战斗队形,进攻到我这里来。”李易指着正从官道上经过的乡军队伍,扭头吩咐传令官。

“喏。命令那一个都的乡军官兵……”传令官复述无误后,拍马疾驰而去。

紧接着,李易又下达了命令:“传我的话,命随行的参议们,全体出动,沿途观察该部乡军的一举一动,事后整理成报告交我审阅。”

“喏……”又一名传令官拍马而去,直奔随行的参议人员那边。

李易出行,除了近卫和亲卫之外,随行人员之最多的就是参议们。

在李家军,能做参议的人员,都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亲贵军官,而必须是真刀真枪的从战阵上拼杀出来的基层军官。

按照条令的规定,参议军官顶多连续任职年,就必须下部队去带兵打仗。等积攒了足够的军功之后,才能再次被选拔入参议队伍之,如此的周而复始。

之所以作出这种特殊的规定,只因为李易实在是太清楚,在军队的大关里混混日子,就可以升官发财的害处了。

俗话说的好,将帅无能,累死军!

参议军官们,若是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怎么可能制定出符合前线实际需求的作战计划呢?

关病,必须得治,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种种妖蛾子的可笑状况。

唱歌将军、写书将军、相声将军、小品将军,以及从没在基层带过兵打过仗的参谋将军,都是绝不允许出现在李家军之的极品生物!

单筒望远镜里,李易清晰的看见,奉命以战斗队形展开的那一个都的乡军官兵,虽然攻击的队形很完整,也符合条令的要求,却疏忽了因地制宜的作战原则,显得异常之呆板!

ps:回晚了,总算是补更完成!

第1201章 操阅

各县的乡军入驻了校阅大营之后,校阅总指挥廖山河隔三差五的,就要折腾折腾乡军的战士们。

这些乡军的士兵们,经过各自村正和亭正的不断训练,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种队列、进攻前进、掩护后退等课目的战术要领,如今却经常在凌晨三更天突然被叫起,被命令全副武装的急行军二十里。

全副武装的急行军二十里,这是整个李家军早饭前的保留节目,也是李中易最重视的常规训练课目。

中原地区的农民,绝大部分都不会骑马,而养一匹合格的战马,以及培养出一名合格的骑兵战士,对于农耕民族而言,不仅成本极高,而且代价太大!

这些曾经的土农民们,别的本事没有,挑一百多斤粮食,一天赶几十里,甚至是上百里路,倒是家常便饭。

农民们虽然没啥文化,生活习惯也不好,还很迷信。可是,论吃苦耐劳的精神,淳朴的农夫们远胜于城市里的达官贵人、大富豪、大地主,乃至小商小贩。

扬长避短的发挥所长,有什么国力条件,就做什么样的国防准备,打什么样仗,这才是最符合兵法正道的国防政策。

总而言之,让每个乡军士兵都有马,并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骑兵战士,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儿!

所以,李中易从河池起家之后,就一再强调的长途奔袭能力,不论什么时候,都显得格外的重要!

以快制慢,一直是草原民族克制农耕民族的法宝,核心载体就是大量的战马!

以高机动的海军,制约缓慢移动的陆军,必定是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比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英军,以很少的人数侵略大清。海军舰队载着陆军官兵,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最后逼迫清廷签订了令英国人满意的条约。

元宵节过后,大周的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里,就显得异常之忙碌。

如今的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的知枢密院事一职,一直空缺不置,只有几位同签书枢密院事以及枢密都承旨,协助李中易分管军政。

此前的李家军中,最高等级的军事部门主要是:掌管军政的枢密院、掌管军令指挥和训练的总参议司、分管银钱、辎重和物资的后勤司、掌握军法执行大权的军法司,以及分管政工的镇抚司。

李中易充分吸取了武人干政的教训,在他之下,一律不设置副统帅之类的职务。其中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军权旁落于他人之手。

就朝廷明面上的军事体制而言,枢密院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军事部门,然而,李中易实际上只把枢密院当作是类似于总政治部的军政部门。

枢密院实际上的最高长官——同签书枢密院事,和总参议司、后勤司、军法司、镇抚司的最高长官们,等级一样,品级相同,大家都平起平坐,不分高低。

值得一提的是,李中易把军队的军政大权一分为二,由枢密院和镇抚司共同掌管军队的人事大权。

在东北亚的小国曹县,真正意义上最有实权的军方将领,既不是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也不是人民军总参谋长,而是总政治局局长。由此可见,军队人事大权的绝对重要性。

校阅大营里,一个都的乡军士兵,正列队于大校场一侧,静静的等候上边派人来校阅他们。

不大的工夫,检校副队正李正青手抚着腰间的佩刀,迈开大步,昂首挺胸的走到乡军队列的前边。

“全体都有,立正!”带队的亭正贾秋盛扯起大嗓门,喊出了响亮的口令。

“啪!”乡军士兵们应声并拢双腿,一个个目光炯炯的盯在李正青的身上。

亭正贾秋盛快步跑到李正青的面前,一边捶胸行礼,一边大声说:“祥符县张和亭亭正贾秋盛,率本亭乡军,接受上官的校阅。”

按照规定,从军队转职到地方的军官,队正任村正,都头任亭正,这是标准的配置。

李正青不过是个检校副队正而已,论军中的级别,比贾秋盛差远了。但是,李正青是奉了总参议司的军令,代表整个军方检查张和亭乡军的训练情况,就和宪兵一样,拥有见官大一级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贾秋盛认识李正青,并且也是少数几个知道李正青真实背景的中下级军官之一。

首节 上一节 1537/15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交锋

下一篇:惊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