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047节
毕竟宗泽才二十来岁,有眼光并不代表就能全面的了解双方的态势。赵曦真不是指责,反倒是在提点。
完美是最佳,但世事又有多少完美存在。
“诸事都不可能做到极致,只能是在一定程度内权衡,以便做出决策。若真的一切都等到就绪了,恐怕任何事都不可能做成。”
“罢了,朕无意为难你。鉴于你的文章,以及太子与你的交流,太子向朕给你求个恩赐,赏你一个官身。你以为如何?”
前面不说为难不为难,这句话就真是为难了,哪有官家赏赐草民,还需要征求草民本人意见的?
说白了,赵曦并不想真的赏赐宗泽什么官身,太子也不是真有这心思。国朝虽然没有什么翰林不得入阁的说法,没有经过科举途径,在朝堂总是会被人轻视的。
既然太子看重,赵曦还是希望宗泽有这么一个过程。至于说这话,无非是让太子的秀场摆在明处。施恩也得让人知道。
“草民深感惶恐,谢太子举荐之恩。不过草民以为,虽然国朝大考严苛,草民还是想试一试。”
宗泽没接触过什么帝王之道,自是不会怀疑太子的请求。同样,宗泽却是听说过朝堂进士和非进士的区别。
“也罢,朕赐你贡院、讲武堂行走。如此,以后这种文章就有了去处······”
第855章 这才是诱惑
宗泽这是小事,即便是官家恩准了可以在讲武堂和贡院行走,也没有影响到朝堂的运行。议论有一些,都是议论太子求贤的态度。
就是这样,人们之关注需要关注的人。在这件事里,宗泽只是个配角,以便衬托太子求贤的做法。
至于内阁,就更不会当回事了,甚至说太子作秀的行为,都没人在意。
这很正常,就像当初官家收纳李诫,区别不过是李诫接受了恩赐的官身,而宗泽没有。
内阁关注的是,四皇子的这支队伍已经基本把登州东北部的一些岛屿全部占领了······
只可惜,工坊城随行的勘探人员,并没有在这些岛屿上勘探到什么值得开采的矿产。虽然四皇子的队伍暂时还没有向朝廷讨要给养,在朝廷看来,最终这支队伍还是需要朝廷供养的。
没有海军护航的任务,收入无从谈起,总不至于真的让这支队伍成为海盗吧?不是丢人不丢人的问题,是那样,朝廷将失去对这支队伍的控制。
与二皇子的队伍不同,这是一支由国朝各方势力组建的队伍,是有些另外的目的的。
“以奏报来看,北辽的苏州似乎成了北辽最大的外贸州府。是需要朝廷拿个章程了。”
沙门诸岛收复,眼前就是北辽的苏州了。从奏报的字里行间,王安石能感觉到这支队伍对北辽苏州的垂涎。
也许是收缴海盗的资产让他们尝到的甜头,似乎贪欲越来越旺盛了。
不过,若是针对北辽,朝廷里普遍的认识是可以试试。
“只要不是大宋军旗,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谁家都看到了这支非军非盗队伍的收益,估计都这样想。章惇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挑明了。
“还是要注意一下,尽量不引起北辽的注意为善。”
“这时候国朝需要在意北辽吗?海盗一直就有,国朝的这支队伍,没有替北辽维持海运的责任。”
“一旦不慎,提前引起战事······朝廷还需要时间。”
“原本的海盗劫掠北辽不也看着?没必要担心太多。适当的海战有利于锻炼这支队伍的战力,还能达到自给自足,何乐而不为?”
章惇、王韶、吕公著倾向于放任,而韩缜倾向于保守。吕惠卿和苏辙不表态,或者说表态没什么意义了。
至于苏颂,很少在这些事情的上有态度的,倒是没有发现矿产让他有些失望。
“那就试试吧,就当是试探北辽的反应也算!”
北辽对海权不怎么当回事,国朝以这样的方式去试探,应该不至于有多大的反应。以此为基础,一旦开战了,控制海上的供应线,也是应该考虑的。
“想试试就试试吧。”
赵曦对这也是无可无不可的,只要不登陆,在海上,这支队伍应该还是没什么危险的,估计北辽也不会当回事。
估计北辽也不会把这几千的乌合之众当回事,否则这支队伍在海上闹这么大动静也没见北辽遣使过问。
“注意适可而止,虽然不是国朝军伍,该有的纪律朝廷还是要强调一下。一旦成贼,很难挽回!”
获取收益最直接的方式是掠夺,而掠夺最考验人的心智。
若是老二那个逆子,赵曦似乎还放心一些,就看这些年在安南北部的经营来看,算得上识大局、有节制。
至于老四,小聪明有些,未必有老四心里的经纬。
随便折腾去吧,只要不是故意找死,安危应该没什么问题。
关键是,到目前为止,即便是军备,都是拿缴获的海盗物质来交换的。
朝廷没有损失,甚至还有收益,或者说朝堂臣工各家各户都得到了好处。
赵曦甚至在想,过于放任自流,会不会提前开创大航海时代……话说,最早的那些海上冒险家,也是从海盗做起的。
甚至后世有一些国家的底蕴,都与海上掠夺有关。
“王相……要不算了。”
“官家,有何事不能言?”
“倒不是不能说,只是现在说还有些早。这支队伍如今在东海一带,毕竟局限。”
“只不过国朝有意拿他们试探北辽,暂时不离开东海比较好。若是待国朝收复燕云之后,倒是可以将他们放出去,放到更远的海洋。”
“从国朝海运商贸来看,海洋的财富比陆地的财富可能更甚。就以香料一项,足可以养活这五千军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