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048节
虽然现在还不能这样安排,提前蛊惑一下也是可以的。
“香料?那不是大食人的?”
“应该不是。对比西域和海运的货品以及价格,应该可以看出香料未必产于大食或者波斯,倒像是南洋某个海岛所产。”
“亦或是大食人提前发现,并将其据为己有了。若收复北辽以后,倒是可以把这支队伍放出去试试。”
赵曦也是一阵一阵的。本来早已经不再对新大陆有任何希望了,这时候心里又有了想法。
最能引导人行为的是利益。
海运的利益很大,哪有自己拥有香料岛的利益大?
就国朝现在的疆域和丁口,抵达泉州、广州以及明州的香料,基本上都出不了海港就清空了。
以香料做驱动,比以探索什么新大陆做驱动要强很多。
虽然工坊城这边在蒸汽机方面进展很慢,赵曦也还是对远航有了些期望。特别是国朝看到除了海运以外的海上利益后,赵曦本来平息的心思又萌动了。
“这样吧,把这个意思先提提,有个准备。当国朝收复燕云后,火器的管制看看能不能放松一些,或许可以允许民间组织队伍做四皇子这样的事。”
“官家,如此是否会乱了纲纪?”
“谈不上。火器出现的这些年,保密做的很好,大家还是知道轻重的。”
“就比如王相,你的家人出海用火器,可舍得将火器的秘密泄露?关键在选择怎样的人使用。”
“四皇子这支队伍中,想必朝廷各家各户都有吧?算是有些基础了。”
“朕说这个还远,内阁可以先把这事议议。选什么样的人,许什么权,朝廷如何控制等等,都可以议议。”
这才是诱惑,或许这样的诱惑真的可以改变原本的航海史。
第856章 北辽来使
要说这几天朝堂那个话题最热,毫无疑问,那就是官家关于将来出海的话题。
似乎官家的这个出海,并不是说海上贸易,更像是说海上掠夺。
火器、有海战经历的人手……这本就不是说海上贸易。
当然,这个话题讨论的范围,还是仅限于朝臣之间,并没有无限制的放大。
毕竟,推动此事的前提是收复燕云,这在朝堂也还是处于谋划阶段……
至于在四皇子队伍中有人手者,如何跟他们自己安排的人交代,这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朝廷的保密法令不是虚设的,监察衙门也总是想找事。
监察衙门终归不能像后世那样去监督官员,国朝不限制官员经商,更不限制后世那种不正当关系,甚至连官员留恋勾栏酒肆都是美谈。
赵曦无意过于超前,体制应该以适合为标准,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现在的监察衙门相对要清闲,这也预示着国朝在某种程度上算政治清明吧…~
社会的正常状态是阶层分明,特别是处于如今的这个时代。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赋税,而并没有影响到朝廷和特定阶层的收益,这是降低矛盾冲突的最佳办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赵曦多了千年的见识,能做到无限制的开源,借此能很好的延迟矛盾冲突发生。
所有的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纳到利益上,这一点赵曦是坚信的。
不同层次的人需求不同,想要稳定,无非就是尽可能的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
士族和官宦阶层的诉求,是权利、影响力以及更多更大的利益,赵曦便制定权利获得的规则,引导他们追求利益的方向。
黎民百姓的诉求是吃饱穿暖,治政清明,赵曦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当科技和工艺有止步不前预兆时,赵曦便引导着向外扩张,并给朝堂灌输这样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分对子民的压榨,缓解,或者说避免内部矛盾。
赵曦很庆幸,这个时代不算差,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借用后世的部分观念的,这也让赵曦可以相对轻松的去改变。
这个时代有很好经济模式基础,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氛围,有开明宽容的民众认知,有诸多有担当的名臣名将,还有强烈需要改变的执念。
因为这些,赵曦才逐步,渐渐的带着国朝走到了强盛。
现在是盛世,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公认的。
有些自恋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当一个君王有闲暇时间,当朝廷事务没有太多需要君王决断时,就说明这个王朝正处于良性发展。
赵曦现在就有很多闲暇时间。
“官家可在?”
赵曦正利用闲暇时间发呆,近来他越来越习惯发呆了。因为,原本的那些记忆,总是时不时的钻出来……
发呆时被人打断很不爽,王安石就是这样,觐见时不太习惯对内监轻言轻语。
“何事?进来吧。”
这么大的声音,不用内监禀报也听的见。
好像内监通报一声就要怠慢一样,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觐见都是这样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报,辽使入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