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第1586节
陛下到底是觉得自己做得对还是做的不对呢?
很多年轻的官吏算是揣摩到了什么叫做圣心难测。
亲身参与到了这场辩论中的官员们尚且心中忐忑,更不要说那些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官员,他们当然更想要努力去揣摩陛下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内府和外廷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调和和发展。
很明显陛下并不想要激化内府和外廷之间的矛盾,因此很多人也就有了落脚点,以此出发,开始积极酝酿奏章。保不齐自己就能够正中下怀,说中了陛下的心思,那之后受到重用、飞黄腾达,还不是指日可待?
陈禹很能够理解这些年轻官吏们的心态,毕竟有捷径的话谁还想脚踏实地的努力,哪怕是最后很有可能没有人能够成功的走通捷径,不过至少有这种可能就可以尝试一下嘛!
说来也有点好笑,从前几天内府分割的风声放出来开始,御史台的不少年轻官吏们都开始蠢蠢欲动。
御史台中主持的官员,多半都已经是和陈禹这种已经快要从官场上退下去的了,他们一生之中收获的功名利禄已经足够多,自然也就不觊觎这些,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而还有一小部分是和杜齐这样,封疆大吏当过、中枢要员也当过,当然也不在乎这一点,他们想要搏取进身之路,就更要从本职工作上下手,将御史台经营好了,陛下肯定不会放任他们在这里呆着。
剩下的关心此事的自然就是那些年轻想要上进的吏员们,论整个御史台中谁对陛下最了解,那自然是陈禹了,曾经的白袍统领,不管怎么说都是陛下身边一等一的心腹,当让白袍的赫赫凶名摆在这里,因此让他们直接去和陈禹打探这件事自然不可行,所以只能有事没事的往陈禹身边凑,能够探听点什么是什么。
陈禹干了十年的白袍统领,敌人的心思尚且都在他的拿捏之中,更何况这些自己人的心思,所以他只是略微揣摩就知道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心中好笑的同时,却也没有直接提醒他们,陛下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丢下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好好干,反而挖空心思的想要迎合陛下甚至干脆直接迎合内府或者外廷之中某一方的人感兴趣。
陈禹并没有这个义务,在白袍十年,他也学会了什么叫做“独善其身”,更是清楚这些年轻人们总想着能够走捷径一步登天,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里轮得到他们享受这种好事?所以只有等他们吃了教训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趁此机会,陈禹把这些平日里悠闲惯了的吏员们抓在身边,一个个的安排活计下去,整个御史台由内到外忙作一团,可是抱定要从陈禹这里获得些什么的吏员,有苦难言,却也只能乖乖干活,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或许正是陈禹对他们的考验,因此干活更是卖力。
不过陈禹也没有想到,陛下竟然还真的从天而降。
周围的吏员们都恭恭敬敬的躬身,陈禹和杜齐这些早年从龙的重臣可以和陛下随便一些,他们可不敢。
不过李荩忱并没有在前庭停留,直接和陈禹一起走入书房,除了杜齐之外没有任何御史台的官吏们随同。
陈禹看到乐昌和尉迟炽繁的时候当然就知道陛下的来意,的确,拆分内府与其说是外廷的压迫,倒不如说是陛下自己害怕内府内部的监察制度存在问题而导致姑息养奸,不然的话以陈禹对陛下的了解,只要陛下本身不愿意,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陛下的想法。
自信甚至有些执拗,这或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圣明仁德之君应该有的性格,但是陈禹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这样的性格,李荩忱也不可能在这滚滚乱世之中硬生生劈砍出来一条路,为这分分合合三百年的世间带来人们几乎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的和平安定。
陈禹从李荩忱身上看到的,并不是外面很多人所谓的圣明之君,而是一代雄主,是有本事在这乱世里收拢人心、打破常规的枭雄。
话说回来,内府的监察制度,自然需要加强,而还有什么比御史台更加专业的么?
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
“朕此次为内府内部的监察而来。”李荩忱开门见山。
陈禹和杜齐皆是颔首。
陛下会加强对内府的监管,也在情理之中。虽然陛下之前从来没有提起过此事,大家也不好把一些想法和思路直接落实在纸面上,但是陈禹也好,杜齐也罢,都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的。
陛下本身显然并没有真的把内府当做自己的禁脔或者后宫的过家家游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内府也不可能会有今日这样的规模。显然在陛下的心中,内府也是朝廷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然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建立非常完善的监管制度,因为不可能牵扯到太多的钱财和权力交易,派人去查还不够费劲的。
“内府和外廷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思路本身不太相同,外廷相对固定,在稳中求发展,而内府则侧重于创新,在各种外廷暂时难以涉及的领域之中开拓。”李荩忱紧接着说道,“所以御史台之前的行事方法和思路可能很难适用于内府。”
陈禹颔首:“陛下首创内府,敢为天下先,臣等佩服。若无内府,而今可能还会有很多事没有那么方便呢。”
“在场的也都不是外人,就不用吹捧了。”乐昌此时不由得笑道。
陈禹和杜齐亦是相视一笑,书房内的气氛也跟着轻松了许多。
陛下带着皇后和贤妃前来,阵容很强大,皇后是内府的直接管理者,而贤妃则掌管内府的财务,这让陈禹和杜齐也不敢轻易开口,指指点点,毕竟他们也不清楚皇后和贤妃对于内府建立监察制度的事到底是抱有什么心态。
不管怎么说,内府都是在后宫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建设起来的,也都是后宫妃嫔们的心血,御史台贸然拿出来众多有可能直接触动后宫利益的方案,那么皇后和贤妃恐怕以后会想尽办法给他们穿小鞋了。
现在皇后直接开口,自然就是表明自己是虚心受教的,这让陈禹和杜齐也就敢开口说话了。
最基本的官吏贪污受贿问题这个自然不用说,走到哪里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账本核对不上、钱财中饱私囊,那办你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但是内府存在的问题可远远不止于此,实际上刚才李荩忱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内府为什么会监管难。
也很好理解,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内府几乎都是在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概念的领域上下力气,比如这医院啊、书院啊之类的,前人虽然也有类似的机构,但是一些讲堂啊、药房啊之类的,显然并不能起到和现在的书院、医院等机构完全类似的作用。
因此这些机构应该如何发展、包括资金的监管和人才的调动等等应该如何安排,当真是摸着石头过河,都需要一点点的调整和尝试,这期间自然就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或者干脆直接造成浪费。
在统计核查的时候,这些到底应该算是人为的失误还是本来应该有的损失,就需要详细的辨别。
与此同时,因为内府要做的很多事都有可能本身不符合社会上传统道德礼法的,所以内府也只能遮遮掩掩,先通过一些私下里的渠道获取资金和资源。
比如之前女子学院的建立便是如此,固然现在女子学院已经算是内府比较成功的举措,但是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过于张扬而惹来非议,开办女子学院所需要的钱财基本上都是从各个富商、官吏等等手中私下里筹集来的,有的是借款、有的是捐赠,各不相同,时日久了自然而然就变成一笔烂账,在这中间有太多的可乘之机。
更不要说这一次北伐,社会各界捐财捐物,多数通过内府的渠道送到前线,到底有多少人捐款、都是哪里捐的、又都用到了什么地方,这些往往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记录,具体到细节,那就抱歉了,战火纷飞之中,内府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去记录。
这些过往的能够查就去查,查不到的也没有办法,战争期间,钱财的浪费和物资的损耗有时候也是在所难免。
李荩忱的关注点实际上也并不完全在整理和查找旧有账单上面,而是在内府的未来。内府的定位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晰,外廷负责朝廷的基本,而内府则会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内府之后还有可能会做出更多所谓“离经叛道”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内府也不能和当初一样遍地都是窟窿了。同时内府很多部门的管理逐渐趋向于正常化,因此更是需要要有人来监督他们。
陈禹径直说道:“御史台巡查百官,往往是从两个地方入手,一个就是个人的俸禄,每个人的账本首先就是一个突破口,另外还有其居住的屋舍等等,俸禄低的官员自然不可能住得起高宅大院。另一个,自然就是其人脉,结党营私往往比贪污受贿更为可怕,贪污受贿涉及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私人小事,但是结党营私却已经是在朝廷之外自成团体,其所做的一切都不再是为大汉服务,而是为了其小团体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服务,一旦其强大起来,势必会成为隐患。”
杜齐紧接着补充道:“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意图贪污受贿的,往往都是地方州府官员,天高皇帝远,自然就有可操作的余地。因此多派人进行巡查,就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而想要结党营私的,往往是京中各部吏员。
地方官员来往调动,没有结党营私的机会,但是京中官员不同,尤其是一些本身权力不大的吏员,更是想要抱团取暖,或许他们本身只是无意,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结党营私,假以时日,这些人陆续上位之后,就很可能继续联手,直接形成和朝廷其余官员对峙的一个团体,这亦是我们需要提防的。
此次大汉律法修订之中已经提及此事,并且让我们御史台配合拿定一个方案,在后续修订之中会加入到律法里,作为判断结党营私与否的参照,甚至是关键依据。而内府显然也有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臣以为陛下不妨从此处入手。”
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订的律法
李荩忱颔首,人心各不相同,自己觉得大家都能够聚集在大汉的旗帜下向前进,但是每个人之间不可能真的放弃掉自己的成见或者其余羡慕、嫉妒等等情绪,因此被排挤的相互联合、有争权夺利心思的相互勾结,也在情理之中。
往往朝堂内外表面上看上去的平静,背地里也总是充满勾心斗角。
李荩忱身为皇帝,当然知道自己能够看到的很多情况下都是官员们刻意为自己展现出来的一面罢了,甚至一些人脸上的笑容有可能都是假笑。
所以他也必须要借助御史台之手,维持自己所看不到之处的秩序。
甚至假如真的迫不得已,李荩忱并不介意动用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