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拜占庭 第655节
果然色情,是男性消费的第一生产力。
索菲强推的造纸术,在印刷书本上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倒是春宫图的质量日益改进。瞧瞧这纸张的质量,看看这画画的技术,上色之后是活灵活现,有体积有明暗,连个中男性、女性的表情都有表现。姿势就更不用多说了,除了传统的传道士体位外,还有各种连索菲都啧啧称奇的奇特姿势和play。
比希尔特拿回来的,歌颂索菲功德的画还要好。
等等。
索菲突然醒悟,他娘的,搞黄色的同人图都比官方花的好看,看来自己对君堡的理解还是弱了一些。
普通市民也有他旺盛的创造力。这是索菲忘记的事情。
只是如果这旺盛的能力成都用在搞黄色上,实在令人无语。想想如果后世对索菲一朝的印象,这是一个市民们搞黄色创造出新画艺术的时代,索菲就感觉自己的名声都毁了。
索菲觉得,可以尝试开始引导市民们去创造诗歌、小说和绘本了。
君堡丰富的市民生活,是滋生这些的土壤。
文化发展,也将增强罗马文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无形中维持罗马的统治。
正想着的时候,狄奥多拉悄悄关上门,拉开被窝钻了进去。
“干嘛?”
“我们照这个姿势试试。”
作者的话:这一章的末尾,描写的是今天晚上没有看书的书友。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索菲陛下的社会变
次日,索菲躲开女皇们的日常追杀,跑到政事厅开始重新理政。
放在案头的第一件重案,就是色雷斯军区关于军田屡空、新政推行不畅的问题。
人大多时候是懒惰的。
并且惯性远胜于创新。
所以尽管索菲在西部的多数创新切实有力的巩固了他的根基,但对于东部来说,要推行索菲那一套,还是难上加难。
而且有一个关键麻烦就在于,东部是有自己体系的。
索菲在西部的时候,草创时连个城市都是自己打回来的,一切都从白地里指划,全新的架构塞入对此没有印象的空白大脑,使得新体系比较健康的搭建起来。往后征服意大利,则通过多个法令,逼迫山里、新生的人丁到新聚集地聚集,也是一片空白。而且意大利没有管辖大范围领土的经验,都要索菲从中谋划,无形中就延续了索菲体系的构建。
但在希腊、小亚细亚,罗马不但什么都有,而且许多地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索菲要以新代旧,无异于是对旧有体系的彻底破坏。但因为皇帝的尊贵身份,还有兵权的压制,旧有体系对索菲的反抗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索菲设置乡长老、治安官,他们就把原先的主保人换成乡长老,收买当地游侠做治安官,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就算有算税、分发符印为证等设置,当地也八成不可能遵循这个新规矩。
索菲要对每个城市的执政官进行垂直管辖,他们赶不走执政官与军队,就在背后曲心勾结,意图暗中操控城市。
索菲还要派遣法官、教士到地方上监督,他们就有意拉拢,或构陷攻訏,导致这一政策只在发达外贸型城市推行得开,在保守的农业城镇里,就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地方上来说,每次的变革都是一次未知的试险,并且八成变得比之前更糟糕。他们只想稳定,也只想像现在这样吃的脑满肠肥。索菲指责他们祸害人民,他们还会振振有词的反驳:“难道你的改变就不祸害我们了?”
错误好改,但正确的错误却总是难变。他们压根不觉得自己有错。
“些许硕鼠,躲在田间地头只愿守着一亩三分地,看我不把你捉出来拉到河边烤了。”索菲感到棘手,但并不觉得这是个麻烦。
归根结底,索菲的皇座是自己打下来的。
又不是舔巴西尔换来的。
好吧,是舔了一点点,但也只有一点点,没有更多。
索菲还给巴西尔的诸多错误行为政令擦屁股呢,不求比凯申公的黑屁股涂抹几道白粉强,总归是为李世民的晚年蒙上红布吧?
一报还一报,索菲不欠巴西尔的。
索菲在心头打趣巴西尔的时候,坐在索菲对面的乌拉诺斯等一众官僚,却都只觉得脊背发寒,生怕索菲再出什么杀人令,杀的乡间民间人头滚滚。这事索菲也真干过,就在意大利。禁暴令刚出哪一年,许多倨傲难训的贵族门户都因为私自动武,被驻扎在意大利的军队破门灭家。
“不要急。传令下去,把历年退伍的老兵们找出来,没有赏赐到位、战败而无处可归等的老兵及其直系亲属,全都集合起来。”索菲敲了敲自己的印章,又将其扩大:“但凡军人家属、民间贫苦无辜者、力壮家贫者、子女众多者等,都可以自由申报,成为拓土殖民的一部分。由官署补助资金到较荒芜地区拓荒。此事由军队全程管理,不需要官吏从中插手了。”
对于现在的索菲来说,上来就杀的人头滚滚,那是走隋炀帝的老路,不可取。
但话说回来,什么都不做,还不如隋炀帝。
索菲的意图,就是以军队为主干,混杂上他们的家属、民间贫苦人士,重新在人口稀缺的地区拓荒。这其实是在进行社会的财富再分配。所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地中海的战乱基本结束,许多原先荒芜的地方,其实就有了开发价值,近似于进行一个内部的殖民活动。索菲可以以增量压存量,来倒闭社会自觉的沿着索菲的方向转型。
这是许多皇帝都没有的奢侈空间。
“第一批,就安置在山外保加利亚、瓦拉吉亚。其后第二批去匈牙利。第三批可以考虑北方的罗斯旧地。诸如此类,慢慢推行。从沿海富足地区吸收贫困人口,给那些家伙一个榜样。”索菲说。前两批都在多瑙河上下,当地希腊人口增多,还可以有效促进罗马对东法兰克的控制。
其实,索菲乐观,其余官僚则不乐观。他们觉得,这样庞大的迁移活动,必然造成巨大的损伤。民间贫民在官吏的逼迫下走上移民道路,八成不都得死在大路上?
索菲知道他们的疑虑,所以补充道:“此事军队专管,每个迁移的军庄,都必须由军人家属为主。如此可保民心和睦,暴兵不残害平民。”
把平民与军属混杂,考虑的就是防止军队在其中坏事。
“所有的军庄,还要配备上大学行政系毕业的官吏,以职业素养来管理。日后升官,优先从这些人中选拔。”
第二个解释,其实有点大学生扶贫的意思。索菲的大学扩招百倍,将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弟都吸纳进去。不少人连学费都是皇家扶持,索菲让他们去,他们就必须去。近似于助学贷款转扶贫教师。
“最后,资金、人才,由我来提供,不需要国库支付。”
简而言之,这事索菲自己忙,中央官署不得参与。事后成功就是索菲牛逼,事后失败也不干他们的事。因为中央官署中,也大量存在着地方上的豪奢权贵。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索菲造势用强,却不能阻拦,最是心急。
但终于如此,才更有威慑力。
索菲以一己之力,都能易如反掌的推动新兴城镇发展,老家伙们还敢再阻拦?
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安排,都是索菲走自己的路,让老东西们在后面吃灰的准备。
这就和索菲治理家庭一样,不一刀切、不死走老路,在发展中找平衡。
这可都是前人在血泪中累积出的治国精髓。
索菲不过是拾取遗泽罢了。
作者的话:这一章讲一点索菲如何对东罗马旧地进行改造。这是必须的过程。最起码要做到帝皇政令下到城市。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土地兼并和马尔萨斯
“真是倒霉啊。”
约翰·斯凯利兹,因为拿出《历史简介》,而暴露皇家秘事,被女皇记恨而差点被按死的前幕僚、御墨官署秘书,现任的君士坦丁堡大学分院长,刚刚被陛下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他被派去到爱琴海沿岸民间采风。务必将此时民间的民生百态描绘出来。
索菲严厉的告诉他,这将为下一个阶段内的行政提供依据。如果他敢写的乱七八糟,他就不阻拦海伦娜女皇干掉斯凯利兹的计划了。
斯凯利兹大吃一惊,连夜收拾包裹逃出君士坦丁堡。
没有办法,斯凯利兹只好租借一艘大船,沿着爱琴海转圈。当然,作为善于经商的希腊人,他也顺便在君堡高价买入一批正宗赛理斯丝绸、陶瓷。而且这年头,大宗商品往往比不好卖的奢侈品更挣钱,所以他也额外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和盐。想看哪里价高便一起卖出。
近来,君士坦丁堡似乎逐渐恢复了万城之女皇的地位。天南海北各种肤色、不同国度的旅客哪都有。
有波斯来的商人和奇怪宗教的学者,有北方来的各种高大白皮武士商人,也有南方埃及皮肤发棕和发黑的古怪奴隶,意大利人、勃艮第人、匈牙利人、阿勒曼尼人等等。反正是能想到的都可以见到。包括所谓的赛理斯人,斯凯利兹都听说来过三四批了。只不过他们和本地人语言不通,卖完货就走了,也没有人搞明白他们怎么看索菲。
据说他们长的和波斯人很像。斯凯利兹认为,八成是突厥人假冒的。
唯一令本地人不满的就是,这座城似乎渐渐不那么罗马了。国际化的大都市,毕竟必须是多元包容的。
因为外地人成批增加,包罗万象,仿佛间那种古典的罗马文化逐渐受到侵蚀。这比以前任何一代皇帝都要剧烈,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事坏。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新职业多了。
比如教授赛理斯文字的学士,最近就比较吃香,听说他们从东方找了一些学者,合开办了一家私塾。还有异域的占卜术士,做小买卖的,卖壮阳药的等等。
对斯凯利兹本人而言,他不喜欢这种变化。
如果人人都跑去路边算命占卜,这还像话吗?
带着这样的不爽,他在第一站,阿卑多斯下船。
这里是进入马尔马拉海的锁钥,城市人口稠密,港口上挥汗如雨的装卸工人,多的让斯凯利兹差点误以为这里是军营。
作为调研学者,斯凯利兹还是尽量做到了详实。
他首先去找本地的商人公会,然后是查阅官府资料。通过翔实的数据,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座十分繁荣的商贸与军事城镇。驻兵3000余,人口过五万。整座城市生机勃勃,越发繁荣。从巴西尔陛下到索菲陛下,城市人口膨胀了六成有余。
好事啊。
斯凯利兹接着南下,路过以前是被流放地的希俄斯岛。连这里,都变得人满为患,流放地早已名不副实。
然后是萨默斯、安塔西亚、克里特、雅典、帖撒罗尼迦等城市,斯凯利兹将爱琴海转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
爱琴海十分繁荣,人口暴增,经济昌盛,是绝对的文明之光啊。
带着这样的调查,斯凯利兹回到了君堡。
“好家伙,要不是老子知道事情的根源,估计也被你骗了。”索菲读罢,却觉得无聊。
斯凯利兹的调查没有问题,但是他的数据来源,却全都是比较上层的观点。
下层呢?
索菲将他的调查扔进火炉,第二次命令斯凯利兹到爱琴海调研人口问题。并且不许用官方数据、咨询市议会等手段。
斯凯利兹摸不着头脑,去找老师。
利奥·迪亚尔毕竟是从政多年,历经三位皇帝的老官僚,他建议斯凯利兹:“到民间去。最贫穷的街区港口去看看。”
斯凯利兹去了。
这次,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他发现,每个城市都是极端的臃肿。城里面充斥着来自各个乡下的农夫,没有任何技能的他们,也没有田地可耕。家乡的田不是被权贵夺占,就是债务缠身无法回家。可怜的他们,不得不涌入城市找新的生机。
可城市连掏粪工的工作都被人争抢,更何况这些一句话都说不好的农夫呢?
不得已,他们只好聚集在街头巷尾,恳求一天半日的工作,换一碗饭维生。每天都有人饿死,尽管爱琴海基本不缺粮食,粮价回落到了五十年前,却仍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
在粮食丰收的盛世里饿死,这合理吗?
斯凯利兹不知道。他心情沉重的发现,进城务工的农夫,只是悲剧的一个面。
人口剧烈增殖的后果之一,就是子嗣激增。
这是被称为‘赛理斯时期人口大爆炸’的初奏。由于没有避孕手段,再加上索菲改进粮食生产,而且推广医学,以及和平的到来,四个因素叠加,使得每家每户的子嗣都开始暴增。
女性们普遍出现了身边跟一个,手里牵一个,怀里抱一个,肚子里有一个的现状。
但是粮价的降低,和新增的工作,却跟不上这种激增。
斯凯利兹也学过数学,他知道,如果一家人生八个孩子,尽管可能只活一半,却也是成倍增长。等15岁后,第一代子嗣结婚,又是人口翻倍。
如此只需要四五十年,一个家庭就会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