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40节
秦穆公三十四年,白国一百四十五年
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战的仇,晋襄公领兵抵抗。
二月七日,两军在彭衙交战。秦军大败,孟明视等退兵回国。
晋国人戏称秦军为“前来拜谢恩德的部队。”但是秦穆公还是任用了孟明视等人,孟明视更加努力于修明政事,给百姓以更大的好处。白乙丙也更加刻苦治军,几乎每日都在军中宿营。
三月,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他的祖先是晋国人,逃到了西戎,会说晋国的语言。戎王听说秦穆公贤德,因此派由余到秦国去考察,请教治理国政的方法。
秦穆公让由余参观了秦国的宫室、储备,由余却说:“这样宏伟的宫殿,如果让鬼神来打造,他们也会觉得劳心;而如果让人去制作,难道百姓不会很辛苦吗?”
秦穆公认为由余很有见解,于是和他详细交谈,发现他是个大才之人,穆公退朝后就向内史廖询问:“我听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国的忧患。现在由余的贤能,就是我的祸害,应该怎么办呢?”
内史廖回答说:“戎王身处偏僻闭塞的地方,从没听过中原的音乐。您可以尝试送他一些歌舞艺人,以此削弱他的心志;再为由余向戎王请求,来疏远他们的关系。
我们留住他不让他回去,来拖延他回国的期限。戎王怪罪由余,就一定会怀疑他。君臣之间产生嫌隙,我们就可以得到由余了。况且戎王喜好音乐,一定会荒废政务,这样由余和他的分歧就会更大了。”
秦穆公听后很是高兴,于是他就和由余席垫相连而坐,共享餐具而食,向他询问西戎的地理形势和兵力配备而全部详细了解,然后派内史廖把十六名歌舞艺人送给戎王。
戎王看到舞乐后惊为天人,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精妙的东西,一整年也不理朝政。这时秦国才让由余回去。而由余归国后,看到戎王沉湎于舞乐,多次劝谏,戎王都不听从。
这边秦穆公又多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在不断的心中较量下由余最终归降了秦国。穆公见到由余来了,大喜过望,立马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不断的向他请教讨伐西戎的事情。
第四十八章 穆公称霸西戎,人殉之恶
秦穆公三十四年,白国一百四十五年
冬季,晋国的先且居、宋国的公子成、陈国的辕选、郑国的公子归生攻打秦国,秦军后退没有抵抗,联军夺取了汪地,到达彭衙后撤军,报了彭衙之战的仇。
秦穆公三十六年,白国一百四十七年
秦穆公再次重用孟明视等人,派他们领兵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就焚烧渡船,孟明视说:“三战三败,但是君上非但没有治罪于我等,反而更加重用我们,这难道不令我们感到羞愧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报答君上的方法吗?
不是的,因此我烧毁了渡船,这一次征战,如果不胜利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因为我没有脸面,秦国的尊严就在这一次了,如果还是失败,我实在不知道我们还有何脸面存活于世。诸君,可否与我共战晋军,以报君上之大恩?”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在秦军强烈的复仇心态下,很快就把晋军打得大败,进而攻取了王官和鄗地,报了崤之战的仇。之后晋国人都守着城池,看着城下已经变成虎狼之师的秦军,根本不敢出战。
见此情景,秦穆公从茅津渡过黄河,筑坟埋葬从前在崤山战死的秦军士兵,为他们追悼发丧,痛哭了三天。秦穆公面对全军发誓说:
“将士们!听着,不要喧哗,我向你们发誓。古人常说:向老年人请教,就没有办错的事。为了反思我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劝谏而犯下的过错,所以作了这篇誓词,让后代记住我的过失。”
秦穆公三十七年,白国一百四十八年
被秦穆公任命为上卿的由余向秦穆公提出了调整秦国东争战略,改为西进。
“君上,我听说树的根须是往湿润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汲取到足够的营养,如果在干燥的方向浪费太多时间,这棵树就不会长得很高大,甚至死亡。
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啊!秦国已经夺取了晋国的河西之地,最近几次的战斗可以看出,晋国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既然东边的扩张有所迟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向西扩呢?
西戎之地有大片草地,那里生活着大量的戎狄,如果秦国将西戎之地收入囊中,我们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兵员,还能获得优质的战马。
等到我们消化了西戎之地时,我们的力量不就更加强大了吗?再往东扩张,不就更加容易了吗?”
秦穆公听完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在由余这个熟悉西戎之地的军师的指挥下,生擒了戎王,一举征服了西戎十二国,这样,不仅秦国西方的威胁基本解除了,而且疆域增加了周边千里的土地,由此称霸西戎。
听说秦国覆灭了西戎,周襄王派召公过带着金鼓等贺礼向秦穆公祝贺。
秋季,晋襄公又攻打秦国,包围了邧地、新城,以此报王
官之战的仇。
同年,楚国灭了江国,江国是秦国的盟国,秦穆公身着素服,移居侧室,减少膳食,撤除音乐,以表示哀悼,礼数超过了规定的限度。
有大夫劝谏他,穆公回答说:“盟国破灭,即使未能援救,难道还能不哀悼吗?我是以此来警戒自己啊!”
秦穆公三十九年,白国一百五十年(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去世,陪葬者一百七十七人,其中秦国的良臣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了哀悼他们,为他们作了《黄鸟》一诗: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白国
白氏学府,思辨场。这是白氏学府中的一块特殊的空地,宽大的广场上,星星点点的散落着一些石块。学子们三三两两的坐在石块之上,和旁边的人诉说着自己的一些见解。
这时,一块位于广场中间的大平石上,一位身着乳白衣服,头戴白冠,面容俊朗,左佩剑,右悬玉,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他那眉心上的一抹乳白神印的白氏子,向着周围的人群朗诵着《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学子围在白氏子的周围,听着如此哀怨的诗,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如此的沉重。
朗诵完《黄鸟》,白循看着围着自己的众多学子,他深重的说道:
“各位,黄鸟鸣声之哀,声声贯彻我等心扉,我们为什么能感受得到哀怨,是因为我们难过于生命的逝去。这样做难道是仁义的吗?一个人来到天地,他对于天地来说,本身是没有意义
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能感受到意义,因为我们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进而我们作为人是有意义的。
如今,三个贤人,还没有运用他们的才能来为天地甚至诸夏做一些事,就被用来殉葬,这难道就是他们来到这个天地的意义吗?
穆公,多么贤明的一个君主啊,活着的时候他求贤若渴,生怕怠慢了任何一个贤人,可是死了却要贤人予他陪葬,这是多么讽刺啊!
殷商为什么要灭亡,就是因为人们已经忍受不了拿亲人祭祀上天的行为了,难道上天是喜欢人殉多于三牲的吗?这是不合理的。
我白氏早在始祖罴时就规定不许人殉,这正是明白了上天是仁慈,而不是血腥的道理啊!
我们学了如此多书和诗难道就是为了伤害同胞的性命的吗?不,随意的无理的剥夺一个人的性命,这是不合君子之道的,我不愿为。反人殉,倡三牲。”
“反人殉,倡三牲。”
“可,人殉是几百年的旧例啊!历代都是如此的,反对人殉不会惹怒上苍吗?”
白循看着反对的学子说:“这位学子,惯例就是对的吗?人殉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暴政,他不仅减少了诸夏的人口,还带坏了诸夏的风气。
我且问你,一个贤人是活着的价值大,还是死了的价值大?”
“这···”
“肯定是活着啊!活着不仅能治理更多的庶民,还能强大国家。”
“对对对,是这个理”
“由此看来,这人殉确实是暴政啊!”
白循看到大多数学子都赞同了反人殉,于是又说:“可能会有人认为不人殉就会惹怒上天,那么我想请问各位,上天是仁慈的,还是残暴的?”
“当然是仁慈的啊,如果不是仁慈的,人怎么能够活到现在呢?”
“既然是仁慈的,就不该人殉,难道仁慈的上天希望接受残暴的人殉吗?这是合理的吗?
如果实在是想要感谢上天,三牲不也是一样的效果吗?”
“是极!”
白循见大家都基本同意了,于是朝四周作揖道:“既然诸位同意我的观点,还请诸位今后遇到人殉的情况能够尽力的去阻止,在这里我希望各位都能够学有所成,都能养成君子之风。”
说完就分开人群走了。
“这是哪个白氏子啊?”
“听说是白公的第三子,经常泡在藏书阁,小小年纪就能学富五车,还具有如此仁德之志,这不愧为有神印的白氏子啊!”
“难道还有没有神印的白氏子?”
“有的,那些都是上几代白公的公族之后,他们虽然有些也是有才能的,但是已经失去了神印庇佑,有些方面比神印白氏子还是略有差距,除非是天纵之才。”
“原来如此,我是今年进学府的宋国人,多谢学长教诲!”
“哪里哪里,我也是列国之人,前来求学,幸会幸会!”
楚穆王十二年,白国一百五十七年(公元前614年)
杀父篡位的楚穆王商臣去世,穆王在位时灭掉了江国、六国、蓼国。其子熊侣继位,是为楚庄王。
秦穆公的谥号有“穆”和“缪”只说。
单从“穆”来说:布德执义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秦穆公对内广修仁德,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良相,将秦国一个西陲小国,治理成能和晋国扳手腕的大国,不愧为穆。
从“缪”来说: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其一,晋献公死后秦穆公不先立“贤公子”重耳,却立“不仁”的夷吾为惠公,从诸夏的角度来看是做事荒谬造成的。其二,秦穆公将三良陪葬而死,不顾死后秦国人才断档的事实,也不愧为“缪”。
——《关于秦穆公谥号之争议》
第四十九章 楚国的鸟,九鼎
楚庄王二年,白国一百五十九年
晋国卿大夫赵盾趁着楚国新君初继位,还没有梳理好国政的时候,派遣上将军郤缺率领晋国上、下二军突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附庸国蔡国,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
正在欣赏曼妙舞乐的楚庄王见到了蔡国的求救书信,竟然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国破家亡之际,蔡庄侯只能与郤缺签订城下之盟。
楚庄王三年,白国一百六十年
丧权辱国的蔡庄侯,因为一直放不下这口气,最后悲愤而亡,而楚王宫内依然是载歌载舞。
同年,楚国大饥。巴国东部的山戎族则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了阜山。楚国连忙组织防御,派部队在大林一带布防。同时,东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机作乱,派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进而直接威胁訾枝。
而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另外不久才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也带领各夷族部落在选地集结,准备进攻郢都。
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相继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了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下仿佛楚国马上就要面临崩溃。
而少不经事的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楚庄王为何如此荒靡呢?原来,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而国内又矛盾重重,相继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又有楚穆王留给他的令尹斗般用来辅助他,监督他。
在复杂的形势下,他不知道该相信谁,于是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以此来寻求忠心又有才能的助手。
这天,庄王正左手搂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国的少女,坐在歌舞乐人之间,吃着郑姬喂的水果,喝着越女递来的美酒,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这时大夫伍举前来觐见,庄王见状说:“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呢?”
伍举说:“君上,我这次来是因为有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上来,所以特来请教君上。”
“哦?还有大夫猜不上来的?那寡人可要仔细猜猜了。”
“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