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41节

  楚庄王听完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哈哈,我猜着了。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啊。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且等着瞧吧。”

  伍举明白

  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去。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钟情声色犬马。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

  楚庄王问:“大夫,何事这么伤心啊?”

  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而感到伤心,也为楚国即将灭亡而伤心啊!”

  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

  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如此您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就在眼前了吗?”

  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

  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愚蠢,可您比我还要愚蠢。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要愚蠢吗?言已至此,您要杀便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向伍举、苏从等人发誓,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

  楚庄王亲政的当务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国。楚庄王撇开令尹斗般,乘坐战车亲自到了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师,亲自指挥。

  楚庄王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国根本抵挡不住楚军的猛攻,很快就不支了,宣告灭亡,就这样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楚庄王经平定内乱与灭庸后,统治已趋稳定,遂萌北上图霸之志。其时,中原国家仍以晋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白齐,秦、齐虽渐上升或恢复,仍非晋之强劲对手。

  但晋国现在的国君晋灵公,十分残暴无道,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故国内统治既不稳定,国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楚庄王认为这就是北上称霸的最好时机。

  楚庄王四年,白国一百六十一年

  晋会卫、陈等诸侯于扈,以郑有二心于楚,拒绝郑穆公与会,经郑子家书告赵盾,申辩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从强令的苦衷之后,晋才允于请和。不过至此之后,郑国也发现了晋国对楚国实力的担忧,进而也不得不转变对楚国的态度。

  楚庄王六年,白国一百六十三年

  郑国以晋国不讲信义,说好了一起伐齐、伐宋,但都因为受到了齐、宋的贿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主动与楚结盟。而随着楚国的稳定与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原国家,都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

  己的出路了。

  恰时,陈共公卒,楚庄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陈灵公一气之下,与晋结盟。楚庄王见有了出兵的借口,于是立即亲率大军攻陈,接着又攻宋。

  晋国上卿赵盾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于棐林,攻郑以救陈、宋。楚庄王派屈贾率军救郑,与晋军遇于北林,晋军败,大夫解扬被俘,晋军只得退回。

  同年冬,晋为摆脱被动局面,依据赵穿的计策,攻打秦国的盟国崇国,想迫使秦来救,然后便于向秦国求成地,不料秦国并不理会。之后晋又攻郑,以报北林之战。

  楚庄王七年,白国一百六十四年春

  郑国受楚国的命令攻打宋国,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国囚禁华元,俘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后来华元逃跑了,为宋国修筑城邑。

  同时,秦国为报复晋国入侵崇国的战役,出兵攻打晋国,包围了焦邑。秦、晋关系一度紧张。

  夏

  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战。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子越椒属于若敖氏“他那个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差不多要完蛋了,暂且让他回去加重楚国弊病。”为由,悄然退去。

  同时,又因晋灵公暴虐,所以为赵穿所杀,赵盾等立公子黑臀为晋公,是为晋成公。

  楚庄王八年,白国一百六十五年

  春

  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军中接见王孙满,同时好奇的问:

  “寡人听说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其后夏传商,商又传周,最后在周公营造洛邑之后,放置于其中。

  听说鼎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其上刻有龙纹凤饰,是世间难得一见之物,我楚国久居南方,没有见识过这样华丽的东西,也不知道九鼎的轻重,今天恰好路过洛邑,不知是否有幸可以一观,满足我们这些南方来的诸侯啊?”

  王孙满听到楚庄王问鼎的样式,心中十分愤怒,不过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九鼎的大小轻重在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自身。”

  楚庄王见王孙满拒绝了他,就夸耀楚国的军事力量加以威胁,说道:“不要自恃有九鼎,光楚国士兵在战场上折断的敌人的戈尖矛头,就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南方、倨傲少礼的楚庄王,善辩的王孙满进行了巧妙的反驳,他先绕开楚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他说:

  “大禹统治天下九州,每州都送来出产的青铜,铸成了九鼎,象征整个天

  下。夏桀无道,鼎就迁到商朝;过了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

  可见,只要有德义,鼎虽小也很重,重得很难搬得走;如果没有德义,鼎虽大也很轻,轻得很容易失去它。成王把鼎安放在郏鄏,占卜说周朝的世系有三十代,可维持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旨意。

  现在周王室的德政虽然衰败了,但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楚庄王听完后也意识到有晋、齐、秦、吴等诸侯大国在,条件还是远远不足的,便退兵了。

  太行山

  “战争越来越频繁了啊!”满头白发的白钰站在一个山顶,看向南方,感叹的说道。

  已经年近中旬的白均说:“阿父,是不是要到乱世了啊!”

  “战事越频繁,庶民的生活就越苦了啊!我们要寻求安天下之策啊!”

  “家中的典籍不够吗?”

  “在山中待久了,眼界也就窄了啊!我决定了,今后大量的白氏子要出山,要好好的看看这个世道,顺便寻找济世之学,别一天到晚待在藏书阁。

  特别是白循那小子,一天天待在藏书阁,门也不出。”

  “阿父,诸侯们没有意见吗?”

  “他们有什么意见,我们又没有派兵出去,我们派出子弟去往列国,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喏,孩儿记住了。”

  “还有,虞儿要加冠了吧?”

  “是的”

  “这样,等虞儿加冠之后,让他跟着他三叔循一起出去游历。”

  “这,太小了吧,之前从来没有少主出去的先例啊!”

  白钰看着白均说:“先例?要是这个世界一直按照先例走的话,我白氏还能有现在的地位吗?可能我们还是奴隶吧!”

  白均无奈的说道:“喏!”

  白钰又看着湛蓝的天空说道:“时间不多了啊!”

第五十章 当代大禹,小国的悲哀

  楚庄王九年,白国一百六十六年

  楚国,期思。一个大禹打扮,背挂蓑衣脚踩草履,手拄竹杖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史河勘探着两岸的地形。

  “此处地势甚平,有河水灌溉,草木茂盛,是一个垦荒的好地方啊!”

  “孙叔啊,你看错了吧!此地地势确实平坦,但是水文条件不好,每年常有洪涝,要是开垦农田,春季刚种上,汛期来的时候,秧苗可就全没了啊!”

  孙叔敖看着同行的士人,笑着说:“这有何难?水文条件不好,将他变好不就行了!”

  “变?你是神灵吗?怎么变?”

  “你知道中原地区为什么良田万亩,那么大一条大河,为什么洪涝很少呢?”

  “那是因为大禹将大河制服了啊!”

  “那我们就不能制服这小小的一条史河吗?”

  “这···”

  “我决定了,回去就召集国人,我要将这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千亩荒土变为千亩良田!”

  士人看着目光坚定的孙叔敖,虽然有些不信,不过还是十分敬重孙叔敖的志气,对着他重重的作了一揖,以表敬佩。

  很快,孙叔敖回到了期思邑,召集了大量的国人和野人,说:

  “诸位,我楚国偏居南方,不仅有蛮越侵扰,还有瘴气侵蚀,在先祖们前赴后继下我们才得到了如此广袤的国土,才开辟了良田千亩,难道我们要就此停下脚步了吗?

  就在先祖为我们创造下的成果上当蛀虫吗?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请为子子孙孙想啊!人是越来越多的,不开垦新田,你们的子孙又该在哪里耕种呢?

  今天,我发现史河和泉河之间有大片的荒土,那里就是我们的未来啊!有人说那里灾害频繁,根本不可能开垦出良田。可是我已经有了办法,可以让史河和泉河乖乖的灌溉之间的良田而不发作。

  但是我虽然有办法,可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所以,请你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子孙计,开荒地,得良田。”

  经过孙叔敖的宣讲,再结合孙叔敖以往的德行,大部分国人和野人都相信他,于是浩浩荡荡的工程大军开往史河,准备制服暴躁的史河。

  很快,经过孙叔敖的前期勘探,再加上冥思苦想出的办法,孙叔敖带人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称为清河;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称为堪河。

  如此,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使得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良田。

  这时楚国的令尹是若敖氏。有人向楚庄王进谗言诬陷若敖氏,若敖氏害怕被诛杀,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准备反过来攻杀庄王,但被庄王提前得知消息,攻打并灭掉若敖氏的整个家族。

  楚庄王又任命虞丘为令尹。

  楚庄王十五年,白国一百七十二年

  晋国因为

  郑国与楚国结盟,率领诸侯联军攻打郑国,郑公看联军势大,而楚军又迟迟不到,没办法只好表示愿意与楚国断盟,转而依附晋国,晋国同意,随后撤兵。

  楚庄王听闻郑国背叛,于是率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士会率领晋军前来救援郑国,楚军和晋军对峙于颖北。

  这一战,楚军大败,无奈楚庄王只好班师,而晋军则留在了郑国,帮助郑国防守。

  虞丘被任命为令尹时年龄就已经很大了,于是在这一年准备辞官,楚庄王多次挽留皆没有成功,只好问他:“虞卿,既然你去意已决,寡人也不再挽留,不过令尹之位不能空缺,你认为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呢?”

  虞丘说:“期思有一个人,他叫孙叔敖,据说他有大禹之才,他在期思期间,治理好了泛滥的史河,使得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土地变成了千亩良田,有这样的人才君上不任用,还等什么呢?

  我听说百里奚时期提出过五步称霸,其中任用贤能是第一步,而孙叔敖正是君上称霸所需要的贤才啊!万万不可重演百里奚旧事,被其他国家得到了啊!”

  楚庄王听后,立马任命孙叔敖为令尹,因为孙叔敖素有贤明和才能,所以楚国百姓都十分信任他。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这时有一个老者正默默地站在门外也不动,手中牵着一个可爱的小童子。只见这老者头上用一块麻布包裹着额头,面色坚毅,脸庞轮廓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年轻的时候颇有姿色,一身洗的浆白的衣衫,只有腰间的一块玉珏显得不一般。小童的打扮也差不多,虽然衣服老旧,可是却很干净。

  等大部分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这个老者杵着竹杖牵着小童缓缓地迈入孙叔敖的家门,进门就高声喊道:无名之人,前来吊丧。

  霎时间,还没有走完的宾客都纷纷吃惊的看着他,甚至有人对着老者破口大骂。孙叔敖也看见了,但看这老者不似常人。于是整理好衣裳和帽冠出来接见了他,对老者说:

  “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老者说:“是有话说。我游历列国,见多了贵族庶民,有的人当了大官,便对人骄傲,到了后来百姓就离开了他;有的人职位很高,又大权独揽,最后国君就会厌恶他,甚至是除掉他;有的人俸禄优厚,却不满足,最后祸患就加到了他身上,使他身败名裂。”

  孙叔敖向老者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者说:“地位越高,态度就要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要越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了,就不应该索取分外财物。如果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这样

首节 上一节 41/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