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58节
而比起灾情,更让他感到糟心是官员贪腐。
以凤阳暴乱这件事情为导火索,经过调查后,朱标发现大明官员贪腐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的多。
刚处理完一批贪官,回京路上的朱标,忽然拉开马车帘子,开口道:“改道扬州!”
“是,殿下。”
驾!
..................
扬州城。
一辆华贵的马车沿着沥青铺就而成的扬州中心大道,慢慢地朝着府衙驶去。
马车里坐着的正是满心疲惫的太子朱标,此刻他正在闭目养神。
“铛铛,铛铛,铛铛!”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编钟声,吸引了朱标的注意。
朱标睁开眼睛,哪里来的钟声?
他掀开马车帘子,只见一大群孩子从前头一间以前从未见过的建筑里跑了出来。
朱标连忙喊手下去查看情况。
“殿下,那座高楼听周围百姓说是扬州城的国立小学。”那名手下很快便是回来复命。
“小学?”
“按他们的说法,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私塾,听他们讲是神候杨大人亲自筹建的,管理教学主要也都是他在负责。来这间国立小学上学的都是扬州城里的孩子。”能随侍太子左右的人,办事能力自然不用怀疑,早已是提前问清楚了所有问题。
这才几月不见,杨卿就又搞出新奇的东西出来。
朱标点了点头。
如果是他的话,或许真能找到解决办法。
他越发期待,杨宪能够解决他心中的疑惑了。
就在这时,朱标刚好看到了从小学里走出来的杨宪,连忙让人把他请过来。
事情就是这么的巧。
“太子殿下,怎么来扬州了?”杨宪看着马车上的朱标,疑惑道。
虽然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忙着一步步建设现代化扬州。
可对于全国各地的灾情也有所耳闻,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参与理政的朱标应该很忙才是。如果说是来扬州沟通羊毛加工制衣司的事情的话,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也不多,开春后天气转暖,制衣司的事情便变得不再那么紧急。
距离下个冬天还早着,如今各地要做的只需有条不紊地准备羊毛等原材料就行。
“上车说。”朱标开口道。
“谢太子。”杨宪点了点头,上了马车。
与太子同辇,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一旁朱标的内侍看杨宪的表情立马变了。
而且最让他感到吃惊的是,无论是朱标,还是杨宪,谁都没有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的事情。
马车车门,与车帘同时被关上。
驾车的内侍从车上跳了下来,改为牵马。
马车内。
朱标开始向杨宪诉苦,他发现也就只有和杨宪在一起时,他才能如此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这些日子,打从接手凤阳暴乱案子开始。
朱标亲自查处出来的贪腐案子就有五起。
最严重的一件案子,上百号人因此掉了脑袋。
他是越查越心惊。
朱标心中明白他所查出来的这些人,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整个大明,那些他看不见的黑暗处,还隐藏着不知多少贪官污吏。
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的态度,那是恨之入骨。
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在这件事情上,他认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因为朱元璋当年就是被元朝的贪官污吏逼得家破人亡,因此对这些贪官,他恨不能生啖其肉,饮其血,抽其筋,将他们挫骨扬灰。
再加上这次家乡凤阳暴动事件,更是将朱元璋这种情绪推向了极点。
朱标同样痛恨贪腐,同样认为这些贪官污吏该杀。
可在他看来,有时候朱元璋的做法还是太过了,株连手段在朱标看来还是太过酷烈。
这些日子,他身心俱疲。
不知道这样杀下去,是否真的能止住这股贪腐之风。
听了朱标一番话后,杨宪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道:“不知太子殿下,是否有试过将自己代入那些贪官的视角,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贪?”
“代入贪官视角?”朱标疑惑地看着杨宪,果然每次对方都会带给他新的惊喜。
“这些当官的,那一批和皇上一起打天下那一波人,自不用说,几乎可以说是拿自己的性命拼到了如今的身份地位。就拿普通的读书人来讲,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才拿到官身。首先一点他们都会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然后就是咱大明官吏干的活实在是太多太累。”
“拿应天府的京官举例,天刚破晓,大多数百姓都还睡着,可对于在京的官员来讲,又是一日的早朝开始了。”
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间的早朝,可不像后世电视剧拍的那么轻松。
早起后招呼丫鬟沐浴更衣,用过早膳吃的饱饱的,然后坐在轿子里到达宫门,日上竿头,和同僚打打哈哈吹吹水,然后上早朝。
朱老板当皇帝的时候,时常有人讲,那上的不是朝,而是命。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早朝,凌晨3点,大臣们就要到达午门外候着了。
京城这么大,可不是谁都有那个实力住2环内的。
住的稍微远一点的官员午夜时分就要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后,就可以准备出发了。
而且怎么去上早朝,咱老朱这边也有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只允许步行,不准骑马坐轿子,除非皇帝恩赐。
如果赶上一个极端天气,那完蛋了,起床时间只能是更早。
朝廷也知道早朝时间太早,午夜时分,古时候又不像现代有路灯照明,再加上古代街道可不像现在这么平整,因此一不小心,踩到坑,摔个头破血流都是常事。
因此朝廷这边直接安排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打着灯笼等候上朝的官员,替他们引路。
这些人又被称为打灯人。
每一次,官员们见到这些打灯人都会蜂拥而至,生怕自己错过时间。迟了就得等下一个打灯人,要是误了上早朝的时辰,那就完了。
因此朱老二在京城修建沥青路倒是做了件好事,这些做京官都该感谢他才是。
第79章 我对钱没什么兴趣
吃早饭那是想都不要想,如果你非要吃,那么你必须得保证自己在早朝的时候不会因为吃早饭上厕所。
明朝早朝打卡制度,可比后世上班考勤要严格多了。
扣的不仅仅是工资,查的也不仅仅只是时间。
都察院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督记载百官早朝的未到人员,要逐个点名,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点卯。
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缺勤或者迟到,最轻松的也要“吃板子”。同时仪容姿态等等,一切都有严格的要求。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笑道:“听说年初,有大臣因为上早朝的事专门写了一首诗,陛下因此大怒,直接罢免了他。”
朱标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点了点头,开口回道:“是钱宰,钱大人。”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诗。
这个钱大人,一把年纪了,就因为这首吐槽诗,直接丢了官帽。
按照咱老朱的讲法。
他身为天子,尚且日起四更。披星理政,深夜秉烛批阅奏章,日不暇食,夜不安寝。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还想搂着婆娘睡到五更天?
你钱宰既然想睡晚觉,又怀念田园生活,那得了,回老家种田去吧。
古代,并非每个朝代都有早朝。
即便有,也绝无可能日日早朝。
皇帝第一个吃不消。
就是在明朝,也就只有洪武年间,哦,还有一心中兴的崇祯帝,日日早朝从不间断。
一个碗开局,一根绳结束。
倒是首尾呼应上了。
“太子殿下,可知道朝廷官员的俸禄有多少?”
这种小儿科的问题,自然难不倒理政的太子。
明朝官员共分九品十八级,九品之外还有未入流的小吏,这些人组成了大明帝国庞大的官吏队伍。
从最高的正一品俸禄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到最低正九品官六十石,从九品官五十石。
杨宪官职是扬州知府,正四品。
俸禄一年是二百七十石。
“看出问题所在了吗?”杨宪开口问道。
“大明官员俸禄,是开国之初,父皇与中书省以及六国公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即便最低的九品官,一年俸禄,养活一家五口也不成问题。”朱标开口道。
杨宪见朱标依旧不明所以的样子,轻叹了一口气,只能直接点出了问题。
“太子殿下所指的养活一家五口,仅仅只是饿不死而已。拿咱大明最多的九品官举例,一年六十石,一个月也就只有5石米,刚好够5口之家吃。先不说,是否所有官员家里都仅有五口人,老夫老母,夫妻,子女,随便算算都不止这个数。就按五口人算,朝廷所发俸禄也仅够吃食而已。”
“住的地方需不要花钱,就算是自己的房屋,日常需不要修葺?除了粮食米饭,需不要吃肉?一家子一年到头需不需添制新衣?冬日烤火的煤炭要不要花钱?老人小孩风寒感冒看郎中抓药需不需要钱?同僚之间偶尔应酬,聚餐喝酒,又需不需钱?”
杨宪一连几个问题,直接把朱标给问懵逼了。
朱标这才发现,他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