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121节
后来战火一起,到明军攻北平,元军为守城,拆了广化寺里好多房子,加上百姓和僧人的逃离,等明军进城后,广化寺就衰败了。
朱高煦拿下之前,其文殊和普贤两殿已经破坏不堪,房屋大梁都被用去守城,完全无用。
现在还有观音和地藏殿还保持有七八成的样子。
来上香的百姓,要么是求子,要么是祭拜去世的家人。
毛雄拿下后,重新修缮,把观音和地藏两殿和后面的两殿切割,建了新院墙。
这样所有的香客会被拦在前院,只能看到观音和地藏两殿,也只能在这里上香。
通向后院只有一条走廊,且有重门锁着,非院里的人,无法进入。
此时大概相当于后世上午八点左右,朱高煦进去往左拐,沿着走廊走到底,看到一道重门。
毛信上去敲了几下,里面很快有人问:“是谁?”
“高先生来了。”毛信道。
吱,重门打开,一个僧人合什:“阿弥陀佛,拜见高先生。”
“好,好。”朱高煦比较满意,这家伙很入戏啊,没有叫高阳王。
进去之后,里面别有洞天,原来破败的文殊和普贤都被修缮好了,但大殿里的雕像早不见踪影,朱高煦也没问毛雄怎么处理的,后院还有好几十间屋,囤积着好多盐和糖还和粮。
后世的广化寺,共有三百多间殿宇,这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也不过一百间不到。
可以说北平里毛雄所有的店铺和仓库中,这边因为位置大,面积多,囤积的最多。
朱高煦进去没多久,就涌出来一队甲兵,是看守这里的卫士,纷纷拜见高阳郡王。
但他们现在没穿甲,只带着兵器,而且全是有家属的,家属也都住在里面,都是韩王寨的人,这批人耐的住寂寞,在山里能住,在这里也没啥问题。
朱高煦示意毛信和典盛把包裹里的东西递给他们,吃的用的都有,还有一些银子和铜钱,诸人纷纷表示感谢。
朱高煦借机参观了四周,并和他们聊了聊,想要看看他们长期呆在这里,有什么心态变化,结果发现这些人很淡定,心态都保持的挺好。
大概聊了有一刻钟左右,朱高煦自己都说的口干舌燥,这些人却是越来越兴奋,好像很喜欢和高阳郡王聊天,更没想到高阳郡王一点架子都没有,和他们聊这么久。
就在这时,外面的典盛小跑进来,低声道:“好像来了,有个小娘。”
“以后再聊哈。”朱高煦哈哈一笑,抱拳而去。
到了前院后,朱高煦果然远远看到有个小娘也戴着斗笠正站在观音殿门外。
小娘四下打量,似乎在寻找什么。
朱高煦一眼就认出是景姝。
“去把她叫来。”朱高煦转身回到内院,正好在观音殿的背后一间小屋。
第149章 我怎么对的起我三弟
小屋里被专门清理过,有个干净的床榻,还烧着火炉,右侧的窗户开了个小口用来通气,房间比较暖和。
数分钟不到,外面有人敲门。
“进来。”朱高煦道。
吱,房门打开,景姝满脸通红站在门口。
她表情有点激动,刚刚听到朱高煦的声音时,已经有点情绪。
现在站在门口看到朱高煦,心中又羞又怕,又不敢进。
“快进来,外面这么冷,当心着凉。”朱高煦不由分说,把她往里一拉,吱,将门关上。
景姝心里觉的好暖,高阳王说话总是替人着想,怕我着凉,一时间百感交集,想到自己要嫁给朱高燧,十分亏欠和对不住他。
“唔”景姝一头扑在朱高煦怀里,直接就痛哭起来。
“对不起,对不起---”景姝边哭边道。
朱高煦紧紧搂着景姝,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在见景姝之前,他已经在脑海里琢磨了无数的甜言蜜语。
但看到景姝哭成了泪人儿,他居然啥也说不出口。
景姝哭了好一会才回过气来。
她依偎在朱高煦怀里,感受到从没有过的温暖和安全,心里甚至希望时间永远停格在现在才好。
朱高煦轻轻抚弄着她的秀发,闻着她身上的淡香,用极为温和的声音道:“母妃拒绝我的当天,我对自己说--如果可以用来替换,我愿意用高阳郡王的爵位,换来与姝儿妹妹的斯守一生--”
嘶,景姝倒吸口冷气,猛的抬头,她眼睛变的有点火热,死死盯着朱高煦。
我去,朱高煦心想,这会他要提私奔,这丫头真的会这么干。
没想到她表面看起来温温柔柔,居然也是个敢爱敢恨的虎姑娘。
朱高煦马上沉痛的道:“但是父王大事在即,家中又有两个新婚的妻子。”
“还有这么多部下跟随?”
“姝儿你可以骂我三心两意,但是我真的不能不管不顾我的家庭和亲朋兄弟们。”
景姝愣了下,忍着伤痛道:“殿下若是随意的放弃家中的娇妻,将来岂不是一样会随意的放弃我。”
“殿下顾家,顾亲人,顾朋友,这才是姝儿敬重你的原因之一,这才是姝儿眼中真正的大英雄,大丈夫。”
“可是。”朱高煦眼睛通红,咬牙切齿:“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嫁给别人--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
“殿下放心,姝儿心中,永远只有你一人。”景姝又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笑了。
接着就见她缓缓抓起朱高煦的手,深情的看着朱高煦,柔声道:“殿下还想再试试吗?”
“我---我现在,岂能再干这种事--”朱高煦拼命摇头,痛苦的道:“我再这么干,怎么对的起我三弟?”
“是姝儿自愿的,你骂姝儿没有廉耻也行,姝儿只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都给了殿下。”
“哎,我怎么会骂你--”朱高煦很不情愿的伸手过去。
-----
建文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燕王朱棣借着寒冬出师大同,朱高煦这次没随军出战,留守北平。
十二月二十四日,燕军抵广昌,守将杨宗投降,次年(1400年)正月初一,燕军抵达蔚州,守将王忠和李远降。
这两人中,李远可算一代良将,能力与徐忠李彬不分上下,甚至更甚,如果他要早点投降,在燕王起兵前就投诚,地位绝对要高于徐忠和李彬。
二月初二,燕军官攻打大同,久攻不下。
其实从整个靖难经过来看,明军攻打坚城能力极差,燕军也好,南军也好,正常情况下打什么城都打不下。
南军打个小小永平,打了几年都没打下来。
燕军打真定,打大同、打保定、打济南等,只要守军奋力抵抗,几乎也打不下。
所有被燕军打下的城,要么被偷袭,要么被里应外合。
所以明初这批所谓的精锐明军,攻坚能力真是一塌糊涂。
大同守将为陈质,原是宋忠部下。
跟着宋忠时,没过住怀来,因为怀来当时全是燕王的旧部,直接反水了。
陈质看情况不妙,带着兵马先跑,跑到大同,然后立刻控制代王,你看看,没有宋忠这庸将上司嵌制,陈质表现非常好。
然后他就凭几千兵马,死守大同,燕军数万兵马攻之无效。
与此同时,因为大同有代王,且是军事重地,位置非常重要,李景隆不得不发兵去救大同。
燕王见打不下大同,也就不着急,故意等着。
等李景隆兵马出了紫荆关后,燕军立马从居庸关返回北平。
这会正是天寒地冻,南军在冰天雪地中白跑近一个月,人困马乏不说,兵士还冻死冻伤不少,士气大损。
而燕王真特么运气好,他在前往大同的途中,还遇到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喇帖木儿从沙漠率众来投。
因为寒冬,草原上日子不好过,这三个蒙古人也不知道明朝内战打成什么样,估计是想找个靠山,和朵颜三卫一样,寻个好地方安置。
朱棣以明朝的名义把他们收归帐下,又白捡了一支蒙古骑兵。
同月,之前燕军略攻不破的保定府,居然主动归降,投降燕军,这让燕王一下子拥有保定府,永平府,北平三府之地。
靖难之战前后打了数年,无论其他地方得失如何,这三府可是一直牢牢在燕王手上。
所以建文二年二月,燕王是喜事连连,运气好到爆。
中间李景隆和朝廷与燕王也扯皮了一段时间,相互写信,都是在指责对方,朝廷还故意把黄子澄和齐泰暂时免了,想稳住朱棣。
但这种事大伙都知道是在玩表面功夫,谁都不相信谁,最后还是要靠战场上来说话。
建文二年四月,大明朝廷自认为经过几个月的重新部署,终于可以再次发兵了。
李景隆又一次集合兵马,这次足足有六十万之众,几乎举国一半之兵,再次征讨燕逆。
此次朝廷从全国各地调兵,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兵都有到场,由陆凉卫指挥使滕聚统率。
这陆凉卫是云南卫所,代表着云南沐家对朝廷和建文帝的支持。
但话说回来,云南全省纸面上有数十万兵马,沐家只派出这么一卫兵马,确实有点说不通,这也难怪朱棣登基后没找云南麻烦的原因。
另一个有意思的就驻守凉州宋晟,宋晟前年还和朱棣一起出兵塞外,早年和朱棣一起跟着蓝玉在北方,所以朝廷征召令到了之后,宋晟也派兵前往支持。
据说靖难结束了,他的兵马还在路上没到。
当然了,凉州这会真是远,在甘肃最左上角,而陆凉卫在云南最东边,所以从地图上看,从凉州到北平,和陆凉卫到北平是差不多距离。
但是考虑到朝廷集合兵马在临清和德州方向,那凉州是可能还远了点。
可人家云南兵都到了,宋晟的兵马在靖难结束还没到,也是挺有意思的。
反正就是这会李景隆麾下有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兵马,合兵六十万,声势浩大。
南军从德州出发,先到河涧,再到雄县,目标直指北平。
雄县原本被燕军攻下,这次听闻南军举六十万之众(号称百万),立马再次放弃。
四月十六日,李景隆先锋平安先到白沟河,十七日,从真定来的郭英,吴杰部也赶到集合。
十八日,后继南军还在路上,平安和瞿能,盛庸三人来到白沟边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