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26节

  现在全省各府官员都来了,证明汉王已经提前几个月就在召集大伙。

  全省府县八品以上几乎到齐,每个县府据说收到通知时,只留一个八品以上的官员,其他人都过来议事。

  这一下就是一两百人,然后还有大量卫所指挥级军将,差不多有三百人出头,闹哄哄的齐聚汉王府。

  很多文官不明觉厉,但有警觉的人,已经知道大事不妙。

  不一会,汉王和西平侯的弟弟沐昕来到现场,布政使曹昱眼尖,一眼看到沐昕身后正是西平侯的母亲耿老夫人。

  西平侯在安南,老夫人亲自出场,还加上他弟弟,当然就是代表着西平侯本人的意愿。

  大伙注意到汉王朱高煦全副武装,穿着铠甲,表情肃然,很多人也严肃起来。

  “肃静。”突然,朱高煦心腹周虎一声大吼。

  现场逐渐安静下来。

  朱高煦走到前面,神色凝重的缓缓开口:“建文元年八月,燕军与南军大战真定,南军大败。”

  四周鸦雀无声,有人感觉到大事不妙,很多人大气都不敢喘,全部看着朱高煦。

  “燕军因为之前攻城失利,招降保定府满城县无果,下令再次发兵攻打满城,城破之后,残忍的朱棣悍然下令,屠城三天,鸡犬不留。”

  嘶,人群一阵骚动。

  许多人此时已经知道朱高煦想干嘛,布政使曹昱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接着朱高煦一桩桩把朱棣的恶果说出来,包括居庸关杀降,谭渊沧州杀降数千明军等恶迹都说了出来。

  朱高煦跟着朱棣打靖难时就看到朱棣多次发檄文诬陷朱允炆,很多朱允炆没有干的事,也泼到朱允炆身上,甚至还说高祖皇帝朱元璋也是朱允炆杀死的。

  所以现在朱高煦有样学样,朱棣干过,没干过的,一通胡说,谭渊杀降的事,也说成是朱棣指使。

  更言朱棣在保定府时,曾下令诛杀满府文官,还当着众将面说过,如果建文朝的官员不降,就全杀了,反正天下人很多人想当官儿呢。

  场中诸文武听的一言不发,又惊又怕。

  朱高煦接着又道,靖难成功后,朱棣更不顾天下读书人,大杀学士们。

  方孝孺,练子宁,黄子澄,皆被灭族。

  他说到这时,已经有点绘声绘色,说起当时的场景,学着朱棣问方孝孺:信不信我诛你九族?

  然后又学方孝孺大声喝道:诛我十族又如何?

  场中文官们听到这里纷纷动容,很多人情不自禁身体都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汉王身后有十几个儿童出现,一边走一边高唱:“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正是方孝孺临死前的绝笔。

  儿童们声音清脆,带着哭腔,唱的数百文官胆颤心碎,才唱到一半,已经有人轻轻哭了起来,接着有文官带头,跟着合唱,很快几乎大部份文官都情不自禁的在唱了起来。

第258章 请天下人立刻诛杀朱棣

  当初姚广孝也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可见方孝孺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

  靖难之后,地区僻远的云南官场很少在正式场合听到这些事情,很多官员想说也不敢说,如今朱高煦情景还原,把那些发生过的悲惨事情,栩栩如生的重现,实在震憾人心。

  歌声刚毕,朱高煦又提到铁铉。

  他说朱棣杀铁铉更加的惨无人道,心里黑暗。

  朱棣让人割掉铁铉的鼻子、耳朵,煮熟之后塞入他的口中,然后问他濨味如何?

  朱高煦这时学着铁铉,厉声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他声音刚落,身后十几个儿童,同时大声唱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呜哇”人群中有官员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此时朱高煦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昂:“自从朱棣上位之后,本性暴露,大开杀戒,动则诛杀前朝学士文臣,要么诛杀满门,要么屠灭九族,更派兵扫北,屠杀河北百姓。”

  “在他的残酷的暴政之下,千万大明百姓横遭屠戮,其凶残本性,惨无人道的行人,已经天怒人怨,举国愤慨---”

  “我朱高煦,身为皇高祖亲孙,愿遵三纲五常,大义灭亲。”

  “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儿举兵讨逆,为正国风,为民请愿,天下黎民与百官,当共迎之。”

  这番话他曾经讲过一遍,又熟背了很多次,此次重讲,他整个人代入其中,说的更加的大义凛然,义愤填膺。

  连边上的曹昱等布政使官员们在听看后,都觉的此时的汉王身上,浩然正气,普照八方,简直让人顶礼膜拜。

  朱高煦声音刚落,身后沐昕振臂而呼:“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儿举兵讨逆。”

  “朱棣为君不正,为父不慈,还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古代人讲话很讲究,这个‘讨逆伐恶’四个字,就是把朱棣钉在罪恶的耻辱柱上。

  沐昕话音刚落,现场大部份军将和少量的文官纷纷激昂的大叫:“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很快,讨逆伐恶的声音在汉王府各处铺天盖地的回荡起来。

  场中人群激愤,少数的人已经无法反对,更不可能反对。

  等到群呼的声音稍微小了点,沐昕又大声道:“汉王大义灭亲,为民请命,我沐府愿鼎力支持,绝不退缩,只要能铲除朝廷恶贼,还大明清白江山,沐府上下,不惜一死。”

  说到这里,他转身,扑通,跪在朱高煦面前,大声道:“沐昕对天起誓,沐府从今日起效忠大王,讨逆伐恶。”

  沐昕带了头,洱海卫指挥使孙霖第一个跪下表态,发誓效忠大王,讨逆伐恶,接着各地卫所指挥级以上军将纷纷表态,发誓。

  当然,汉王来到云南近三年,当地卫所该换的早就换了,指挥使级别的要么是沐晟的人,要么是朱高煦的人,所以现场武将们无比喧闹,反响很大。

  武将反应这么强烈,文官们没有反应也不行。

  但文官们脸皮薄,是不可能跪下的。

  很快有西平侯府上一名官员站出来,也大声道支持汉王,愿为汉王效忠。

  接着汉王府的一些文官都赶紧出来露个脸,叫几声。

  这些文官带了头,也没跪下,其他文官终于纷纷跟着表态,叫着支持汉王,愿为汉王效忠之类的话。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知道,你要敢说不愿意,下场肯定非常惨。

  这一众表态发誓下来,似乎现场没有人反对。

  包括云南三司和总兵官郑祥全都发誓了,曹昱以前在北平燕王起兵时,就第一时间投靠,这会也是赶紧跟着表态,不管他心里支持谁,他的经验告诉他,先要活下来。

  但朱高煦嘿嘿狞笑,大手一挥。

  “末将要举报。”人群中有人站了出来。

  众人定睛看去,原来是云南都司都指挥同知刘鉴。

  刘鉴是朱能部下,也和朱高煦一起打过仗,和曹隆在燕军时就是同一个百户的同仁。

  曹隆一年多前就降了朱高煦,刘鉴当然也不例外。

  “刘同知要举报啥?”朱高煦笑道。

  “末将举报都司指挥同知王啞⒎骄矗饺硕啻蜗虺⒚鼙ǎ颇细鞯匚浪鞫捣保朴幸煜蟆!�

  王啞⒎骄戳饺烁崭辗⑼晔模馐绷成蟊洌鯁指着刘鉴:“刘同知,你,你可不要胡说八道---”

  还想狡辩。

  当年朱高煦把各地百户总旗级调出来轮流集训,两人就感觉到异常,还向曹隆和郑祥提过这事,但两人都不以为然,所以他们又偷偷向朝廷举报了。

  当时他们还拉了刘鉴,现在看来,刘鉴明显假装答应,背地里早投了汉王。

  “来人。”朱高煦一声大喝,有人过来拿出密报,当众念了起来,正是王啞⒎骄聪虺⒚鼙ǖ哪谌荨�

  后面还有四个同知的落款。

  此时另一个指挥同知王正颤抖着看了眼刘鉴,王正把密报报出去后,想想不对劲,抢先投降的,没想到刘鉴早就降了,不由心里暗叫侥幸。

  “云南通向各地的要道,本王都已经派人把守,只能进不能出,你们以为你们的密报能离开云南?”朱高煦指着他们大骂:“靖难咱们一起并肩做战,你们都看到本王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没有本王,你们靖难早就死了几十次,还有今天,真是忘恩负义的东西。”

  “汉王饶命,俺知错了。”

  “末将真的降了,真的降了,汉王饶命。”

  王啞⒎骄戳饺讼诺幕攴商焱猓辖艄蛳虑笕摹�

  “来人,拿他们祭旗,血誓。”沐昕厉喝道。

  当,当,有兵士抱着一堆短匕首扔到地上。

  接着左右把王啞⒎骄戳街皇直鄯直鸺辛似鹄础�

  两人全身发软,也没劲抵抗,只能拼命哭饶。

  “末将先来。”又是孙霖一个箭步起身,从地上拣起一把匕首,冲上去,扑哧一下捅进方敬的肚子上。

  接着拔出,当,扔到地上。

  “俺来。”又一个指挥使接着从地上拣起来,扑哧,捅在王喌亩亲由稀�

  军将们一个个上前血誓,现场顿时血流如流,惨叫不止,很多人都故意不捅要害,还有往他们手臂和大腿上捅的,就是让两人惨叫连连,震慑那些不安份的人。

  这边轮流在捅,边上又开始报名字。

  “汉王府仪卫司李继,多次往外泻露汉王府消息,暗中还有锦衣卫的身份---”

  “布政使参议----昆明府同知--”

  一个个名字报了出来,不要以为你们之前发誓效忠就有用,被叫到名字的一个人脸色苍白。

  当天汉王府有二十几人人头落地,余下的不敢说百分之百,绝大部份都是十分支持汉王。

  汉王趁势提拔了一大批文官。

  其实现场被杀的文官里,有些并没有干勾通朝廷的事,但朱高煦调查到这些人为官贪婪,又身居高位,正好找个借口铲除,为其他人让出位置。

  假设一个四品官被杀,就要用从四品来升补,再用正五品升补从四品,所以杀一个官员,朱高煦能提拔一大把官员。

  盟誓之后,朱高煦拿出早准备好的檄文,当众读了遍,檄文就是讨逆伐恶,把朱棣所有干过没干过的恶事,成倍成倍的扩大,尽可能的辱骂,贬损朱棣。

  这篇檄文长达数千字,大概是历史上最长的檄文,像网络小说似的,把朱棣罪恶的一生成倍成倍的放大。

  以朱高煦穿越者的能力,檄文骂的比朱棣当初贬损朱允炆还要恶毒十分。

  现场有心人听了一会更听出几个重要的消息,一,朱棣的皇位是合法的(这样朱高煦继承也就同样合法),有问题的是朱棣的人品,朱高煦替他取了个外号为‘明纣王’,意思是和商纣王一样暴虐残酷。

首节 上一节 226/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