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30节

  打开后的左边是幅图,按朱高煦说,这是将来该田地的大小模样,会画在上面,若大面积的,会写四址,东起哪里,西止哪里,南到哪里,北到哪里。

  右边写了很多字。

  最上面是:此证为大明山地、林地、水塘、粮田等各种各种田地权属证明,大明田地为私人所有,不可侵占,可以买卖交易。

  朱高煦道:“以后户部在各地都要派驻机构,专门负责田地交易,并从中收取交易税,并在各地设定最底价格,以防侵占。”

  “最低价格不一刀切,按各地实际情况,经济人口来确定,比如京师附近的粮田可能会卖到五十两一亩,广西那边,可能只有十两一亩。”

  朱高煦设定最低价格,是为了防止朝廷官方侵占百姓利益。

  比如明朝也有拆迁,假设百姓的田卖给官方,有了明确的最低价后,至少不会被极低的价格收购。

  “陛下要户部在各地派驻人员和成立新机构?”夏原吉听到了最关键的:“这不是又要好多钱?”

  朱高煦点头:“朕要在地方成立税务司,专门负责收税,并由户部直管,不受地方管理。”

  他以后要收农田税,商业税,海关税,肯定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

  朱高煦向夏原吉解释了下,这个部门专门是收税的,到时一部份划归中秧,一部份留给当地自支。

  “我大明一千多县,每个县有十个吏员差不多,负责人一名正九品,副职一名从九品,其余不入品级,俸禄从税中支出,不占地方开支。”

  这就是要为大明突然增加一万多公务员。

  夏原吉听的嘴角微抽,有点心痛开支,但想想,这一万多人是为了征税,总算还能接受。

  这是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为大明增加官员,一口气增加三千多九品官。

  但夏原吉也认可了,因为这些官吏的增加,就是为了以后的征税。

  皇帝不但要征粮税,田地买卖也收税。

  “田地买卖,咱们收多少税?”夏原吉这时问。

  皇帝道:“每次田地权属变更,收工本费一钱。”他指了指红本,制造这个本子,也是要钱的。

  夏原吉嘴然一抽,皇帝真是---精打细算啊。

  “另外售价的二十分之一,为税费,由卖家出。”朱高煦笑道。

  皇帝真是黑啊,夏原吉心里又默默的想着,这意味着如果购买二十亩田,还要多交一亩田的税。

  接着皇帝又一挥手,毛信递上来一堆资料。

  夏原吉打开,发现像是女人写的。

  “这是朕口述,由贵妃写录。”

  夏原吉表情不变,认真看了起来。

  开始看的还是眉目舒展,好像比较开心,看着看着就眉头紧锁了。

  前面说过,大明朝税各种各样。

  通常官田每亩税为五升三合六勺,民田减两升(即三千三合六勺),重官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因为犯罪等被查抄的)一斗二升。

  军田比官田民田更重,但现在已经被统一改为一成,按成不按实数。

  朱高煦这样的改制下,如果缺收和欠收,自然也收不了多少税,对军户们压力很小。

  如果按大明以前的实数征,万一天灾年间,没有收成,百姓还是要交实数,那怎么办?要么卖儿卖女,要么往外地逃呗。

  所以夏原吉觉的皇帝按‘成’征收,比较人性化,虽然军田一成,远远超过官民田。

  但军户们现在收益比以前强,所以军田征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官田因为属于官府管,这次朱高煦全部要分配掉,所以也不是难点。

  难点是民田。

  去年朱高煦和夏原吉谈过,当时民田税收还是以亩三升三合六勺收,今年开始,朱高煦也要改。

  两亩以下,不收税。

  两亩到十亩收税二十分之一。

  十亩以上---到五十亩,收十分之一,即一成。

  五十亩以上,就是不民了,朱高煦认为可以当是小地主或官员。

  税两成。

  这样夏原吉看到的田税就出来了。

第455章 天大的好事

  军田官田:“户十亩以下,免税----一千亩以上到一万亩,税三成。”

  “一万亩以上,税六成。”

  民田:五亩以下不收税----五百亩以上,税三成。

  民田最高三成。

  这里有个身份认定。

  凡军户,官员,勋贵的田,都被定为官田或军田。

  军户将来带田退役后,就转变身份为民田,若干年后,其实就不存在军田。

  大明官员在职时有在职田,以后离职时,职田会同官位一起移交。

  朱高煦现在选择拍卖,将官员职田拍卖到个人,在职官员可以优先购买,以后官员没有职田。

  这样若干年后,天下就只有民田。

  夏原吉脸色微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百姓的民田税加重了。

  原百姓田税才‘亩三升三合六勺’。

  这是什么概念,以一亩两石产量计,五亩以上的十分之一就是交税一石。

  而按以前的税赋,只需要交一斗。

  差距是十倍。

  “陛下不是说永不加赋吗?”夏原吉急问。

  朱高煦不动声色:“五亩以下是免税的。”

  “大部份百姓的田,都在五亩以下。”

  “如果真的五亩以上,交十分之一,也没有难度。”

  “夏部堂在再看看后面。”

  夏原吉又往后看,脸色再变。

  原来皇帝要逐步取销强制徭役,改为有偿徭役。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定役法。其法,田一顷由丁夫一人,不足一顷者,以其它土地补足,称“均工夫”。并在局部地区编制均工夫图。每年农闲时,应役者赴京供役三十日而归。

  用多丁少者以佃户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以供服役之资。“均工夫”徭役制度,只是一种过渡的役法。俟赋役黄册编成后,系依赋役黄册所载,按丁出役。

  明代规定,年十六岁为成丁,开始服役,六十岁始免。

  也就是说,原来按明朝规定,男子十六岁后,就要参与徭役,到六十岁才免除。

  明朝徭役非常之重,前面说过,以前一户有二十亩田的小产级阶,如果家里不出个能优免的读书人,用不了几年就要破产。

  明朝徭役一般包括三类内容:(1)兴修水利,如治水、修渠、筑坝等;(2)为中秧政府充工役,如修城、建筑宫室、运粮、修边防工事等;(3)为地方政府充杂役,如斫薪、抬柴、喂马等等。

  一旦王朝想干的事多,打仗也好,修通运河也好,修城也好,必然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更苦了百姓,影响百姓家中自己的农事农活。

  朱高煦首先取消均工夫徭役制度,然后花十年时间逐步取消所有的强制徭役。

  按以前的制度,每年农闲时,应役者还要到京师干三十天。

  京师也不是每天都有事干吧,要啥事,需要这么多人?

  来了人要提供吃住吗?要人管理吗?要支出吗?

  你往京师来一千人,京师开支都大。

  你要来一万人,开支更是吓人。

  所以以朱高煦取消均工夫徭役,你们都在家好好呆着吧,没事不用来。

  那京师要人干活怎么办?

  花钱雇佣呗,所以叫有偿徭役。

  有事干就请人来干,没事干就不用请人。

  “按现在大明工钱来算,请一个人为每天十文铜钱,哪个部门办事,由哪个部门请人,提供吃住,支付工钱。”

  夏原吉马上脸黑了,到时各部门还不是向户部要钱,便问:“若是要修皇城呢?”

  你特娘真是抠啊,朱高煦没好气道:“当然是由朕来提供吃住和支付工钱。”

  夏原吉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然后又道:“要是修建外城墙呢?”

  这算军事行动,可以算兵部,也可以算户部。

  “这是朝廷的事,当然由朝廷出钱。”朱高煦笑道。

  夏原吉翻翻白眼,朝廷还不是你朱明天下。

  “反正除了修皇城,其他开支最终都是户部出,夏部堂你不要这么抠,你现在好歹也算有钱人。”朱高煦好声道。

  夏原吉赶紧道:“臣可没钱,都是陛下的钱。”

  夏原吉接着又道:“陛下要各地兴修水利,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都要支付工钱,这是很大的开支。”

  “不能苦了老百姓,朝廷可以省。”朱高煦正式道:“正因为以前不要花钱,历代皇朝可以肆无忌惮的榨取百姓,现在干什么都要出钱,当权者们就要考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夏原吉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历代皇朝的百姓造反,都是因为太过压榨百姓,官逼民反,民才会反。

  皇帝虽然加了农田的税,但要逐步取消了上千年的强制徭役,相比百姓而言,肯定是好事,并且是天大的好事,甚至是可以同样流传史记的大事。

  “而且以后很多大的工程,要交给商人们来办。”朱高煦这时又抛出个重型炸弹:“你往后看看?”

  夏原吉赶紧看后看,果然,皇帝打算在苏州搞试点。

首节 上一节 430/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