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16节

  此时距离大明最近的,西边有黑羊王朝,北部还是撒马尔罕的沙哈鲁。

  他们都意识到,等明军巩固几年,下一个目标,肯定是他们。

  洪熙十四年五月,沙哈鲁特使来到黑羊王朝。

  黑羊王朝是土库曼人部族联盟建立的王朝。约于1375年-1468年统治当代的阿塞拜疆、伊朗西北部与伊拉克地区。

  “黑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卡拉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黑羊图案,故名黑羊王朝。

  1390年其首领卡拉·优素福率兵夺取大不里士,并定都于此,该王朝获得独立。

  1400年卡拉·优素福被帖木儿帝国军队击败,失大不里士后,到埃及避难。

  1406年卡拉·优素福率兵重新占领大不里士,后又夺取阿塞拜疆南部、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

  1410年打败贾拉伊尔王朝军队,占领巴格达,扩境南至巴士拉。

  此时也算黑羊王朝巅峰期,原本历史上几年后,他们将与沙哈鲁签定和平协议,但没多久又主动和沙哈鲁开战,结果被打的臣服,被迫称臣。

  当然,这回中亚和西亚地区,一方称臣后,另一方不会死追猛打。

  只有明人不讲武德,来了之后不但不接受称臣,还要逼迫他们改穿汉服,学汉字,学汉学,完全要统治另一方。

  所以卡拉·优素福很明白明人的威胁,沙哈鲁主动派来使者,卡拉·优素福立刻与其联盟,一起对抗明人。

  但仅凭他们两个王朝的势力,卡拉·优素福还觉的不够,并建议沙哈鲁再往西北,寻找白羊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帮助,集五大王朝,一起对付明朝。

  此时四大王朝的势力范围,大致为,黑羊王朝在波斯西北部和阿塞拜将地区,与大明最近,中间的波斯以东原本都是沙哈鲁地盘,沙哈鲁被打跑后,大明还没抢夺,所以暂时处于自治状态,都是各地一个总督或城主这种,明人一到,这些人肯定要投降明人,所以卡拉·优素福直接把他们划为明人势力和地盘。

  与黑羊王朝犬牙交错的就是白羊王朝,占有部份西波斯,中波斯,另有部份土耳其、阿塞拜将和一拉克地区。

  札剌亦儿王朝首都在巴格达,占据部份一拉克和阿塞拜将地区。

  马穆鲁克王朝距离明人最近,在后世埃急和叙利牙地区。

  五大王朝的地盘都连在一起,还相互犬牙交错,离大明最近的是黑羊,最远的是马穆鲁克王朝。

  在这五大王朝的边上,还有一个历史悠久,曾经和后来都强横过的奥斯曼帝国(即土耳棋)。

  但帖木儿帝国当年和奥斯曼帝国打了一仗,君主都被抓了杀掉,这几年穆罕默德一世不停东征,想夺在帖木儿手上夺去的土地,与沙哈鲁方面,关系极差。

  沙哈鲁的使者正是他三子贝孙忽,为了表达诚意,他派了三子前来。

  听到卡拉·优素福的建议后,贝孙忽决定去奥斯曼首都埃迪尔内,劝说穆罕默德一世一起联手,对付可怕的明人。

  卡拉·优素福同时派出自己的四子帕里斯,与贝孙忽一起去奥斯曼。

本书感言,和新书推荐《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高煦在当了皇帝之后,好像没什么可写的,正如书友所说,后面基本一路平推,也没啥意思,所以这本书也在准备收尾,但是如果有书友还想继续看,明镜也争取能写长点,最后推荐下明镜刚刚开始的新书《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之前写高煦的时候,为了对比两宋和大明的制度,查阅了一些资料,结果发现两宋还是挺有意思的,无论商业、科技、农业、军事在封建王朝当中都算比较出色,当然了,也可能大伙都觉的两宋军事很弱,毕竟两宋没有强汉的西域,也没盛唐的漠北,更没大明的云贵。

  不过没关系,咱们可以在小说让他拥有,小说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高煦可以当皇帝,弱宋也能变强宋。

  新书不会再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耻辱,也不会有直捣黄龙的遗憾,最后,希望有人和我一样喜欢两宋,咱们梦回南宋,一起过河---

  过河,过河,过河。

第555章 遥遥领先整个世界

  洪熙十四年九月,京师。

  朱高煦在华盖殿召见兵部尚书和司令部、后勤部等军将。

  这次议事的主题还是轮换,大明现在有近两百万军队,但很多地方是不用打仗的,所以朱高煦要求每年轮换。

  最近大明用兵的地方主要有印度一带,和孟加拉王朝附近,属于中亚片区。

  现在孟加拉王朝被灭,以后整个用兵的方向只有中亚和西亚。

  “打下赛德义王朝后,其他的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沙哈鲁,甚至是奥斯曼,都会受到震动,咱们扩张的步伐,所有王朝都会看的清清楚楚。”此时朱高煦缓缓道:“如果不出意外,这些王朝会想办法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咱们。”

  “锦衣卫已经有细作传来消息,沙哈鲁已经派信使去了黑羊王朝。”

  “如果各大王朝联合起来,咱们在阿汉省附近的十五万兵马就不够用了。”

  朱高煦决定,从今年起到明年,再从各部抽调十五万兵马往西,支援阿汉省。

  同时成立新德里省(印度),设总督,巡抚,总兵。

  新德里省总督为陈文,巡抚为高贤宁,总兵为李贤(李彬儿子),朝廷先往新德里集合十五万兵马,用以镇压当地反抗,巩固统治,同时可以防备各大王朝。

  目前大明不准备先动手,用是先吃下新德里省为主,等稳定一两年,再往波斯进发。

  议事发完后,朱高煦没让他们先回,而是带着众将来到华盖殿外,众人疑惑不解。

  很快,大伙跟着皇帝来到某处,这边有很多泥匠在这,正在用一块块的青砖搭建什么,看起来像小段墙。

  边上有人和着稀泥,对,在众将看来,那就是一团稀泥。

  “这叫水泥,嗯,勉强叫水泥吧。”这时皇帝说了。

  大伙面面相觑,显然第一次听到这新词,不过皇帝经常说出新词,大伙也习以为然。

  洪熙元年朱高煦刚登基就想造水泥了,但当时太忙,先要稳固统治,提升国力,就先把这事放了放。

  洪熙六年,朱高煦正式开始研制水泥。

  古代的建筑在七世纪时用石灰石砂桨,到南北朝后发明了糯米搅和石灰桨,这个方法一直用到明清,很多砖墙还是糯米石灰桨建成的,能历经数百年。

  而水泥也只需要三种原料,石灰石、粘土和炼铁的矿渣,更讲究的,可以再用熟石膏调节水泥凝固速度,也可以不用石膏。

  可朱高煦尽管知道这三种原料,并集中大量的工匠来试制,也经过了很多年。

  石灰石好找,古代建城就用到这些,粘土也有,古代都用粘土配做造陶瓷土,铁矿渣更多了,大明钢铁现在产量惊人,估计占全世界七八成,铁矿渣要多少有多少。

  三种原料数不胜数,但制作过程曲折离奇,首先配比这关就难过。

  火药配方好歹是一二三,就算不是历史文爱好者,估计也能记的住。

  水泥配比完全只能靠多次试验。

  朱高煦记得穿越前看过一篇制造水泥的古法,作者写的很简单,随便配配就好像成了,真正让他弄起来发现极难。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后,才最终发现,石灰石25%左右,粘土和矿渣加起来75%左右是最好的比例,或者说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比例。

  这几年中还需要证实,谁先和谁配比的问题。

  因为石灰和矿渣可以先配,粘土和矿渣也可以先配,石灰和粘土也能先配。

  朱高煦根本不记得谁和谁先配。

  又是一番多次的试验,最后确定先用石灰和粘土放在一起磨成生料。

  这种磨料要磨的越细越好,工匠们又想了各种办法,石磨,铁锤,水力器械等,经过多次改进,最后先炼了几百斤的精钢,再浇了个巨大的钢磨。

  然后先锤,再磨,经两道工序后,终于磨的很细很细。

  搞这玩意还要注意安全,放后世,就是要保护肺,至少得戴专业的口罩,不然早晚完蛋。

  可现在没口罩啊,朱高煦只能让他们在现场多洒水,脸上用纸和丝绸做个简易口罩,但这玩意不怎么透气,很多工人都受不了,也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让他们戴。

  朱高煦这时就发现穿越后造水泥不容易,就凭保护工人这一环节,一般人要是没想到,或不想干,将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没一个工人能干几年的。

  怎么办?只能轮换。

  七批工人轮换,每七天干一天,现场不停洒水,逼他们戴简易口罩。

  皇帝搞这么复杂,科技司工匠局很多人都不明白,但也只能照着办。

  好在大明现在有钱,别说七批轮换,十批轮换也出的起,就是朝廷多出点钱罢了。

  这个问题解决后,新问题又来了。

  需要把生料烧成熟料,这需要高温才行。

  古代在没有现代工业体系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氧气助燃、更换燃料来提高温度。

  一般来说,用木炭作为燃料,炉温能达到1300摄氏度,而使用煤炭则可以达到1800摄氏度,所以要用煤炭,而且成本比较低。

  当然,这还是需要通过风箱来实现。

  元代陈椿《熬波图》中绘有铸铁用回拉杆双阀门风箱,明代到后期宋星应的天工开物中才写到活塞式风箱。

  朱高煦的工匠们又根据前人的技术和朱高煦的口述解说,终于改进了风箱,造出新式活塞式风箱。

  这时已经几年过去了,然后开始把熟料与矿渣再同磨,磨的越细越好。

  这样水泥差不多成功了一半。

  结果朱高煦试验,发现刚做好没一会就凝固了,太早凝固当然不行,没办法,只能再加熟石膏。

  加多少熟石膏又进行试验。

  从百分之一开始试,最后试到百分之六左右。

  洪熙十一年,水泥终于成功研制,小范围了试了下,效果不错,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后世,但已经算是不错。

  洪熙十一年开始,朱高煦选址建水泥厂,招工人。

  洪熙十三年,第一个水泥厂建成,到现在正式可以批量生产,并对外经营。

  今年水泥厂投入运营,并得到橡胶种子,可谓双喜临门,朱高煦的大明帝国,此时无论经济还是科技或军事、文化,俱已经遥遥领先于整个世界,后世所谓的发达国家,有的还被没有开化的土著占据,有的已经感受到大明蒸蒸日上的国力威胁。

  当天朱高煦带着大臣们现场看工匠用水泥和竹条制了个小型的城墙。

  当时大臣们还都现场摸了下,软软湿湿的感觉很好玩的样子。

  这会的水泥需要好好养护,才能达到最好的标准强度,而且抗冻性不如现代水泥,但其他差距不大。

  一般要两到三月才最好,但朱高煦等不了这么久,三十天后,朱高煦就带着大臣们再次来到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接着朱高煦调来重炮。

  轰,近距离一炮轰上去,水泥四散碎裂,出现浅坑,但大臣们都知道,如果近距离对着现在的城墙,效果会比水泥强很多倍。

  关键是,他们一个月前看到工匠们铺一条路和建一堵墙有多快了。

  大明的水泥厂建成后,朱高煦第一件事就是重修京师的下水道。

  京师即便到了后世,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要是排水不及,街面上都会积水。

  这还是京师附近有长江的优势下。

首节 上一节 516/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