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第133节
言晏目光微颤,杀降不祥,缩盱做的却比杀降还要残忍,逼迫那些降卒和俘虏站到了阵前当挡箭牌,逼迫合纵大军不敢射击和进攻。
可是慈不掌兵,为了攻克管邑,信陵君依旧是下令射杀了那些自己的袍泽。
这也就难怪整个史书都没有对那一战的细节进行描述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缩盱苦涩的摇了摇头。
“管邑只是一座小城,为了攻克管邑,合纵大军在城下堆砌了如山的柴薪,想要将管邑付诸一炬,烧成灰烬焦土。”
“而他们都站在城外看着大火要将整座城给化为灰烬,看着我麾下的士卒在烈焰中嘶吼,哀嚎,却始终不愿给我们一个投降的机会!”
言晏和姚贾沉默了。
信陵君不给缩盱投降的机会,原因可能很多,有可能是给过机会,但是缩盱不同意,也可能是因为缩高之死,让信陵君也认为缩盱绝不可能投降,更可能的是,信陵君是怒而兴兵!
毕竟合纵大军眼看着就要攻克了函谷关,却不得不率军回援,使得合纵人心分崩离析,这如何能让作为统帅的信陵君不怒呢?
怒而兴兵的后果就是昏招频出,再结合信陵君在管邑之战中的作为,完全可以看得出,信陵君当时完全就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才做出那么多的错误指挥。
春秋战国数百年,也从未有过哪一位统帅、君主会逼着别人的父亲去攻打儿子的城池,也没有人会让父子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那是在逼着别人不孝,不忠,自己则是不仁、不义!
可是管邑之战下来,几乎是将华夏的礼都给丢尽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大恶居然全都出现在了一场战争之上,这是亘古未有的,不仅之前没有,之后也不会有,也就难怪史书都不敢对这场战争多加描述修饰了,甚至要不是怕野史乱写,史官们都不想记录还有这样的一场战争。
“你们知道吗,那一战之后,各国撤去,合纵瓦解,活着走出管邑的人已经不足百人!”缩盱双目赤红的说着。
三千人抵抗二十万大军,坚守了三个多月,硬生生以命换来了合纵联盟的瓦解。
这一战成就了他缩盱之名,但是也透支了他的生命,更是让他的父亲都被逼自刎,虽然责任不在缩盱身上,但是古人以孝治天下,缩盱真的能原谅自己?
“若不是为了这个出头的机会,我的父亲就不会被逼自杀,那些士兵也不用修习燃血之法透支自己的生命,也不用在烈焰之中被焚烧成焦炭……”缩盱声音哽咽,泪水也不知何时淌满了脸颊。
言晏和姚贾也都脸色沉重,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事故了。
各国讳莫如深是因为他们丢尽了颜面,所以不说!
秦国不说,是因为他们若是一开始给缩盱的不是三千,而是三万,或许也不会让士卒们有如此损失,整个营曲成建制的消失,这也是秦国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
“战争从来不是件小事!”没等言晏和姚贾出声安慰,缩盱自己擦去了脸上的泪水,认真地看着言晏说道。
“或许是因为这一战把我的心气打没了,所以哪怕因功升爵,我可以随便挑选一支大军为将,我也都拒绝了,选择成为驻韩使节,不再参与任何战争和朝堂之争!”
言晏和姚贾也能理解缩盱的心情。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缩盱为什么会主动请缨?不就是希望光耀门楣,让自己成为家族、成为父亲的骄傲?
可是却因为自己的这份骄傲,使得自己的父亲被逼自杀,换做谁,也都不会再有争胜之心了吧。
“有没有想过离开中原,离开这天下的乱局,找一个陌生的,无人认识的地方,默默老去?”言晏开口招揽。
缩盱能治政,能打陷阵之战,这样的人才现在已经生起了归隐之心,还不如拉到草原之上,做一个闲职。
听到言晏的话,缩盱愣了一下,目光怔怔的望着言晏,思索着云中的情况。
或许、可能,云中真的更适合自己,不需要再面对那些曾经的袍泽,远离故土,没人认识,隐姓埋名。
他不是那种愈挫愈勇的将领和心性坚毅之人,现在的他只想逃避,躲掉一切。
云中完美的契合了他现在的心境。
“等我送别了母亲之后,我会去云中!”缩盱想了想,父母在不远游!
他已经错过了父亲的葬礼,不能再让母亲在家中苦苦等候!
而且云中太过荒凉,也不适合他将母亲带去。
“云中的大门随时为将军敞开!”言晏点头。
孝为大,缩盱现在不愿前往也是能够理解的!
第222章 秦国之危
姚贾和缩盱离开了,言晏也久久没回过神来。
信陵君是闻名天下的公子,是他的便宜义父,他无法去指责在这场大战中信陵君的作为,也不能去给他粉饰,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众多史官一样,选择性的隐瞒,为尊者讳,为亲者隐。
“这天下,若是再无战事该多好!”言晏看着走进来的少司命,用力地握住了她的手说道。
少司命看着言晏,第一次在言晏身上看到了消沉。
少司命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将他的脑袋抱在了自己的怀中。
“咳咳,我来的不是时候!”紫女开门进来,看到两人的样子,轻咳了一声,又急忙转身要离开。
言晏也松开了环住少司命纤腰的手,坐直身子,“怎么了?”
“最新情报!”紫女再次转身将一封用布帛写着的密信递到了言晏手中。
“合纵大军连战连捷,陈兵函谷之下,久攻不下,最终联军统帅庞煖分兵,亲率二十万大军绕道武关!”言晏看完了了密信上的内容。
“武关有多少秦军把守?”言晏皱眉问道。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也不可能随时知晓秦军各城各关隘的守备力量。
“把舆图拿来!”言晏急忙道。
而紫女也显然早就预料到需要用舆图,所以言晏话音刚落,弄玉和紫兰轩的女孩就将一个舆图屏风推了进来,舆图上标注的就是秦国东部,黄河两岸的地形地貌。
言晏将自己脑海中已知的情报在舆图上很快给标注了出来,包括了各国大军的所在行进方向,秦军的据守点和兵力部署。
紫女、弄玉等人看不懂这些,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
“以庞煖将军的行进速度,武关恐怕很难挡得住大军的攻伐!”言晏目光微眯。
历史上的庞煖也是绕道了,并且长驱直入,攻打到了咸阳的门户蕞城,仅差一步就攻入毫无城墙防御的咸阳了。
现在再看庞煖的大军行进速度,恐怕当庞煖大军出现在武关的时候,秦国也来不及反应,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秦国危险了!”言晏凝重的说道。
若是吕不韦没有魄力舍弃武关后撤,而是不断的驰援,恐怕所有驰援武关的大军都会被庞煖逐个击破,形成一个围点打援的经典案例。
而秦国也不敢去赌合纵大军的主力到底是在函谷关下还是在庞煖手上!
因此,秦国函谷关的大军肯定无法分兵后撤,也会被函谷关下的大军给盯住。
“放弃武关、再放弃关中,一退再退,秦人真的愿意吗?”言晏看着武关和秦国的关中地带。
他不确定吕不韦有没有这个威望和能力,说服所有秦军将领放弃武关、放弃关中,举兵咸阳之外,等着庞煖大军的到来。
若是吕不韦能做到,那么秦军和庞煖还有一战的机会,若是吕不韦做不到,那咸阳就真的危险了!
言晏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蕞城,那里将是最后的决战之地,一旦庞煖攻克蕞城,就等于是将函谷关给前后夹击了。
庞煖也变成进可攻、退可守,与函谷关外的联军攻克函谷关,最终会师蕞城之下,随时可以吞并咸阳。
到那时,也才是咸阳建城以来最危险的时候!
只是言晏最疑惑的还是,庞煖是怎么做到的,二十万大军翻越秦岭,直达武关!
那不是一两千人,也不是全都是骑兵,居然能在秦军的眼皮子底下完成分兵,并且直到大军出现在武关城下的时候才被察觉到。
“七旬老将啊!”言晏摇头。
可以说现在的各国似乎都是陷入了青黄不接的时代,秦军的统帅是七十余岁的蒙骜,麃公等老将,而联军的统帅庞煖同样是七十多岁的高龄。
只不过,在蒙骜、麃公退下之后,秦国却迎来了王翦、蒙武、杨端和、王贲这些青壮派名将。
“武关有两万守军,由秦国国尉麃公统帅!”紫女很快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绝对不能打啊!”言晏期冀的说道。
整个天下也就只有秦国有完成一统的潜力,若是麃公选择与庞煖大战,那么秦国连最后的抵抗之兵都没有了!
一旦麃公手中的这支武关大军被庞煖生吃掉,整个天下的局势就真的是要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哪怕深知历史的言晏清楚最后依旧是秦军胜了,可是过程他却并不是很清楚,而且谁又能保证历史不会出现偏差呢?
战场从来不是按着既定目标去打的,局势瞬息万变,若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在忧心忡忡之中,言晏也延迟了返回云中的时间,等待这场战争分出胜负。
紫兰轩也在积极的搜集着前线的情报。
幸运的是,麃公只是在武关坚守了三日,然后就选择了撤军,边打边退,退回了咸阳,同时给咸阳争取到调集大军的时间。
而此时的咸阳王宫之中同样是愁云惨淡,整个朝堂安静得落针可闻。
谁也没有想到庞煖居然如此大胆的敢分兵,还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了武关城下。
因此,咸阳第一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只能看着麃公且战且退,不断后撤,放弃了整个关中。
这还是自商君以来,秦国第一次被人攻入关中,而他们还没有半点还手之力。
“将北地、陇西的大军调来咸阳!”吕不韦开口。
北地、陇西都是秦国的重要屯兵之地,陇西大军要防范陇西境内的羌狄各部落,而北地则是要提防胡人、匈奴南下。
“可是,我们一旦将陇西和北地的大军调回咸阳,那么狄、羌怎么办?胡人趁机南下怎么办?”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顾不上那么多了,派人前往云中,请求叔东先生派兵帮我们阻拦胡人南下!”吕不韦想了想继续说道。
“这……”所有朝臣迟疑了。
若是派人前往云中请求北境之主帮忙,帮不帮的未知因素太高了,甚至很可能他们会看到秦军势弱,趁机与联军结盟,出兵北地。
这种可能性反而是最高的!
而庞煖、春申君等联军主将也都想到了北境之主的言晏,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这么一两年,北境居然成了影响战局平衡的关键。
若是言晏选择了秦国,出兵拿下,那么他们前后夹击函谷关的计划也会宣告破碎,而若是言晏选择联军,那么也就成为压死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请李牧将军前往云中游说叔东先生出兵北地!”庞煖突然看向了赵太子。
“我们收到消息,叔东先生并不在云中城中,而是在韩国新郑,而且北境的大军也不在云中,而是北上、东去,镇守在匈奴和东胡边境!”赵太子低声说道。
相比于各国,他们更清楚北境的局势。
庞煖一时间口舌干涸,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该死的,堂堂北境之主,不在云中呆着,到处瞎跑干什么!”庞煖骂了一声。
上一篇: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下一篇:我在金三角打造红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