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95节
一旁的佛朗机火炮教习玛德仑,望着城下八块露出地面寸许的圆石,整齐排列并延伸至远方,像是大地上的一把巨大标尺。
这些石头只是在面向城墙的一面被漆成白色,而另外一面只是石头原来本色,如果敌军对面而来,并不会留意这些石头。
自从上次探马回报,大周放弃兵堡,坚壁清野,女真各部在逼迫之下,已有所异动。
鸦符关各部兵马,皆加强戒备,严阵以待。
贾琮也将自己能考虑到的事情,知会过辽东总兵梁成宗、鸦符关参将刘永正,并逐项进行实施。
他做这些事情,就是要让这次携带各类火器,能最大效率的发挥威力。
……
一旁的玛德仑用略带生硬的汉话赞叹道:“贾大人就像我们佛朗机人说的智者,能想出如此简便清晰的测距之法。
有了这些标识,我们的火炮发射精度将会大大提升。”
贾琮笑道:“我对贵国的智者也很是仰慕,比如斐迪南·麦哲伦,一位伟大的航海探险家。”
玛德仑听了大为意外,说道:“贾大人,你的博闻太让我吃惊了,你居然知道斐迪南德先生,连很多本国人都不知道他。”
贾琮微微一笑,这有什么奇怪的,后世小学课本上都有的常识。
“玛德仑先生是佛朗机的火炮专家,贾某很是仰慕,我们大周设立专门的火器司,专门招募西国名士。
如果玛德仑先生愿意留聘火器司,在下将不胜荣幸。”
玛德仑笑道:“大周是神奇的东方古国,我很喜欢这里,不过我去过神京一次,那里对我来说太冷了。
当然辽东的冬天,对我来说就更加难熬了,我更喜欢温暖一些的地方。”
贾琮笑道:“我们大周幅员万里,江南诸州就都是气候温和之地,玛德仑想去温暖的地方,这都是极容易的事。”
对玛德仑这样的火炮专家,贾琮心中自然很看重,大周火器之业要想走在外洋前列,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专精领先之才。
但是他也不奢求几句话,就能招揽到一个火炮专家,但是日常多接触交流,增加了解,互通学识信息,还是很有必要的。
玛德仑也很喜欢和贾琮交谈,因为这个少年,和那些不拘言笑的大周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年轻、博学、聪明、健谈,和贾琮闲聊对玛德仑来说,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而一直站在贾琮身后的郭志贵,望向贾琮的眼光颇有些崇拜,三爷居然和洋人都能聊得投机,这洋鬼子好像还挺佩服三爷的。
……
“这位可是火器司监正贾大人。”
贾琮正和玛德仑聊的融洽,突然听到身边有人说话。
回头看去见是个身穿甲胄的粗豪军官,一脸笑容的站在面前,言语中带着一丝讨好。
看他的官服和气度,似乎品级还不低。
眼下辽东总兵梁成宗在辽东一线三关巡视。
贾琮身为梁成棕的火器幕僚,与鸦符关主官参将刘永正,及几个重要官佐都有接触,但对眼前这人却没什么印象。
“请恕贾某眼拙,这位将军倒是有些眼生,”
这人听了贾琮的话,脸上浮出一丝尴尬和无奈。
“下官鸦符关游击将军贺雄,曾在神京五军营右营为官,贾大人享誉神京,下官早已闻名已久。”
听了这话贾琮倒是意外,这人居然是鸦符关的游击将军,按照官职配置,鸦符关的主官是参军,次官就是游击将军。
这贺雄竟是鸦符关的二把手,可是贾琮在兵务衙门几次参与军务磋商,却从没见过他。
这人身为游击将军,存在感也未免太低了些。
“北静王的书信中,提到贾大人要来九边巡视,王爷对贾大人甚为推崇,今天能在北地得见贾大人,末将真是荣幸之至。”
北静王因僭越诗一事,被嘉昭帝冷遇,连带着北静王一系势力受到打击。
贺雄作为北静王府扶持的将领,也因此受牵连,被踢出了五军营,被打发到边镇为官。
他对此事耿耿于怀,到了鸦符关后,依然不改京官的傲慢,与主官参将刘永正起了摩擦,所以平时颇受本地官佐排挤。
贺雄曾去信北静王,想尽快调离辽东,可却收到北静王一份极尽安抚的书信,他知道短时间调离辽东是不可行了。
不过却不死心,北静王在信中曾提到贾琮来辽东巡边,他便以为贾琮和北静王有所关联,甚至关系特殊。
再加上贾琮出身显贵,据说颇得九省统制顾延魁的器重,贺雄如今在鸦符关如坐针毡,急于摆脱窘境。
贾琮这样人脉要紧的人物,贺雄自然要熟络一二,说不定能让他拉自己一把,也未可知。
所以他言语之中,特地提到自己和北静王有书信来往,想要借此和贾琮拉近关系。
却没想到贾琮听到他和北静王有关联,心里反而有了防备,哪里会和这样的人深交,只是客套几句,也就无法可说了。
贺雄见和贾琮言谈中,并无机可循,颇有些失落的离开。
……
一旁的把总魏勇胄说道:“贾大人,下官一到辽东,便听说了这位贺游击不少事。
这人是北静王府的亲信,但是于战阵之上却显庸碌,一月前女真千人大队侵犯鸦符关。
他率领右军骑兵不敌女真骑兵,竟然提前退却,让火枪营失去策应,在女真骑兵冲击下受到重创。
本来刘参将要治其罪,据说大帅因他与北静王府有关联,又是新调入辽东,怕惹来排挤朝廷调将的非议,所以将此人闲置。”
魏勇胄说到这里,颇有些忿忿不平,他身为火器营把总,火器营因此人怠战,而折损了百余人,自然对贺雄极为不满。
贾琮这次恍然大悟,怪不得这贺雄身为鸦符关次官,却毫无存在感,原来是犯了众怒,被人坐了冷板凳。
贾琮对北静王虚伪好名,志大才疏的做派,一向很是抵触,自然对他的亲信也不可能有好感,更不用说此人还连累火枪营受到重创。
望着贺雄的背影,说道:“此人身为辽东边隘次将,其行不正,其心不稳,战意颓废,总归有些不妥。
如今战事叵测,据探马回报,女真人已有所异动。
魏大哥,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我们自己的事却不能出纰漏,下令让火枪营兄弟减少外出。
请魏大哥多派兄弟严加看守火器库房,闲杂人等严禁接近!”
传统义务教育害人,我都不好意思吹主角会葡萄牙语。
只能让玛德仑用略带生硬的汉话,只能这样了……
第285章 汹然传敌踪
嘉昭十四年,一月十五。
神京,荣国府。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贾母在大花厅摆几席酒,叫了一班小戏,满挂各色花灯,合着佳节气氛高乐。
王夫人、李宫裁、黛玉、宝玉、三春等姐妹和贾母坐了一桌,陪着说笑逗趣儿,好不热闹。
今年与往年不同,除了荣国自己的女眷,又添了薛姨妈和薛宝钗。
薛姨妈老于世故,最会顺着贾母的心意,说些顺耳入心的喜庆话。
因此薛姨妈自入了贾府以来,最得贾母的亲近,日常闲聊打牌,总少不了要请她过来。
府上的女孩儿当中,贾母第一宝贝的就是黛玉,所以她对府上传的金玉良缘话头,一贯不以为然。
但是宝钗温良大度,模样也是一等的周正,贾母对她还是喜欢的,不过也就止于此,其它的并不做多想。
这一度让薛姨妈有些失望,不过大家都没点破,以后未免不会起变化。
贾赦、贾政等外男,自在外头抱厦中摆开宴席,但今年宁国府除爵查抄,外男的席上少了许多人。
不只是少了死了的贾珍,发配的贾蓉,往年会出现在元宵宴上的贾蔷、贾菌等宁国子弟,也都不见了踪迹。
自宁国一脉被除爵,宁荣两脉,平贵相异,关系自然开始疏远,再等几年,宁国一脉必定要彻底没落了。
而大花厅宴席主位上的贾母,在一众锦绣华裳孙辈环绕之下,依旧高乐欢笑,似乎一点也没察觉到宴席上异常。
也不会意识到宁荣贾家已颓废过半,这样的高乐富贵还维持多少年。
当然更不会意识到,今日荣国府子孙,并不能算真正聚聚一堂,她还有一个孙子,正在九边酷寒之地顶风朔雪。
即便这个孙子再有能为,她也开始对他有些世俗的伎俩。
但在她心中,这个孙子依旧是不值当的,即便他身在千里之外,她也无知无觉。
探春还记得春祭那时,自己求了太太,让三哥哥能进来大花厅内席。
如果他这时在家里该多好,姊妹们能一起说说笑笑,岂不是好。
也不知道三哥哥在北面怎么样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外过年,定是无趣的很了。
探春正想得有些出神,突然发现席上少了一个人,林姐姐不知去哪里了。
她看到老太太正搂着宝玉和薛姨妈说话,也没留意席上少了人口,自己便也悄悄起了身。
……
黛玉房中,她正拿着那张舆图,一边看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正是贾琮临走前教她的保养法子。
虽没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养成了房中踱步的习惯后,一个月下来,倒让黛玉有些足履轻健的感觉。
可能是闺阁千金,平时过于四体不勤了……。
方才在大花厅中吃席,黛玉觉得有些无趣味,便一个人悄悄回了房。
正月十五前后,正是神京最寒冷的时段。
她穿了件淡粉缎面立领襟袄,外面套连枝牡丹刺绣对襟褙子,下身是条淡粉色马面裙,透着股可人的仙韵灵秀。
此时她拿着手中的图舆,想起贾琮给他指点过的几处地方,想得有些出神,连探春进来都没察觉到。
“林姐姐,你怎么吃了一半席面就走了?”
“是三妹妹啊,我有点乏了,就早些回来了。”
“林姐姐,你看的是什么东西?”
“是图舆,我是想看看三哥哥现在哪里?”
探春听了眼睛晶亮,嚷道:“我可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你指给我看看。”
黛玉见探春湛然神飞的模样,笑道:“就没见过做妹妹的,和自己哥哥这么亲的,伱看您,一听人家说三哥哥,你就眼睛发亮。”
探春俏脸一红:“你少打趣我,难道你就没一天到晚念着三哥,快说三哥如今在哪个地界上。”